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元梅
摘? 要:以廉政風氣建設為主的黨風建設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作風建設和廉潔從政兩個方面。以當前的高校教育現狀為研究契機,深入思考和摸索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的廉政教育新路徑,尋求新突破,對保證穩定的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環境,樹立正確的高校意識形態,優化黨風學習的方式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傳統文化課堂中反復提及并作為思想教育重要部分的知仁愛、明禮義、守正道、節欲望、克情緒、尚儉樸、懷敬畏、存善念、養正氣,已經成為我國優秀文化傳承的強力支撐。當前正處百年變革的新時代,理應對其更加深入地研究學習,發掘其現實意義,延展并進一步推廣。因此,以實踐的方式將黨風廉政建設融入高校課堂,十分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在學習傳統文化時,將黨風廉政建設融入其中并加以具象化,將有利于引導當代大學生積極思考如何在學生階段及日后的工作階段加強黨風廉政學習,形成有效的終身黨風廉政學習習慣。
關鍵詞:黨風廉政建設;高校文化課堂;中華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5-0101-04
春秋時期管仲曾留有名言:“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義、廉、恥作為維系國家的四項道德準則,如推行不力,則國將傾覆。由上至下透徹地宣傳國家廉政建設政策,由下至上堅決地執行廉政建設方針,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基石,更是國家長盛不衰的根本。矢志不渝地進行基層組織的廉潔教育,將成為黨風建設的根本。基層教育將決定上層建筑,廉政教育將作為反腐倡廉的根本性工作必須要從一而終的貫徹執行。廉潔文化建設和廉潔風氣建設是從源頭上預防、治理和杜絕腐敗的最佳方式。改善刻板的廉潔教育和單一的文化建設,采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態開展廉潔教育工作,搭建起“廉潔文化風氣大廈”,力爭使廉潔文化工作上升到建設政策全民知曉、建設活動全民參與、建設過程全民監督、建設結果全民受益的新局面,使廣大人民群眾樂參與、勤監督、喜受益、人人爭當廉潔文化建設的倡導者。以全社會力量筑起保護反腐倡廉、潔身自好優良風氣的堅實壁壘。有利于黨風廉政建設和人民群眾對廉政建設的期盼步伐一致,有利于社會各階層圍繞廉潔文化的社會風氣形成緊密的協作關系,助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全方面、健康高效發展。
一、黨風廉政建設源于中華傳統文化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承載著中華民族人文精神、道德價值的生存之舟。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是以崇尚清正廉潔為榮并加以實踐的民族,早在春秋時期就涌現出了以儒家孔子提出的“為政以德”和孟子推行的“仁政”為代表的廉政思想,擁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在我國廉政文化建設中應對傳統文化加以認真學習和利用,可永葆當前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繁榮,中華民族將永立于世界民族之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于我們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1]。”由此,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廉政文化教育推廣的基礎,細致有效地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廉潔”的精神內涵及思想價值,優化并將其合理地借鑒、推廣到高校的廉潔精神教育的課堂之中,以之育人,加深新時代大學生學生對于“廉政”的理解,并有效付諸于實踐,更加有效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二、當前高校黨風廉政建設教育中的問題
當前,諸多問題依舊存在于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中。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各個高校對不同對象接受黨風廉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即重視對領導、干部、教師和行政、校企人員的黨風廉潔教育,對學生的黨風廉政教育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其次,教育形式單一,思政課堂成了大學生廉政教育最后堡壘,教育內容浮于填鴨式理論灌輸、片面性講解,考核機制偏于敷衍,疏于結合新時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思想潮流,讓學生覺得廉潔教育覺得無用、乏味、枯燥;最后,采用諸如講座、主題報告的形式進行黨風廉政教育往往浮于形式,針對性和實用性極弱。
(一)高校對黨風廉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
高校重視對領導、干部、教師和行政人員的黨風廉政教育,而對學生的黨風廉政教育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導致學生產生“黨風廉政建設離我很遙遠”“學之無用”的錯誤認知。
(二)高校黨風廉政教育方式過于單一
