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祎 陶東杰
摘 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提高學生參與度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自我調節,圓錐模型認為“學生們互相教學”是最優的教學方法?,F有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仍然是傳統的單向傳輸知識方式,難以發揮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優勢。存在案例缺乏時效性、案例缺乏專業性、案例教學缺乏整體規劃、案例教學缺乏趣味性等問題。借鑒學生自主解讀論文、開放式討論、期刊論文結果重現等先進案例教學經驗,提出可從構建開放性動態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案例庫、創新案例教學方式、采用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結課、認識案例教學法的局限性等方面對現有案例教學法進行改進。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改進建議
財稅專業的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跨越數學、經濟學、財政學等多學科的交叉性課程,也是財稅專業的重要課程,需要對計量經濟學綜合靈活運用,具備較高的學習難度,非常適合使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雖然案例教學法由來已久,但應用在我國財稅專業的計量經濟學課程中卻是最近,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仍然不夠完善,難以達到案例教學法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思考案例教學法在財稅專業的計量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與改進具有重要意義。
一、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現狀
財稅專業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在國內仍然處于比較新興的階段,由于這門課程的綜合性、抽象性、專業性,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1]。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現狀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課程難度大,學生難以應用所學知識。計量經濟學本身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既需要提前學習高等數學、概率論、線性代數等前置基礎課程,又要求熟練掌握經濟學的理論和思維方法,同時還要求對現實經濟生活具備一定的了解。因此,這門課程對學生難度較大。一般情況下,學生已經花費了大量時間嘗試理解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沒有更多的精力來思考如何將這些方法應用到現實。為了配合學生薄弱的學習基礎,教師在教授計量經濟學的過程中,也更加側重于原理的講解,產生重原理、輕應用的現象。老師和學生都忽視了計量經濟學在財稅領域的應用,導致學生難以將計量經濟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實踐學習的缺失也使得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更加不牢靠。
二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參與度低。鑒于學生將計量經濟學視作一門困難而枯燥的課程這一先驗認識,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前就已經對這門課程產生了畏難情緒。加上計量經濟學本身具備一定難度,學生前期數學、經濟學基礎不牢,在學習過程中必然遇到重重困難,容易引發學習進展緩慢的挫敗感。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多仍然應用傳統的講授方式,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也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很少主動探究和獲取知識,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財稅專業的計量經濟學課程不應該以計量經濟學為主,而應當注重計量經濟學在財稅領域的應用。因此,教學方法應充分應用案例教學方法,將現實經濟生活中鮮活的財稅案例引入課堂,帶入計量分析之中,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主動探究式學習,從而達到“化難為易”、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當前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中雖然已經有部分課程使用了案例教學法,但存在一系列問題,導致案例教學難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案例缺乏時效性。經濟活動和國家政策法規變動頻繁,相應的計量經濟學案例卻并沒有發生改變?,F有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許多都是沿用多年的經典案例進行分析,難以適應最新的經濟活動。尤其在當今經濟形態日新月異和數字經濟繁榮發展的背景下,大數據重塑了計量經濟學的分析范式,沿用舊案例失去了意義,也難以帶給學生鮮活的時代感,很難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機器學習等新興方法更加適應具有海量樣本量的數據結構,然而傳統的教學仍然停留在花費大量時間探討簡單多元回歸的數學推導上。與此同時,隨著國家政策法規的更新,學界涌現了許多新的應用自然實驗的方法進行計量分析的思路,但缺乏對應的計量分析案例。忽視現實世界的發展,很難引導學生分析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深層動力和改革障礙,更不用說鼓勵財稅專業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為優化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二是案例缺乏專業性。財稅計量經濟學案例的另一個嚴重不足在于案例脫離財稅專業,缺乏財稅專業性。這一方面是因為案例庫的陳舊和長期不更新,另一方面源于師資力量的薄弱。許多高校中教授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的老師,是統計學院或數學學院的老師,缺乏深厚的經濟學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證分析經驗,他們的案例往往具有濃厚的數學風格,使得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的案例往往脫離現實經濟生活。這種脫離不僅會使案例教學過程較為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學生興趣,而且學生沒有學習到案例中的經濟學思想和方法,難以將案例中的方法應用于實踐。
