高麗 何岳球 孫志國 賴建東 陳洪國


摘要 咸寧市是全球桂花五大傳統主產區之一、中國桂花之鄉,正在全域建設“中國桂花城”。介紹咸寧市桂花產業概況,并從傳統知識、生物遺傳資源、植物新品種、專利、地理標志、商標等方面研究產業知識產權資源,分析咸寧市中國桂花城知識產權保護與傳承創新存在的八點主要問題,提出把握新發展階段,傳承創新發展桂花傳統產業;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桂花產業高質量發展;開拓國內外市場,構建桂花產業新發展格局等建議。
關鍵詞 中國桂花城;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知識產權資源;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2-025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2.058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smanthus City in Xianning under Three “New Developments”
GAO Li,HE Yue-qiu,SUN Zhi-guo et al
(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 on Southern Hubei Province,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ning,Hubei 437100)
Abstract Xianning City is one of the five traditional osmanthus producing areas in the world and the hometown of osmanthus in China,and is building the “Chinese Osmanthus City” in the whole reg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osmanthus industry in the city,studi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ources of the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biological genetic resources,new plant varieties,patents,geographical indications,trademarks,etc.There are eight main problem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a Osmanthus City,and proposes to grasp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osmanthus traditional industry,to implement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osmanthus industry,to develop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construct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osmanthus industry and other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Key words China Osmanthus City;New development stage;New development concept;New development pattern;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ources;High-quality development
基金項目 湖北省科技創新人才及服務專項軟科學研究項目(2022EDA060)。
作者簡介 高麗(1983—),女,黑龍江漠河人,講師,碩士,從事傳統文化與名優特產研究。*通信作者,教授,碩士,從事傳統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6-18
桂花(亦稱木樨,、巖桂、九里香、金粟、天香等)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于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為木樨科(Oleaceae)木樨屬(Osmanthus Lour.)常綠灌木或小喬木[1-3]。
