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據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重組全球生產資源,通過數字技術提升效率和優化經濟結構,為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賦能。蘇州具有發展跨境電商的良好產業基礎和經濟優勢,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各類跨境電商模式,當前跨境電商增長迅速,但仍有不少制約其發展的因素。文章認為需要進一步依托數字技術做好頂層規劃設計,通過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加速傳統產業國際貿易上下游產業環節的深度融合,重構產業生態,促進跨境貿易產業結構升級。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構筑與跨境電商新業態相適應的新型物流配套支撐體系,提升跨境電商物流效率。提升數字治理水平,提高跨境電商監管和服務能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助力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數字經濟;數字技術;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數據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全球生產資源在數字經貿規則下開始重組并改變國際競爭格局,為跨境電子商務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數字技術運用于跨境貿易的生產、營銷和交付等環節,打通跨境電商貿易全鏈條,跨境電商企業可以利用數字技術獲得更加精準的產品供需匹配信息、促進生產和流通過程資源配置優化、優化貿易結構和提升交易效率。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中提到:“新業態新模式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有利于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蘇州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精神,在跨境電商綜試區率先開展地方性探索,積極支持企業創新各類跨境電商模式,加快開拓國際市場。2022年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167.2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1.0%。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逆勢而上,逐漸成為推進外貿發展、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蘇州具有發展跨境電商的良好產業基礎和經濟優勢。2022年蘇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蘇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3958.34億元,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6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到15.8%。探討數字經濟背景下蘇州如何實現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對助力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盡管跨境電商已經成為蘇州外貿轉型發展的新亮點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仍有不少制約其發展的因素,需要進一步做好頂層規劃設計,積極搶抓數字化發展機遇,不斷創新商業模式,通過多種途徑助力跨境電商企業培育競爭新優勢。
一、蘇州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一)跨境電商增長迅猛
蘇州制造業體系完備,擁有發展跨境電商的良好產業基礎和經濟實力,跨境電商貿易逆勢增長。根據蘇州市統計局數據,2022年蘇州外貿進出口總額25721.1億元,比上年增長1.6%,而同期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從2021年的118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167.21億美元,同比增長率為41%。自2016年獲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至2022年底,蘇州跨境電商業務年復合增長率達60%。數字技術的進步和普及降低國際貿易專業化的門檻,使一大批小微主體成為跨境貿易的經營者,經營主體不斷擴增。跨境電商縮短了交易的中間環節,降低了企業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來自蘇州人民政府網站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僅吳江區在蘇州跨境電商綜試區單一窗口注冊的企業就達164家。跨境電商出口產品類別已涵蓋傳統貿易商品類別,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已取代傳統貿易中的機電產品及零部件在出口份額中的地位,占比居于首位。蘇州正在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利用工業制造業出口能力強的優勢,推動跨境電商與產業融合發展,引導智能家電、紡織服裝等特色產業與頭部平臺對接。2022年蘇州市商務局認定了蘇州高新區綜合保稅區、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常熟)跨境電商產業園等5家市級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區及3家市級跨境電商新零售展示中心,并對認定項目進行跟蹤服務和業務指導。蘇州正逐步打造產業完善的跨境電商產業生態圈,助力跨境電商實現高速發展。