三是案例教學缺乏整體規劃。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案例教學缺乏整體規劃。一是小案例較多,大案例缺乏。小案例基于各種計量方法分散于各章節之中,往往對應某一個具體的計量分析要點,案例之間缺乏聯系。雖然小案例對計量分析思路的理解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與現實經濟生活脫節?,F實經濟生活往往情況復雜,需要從紛繁的經濟背景中提取有效信息,仔細思考其中的經濟學原理,結合數據的可獲得性,綜合考慮多種計量分析方法,選取有效和可行的方法進行因果識別,必要時可能需要設計實驗室實驗或者田野實驗來獲取數據。二是案例缺乏層次規劃。為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的難度應根據教學階段逐層遞進,引導學生由易至難,由淺入深?,F有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案例缺乏難度分層考慮,過早學習復雜案例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學習中后期接觸簡單案例又會誘發學生的疲倦心理。
四是案例教學缺乏趣味性。案例教學被稱為“帶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因此案例教學本應充分引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2]。然而現實教學過程中,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的案例教學往往成為“照本宣科”的舉例教學,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導致這一現狀可能有三大原因。一是案例本身枯燥無味,脫離生活,或者過于陳舊,難以引發學習興趣。二是教師在教授案例的過程中,仍然采用講座的方式,單向傳輸知識,沒有引入團隊競爭式學習設計和自主式學習設計。三是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基礎知識生疏。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的案例學習需要計量經濟學基礎知識作為前置知識,并掌握經濟背景和經濟學理論,熟練運用Stata等計量經濟學軟件。當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對經濟背景和經濟學理論不熟練,對Stata等計量經濟學軟件不了解,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的案例教學根本無從展開。
二、案例教學法的原理
案例教學使用故事呈現教學信息,引入案例和特定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思考、分析和討論。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課程綜合性、實踐性較強,案例教學能還原經濟分析的真實背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
從理論上分析,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學習理論有助于對案例教學法的理解和改進。建構主義是一種利用學習者能力構建可行知識(viable knowledge)的學習理論,也是一種促進發現學習(discovery learning)的教育范式[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有效的討論和反思在學習中創造了一種不和諧的狀態,從而激發了更高層次的思考。案例教學訓練學習者如何質疑假設、探索選擇、將新知識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而先前知識在后期會轉化為動態的、具體的、持久的知識。
建構主義強調提高學生參與度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自我調節。一方面,案例教學有望激發學生對信息的內部加工,促進學生積極地將已有知識與課堂討論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建構主義采取促進學生參與的策略,強調學習環境和團隊學習,通過團隊學習,學習者互相比較和交流,取得更大的成就,并改善對學習的態度。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是一種改善學生自我調節、促進學生自我導向學習的方法。自主性和責任感是影響自我導向學習的核心屬性。案例教學通常包含一些規定的活動或任務,讓學生參與知識構建過程,并將知識擴展到狹窄的課堂之外,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責任感。
學習圓錐模型為理解案例教學法提供了另一視角。學習圓錐模型由Dale提出,描述了各種教學方法的信息留存度,并得到了實驗驗證[4]。如圖1所示,講座(lecture)被認為是最無效的教學方法,學生互相交流會導致更高的信息留存度。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學生們互相教學”。根據學習圓錐模型,在案例教學法中,可采用不同方式教學。第一,對話案例法。學生獨立研究一個主題,然后以對話的形式寫下不同的觀點。第二,小組案例教學。當小組成員之間有大量互動時,尤其是當學生們互相教學時,教學效果更佳。
三、先進案例教學方法的借鑒
本部分基于作者的觀察,對一些先進的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的案例教學法進行總結,以期能夠為現行案例教學法的改進提供借鑒。
(一)學生自主式解讀論文
自主式解讀論文屬于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在經濟類專業學生的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廣泛應用的案例教學法。自主式解讀論文將學習論文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將計量經濟學的學習融入具體的文章案例中,能夠充分加深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一般而言,教師需要提前一兩周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將教師自己選好的文章分配給學生,文章最好選自頂級期刊以保證文章的高質量,也可以采取學生自由選擇文章然后教師進行把關的方式,以提高學生對論文的興趣。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自我學習和閱讀,確保自己已經充分理解了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作ppt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展示。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與教師聯系、與同學探討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進一步學習。其他學生在該學生進行展示的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提出,以供討論。
