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國是世界范圍內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出口企業作為國外反傾銷調查最直接的應對主體,其反傾銷應對能力至關重要。文章從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的綜合視角出發,提出在出口企業中構建反傾銷導向的業、財、法聯動機制的理論,闡述了聯動機制構建的法律環境、動因、目標并進行了模擬構建。避免國外反傾銷調查聯動機制的構建需將產品出口流程與反傾銷三要件相結合,具體路徑為:業、法聯動選擇出口目標國/地區、產品類別;業、財聯動制定出口價格、控制出口數量。應對國外反傾銷調查聯動機制的構建則需程序和實體并進。一是業、法聯動阻斷反傾銷程序:業務通過勸服申請人撤訴或者尋外聯阻止反傾銷調查公告的發布,法務依據反傾銷調查終止條款請求調查當局終止調查。二是業、財、法聯動力爭有利裁決:法務提供應訴指引;業、財、法根據指引進行實質性的抗辯,力爭合理的正常價值并對損害及因果關系進行反駁;業、財、法制定實地核查應對綱要,在核查中論證調查問卷所涉資料的可采信。
關鍵詞:聯動機制;反傾銷;成本管理;正常價值
根據WTO 網站數據統計,自1995年到2021年全世界范圍內共發起6489起反傾銷調查,其中針對中國發起的反傾銷調查為1526起,中國遭遇的反傾銷調查案件數連續27年全球排名第一。在中國遭遇的反傾銷調查中,肯定性裁決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被裁定的反傾銷稅率也相對其它國家較高。國外反傾銷抑制了中國產品的出口(王孝松等,2015)、中國企業的創新(李雙杰等,2020;孟寧等,2020;曹平等,2021),對出口企業的股價(Hua Xiup- ing 等,2019)、財務績效(遲錚,2018)均存在負面影響。出口企業應對反傾銷是個綜合性問題,本文將打破各學科分別研究的現狀,綜合運用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在反傾銷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為出口企業構建業、財、法聯動機制,以提升出口企業反傾銷應對能力。
一、反傾銷聯動機制構建的法律環境分析
反傾銷具有合法的特性(朱云芳,2012),其國際法依據主要有《關稅與貿易總協定》《WTO 反傾銷協議》。加拿大(1904年)、澳大利亞(1906年)、美國(1916年)、歐盟(1968年)等國家/地區都較早地制定了反傾銷法律,并把反傾銷視為維護本國產業利益的武器。在應對國外反傾銷視角下建立出口企業業、財、法聯動機制首先要進行相關的法律環境分析。
(一)市場經濟、非市場經濟地位分析
“市場經濟”與“非市場經濟”是反傾銷中的關鍵問題。2016年前后,全球范圍內引發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爭論(柯靜,2020),其根源在于《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 d 項的“自動終止條款”,而該條款并不能使中國因入世期滿而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張內、肖冰,2016)?!笆袌鼋洕匚弧笨梢越档驮馐芊磧A銷調查的可能性、敗訴的可能性以及貿易轉移效應(錢學鋒、龔聯梅,2017);“非市場經濟地位”對反傾銷稅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案件中,入世后中國的反傾銷稅率明顯高于市場經濟國家(周灝,2011;龍小寧、張靖,2020)。在我國的重大貿易伙伴中,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屬于對華反傾銷十大國家/地區,在中國“市場經濟”“非市場經濟”的問題上態度不一且具有代表性。