2020年,咸寧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桂花特色產業、建設中國桂花城”的重大決策,將其作為建設“特色產業增長極、轉型發展示范區、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重要抓手,堅持“以花旺城、以產興城、產城融合”,抓緊編制“香規劃”、建設“香平臺”、提振“香產業”、挖掘“香文化”、擦亮“香品牌”,力爭早日將咸寧打造成全國桂花產業聚集地、桂花科技引領地、桂花文化傳承地、桂花旅游首選地、桂花康養目的地,建成全球知名的中國桂花城。2021年4月23日,咸寧市中國桂花城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強調,要積極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將中桂花城建設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選調精兵強將,高標準推進;要實施全域植桂添香、全株加工利用、全方位文化挖掘、全產業鏈科技創新,爭取用十年時間,把咸寧打造成全國桂花產業集聚地、桂花科技引領地、桂花文化傳承地、桂花旅游首選地、桂花康養目的地,建成全球知名的中國桂花城。2021年6月10日出臺的《咸安區打造桂花特色產業建設“中國桂花城”實施方案》,提出咸寧市咸安區發展目標:到2030年建成“中國桂花城”先行區和核心區;桂花基地面積由約4 000.0 hm2發展到5 333.3 hm2規模以上;桂花加工企業發展到20家;全產業鏈產值超過50億元。并且該《方案》要求擴大桂花種植面積,擴大桂花加工企業規模,開發桂花文化旅游產業,建立桂花科研支撐體系等。
三個“新發展”是指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4-6]。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核心要義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戰略導向,均是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基于此,該研究調研咸寧市桂花產業及其知識產權資源,并尋求在知識產權強國戰略與三個“新發展”下,咸寧市“中國桂花城”傳承創新發展策略。
1 咸寧市桂花產業概況
1.1 古桂資源豐富
咸寧市種植桂花有2 300余年歷史,全市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桂樹2 000余株,占全國古桂的92%。其中,樹齡200~500年的1 250株;樹齡500年以上的150株;樹齡600年以上的3株。主要有觀桂園古桂、木梓坳古桂、花園村古桂、葛藤坪古桂、夏家垅古桂、太原韓古桂、汀泗“丹桂王”等。
1.2 桂花分布廣泛、品種眾多
咸寧市桂花分布廣泛,全市6縣(市、區)45個鄉鎮均有分布。桂花品種眾多,有102個(45個本地品種,57個外地引種)。全市年銷售桂花樹2萬株、桂花苗超過5 000萬株、鮮花90萬kg,桂花苗木產業與鮮桂花產量位居全國前列。
1.3 桂花五大傳統主產區
湖北咸寧與廣西桂林、浙江杭州、江蘇蘇州(吳縣)、四川成都(新都)為全球桂花五大傳統主產區,有“中國桂花之鄉”美名。
1.4 桂花產品種類繁多
全市桂花產品種類多,有桂花食品、酒類、飲料、日化產品、旅游產品等系列產品,包括桂花蜜、糖桂花、桂花醬、桂花糕、桂花餅、桂花浸膏、桂花精油、桂花清酒、桂花蜜酒、桂花米酒、桂花茶、桂花牛奶、桂花露、桂花護膚品和化妝品、桂花旅游產品等。
1.5 地方政府高度重視中國桂花城建設
《咸寧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支持咸安區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中國桂花城核心區;聚力打造桂花等百億產業,振興發展桂花等傳統優勢產業;全面推進桂花全產業鏈發展,打造“中國桂花城”,打響“中國桂花之鄉”品牌,建成全國名優桂花主產區、桂花名優品種研發培育中心、桂花產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設桂花種質資源保存與良繁基地和標準種植基地;打造“咸安桂花”等一批綠色優質公用品牌;以中國桂花城核心區等旅游項目建設為重點,打造旅游發展精品項目和核心吸引物;依托桂花等特色農林資源,研發生產桂花等特色飲料產品;延長桂花等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鏈;推進“一縣一品”“一業一品”建設,重點抓好桂花等特色產業發展等。
2 桂花產業知識產權資源
與桂花產業相關的知識產權資源主要有:傳統知識、生物遺傳資源、林草植物新品種、專利、地理標志、商標等[7-9]。
2.1 傳統知識 咸寧市桂花種植歷史悠久,相關的傳統知識豐富,主要包括傳統農業種植知識、傳統桂花產品(桂花茶、桂花酒、桂花佳釀酒、桂花糕、桂花餅、桂花晶、桂花浸膏、桂花醬等)、傳統制作技藝、桂花傳統醫藥知識、有關桂花的民間傳說、傳統音樂、民俗等。
2.2 生物遺傳資源
咸寧市桂花生物遺傳資源較豐富,現有102個桂花品種(45個本地品種,57個外地引種),其中,潛山國家森林公園中的桂花園有88個桂花品種。
全市四季桂品種群有12個品種。其中,本地品種5個,為大葉四季桂、小葉四季桂、月桂(月月桂)、大葉佛頂珠、長梗素花;外地引種7個,為日香桂、淡妝、天女散花、天香臺閣、橙黃四季桂(月月紅)、小葉佛頂珠、皺葉四季桂。
銀桂品種群有36個品種。其中,本地品種17個,為長瓣銀桂、柳葉桂(銀星、柳葉銀桂)、銀盞碧珠、江南麗人、長梗白、秋韻(晚香玉)、白潔(白吉)、鵝黃、紫梗籽銀桂、波葉銀桂、圓葉銀桂、赤苞黃、銀星(柳葉桂)、銀鈴、銀粟、矩葉銀桂、小花銀桂;外地引種19個,為九龍桂(龍桂、中華龍桂)、早銀桂、玉玲瓏、長葉碧珠、九曲、晚銀桂(晚黃、小葉銀桂)、香云、籽銀桂(籽桂)、青尖、粟玉、串銀球、大花早銀桂、厚瓣銀桂、寬葉籽銀桂、闊葉早銀桂、青山銀桂、硬葉銀桂、玉荷、玉簾銀絲。
金桂品種群有29個品種。其中,本地品種14個,為大花金桂、大葉黃、潢川金桂、醉云、金盞碧珠、齒葉金桂、咸寧晚桂、球桂(球金桂、花球金桂)、金光、圓瓣金桂、柳葉蘇桂(柳葉金桂)、陽光、波葉金桂(金桂)、月宮遺金;外地引種15個,為速生金桂、垂枝黃、叢中笑、金球桂、萬點金、杭州黃、矮黃桂、卷葉金桂、墨葉金桂、小花金桂、早籽黃、金冠、金花臺閣、早金桂、蘇金桂。