可以說,自主式解讀論文是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圓錐學習模型的良好應用。建構主義一方面提倡采取促進學生參與的教學方式,強調通過團隊學習、互相比較和交流來促進學生學習,另一方面鼓勵喚醒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責任感。學生自主式解讀論文通過讓學生解讀論文和共同探討論文,將團隊學習和自主學習很好地結合起來,從而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完成知識構建過程。根據學習圓錐模型,小組案例教學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這一方法能夠讓學生互相交流信息,從而提高信息留存度。自主式解讀論文不僅包含學生單獨解讀論文,還包含小組展示與討論部分,因此是一種小組案例學習。從學習圓錐模型視角來看,學生互相教學的自主式解讀論文位于學習圓錐的最底部,能夠使信息留存度達到最大。此外,這種互相教學的方式也符合中國傳統的“教學相長”的觀點。
(二)開放式討論
開放式討論將貫穿自主式解讀論文的全過程,以使討論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相結合。在學生進行自主論文解讀時,允許其他學生隨時打斷、提問并進行討論,是一種開放式的討論。每位學生可以提出對所展示的文章中難以理解或不清楚的問題,無論是關于計量模型構建、經濟理論分析方面,還是關于經濟背景論述方面,都可以請求別的同學交換自己的看法。學生也可以隨時提出自己對于整篇文章的批判性看法或改進建議,談論自己獲得的啟發。討論教學法要求學生在討論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不進行展示的其他學生也必須閱讀并熟悉該篇文章,并且提前對一些可能的提問進行思考。教師可以通過要求每位學生至少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來調動學生提問的積極性,特別需要鼓勵平時不熱愛發言的學生加入討論。一般而言,討論的進展可以由論文展示者進行控制,如遇特殊情況,教師可以適當介入。教師也可以化身為學生中的一員,全程參與論文討論,并進行適當的點評。在展示結束后,教師應該對本次展示和討論進行總結和點評,關于某些開放性的問題,可以啟發學生進行進一步探索。
開放式討論兼具討論教學法的優點和開放式學習的包容性,并且這種方法增強了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應當說,只有當開放式討論和自主解讀論文結合時,自主解讀論文的良好教學效果才能充分地發揮。如果只讓學生進行論文解讀展示,而不允許或不鼓勵開放式討論,那么一方面解讀論文的學生不能及時得到論文解讀效果的反饋,從而難以就論文中的具體問題展開進一步分析和思考,更不用說進行思維碰撞。另一方面,不進行解讀論文的其他學生由于責任的缺失,更可能產生搭便車的心理,不會進行提前準備。此外,不允許開放式討論,還將讓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差。總之,如果缺乏開放式討論,那么自主解讀論文相當于只是替換了某一位學生和教師的位置,并不能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效率,自主解讀論文發揮的效果將極為有限。
(三)期刊論文結果重現
期刊論文結果重現將來自期刊的論文數據和計量分析程序下載下來,讓學生運用這些數據和程序對期刊論文進行結果重現,是計量經濟學學習中一種重要的方法。當前許多頂尖期刊已經要求論文作者同時公布所用數據與計量分析程序,以便其他研究者實現論文結果的可重復性,從而促進經濟學學科朝向更加科學和規范的方向發展。這為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提供了良好的案例。這些要求公布數據和程序的期刊,一般都是質量比較高的期刊,因此可以讓學生接觸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對于本科生來說,教師可以先挑選中文期刊文章讓學生進行結果重現,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可逐漸讓學生嘗試重現英文期刊的結果。
期刊論文結果重現很好地運用了建構主義學習方法。這種方法以已經發表出來的論文為案例,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經濟學情境。這種現實的經濟學情境,能夠帶動學生自動探索的學習動力。同時,這種方法通過讓學生模仿已有的優秀范本來重現期刊結果,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做法與發表論文的做法進行比較,快速得出自己與最優秀、最先進方法相比的不足之處。模仿優秀的經濟學論文可以說是學習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的一條捷徑。在進行模仿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體會并感悟出優秀論文的基本范式,并且通過優秀論文的長期熏陶,培養良好的學術品位。同時,學生在模仿論文過程中強烈的參與式學習感受,將反饋至學習效率,這也符合建構式學習方法要求,從而對學習效果產生積極影響。此外,期刊論文結果重現方法還具備節約教學成本的優點。教師不必費力尋找合適的經濟學情境,搜集多方面資料和數據,綜合考慮多種問題來構建一個原創案例。已經發表的文章具備詳細的經濟學情境、數據和程序,為案例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當然,教師也不可忽視對已有文獻的總結和批判,應當啟發學生在重現期刊論文結果時進行批判式思考。
四、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法改進建議
(一)構建開放性動態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案例庫