1.美國: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美國判定一個國家是否為“市場經濟國家”的依據是1988年的《綜合貿易和競爭法》,該法用列舉的方法規定了相關的考察因素:貨幣自由兌換程度、勞資談判以及投資的開放度、政府對資源、價格等控制程度以及“管理當局認為適當的其他因素”?;谶@些抽象、模糊的規定以及“認為適當”的兜底條款,美國在認定的實踐中具有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早在2006年,美國商務部就對照上述因素認定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中國入世過渡期滿后,美國商務部于2017年10月26日發布了一份備忘錄,以中國經濟存在根本性扭曲為由繼續認定中國是非市場經濟體。
2.歐盟:中國市場存在“重大扭曲”。2017年12月20日,歐盟通過了反傾銷調查新規則修正條例(EU 第2017/2321號法規),為了不違反WTO 國際法,歐盟取消了“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但為了滿足繼續實施反傾銷的需求,該修正條例規定了“市場嚴重扭曲”的概念以及相關的標準,同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中國經濟存在重大扭曲”的報告,該報告從三個方面認定中國市場存在“重大扭曲”:中國政府在國家經濟治理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各生產要素的配置和定價受政府的影響比較明顯;中國政府通過制訂產業計劃、金融政策、進出口政策以及國有企業的參與等方式對鋼鐵、鋁、化工和陶瓷這幾個產能過剩的產業進行了控制。
3.澳大利亞: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但相關產業存在PMS。澳大利亞2005年就與中國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以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同年5月,澳大利亞發布了新的《海關手冊》,將政府對價格或成本的影響或者扭曲造成的人為低價視為“特殊市場狀況”,并指出市場經濟國家如果出現此種情況,那么涉案企業的國內售價將不適合用來確定產品的正常價值(王勇,2005)。2010年,澳大利亞調查當局首次在鋁型材案件中認定中國原料鋁市場存在“特殊市場情況”。此后,澳大利亞在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中全面展開了“特殊市場情況”的認定(趙海樂,2014)。
(二)出口價格、正常價值的確定方法
根據《WTO 反傾銷協議》第2條第1款,判斷傾銷的關鍵在于出口價格、正常價值的確定。
1.出口價格的確定。出口價格是指在正常貿易中出口國/地區將產品銷售給進口國/地區的價格,通常是指產品的離岸價(FOB 價)。反傾銷調查中出口價格相對容易確定且爭議不大?!禬TO 反傾銷協議》規定的出口價格確定方法有以下三種(見表1)。
2.正常價值的確定。正常價值的確定相對復雜且在反傾銷調查中至關重要。如果出口國/地區屬于市場經濟或者涉案產業屬于市場經濟,則進口國/地區調查當局通常會采用《WTO 反傾銷協議》規定的三種方法來確定正常價值(見表2)。對于非市場經濟國家/地區的涉案產品的正常價值,西方國家的反傾銷法大多規定可以根據替代國或進口國的價格來確定。
二、業、財、法反傾銷聯動機制構建的動因
在國外反傾銷調查中,出口企業需在較短的時間內提交調查問卷、相應的佐證資料,資料要真實、可信且要和實地核查信息相互印證。實踐中,無論是財務還是法務都很難單獨有效應對國外反傾銷。
(一)業務參與聯動的必要性
很少有企業能夠意識到業務部門/人員在反傾銷方面的作用,已有的學術文獻也很少提及。出口企業業務部門/人員在拓展國際市場時往往會對出口目標國/地區的文化、市場需求、產品的價格行情、進口商資信等進行商業調查,進而業務部門/人員與進口國/地區聯系比較緊密且在收集競爭情報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聯動機制下的業務將會從反傾銷風險角度加強相應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及時為規避國外反傾銷提供相應的指導。通常說來,風險控制的最佳途徑就是進行事前控制,出口企業業務參與聯動能夠為反傾銷風險事前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二)財務參與聯動的必要性