丹桂品種群有23個品種。其中,本地品種9個,為朱砂丹桂(軟葉丹桂、丹桂、紫砂桂)、滿條紅(紅花)、小葉丹桂、齒丹桂(齒葉丹桂)、籽丹桂、大花丹桂、柳葉丹桂、橙紅丹桂(咸寧丹桂、紅艷)、柳葉紅;外地引種14個,為早花丹桂、紅顏凝香、雄黃桂、硬葉丹桂、狀元紅、浦城丹桂、平脈紅、速生丹桂、醉肌紅、杭州丹桂、嬌容、馥桂、大葉丹桂、寬葉紅。
彩葉桂品種群有2個品種,均是外地引種,為金田彩桂、金葉天香。
另外,其他木犀屬植物有4種。其中,本地種有咸寧山桂(亦稱野桂花、鐵桂、木桂),外地引種3個,為日本柊樹、牛矢果、寧波木犀。
2.3 林草植物新品種
2000年2月2日,國家林業局令第5號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林業部分)》(第二批)。其中包含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迄今為止,全國已申請82個桂花的林草植物新品種(原林業植物新品種),授權65個桂花新品種。然而,這些植物新品種的原產地和申請人(品種權人)的所在地,均與咸寧市不相關。
2.4 專利 迄今為止,咸寧市已獲涉及桂花的國家專利僅85項(表1)。其中,54項發明專利,占63.53%;28項實用新型專利,占32.94%;3項外觀設計專利,占3.53%。
2.5 地理標志
我國地理標志保護制度不完善,目前存在3個主要系統[10-12]。咸寧市桂花產業尚未實施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目前,該市桂花產業共注冊了3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涉及“咸寧桂花” “崇陽野桂花蜜”共2個品牌(表2)。目前,能合法使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咸寧桂花”專用標志的市場主體僅5家:湖北桂家村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八月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咸寧市七仙花卉專業合作社、咸寧市眾鑫種植專業合作社、咸寧烏龍山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能合法使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崇陽野桂花蜜”專用標志的市場主體僅湖北三普蜂業有限公司1家。
僅登記了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 “崇陽野桂花蜜” 1種。其登記者為崇陽縣養蜂協會,地理標志保護范圍是崇陽縣高枧鄉、金塘鎮、青山鎮、港口鄉、銅鐘鄉、路口鎮6個鄉鎮。
2.6 商標
咸寧市桂花產業注冊了較多普通商標,但尚未注冊集體商標,目前僅注冊了3件證明商標(表2)。
該市桂花產業有湖北省優勢商標2件:咸寧市桂花協會的“咸寧桂花”(桂花苗木、鮮桂花)及咸寧市柏莊茶業有限公司的“生甡川及圖” (加工過的桂花),但沒有相關的中國馳名商標。
3 桂花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與傳承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尚未引起重視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是傳統農業系統(尤其是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我國現有福建福州茉莉花種植與茶文化系統、天津濱海崔莊古冬棗園、北京平谷四座樓麻核桃生產系統等138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還有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陜西佳縣古棗園等18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但沒有與桂花相關的中國或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
我國是世界木犀屬植物的起源與分布中心,桂花的原產地。咸寧市桂花種植歷史悠久,古桂花樹占全國90%以上,古桂花樹群落分布廣。該市古桂花樹群與桂花文化系統,符合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特點與標準。但是,咸寧桂花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尚未引起應有的重視。
3.2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滯后
咸寧市桂花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有嫦娥飛天傳說、吳剛伐桂傳說、桂花傳統音樂、桂樹木雕、桂花傳統特產制作技藝、桂花傳統醫藥、桂花民俗等。然而,咸寧市尚未有桂花相關的省級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滯后,阻礙了桂花相關的農耕文化傳承、桂花傳統特產的文化內涵識別與認同。
3.3 桂花品種數量較少 咸寧市桂花品種只有102個(45個本地品種,57個外地引種),不及武漢、蘇州等地。武漢新洲區萬余畝桂花飄香,倉埠花果山生態農業園已經種植131個桂花品種。在蘇州城內,1998年建成的桂花公園種植了260多個桂花品種,是國內桂花品種收集最多的專類園。