案例庫是案例教學的關鍵資源,因此應著力構建開放性動態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案例庫。案例庫的構建要注重結合財稅專業的特征,強調案例的時效性。案例庫的構建需要注重以下三個要點:一是保持開放,實時更新。根據經濟活動發展和國家政策法規的變動,實時更新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案例庫。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案例庫必須緊密跟蹤各類經濟活動發展、國家政策法規動態、最新經濟學文獻,與時俱進,才能保證經濟分析的時效性,確保計量分析思路和方法的先進性。二是與財稅專業緊密聯接,提升案例的專業性。案例庫的構建可多請教或參考有充分財稅實證研究經驗的學者,保證計量分析案例不脫離專業,提高案例的專業性和吸引力。三是做好案例整體分布規劃,構建層次分明、分布均衡、緊密聯系的案例庫體系。不僅保留根據計量方法所分的小案例,還要引入綜合性案例,并且注重案例之間的整體聯系,保持案例之間的連貫性。同時還需要根據教學階段設定案例的難度層次,可分為基礎案例、拓展案例、綜合案例三個層次。
(二)創新案例教學方式
為真正發揮案例教學法的成效,必須改變單向傳輸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創新案例教學方式,提高學生互動參與,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學習。在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第一,結合使用學生自主解讀論文和開放式討論的方法。只有將這兩種方法同時應用于案例教學,才能最大程度發揮二者的功效。教師應提前進行分組和任務分配,給學生預留充分的準備時間,讓學生自主解讀論文,對于本科生可由教師指定優秀論文進行解讀。第二,期刊論文結果重現可作為平時課后作業。期刊論文結果重現會比較耗費時間,重現結果也不便于在課堂進行展示和探討。建議將期刊論文結果重現作為平時課后作業,既便于學生自主模仿優秀論文,也方便對重現結果進行量化考察。第三,注重體驗式教學,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梢岳梅纸M學習的方式提高競爭性,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在進行論文解讀時,以鼓勵、啟發和答疑為主,盡量不要嚴厲批評,特別是對于發言較少的同學要積極鼓勵。課堂展示時間把控由展示學生主要負責,必要時教師應注重課堂紀律與時間把控。第四,教師做好案例教學的課程定位和課堂規劃。對于財稅專業的學生而言,學習計量經濟學更重要的是掌握經濟學含義,而非學習計量經濟學原理。同時,教師應注重課程設計,在課程整體規劃中安排好案例教學的時間。
(三)為案例教學做好基礎準備
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的案例教學,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知識準備和案例材料發放。第一,提前發放案例材料。綜合性案例分析可提前將閱讀材料提供給學生。材料的提供既可以采用紙質形式,也可以采取電子形式。推薦采取電子形式,以充分利用網絡時代的信息便捷優勢,同時可應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文件,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第二,引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的學習需要高等數學、經濟學、財政學等知識作為基礎,還需要Stata等相關軟件操作技能作為輔助,教師可以提前將所需知識列出提綱供學生課前閱讀。第三,學校應重視高等數學、經濟學、財政學等基礎課程學習,做好前期課程安排,為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課程奠定良好基礎。
(四)采用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結課
要想充分發揮案例教學法的效果,還必須配合采用新的考核方式。傳統的考試方式著重考查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知識點的掌握,這與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實際上是一門偏應用的課程,以培養學生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分析財稅問題為基本目標。案例教學法的培養目標與這一門課程的培養目標高度吻合。因此,需要改革傳統的以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變革為以課程論文為主的結課方式。通過對論文的解讀和討論、對優秀論文的模仿,學生們不僅培養了經濟學思維能力,還增強了對計量分析方法和Stata軟件操作的掌握。運用課程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不僅考察了學生在案例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體現了財稅專業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教學成效。
(五)認識案例教學法的局限性
案例教學法雖然有諸多優點,但在本科教學中仍需以理論教學為基礎,以案例教學為輔助。這是因為本科教學階段主要是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理論知識的普及和更新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案例教學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它的開展必須在學生初步掌握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并且,案例教學法需要較長的準備時間,也需要教師和學生具備較好基礎知識儲備,否則教學目標難以達到,反而降低學習效果。此外,選擇與課程完全相關的案例具有難度。因此,推廣案例教學法并不意味著案例教學法完全替代傳統的講授形式的教學方法,兩者應當互為補充,共同促進教學效果提升。
參考文獻:
[1] 陶東杰,蔡紅英.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課程建設探討——以《財稅計量分析》課程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2):155-157.
[2] HERREID C F. Case Study Teaching[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2011(128):31-40.
[3] HARTFIELD P J. Reinforcing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In Advanced Level Biochemistr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J].Journal Of Learning Design,2010,3(3):20-31.
[4] DALE E.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M].New York:Dryden Press,196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