在實踐中,進口國/地區調查當局要求提交的調查問卷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出口企業的相關財務會計信息,涉及企業的財務報表、涉案產品的生產成本追溯等。一些學者從財務、會計的角度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周友梅(2003)早在2003年就提出要啟動反傾銷會計并分析了注冊會計師在應對反傾銷中的會計服務,孫鳳英(2008)、遲錚(2018)、周海娟(2019)則分別提出了構建反傾銷會計應訴系統、財務管理系統、成本核算系統。事實上,財務部門/人員在避免反傾銷方面也大有作為,比如分析進口國/地區同類產品的成本要素、價格構成等。因此,出口企業建立反傾銷導向的聯動機制,財務的參與至關重要。
(三)法務參與聯動的必要性
法務部門/人員在規避與應對國外反傾銷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大型出口企業的法務部門/人員或者出口企業對接的專業反傾銷律師事務所大多可以做到通曉企業主要出口國家/地區的反傾銷法律,專業的法律服務可以為出口企業提供出口策略支持以規避反傾銷風險,一旦出口企業被提起反傾銷調查,法務可以及時分析該出口國當局在類似案例中調查的重點以及應訴成功的相關經驗尋求突破,以獲取有利的裁決。
出口企業往往具有相應的業務、財務、法務(或者外聘律師事務所)部門/人員,但真正面臨國外反傾銷時,部門/人員之間如果沒有形成相應的聯動機制,應訴則會顯得毫無章法,結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出口企業業、財、法必須優勢互補、相互協作以構建反傾銷聯動機制。
三、業、財、法反傾銷聯動機制構建的目標分析
反傾銷導向的業、財、法聯動機制構建的目標有兩個,一是避免反傾銷調查,即出口企業業、財、法聯合采取風險規避措施,從根源上避免進口國/地區對出口企業產品提起反傾銷或者降低可能性;二是應對反傾銷,即出口企業業、財、法聯合應訴并在國外反傾銷調查中力爭勝訴。
(一)避免進口國/地區對出口企業產品提起反傾銷調查
避免反傾銷是構建聯動機制最理想的目標。進口國/地區發起反傾銷調查必須滿足傾銷、損害、因果關系這三個要件,因此避免反傾銷可以從阻斷這三個要件入手。A.當產品的出口價格低于產品正常價值的時候,就可能被進口國/地區調查當局認定為傾銷,反之,則傾銷不成立。產品的出口價格是由出口企業定的,如果出口企業制訂的出口價格高于產品的正常價值,理論上就可以阻斷傾銷。B.進口國/地區對損害的認定主要考察傾銷產品的數量、涉案產品對該國/地區市場同類產品的價格影響程度、涉案產品對該國/地區同類產品所涉產業的影響。因此,出口企業可以從控制出口數量、監控進口國/地區同類產品價格變化、產業相關經濟因素和指標的變化入手來避免損害的發生。C.通常,如果損害的確是由涉案產品的傾銷行為造成的,那就可以斷定傾銷與損害存在因果關系,反之則不存在。從避免反傾銷的角度講,阻斷傾銷與損害的因果關系,最終還是會落實到阻斷傾銷或者避免損害。
(二)應對進口國/地區反傾銷調查并力爭勝訴
當產品被進口國/地區提起反傾銷時,出口企業應積極應訴并通過業、財、法聯動有序應對爭取勝訴。A.阻斷反傾銷調查程序:a.勸說申請人撤訴;b.迫使調查當局不發布調查公告;c.請求調查當局終止調查程序。B.力爭有利裁決。a.降低傾銷幅度。調查當局最終根據傾銷幅度確定反傾銷稅稅率,因此出口企業應對國外反傾銷時應著力降低傾銷幅度。根據“傾銷幅度=正常價值-出口價格”,低正常價值或者高出口價格都可以使傾銷幅度變小。b.核減損害。調查當局會從數量、價格、產業三方面來認定損害,因此,出口企業在應對反傾銷調查中可以進行一一核實以確定是否存在產業損害。此外,出口企業可以通過價格承諾等方式主動減低未來可能造成的損害以獲得諒解。c.阻斷因果關系。進口國/地區產業提起反傾銷申訴時會證明因果關系的存在,調查當局也會對此進行考察。出口企業在應對反傾銷時可以提供證據來阻斷對方論證的因果關系。
四、業、財、法反傾銷聯動機制的模擬構建
(一)構建業、財、法反傾銷聯動機制避免反傾銷調查
出口企業業、財、法聯動機制要實現避免反傾銷的目標必須將產品出口流程與阻斷要件相結合,兩者結合的構建流程如下(見圖1):
1.出口目標國/地區及產品類別的選擇——業、法聯動