3.4 彩葉桂品種群未顯風彩 早在2014年,木犀屬品種國際登錄建立了彩葉桂品種群。目前,桂花共有5個種群:四季桂品種群、銀桂品種群、金桂品種群、丹桂品種群、彩葉桂品種群。自2009年“云田彩桂”授品種權以來,我國(尤其是福建、廣西、江蘇、浙江等地)已研發出50余個彩葉桂新品種。彩葉桂(彩桂、彩葉桂花)讓桂樹林彰顯多彩的色彩,增強了桂花的觀賞性。然而,咸寧市僅引進2個彩葉桂品種,并深藏于潛山國家森林公園中的桂花園。如今,許多城市彩葉桂光輝燦爛時,咸寧不顯彩葉桂風采。
3.5 桂花新品種培育多年仍空白
21世紀全國已受理82個桂花林草植物新品種(原林業植物新品種)的申請,授權了其中的65個桂花新品種。然而,這些植物新品種的原產地和申請人(品種權人)的所在地均與咸寧市無關。盡管建立潛山桂花園的初衷就有培育桂花新品種之夢,并且生物育種為當前全國科技創新重點領域,但是咸寧市近年沒有培育出桂花新品種。
3.6 國家專利過少
國家專利,尤其是國家發明專利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指標。然而,迄今為止,全市已獲涉及桂花的國家專利過少,僅85項,更難見高價值的國家專利,全市桂花產業科技創新能力較弱。
3.7 桂花特產的地理標志保護不力 咸寧市桂花產業僅注冊了3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登記了1種農產品地理標志,尚未實施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以及歐盟境內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所涉及的地理標志保護的桂花特產,實際上僅有咸寧桂花、崇陽野桂花蜜,所涉及的市場主體僅6家。
3.8 咸寧市桂花產品創新能力微弱
咸寧市桂花產品主要為初級產品。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餅、桂花酒等傳統特產產業衰敗,相關制作技藝流失。樹苗限于四季桂、銀桂、金桂、丹桂四大傳統品種群,外地彩葉桂品種群搶占咸寧桂花的市外市場,主要依賴本市市場。傳統流失,創新能力微弱,“中國桂花之鄉”的光環早已失色。
4 桂花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與傳承創新的策略
4.1 調查古桂花樹群落與桂花傳統農業系統,申報中國與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詳細調查全市(尤其是咸安區桂花鎮)桂花古樹與古桂花樹群落,收集與整理桂花傳統農業系統(尤其是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以桂花鎮柏墩村為中心,由五老山、九龍山、掛榜山、何家花園、鳴水泉、古廊橋等組成的桂花傳統農業系統,申報中國農業文化遺產、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農耕文化。
4.2 收集與整理桂花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湖北老字號”
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方面收集與整理桂花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桂花特產的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申請省級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詳細調查全市傳統桂花特產的老企業、老作坊、老品牌等,積極申請“湖北老字號”和中華老字號,豐富傳統桂花特產的文化內涵。
4.3 引進省內外品種,增加桂花種質多樣性
從浙江杭州市與金華市、江蘇南京市與蘇州市、廣西桂林市與柳州市、四川成都市與雅安市、福建漳州市、湖南株洲市以及省內武漢新洲區、恩施市、宜昌市等地,引進各種優良的桂花品種,擴建桂花種質園,豐富桂花生物遺傳資源,增加桂花品種多樣性。
4.4 發展彩葉桂品種群,增添“中國桂花城”光彩 大力引進福建漳州、廣西桂林、江蘇南京、浙江杭州與金華、山東淄博與泰安、湖南株洲等地彩葉桂,用彩葉桂品種群妝點“中國桂花之鄉”的街道與村落,增添“中國桂花城”光彩。
4.5 加強生物育種,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業
建立桂花生物育種創新平臺,扶植種業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提純復壯現有桂花品種,培育新品種(尤其是彩葉桂),運用林草植物新品種與國家發明專利,保護桂花新品種權,突破“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業,保護好現代桂花業的“芯片”。
4.6 完善地理標志保護,打造桂花特產的區域公用品牌
收集與整理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餅、桂花酒等桂花特產的地理標志人文因素與自然因素,分析其地理標志特征,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向國家商標局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或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向農業農村部登記農產品地理標志。制訂和完善地理標志特產相應的地理標志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以地理標志引領全市桂花產業標準化進程。鼓勵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企業,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地理標志商標或農產品地理標志相應的專用標志,以地理標志整合區域品牌,全面打造桂花特產的區域公用品牌。