(二)充分利用海關監管創新,主動革新跨境電商模式
蘇州在獲批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后即積極探索貿易新業態和模式創新,著力推動貿易數字化轉型。蘇州率先在江蘇省內實現跨境電商全業務模式順利通關及跨境電商業務全面增長。在2020年海關總署增列“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和“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模式的海關監管方式代碼“9710”、“9810”之后,蘇州即在工業園區完成江蘇省內首票海外倉9810模式出口業務,后9710模式也在工業園區和吳江順利通關,并在高新區首批通過中歐班列實現跨境電商9610模式出口包裹運輸。
跨境電商出口方面,2022年蘇州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1210出口”海外倉零售業務模式落地運行,利用“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的集貨模式,通過中歐班列發往企業在歐洲市場的海外倉。在該模式下跨境電商出口企業可以依托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優勢,在區內倉庫完成分揀、包裝和理貨,從而降低出口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時效,除此以外還可以享受“入區退稅”政策優惠。2022年初試點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實體新零售”,提供“現場體驗、線上下單、急速配送”消費場景的盒馬X 會員店成功落地,大大提升了消費者購物體驗,也豐富了跨境電商進口業態和模式。
蘇州也在不斷探索不同跨境電商模式下的退貨機制,有效解決跨境電商企業退貨難的后顧之憂。蘇州率先啟動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9810模式)退運試點,在高新區完成首單9610出口退貨,此舉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三)數字化服務新舉措助力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
蘇州深刻認識數字化發展趨勢,出臺《蘇州市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指導意見》,持續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探索數字化治理方案。蘇州市獲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3個月后即上線中國(蘇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并依托平臺建成跨境電商統計監測體系,平臺現與海關、稅務、外匯等部門系統全部打通。在海關總署增列“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和“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模式的海關監管代碼之前,蘇州率先出臺了非報關B2C 出口統計辦法,修訂了B2B 出口統計辦法,利用平臺準確統計跨境貿易額,了解跨境電商出口結構,通過平臺下達各板塊跨境電商出口額指導性目標。
在跨境電商綜試區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基礎上打造“蘇州數字貿易公共服務平臺”,幫助跨境電商企業對接資源,提供信用服務、統計分析和風險預警等服務,打破了政府與企業和企業與企業間的“數據孤島”,抑制了信息不對稱引致的交易成本增加,有效提高了跨境電商企業的交易效率。通過“蘇州外貿企業服務平臺”提供出會展資訊、信保金融和咨詢等便利功能,搭建其與蘇州RCEP 企業服務平臺通道,中小微企業可通過鏈接直接查詢RCEP關稅優惠信息。
二、蘇州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境
當前蘇州跨境電商貿易規模與寧波、杭州、鄭州等跨境電商先行城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蘇州跨境電商發展在質量效益和貿易全鏈條效率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提升空間。
(一)亟待建構高品質跨境電商生態圈
蘇州產業數字生態系統正在培育中,尚未充分利用數字技術進行跨境電商發展頂層規劃,也沒有緊密結合蘇州產業優勢,區域特色和產業特色不明顯。如開展零售出口業務的高新區、吳中區和常熟市出口商品類似,容易造成配套資源的浪費和企業無序競爭。而寧波在跨境電商發展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集群,如慈溪家電、寧海家具、鎮海五金工具、北侖文具用品等產業集群。相比蘇州外貿進出口體量,跨境電商貿易規模總量偏小。根據蘇州市統計局數據,經筆者計算,2022年蘇州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為167.21億美元,在蘇州外貿進出口總額中占比僅為4.3%。蘇州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具有領先優勢,納米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高端紡織已列入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但跨境電商出口商品結構并未充分顯示出上述優勢,因此跨境電商發展還需要緊密依托產業集群優勢,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蘇州跨境電商以中小企業為主,產業領軍企業不足,跨境電商氛圍不夠濃厚。此外,仍需要利用數字技術持續發力推動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增強產業創新集群競爭力,提高產業創新集群輻射力。另需不斷加強政策引導,培育更多龍頭企業,形成規模效應,為跨境電商創造價值增值空間。