(1)業務對出口目標國/地區及產品類別進行市場分析。在反傾銷導向下,業務的市場分析應當另行關注兩個方面。A.出口目標國/地區。a.出口目標國/地區同類產業狀況調查:主要生產商、生產能力、市場份額、盈利能力等。該國/地區同類產業如果處于下行趨勢,則反傾銷風險大;b.進口商調查:資信、行業影響力等。進口商在該國/地區影響力大,出口企業與進口商聯合產生的效應大。B.產品類別。業務要對該國/地區同類產業生產的產品類別、海關進口同類產品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并優先選擇技術、品牌等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如果沒有,則盡量避開該國/地區大量進口的同類產品。
(2)法務對出口目標國/地區及產品類別進行法律盡調。在業、財、法聯動機制下,法務可以提前介入,為業務決策提供法律意見或者為業務的該項決策進行反傾銷風險評估。在此過程中,法務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考量。A.擬出口的產品是否屬于中國遭遇反傾銷調查所涉的主要類別?根據 WTO 網站數據統計(1995—2021年),排名前五的依次為:賤金屬類(476起),化學工業類(278起),機器、電氣設備類(174起),樹脂、塑料、橡膠類(126起),紡織類(119起)。出口產品如果不屬于這些主要類別,反傾銷風險相對較低。B.該國/地區是否屬于對中國提起反傾銷調查案件數排名前十位?根據 WTO 網站數據統計(1995—2021年),排名前十的依次為:印度(268起)、美國(187起)、歐盟(147起)、阿根廷(131起)、巴西(103起)、土耳其(84起)、澳大利亞(64起)、墨西哥(63起)、哥倫比亞(56起)、加拿大(46起)。如果該國/地區不屬于排名前十位國家/地區,反傾銷風險相對較低。C.該國/地區是否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或者產業市場經濟地位?當前,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并且貿易關系比較密切的有印度、美國、加拿大、日本;歐盟、澳大利亞認為中國存在“重大市場扭曲”“特殊市場狀況”。如果屬于上述國家/地區,則風險較大。總之,選擇出口目標國/地區應當避免集中在上述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或者十大對中國反傾銷的國家/地區,選擇出口產品時應當避免高反傾銷產品類別。
綜上,業務、法務聯合確定出口目標國/地區及產品類別將有效降低遭遇反傾銷的風險。
2.制定出口價格、控制出口數量、監測市場變化——業、財聯動
出口企業在搶占國際市場時或者遇到市場競爭對手的時候,其業務通常會主動降低價格以獲得競爭優勢,這種降價行為往往會導致最終的出口價格低于正常價值,進而觸發進口國/地區的反傾銷調查。業、財、法聯動機制下,出口價格、出口數量由財務、業務以反傾銷為導向聯合制定。
(1)財務進行反傾銷導向的產品成本核算。出口企業制定的產品出口價格、調查當局認定的產品正常價值都是在“成本”的基礎上進行計算的,因此,財務的成本核算工作至關重要。反傾銷導向的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避免遺漏“成本”?!禬TO 反傾銷協議》所指的涉案產品總成本包括制造成本、銷售與一般行政費用三部分,其不僅包括生產成本還包括每單位產品所攤的包裝、運輸、保險、研發、廣告等費用。在歐美發達國家,企業還被要求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且相應的成本必須在日常成本核算中得到體現。此外,如果出口國/地區沒有將環境成本計入產品成本或者采用了降低環保標準的生產方式,由此對進口國/地區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損害的行為屬于生態傾銷(Rauscher,1994),基于綠色貿易、環境保護的理念在成本核算過程中應將環境成本內部化(遲錚、王佳元,2019)。當前,我國出口企業在產品成本核算中會遺漏研發費用、信用成本、環境成本等,遺漏后計算出來的產品成本偏低,以成本為基礎計算的出口價格也隨之偏低,進而引發國外反傾銷。因此,財務在計算出口產品成本時一定要確保所有“成本”已經納入計算以防止最終確定的出口價格低于成本。