4.7 建設桂花全產業鏈體系,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從桂花種質資源圃建立、新品種培育、桂花種植、初級產品加工、桂花衍生產品深加工、桂花文化發展、生態旅游開發、品牌打造,國內外市場開拓等,形成以桂花產業開發為主,集生態旅游、觀光于一體的高效桂花全產業鏈,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4.8 把握新發展階段,傳承創新發展桂花傳統產業
知識產權促進新發展階段的把握。新發展階段標志國人具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驅動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責任。傳統知識、農業生物遺傳資源等遺產類知識產權傳承傳統文化,林草植物新品種、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創造類知識產權護航農業科技創新,外觀設計專利、地理標志、商標等標示類知識產權促進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因此,應該提升桂花產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水平,把握新發展階段,傳承創新發展桂花傳統產業。
4.9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桂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貫徹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重視科技創新的驅動,以桂花全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區域協調發展桂花產業,加強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引進外資,發展桂花外向經濟,全域共建共享“中國桂花城”,推動桂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4.10 開拓國內外市場,構建桂花產業新發展格局
創建桂花產業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促進該產業國內大循環構建。堅持開放發展理念,運用《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和《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爭取傳統桂花特產成為歐盟境內受到保護的中國地理標志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構建桂花產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參考文獻
[1] 楊康民.中國桂花[M].2版.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20.
[2] 向其柏,劉玉蓮.中國桂花品種圖志[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3] 王振啟.咸寧桂花產業與文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 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5] 劉宗濤.新發展理念的理論邏輯與實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 胡曉鵬.新發展格局:理論機理與構建思路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7] 宋敏.農業知識產權[M].2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
[8]? 羅伯特·莫杰思,劉芳.商業知識產權戰略[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9] 孫元鵬,程正,劉于思,等.生姜的文化傳承·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2):243-247.
[10] 孫元鵬,吳喆,孫燕玲,等.中藥材茯苓農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產業興旺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0):230-233,236.
[11] 孫元鵬,劉于思,程正,等.中藥材當歸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傳統知識傳承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5):246-248,273.
[12] 孫元鵬,袁知洋,劉于思,等.恩施州道地藥材區域化與品牌化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4):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