(二)亟待搭建高效率跨境電商物流網絡
跨境電商的競爭已經不斷從前端的銷售向后端供應鏈轉移,需要采購供應、物流配送、報關清關等環節緊密配合。跨境電商依靠的是數字技術支撐的智慧物流,需要智慧化設施建設。當前國際運力大幅下降,物流成本不斷上升,但跨境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長,物流資源擠兌導致出口受阻。蘇州每年向上海港發運的300萬標準集裝箱,90%是采取公路運輸方式,物流成本較高。跨境零售出口80%的物流是通過商業快遞和專線物流出口到達國外銷售者手中,四大外資商業快遞公司在蘇州攬貨后一般都到上海口岸通關空運,另有20%是通過郵政包裹方式,囿于蘇州尚無國際郵件交換站資質,同樣需要從上海等其它口岸轉關,目前9610模式出口商業快遞與上海口岸海關轉關合作尚未完全落地。此外,蘇州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需要供應鏈各環節進一步協同與整合,簡化進出口申報和便利通關,提高跨境電商物流效率。
(三)亟待推進高水平跨境電商政策支持
數字經濟時代應該發揮技術和數據信息在市場中的規范治理和監測引導作用,通過數字基礎設施為跨境電商提供服務保障。蘇州缺乏與跨境電商特征相符的針對性特色供應鏈金融產品,以緩解蘇州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扶持資金力度小、限制多,不利于企業做大做強。蘇州跨境電商綜試區內跨境電商企業享受所得稅核定征收政策的年銷售額上限為500萬元,而對標跨境電商發達城市杭州、廈門等地,其對跨境電商一般納稅人所得稅核定征收上限是7500萬元。此外,杭州出臺政策對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按每單150元給予補助,蘇州每操作一票獎勵僅有100元。與市場需求相比,蘇州綜合服務平臺和服務商提供的服務也明顯不足。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發展,蘇州需要繼續加快數字基礎設施的改造創新,不斷完善數字技術服務發展平臺,積極賦能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三、推動蘇州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路徑
跨境電商持續增長,需要數字技術的深度賦能,需要企業的創新發展,更需要政策的持續優化。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監管方式,構建全鏈路跨境電商綜合服務體系,實現跨境電商的價值創造和效率提升,才能促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蘇州傳統優勢行業也逐漸向高端制造業轉移,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和創新優勢,跨境電商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契機。跨境電商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經濟要素驅動,也需要政府的推動,同時還需規范行業規則和管理制度,引導資源的優化整合。
(一)利用數字技術賦能產業生態圈,提高跨境電商質量效益
利用大數據做好頂層規劃,支持各區域根據資源稟賦將產業分工精細化,并在細分特色領域創新發展,打造產業集聚高地。依托各區域板塊產業基礎,結合蘇州服裝服飾、運動戶外、家用電器、醫療器械等產業集聚優勢,推動虎丘婚紗城、常熟服裝城、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等“區域產業集群+跨境電商”發展。按跨境業務模式培育具有不同特色的業務中心,借助太倉港優勢,建立進出口集貨倉。
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加速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的深度融合,重構產業生態,促進對外貿易產業結構升級。以數字技術賦能轉型升級,引領制造業質量和效率變革,搶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先機,聚焦產業創新集群,培育跨境貿易的新增長點。培育垂直細分領域的跨境電商頭部企業。支持一批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利用蘇州產業鏈集聚優勢,發揮龍頭企業產業帶動性,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觸網上線”,帶領廣大中小微企業“借船出海”,形成跨境電商產業生態圈。
大力培育蘇州本土區域品牌和行業品牌的數字品牌生態,制定品牌矩陣戰略。發揮“蘇州制造”品牌效應,打造一批蘇州和新興市場國家地方合作品牌項目。助力科沃斯、萊克、波司登等本土品牌,實現自主品牌國際化。加強跨境電商種子項目培育孵化,改變中小跨境電商企業通過低價競爭方式實現野蠻生長的現象,幫助企業制定長遠的品牌戰略。聚焦消費者,借助數字化工具研判、塑造品牌識別度,調整營銷策略,對品牌有效推廣。推動跨境電商品牌化發展,創造品牌價值,提升品牌溢價能力。
(二)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提升跨境電商物流效率
蘇州跨境電商已步入初具規模的成長期,其體量已經足夠支撐跨境物流的高速發展與技術升級,要加大物流基礎設施投入和數字化建設,構筑與跨境電商新業態相適應的新型物流配套支撐體系。創新拓展物流渠道,打通跨境電商出口的物流“堵”點。構建“海陸空”立體多元物流網絡,推動滬蘇多式聯運物流,打通到上海港的物流堵點。推動太倉港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發揮太倉港近洋物流優勢,布局東南亞和日韓特色產品。利用中歐班列開展跨境運輸業務,為郵政、快遞類貨物進出口提供新的物流渠道,滿足跨境電商企業多物流渠道出口的需求。