②“合理反映”成本。根據《WTO 反傾銷協議》,只要被調查的出口商或生產者有關涉案產品的成本記錄符合出口國公認的會計原則且能合理反映有關的生產和銷售成本,那么涉案產品的成本應當以該記錄為基礎進行計算。我國當前實行的《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沒有大的差異,反傾銷導向下出口企業的成本記錄如何“合理反映”成本成為關鍵。A.采用標準成本制。美國反傾銷法律專家詹姆斯·德林認為,被訴企業提供單個產品成本信息的難度取決于被訴企業采用何種成本會計制度(崔建華,2013)。我國企業大多采用實際成本制度,對成本的反映不夠及時、不夠準確。西方國家大多采用標準成本制,在歐美的反傾銷調查中,如果被訴企業采用的是標準成本制度,且提供的信息能夠反映被調查產品的真實生產成本,那么調查當局通常就會采信被訴企業的成本信息(崔建華,2013)。 B.采用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解決了間接費用歸集及分配的不合理性,它是一種將制造費用等間接費用以“作業”而非傳統的“車間”為費用歸集和分配對象的方法,其能更合理地反映產品的成本。
(2)業務最終確定出口價格。在反傾銷導向下,業務確定價格時還需遵循以下原則:A.出口價格不能低于財務按上文要求核定的成本價格;B.出口價格中應當包含進口國/地區所要求的利潤;C.出口價格不能低于國內正常貿易中的銷售價格;D.出口價格要盡可能與進口國/地區競爭產品處于相同的價格水平。此外,制定出口價格時,還需要關注進口國/地區同類產品的價格,如果出口價格低于后者,則可以進行價格要素比較,提前分析出口產品價格優勢的原因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反傾銷。
(3)業務監測進口國/地區同類產品市場變化。在反傾銷導向下,業務要隨時監測進口國/地區同類產品的市場變化以避免反傾銷:A.一定時期內同類產品在該國/地區的進口數量是否有急劇上升的趨勢;B.該國/地區產業所生產的同類產品的價格是否被迫下降或者被抑制上升;C.該國/地區產業是否因受到進口產品的沖擊利潤被縮減或者將要新建立的產業成長受到了阻礙,或者該國/地區產業是否已經怨聲載道、有針對出口產品提起反傾銷的跡象。業務在該國/地區出現上述現象時,應當及時提高出口價格或者減少出口數量,或者聯合進口商、消費者游說相關產業代表放棄反傾銷。
(二)構建業、財、法反傾銷聯動機制應對反傾銷調查
在反傾銷調查中,出口企業應訴的主要環節有完成調查問卷以及接受調查當局的實地核查。出口企業想要在反傾銷調查中勝訴,企業的業務、財務、法務必須圍繞共同的目標進行緊密合作,形成動態聯合。根據上文的基礎分析,業、財、法聯動機制要實現應對反傾銷的目標應當按照以下流程來進行構建(見圖2)。
1.阻斷反傾銷調查程序——業、法聯動
(1)業務勸服申請人撤訴。根據進口國/地區的反傾銷法律,提起反傾銷必須獲得一定數量產業的支持,反傾銷調查申請的支持者的產量必須達到在該國/地區生產或者加工同類產品總量的25%以上,且達到該申請的支持者和反對者總產量的50%。出口企業業務可以嘗試與申訴人及其支持者進行協商,運用利益讓步或者產業合作勸說申訴人撤訴、支持者放棄支持。A.給予利益讓步。進口國/地區企業提起反傾銷的原因在于其認為出口企業的產品構成了傾銷并對其造成了損害,因此業務可以與這些企業協商,給予價格或者數量的承諾以消除或者減輕涉案產品對其造成的損害。B.開展產業之間的合作。在反傾銷調查前期,業務可以在提起反傾銷調查的企業中選擇比較有影響力的企業進行商業合作,以未來可期的利益勸說企業撤訴。
(2)業務尋外聯阻止反傾銷調查公告的發布。進口國/地區產業提起反傾銷調查申請后,調查當局需要在一定的期限內對該申請進行審查,業務可以在此期間與其它利益主體進行聯合。A.聯合進口商。如果出口產品被征收反傾銷稅,進口商將需要以更高的價格進口產品,更高的價格將會使產品失去原有的競爭優勢,進口商很可能會因此失去相應的市場份額,因此存在聯合的可能性。B.聯合消費者、下游企業。對于進口國/地區消費者、出口產品的下游企業來講,他們將以更高的價格購買被征收反傾銷稅的產品,消費者的生活成本被迫上升,下游企業的生產成本上升、利潤減少。據此,出口企業業務可以聯合上述利益主體提供無損害證據或者通過抗議等方式施加壓力迫使調查當局不發布反傾銷調查公告。
(3)法務請求調查當局終止調查。A.核查申請人及支持者所屬的相關產業。法務對于企業主要出口國/地區反傾銷調查當局動態要進行實時監測,一旦有進口國/地區企業提起反傾銷調查,法務就需掌握相關情報并對反傾銷調查申請人及支持者進行“行業分析”。如果反傾銷調查申請人不屬于涉案產品的相關產業,則法務可以提交“申請人不符合條件”請求調查當局駁回反傾銷調查申請;如果支持者不屬于相關產業,則申請人提起反傾銷很有可能沒有獲得一定數量產業的支持,則法務可以以“申請不符合產業數量條件”請求調查當局駁回申請。這兩種情形在實踐中雖不多見,但一旦出現,法務就可以據此來阻止反傾銷調查程序。B.合理利用反傾銷調查終止條款。進口國/地區的法律通常規定了終止反傾銷調查程序的情形,例如,澳大利亞《1901年海關法》第269TDA 條規定“如果傾銷幅度、傾銷數量、損害是可忽略不計的情形下,調查當局應當終止反傾銷調查?!币虼耍诜磧A銷調查期間,法務可以搜集相應證據并運用上述條款來終止反傾銷調查。