數字經濟時代,貨物信息可以便捷地傳輸與共享,推動蘇州與上海口岸海關轉關合作全面落地,推進港口功能和運輸資源向蘇州前移,把上海港的服務延伸到蘇州,以提高港口物流效率。整合快遞物流渠道的優勢,創新快件和郵件轉關操作模式,實現“零售出口”與郵路、快件等物流體系順暢銜接。按照海關總署快遞類或者郵遞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規范設置,加快監管中心的數字化建設,提高監管中心卡口識別、貨物自動傳輸和分揀等設備的信息化能力。引導有實力的企業提前在 RCEP 國家做好海外倉布局,搭建以海外倉為支點的國際物流配送輻射點,將郵政、快件的零散運輸轉化為大宗運輸,以降低物流成本。海外倉疊加展示推廣、售后等綜合服務,提高物流配送時效,將訂單周期縮短為從海外倉到客戶所在地的國內運輸時間,壓縮物流時間,提高物流效率,改善消費者購物體驗。
(三)依托跨境電商綜試區優勢,創新跨境電商監管模式
蘇州綜試區成立以來基于開放型經濟和產業與科技優勢,疊加以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主要目的的自貿區政策支持,積極探索系統性制度創新,區內逐步形成多種模式并舉,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產業聚集度不斷提升的良好生態發展格局。
蘇州應繼續積極探索跨境電商新模式,創新發展“保稅進口+零售加工”“網購保稅+線下自提”“出口海外倉”等跨境電商模式。發揮自貿試驗區的改革開放優勢,率先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做好跨境電商相關標準制定和應用推進工作,出臺指標評價體系,對跨境電商企業進行合規指引,同時帶動規則和標準向新興市場輸出。在進口貿易方面,發揮蘇州作為“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和長三角核心腹地的區位優勢,支持培育跨境電商領域國際分撥中心。
數字賦能提升通關效率,積極響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需求,推動配套監管模式落地,審慎包容監管。加快電子口岸“互聯互通”,進一步推進“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等便利化措施,提供多元化的申報模式和稅收擔保模式,便利跨境電商進出口退換貨。支持鼓勵企業獲得海關AEO認證以享受優先通關、適用低查驗率、減少監管頻次等海關通關便利措施。針對部分跨境電商貨物批量小、種類多而形成的“一箱多票”拼箱出口裝運需求,推廣出口拼箱貨物前置倉監管創新舉措。散件貨物形式進入前置倉即可報關,待完成通關手續后再在前置倉內完成拼箱裝運,如此一來大大縮短貨物通關時間,相較傳統出口監管模式可節省物流作業時間30%以上。構建跨境電商全流程信用監管機制,對跨境貿易商品加貼溯源碼,通過“商品條碼”+“溯源碼”實現跨境貿易商品從原產國生產到國內銷售全流程跟蹤。
(四)提升數字治理水平,提高跨境電商服務能力
數字經濟時代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生產要素,要加快構建跨境電商數據開放共享機制。按照“整合資源、規范流程、完善功能、創新服務”的思路,進一步整合全市資源平臺。將蘇州數字貿易公共服務平臺和區域平臺“境貿通”、“姑蘇跨境通”、“海貿通”等整合。利用政策和數字技術“雙輪驅動”方式搭建行業資源共享“互聯網+服務型”平臺。跨境電商領域未來更多機會在垂直細分領域和進出口供應鏈及相關服務商領域,要增加和完善各類跨境服務商信息板塊。跨境貿易企業與跨境電商平臺、運營、供貨商、物流、金融、支付、展會等配套服務商還存在信息不對稱,通過平臺打破跨境各環節的“數據孤島”,幫助企業間進行跨境資源有效對接。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將平臺建設成為跨境數據中心,實現商品信息、物流信息、目的國、單價等多維度數據匯總,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精準預測和匹配需求的服務和提供海外市場數據分析,并幫助企業提升動態調整能力,此外還應探索外貿新藍海通報進口國的一些技術標準和法律法規,做好預警監測。細化外貿企業分類清單,做好外貿形勢分析研判,實現對企業精準幫扶,引導跨境電商企業向新興市場拓展。
加大跨境電商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對跨境電商進出口經營者和各類跨境電商服務商企業包括運營企業、平臺企業、物流、金融等給予相應支持。為“出海”企業在金融方面“保駕護航”,引導鼓勵金融機構設計數字化特色金融產品,優先向有訂單、市場和融資需求的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支持,為跨境企業解決融資難的痛點。同時,跨境電商各交易主體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容易產生信用風險,數據主體也存在安全風險,政府應聯合保險公司創新推出跨境電商專屬險種,幫助電商企業和消費者應對跨境電商交易中的風險。繼續加強與阿里巴巴、亞馬遜等跨境電商頭部平臺合作,爭取平臺對蘇州產業帶的扶持政策和資源傾斜。不斷加大與新興市場國家跨境電商主流平臺如 Lazada 和 Shopee 合作力度,搶占市場先機。支持企業借助數字化工具和手段開展商業活動,提高跨境電商的競爭優勢。建立數字展會平臺,創新舉辦出口商品網上交易會,通過線上展覽、網絡展會等形式助力企業開展數字化營銷。