2.業、財、法聯動力爭有利裁決
(1)法務提供應訴指引。反傾銷調查的應訴工作時間緊迫①、任務繁重、專業性強,法務必須快速地提供應訴指引,如果出口企業法務能力不足,可以聘請專業的律師團隊組成聯合體。
①進口國/地區反傾銷調查程序指引。多數進口國/地區反傾銷調查當局發出的調查問卷上都有“對于超過期限提交的意見將不予考慮”的聲明。根據進口國/地區的相關法律(如美國的不利可得事實規則),如果被訴企業主觀上拒絕提供相應的信息或者客觀上沒有及時提交符合要求的信息,則調查當局可以根據進口國/地區的申訴方提供的證據材料作出裁定,出口企業在此情形下往往會被裁定較高的反傾銷稅率。據此,法務要深入分析進口國/地區反傾銷調查程序,為應訴提供程序指引。
②進口國/地區反傾銷調查形式要素指引。法務應對調查當局發出的調查問卷進行細致的分析,羅列出應訴所需資料的類別以及負責的部門/人員。以澳大利亞最新的出口商反傾銷調查問卷為例,該問卷包括 A—G 七個部分(見表3)。 B、C、D、F 部分內容所涉及的資料主要是對一些事實的記錄,如果平時做好了相應的記錄與資料保存工作,難度并不大,因此適合由業務負責;A、E、G 部分涉及專業的財務知識則可以由財務負責。
③進口國/地區反傾銷調查實質要素指引。在反傾銷調查過程中,法務必須時刻關注調查當局發布的案件資料并予以分析:理清申訴方和調查當局關于正常價值計算的法律與事實依據以及實際操作;理清出口產品對進口國/地區產業造成損害的法律與事實依據;理清申訴方和調查當局認定因果關系的相應邏輯。法務理清上述問題后要及時提出應訴的實質要素指引:A.力爭調查當局采用中國國內銷售價格或者中國結構價格計算正常價值;如果調查當局采用“替代國”方法已經勢不可擋,則需要及時向調查當局推薦有利于出口企業的替代國。B.搜集有利證據針對申訴方、調查當局認定的產業損害進行反駁。C.嘗試推翻申訴方、調查當局關于因果關系的邏輯論證。
(2)業、財、法根據實質要素指引進行抗辯②
通常,調查當局在發布反傾銷調查公告時會公布利害關系方允許提交材料的期間,業、財、法必須根據各項工作的難度與所需的時間制定進度表,并且必須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質性的抗辯。此外,法務還需負責全程指引與質量把控以防止資料提交延遲、遺漏以及不符合要求的情形。
①業、財、法力爭合理正常價值。實踐中,如果調查當局以他國成本為基礎計算正常價值,往往會導致較高的反傾銷稅率,因此,出口企業應當爭取讓調查當局使用中國成本,在調查當局決定不使用中國成本時推薦合適的替代國以計算出合理的正常價值。法務對進口國/地區進行法律環境分析并根據不同的法律環境提出不同的抗辯主張,并與業務、財務共同合作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以美國的法律環境為例,美國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反傾銷實踐中通常采用“替代國”方法計算正常價值,出口企業業、財、法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爭取合理正常價值。A.申請單獨稅率。出口企業可以主張“在法律上和事實上不受政府控制”以爭取單獨的反傾銷稅率,在2021年美國對中國金屬儲物柜及其零部件雙反案件的終裁中,單獨稅率為10.71%,普遍稅率則高達311.71%。由于申請行業市場經濟地位對于單個企業來講比較困難,業、財、法應當借助行業協會的力量組成“行業市場經濟地位論證小組”實現有效應對。B.向調查當局推薦替代國。美國調查當局通常根據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類似、是涉案產品同類產品主要生產國這兩個標準來選擇替代國,但美國調查當局最近幾年在選擇過程中趨向隨意、所選擇的替代國范圍也正在擴大,忽視了我國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郭曉玲,2020)。出口企業可以根據上述標準向調查當局推薦合適的替代國,具體操作如下:業務選擇涉案產品同類產品的主要生產國,財務比較這些生產國的同類產品的成本范圍與具體價格,法務根據上述生產國的經濟水平與美國調查當局的可接受度推薦有利于出口企業的替代國。
②業、財、法針對損害及因果關系進行反駁。損害與因果關系認定也是反傾銷調查中的關鍵步驟,如果出口企業能夠證明兩者或兩者之一不成立,則出口企業的產品即使存在傾銷,調查當局也不能采取反傾銷措施。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負責損害及因果關系的認定,主要考察涉案產品的進口數量的變化、對美國同類產品價格的影響、對美國國內同類產品生產者造成的影響,在商業周期和市場競爭背景下影響美國產業的相關經濟因素。上述因素沒有任何一個是決定性的,且 ITC 也不能因為某個行業盈利或者行業業績有所改善就認定不存在損害。出口企業業、財、法可以做好以下工作以反駁調查當局對損害和因果關系的認定。A.在出口商調查問卷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的回答技巧:是否有未使用或將大幅增加的生產能力、涉案產品進口量或市場占有率是否存在明顯的增長趨勢;涉案商品的存貨數量;生產其它產品的生產設施實現產品轉移的可能性。B.在損害及因果關系認定中,美國生產商提供的資料是 ITC 認定美國產業受到影響的主要依據,出口企業要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嚴密查證:這些生產商是否屬于涉案產品同類產品所屬產業?生產商提交的資料是否能支持其“受到損害”的主張? C.運用“其它經濟因素”進行反駁。在因果關系認定中,ITC 必須審查涉案產品以外的因素以確保其不會將其它因素造成的損害歸因于涉案產品,進而將其他無關緊要的損害原因擴大為造成實質損害的原因。如果出口企業能夠搜集證據證明是涉案產品以外的經濟因素導致了美國國內產業的損害,則因果關系就被阻斷。在實踐中,這些涉案產品以外的經濟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非涉案產品的進口、消費者偏好的變化、美國國內生產商競爭、美國國內生產商管理決策等。
(3)業、財、法共同應對實地核查。實地核查是出口企業爭取市場經濟地位、證明沒有傾銷或者爭取單獨稅率等有利結論或裁定的機會(劉書蘭,2008),但是,核查中每一個細節的疏漏都有可能讓前期的調查問卷工作付之東流,直接導致全盤皆輸。
①按照核查大綱制定應對綱要。出口企業可以根據調查機構的核查大綱制定應對綱要:A.確定參加核查的人員。人員應當以前期準備調查問卷的人員為主以提高調查問卷與實地核查邏輯的一致性,此外,在生產流程的考察環節中還需安排企業的生產技術人員參與。B.準備企業生產場地參觀路線、流程并分析相應的注意事項。C.準備核查資料的場所、資料呈現的方式并分析應當注意的問題。D.準備涉案產品生產流程的展示,分析該生產流程與調查問卷中所涉信息的契合度,提前準備調查人員有可能提出的疑問。E.預測并安排關聯企業(如原材料提供企業、為涉案產品提供運輸及其保險的企業等)準備接受考察。
②論證調查問卷所涉資料的可采信。調查當局實地核查的目的是考察出口企業提供的信息、資料是否屬實,如果調查當局在核查后認為出口企業在調查問卷中提供的情況不完整或者與事實不符,將會采用自己核查所得的信息來作出裁決,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導致高額的反傾銷稅。據此,出口企業在核查中應主動證明調查問卷中所涉的信息及資料具有可采信:A.證明企業有一套健全的會計賬簿體系并且是按照國際通用會計準則來進行編制的。 B.證明企業的成本核算遵循了一貫性原則,費用分攤合理,且能夠合理反映涉案產品的成本信息。C.證明財務會計報表都是經過獨立審計并且符合通用性要求的。D.證明企業的生產經營是在自由市場條件下運行的;E.證明提交的補充或者修正信息、資料的合理性。
注釋:
①比如,澳大利亞《1901海關法》第269TC條第(4)款規定,發布反傾銷調查公告后,調查當局給予利害關系方提交反傾銷公告中所指的材料期間為自調查之日起不超過37 天;發布基本事實聲明后,調查當局給予利害關系方針對事實聲明提交的意見期間為聲明公布后20天內。
②“根據實質要素進行抗辯”相對復雜,為確??罐q思路邏輯的一致性,此處以美國反傾銷調查為背景。
參考文獻:
[1]王孝松,翟光宇,林發勤.反傾銷對中國出口的抑制效應探究[J].世界經濟,2015(5): 36-58.