(五)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助力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時代決定企業競爭力的要素是人才,要建立適應貿易數字化發展的高水平、高素養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背后,面臨跨境電商人才缺乏的瓶頸。積極引進數字化領域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健全人才評價機制,從人才貢獻獎勵、財政稅收優惠與綜合服務等方面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吸引跨境電商全鏈條各關鍵環節高端人才加盟。啟動數字人才建設工程,培養服務于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優質人才,為新業態的長期發展助力。強化本地科教資源與產業對接,依托高校人才優勢,與地方高校開展深度合作,對開設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并設置“跨境電子商務方向”的在蘇高校,給予相應經費扶持。引導本地高職院校和跨境平臺合作,依托阿里巴巴國際站高校人才計劃,開設跨境電商訂單班、學徒班,提高與企業跨境人才需求的契合度,通過實踐培育復合型人才資源。加強國際教育合作,探索中外聯合辦學模式,加快國際跨境電商高端人才培養。
成立跨境電商產教聯盟。可由具備培訓資質的在蘇高職院校、跨境電商行業協會等為全市企業提供跨境電商業務相關的專業技能、實訓服務,合力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引導企業和高校共建跨境人才和跨境企業孵化基地,深入跨境電商企業孵化,打造高標準跨境電商孵化中心。加強政府部門同高等院校或者企業的合作,搭建面向社會大眾的數字資源學習平臺,提高全民數字素養。此外,還應通過設計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形成跨境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鈔小靜.以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新形勢下經濟高質量發展[J].財貿研究,2022 (12):1-8.
[2]陳建瓊.RCEP 對蘇州外貿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對外經貿實務,2021(11):32-35.
[3]洪銀興,任保平.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內涵和途徑[J].中國工業經濟,2023(2):5-16.
[4]黃奇帆,朱巖,邵平.數字經濟的內涵與路徑[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2.
[5]賈懷勤,吳珍倩.我國貿易質量綜合評價初探[J].國際貿易,2017(4):44-40.
[6]鞠雪楠,趙宣凱,孫寶文.跨境電商平臺克服了哪些貿易成本?——來自“敦煌網”數據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20(2):181-196.
[7]李三希,黃 卓.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機制與證據[J].經濟學(季刊),2022(5):1799-1716.
[8]栗智慧,周全林.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的耦合效應——基于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雙重視角[J].北京社會科學, 2023(4):94-107.
[9]梁平漢,鄒偉,胡超.時間就是金錢:退稅無紙化改革、行政負擔與企業出口[J].世界經濟, 2020(10):52-73.
[10]劉斌,顧聰.跨境電商對企業價值鏈參與的影響——基于微觀數據的經驗分析[J].統計研究, 2022(8):72-87.
[11]李兵,李柔.互聯網與企業出口:來自中國工業企業的微觀經驗證據[J].世界經濟,2012(7):102-125
[12]馬林靜.基于高質量發展標準的外貿增長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測度[J].經濟問題探索,2020(8):33-43.
[13]馬述忠,房超,張洪勝.跨境電商能否突破地理距離的限制[J].財貿經濟,2019(8):116-131.
[14]馬述忠,房超,梁銀鋒.數字貿易及其時代價值與研究展望[J].國際貿易問題,2018(10):16-30.
[15]裴長洪,劉洪愧.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基于習近平百年大變局重要論斷的思考[J].經濟研究,2020(5):4-20.
[16]王正巍.制度創新如何影響我國跨境電商出口?——來自綜試區設立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 2022(8):83-100.
[17]尤帥,鄭強“. 雙循環”格局下陜西省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潛力和路徑研究[J].對外經貿實務,2022(5):92-96.
[18]余淼杰,郭蘭濱.數字貿易推動中國貿易高質量發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93-103.
[19]趙濤,張智,梁上坤.數字經濟、創業活躍度與高質量發展:來自中國城市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20,36(10):65-76.
[20]Abeliansky A. L, Hilbert M. Digital technology,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s it the quantity of subscriptions or thequality of data speed that matters?[J].TelecommunicationsPolicy, 2017(1):35-48.
[21]Ma,S.,Chai,Y. and Zhang,H..Ris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Exports in China[J].China & World Economy,2018(26):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