[2]李雙杰,李眾宜,張鵬楊. 對華反傾銷如何影響中國企業創新? [J].世界經濟研究,2020(2):106-120.
[3]孟寧,馬野青,阮永嘉.貿易摩擦會阻礙企業的出口產品創新嗎?:基于反傾銷視角的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20(11):24-32.
[4]曹平,肖生鵬,林常青.美國對華反傾銷對中國企業創新效應再評估[J].國際經貿探索, 2021,37(01):34-49.
[5]遲錚.董事會治理、反傾銷與出口企業財務績效[J].財經問題研究,2018(4):92-98.
[6]朱云芳.中國應對國外反傾銷的策略研究[J].北方經貿,2012(9):16-20.
[7]柯靜.新一輪世貿組織體制市場導向之爭及其前景[J].國際關系研究,2020(3):89-158.
[8]張內,肖冰.論《中國加入 WTO 議定書》第 15 條“自動終止條款”的法律效應[J].現代法學,2016(5):141-148.
[9]錢學鋒,龔聯梅.市場經濟地位真的那么重要嗎?:來自21 個經濟體對中國反傾銷的證據[J].產業經濟評論,2017(3):15-33.
[10]周灝.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及其對反傾銷裁決的影響:基于美國對華反傾銷裁決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1(9):95-105.
[11]龍小寧,張靖.美國對華反傾銷稅率的影響因素分析:來自案例數據的證據[J].國際貿易問題,2020(7):96-110.
[12]王勇.澳大利亞海關反傾銷規則修改動向及對我國的影響[J].財貿經濟,2005(10):77-79.
[13]趙海樂.澳大利亞對華反傾銷中“特殊市場情況”的濫用[J].國際經貿探索,2014(6):68-79.
[14]周友梅.注冊會計師在反傾銷中的會計服務[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6):20-23+3.
[15]孫鳳英.反傾銷應訴中的會計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2008,(11):42-47+96.
[16]遲錚.我國出口企業應對反傾銷危機財務管理系統的構建[J].對外經貿,2018(6):43-45.
[17]周海娟.反傾銷應訴中的成本會計核算分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02):96-99.
[18]遲錚,王佳元.環境規制、環境成本內部化與國外對華反生態傾銷[J].宏觀經濟研究,2019(11):123-165.
[19]崔建華.應對反傾銷的成本核算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83.
[20]崔建華.企業成本會計準則國際比較及啟示:基于應訴反傾銷視角的思考[J].財會通訊,2013(5):115-118.
[21]郭曉玲.美國對華反傾銷中非市場經濟地位認定方法及我國的應對策略 [J].對外經貿實務,2020(6):38-41.
[22]劉書蘭.反傾銷實地核查中的應對策略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08(4):41-43.
[23]Hua,X.,Jiang,Y.,Sun,Q.,et al. Do antidumping measuresaffect Chinese export-related firms? [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19(52):871-900.
[24]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China's Status as a Non ‐Market Economy[EB/OL].(2017- 10- 26)[2022- 03- 01].https://enforcement.trade.gov/download/prc- nme- status/prc-nme-review-final-103017.pdf.
[25]European Commission, 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 on Significant Distortions in the Economy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Purposes of Trade Defence Investigations[EB/OL].(2017-12-20)[2022-03-03].https://trade.ec.europa.eu/doclib/docs/2017/december/tra -doc_156474.pdf .
[26]Rauscher,M.. On Ecological Dumping[J].Oxford Economic Paper,1994,46(Supplement-1):822-840.
[27]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Final Determinations in the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Investigations of Certain Metal Lockers and Parts Thereof fromChina[EB/OL].(2021-06-29)[ 2022-03-04].https://www.trade.gov/faq/final-determinations-antidumping-and-countervailing-duty-investigations-certain-metal-lockers.
[28]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Publication 4843[EB/OL].(2018- 10- 12)[2022- 03- 25].https://www.usitc.gov/publications/701_731/pub484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