目前,高校黨風廉政教育主要形式包含思政課堂、主題講座、專題會議報告、課后專題活動等。當前各大高校普遍在軟件能力上存在廉政教育師資不足的限制,硬件建設上缺乏專門的廉政教育場所。授課方式上采用跨專業、跨班級、跨年級合并上課的教學模式,此類教學安排不適合當代大學生分層次、分類別、靈活教學、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的問題,導致出現學生學習效果低下,教學預期與期初不符的情況。同時高校廉潔教育方式方法相對落后,無法滿足當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的學生所需的廉潔教育信息。傳統填鴨式、說教式的教育模式不能真正做到讓大學生自愿參與、積極成長。活動形式缺乏創新,循規守舊,教育遺忘初心,教育導向偏離,教育手段落實不到位,致使很多大學生從入學之初便表現出了較低的參與廉潔教育活動的積極性,被動接受廉潔文化教育,難以形成知識體系。學生僅僅通過網絡、校內新媒體等信息發布渠道被動接受說教式的廉潔文化教育,這種無自主、無思考、無總結、無升華的教育方式效果欠佳。高校廉潔文化教育主體是學生,需要了解當代“00后”大學生的特點,他們是思維活躍、敢于擔當、自我意識高漲、自主性極強、信息渠道手段豐富、反對教條主義、反對形式主義,樂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一代,填鴨式、說教式的教育模式使廉潔文化教育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時至今日,高校對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重視程度較低仍是導致高校中廉潔文化教育體系尚未完全、有效建立的重要原因。甚至部分高校存在混淆學生廉潔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將學生廉潔文化教育以思想政治課程簡單、粗暴地代替,對廉政教育精髓也一言以蔽之。同時也將其視為了政治任務的一部分,缺乏整體的廉潔文化教育規劃,取而代之的是階段性開展廉潔文化教育,或者根據方案進行廉潔文化教育,使廉政教育在高校中的實施形式更加零散化、片面化。長此以往,將導致高校欠缺廉潔文化教育的評價和長效機制,更加難以達到廉潔文化教育的目的。
(三)高校黨風廉政教育針對性缺失
盡管當前階段各個高校對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持認同態度,但仍然存在對廉潔文化教育的針對性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脫離教育內容,教育教學中內容片面、單一,對廉潔文化教育課程研究存在缺失,廉潔文化教育教材專業度不足,難以匹配大學生的具體特質,很難實現廉潔文化教育的實效性。
當今以“00后”為主體的高校在讀學生,他們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擁有外放的性格,內心具備社會責任感、有擔當精神,但是性格叛逆,不屑于表達。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豐富,易受到攀比等社會不良風氣影響,部分同學存在超前消費、奢靡消費的不良習慣,在價值觀方面的理解中存在著對廉潔文化認知的不深入、不透徹,實際行為上存在與廉潔誠信違背的現象。面對學生廉潔價值觀受到社會風氣、家庭教育、學校培育、個人導向等諸多影響條件,廉潔文化教育需結合新時代大學生所處的社會、整體環境特點才能使大學生廉潔文化教育具有針對性。影響大學生廉政教育接受程度的因素還包括個人性格、生活環境、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專業背景的差異,因此對其教育不能一概而論、簡單化處理。但在目前的現實環境下,高校沒有結合跨年級、跨層次、成長環境差異的大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研究,缺乏可操作的、可控的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廉潔文化教育方式,如廉潔自律、誠信考試、學術規范、國家助學貸款誠信教育等教育內容,缺少對剛入學的學生廉潔價值觀、榮辱觀、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安排。對高年級學生,僅在就業指導和職業發展系列課程中提及職業素養和廉潔文化的教育內容,以總結案例的形式進行廉潔文化警示教育,就后續的職業生涯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腐敗、貪腐情況對學生進行警示。
三、黨風廉政建設融入高校中華傳統文化課堂的思路和途徑
(一)增強黨風廉政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的聯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在教學目標、內容、形式、教育導向和教育功能等方面,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有著諸多的共通點。作為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場所,高校從始至終都肩負著傳承、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的重任,更擔負著構建和諧社會上層建筑的重要歷史使命,將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上進行充分融合,并對教育導向和教育功能的貫穿相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方面,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核心模板,從中抽絲剝繭,將優秀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引入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中,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理論深入研究,改變原來單調甚至是刻板的思政課灌輸式的學習形式,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寓教于樂,使得教學內容更加深入人心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融會貫通;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基調對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具有定調、指導、激勵和調諧的作用。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也是高校引導和助力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有力手段[3]。因此,高校通過對大學生思潮的引領以及理想信念的教育,促進其良好素質和科學思維的養成,注重內在潛力的挖掘和強大自信心的培養,有助于對高校黨風廉政建設起到輔助和推動的作用,從根本上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二)以中華傳統文化課堂為載體
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是先祖歷經五千年悠久歷史沉淀留下來的寶貴財富。高校作為傳統文化宣傳的重要陣地,應堅守好這塊陣地,在加強對于傳統文化宣傳的同時,以傳統文化課堂作進行廉潔教育的載體,借助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文化主題活動,加深學生對黨風廉政教育的學習印象,提升學生黨風廉政教育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以引導學生吟經頌典、研習廉潔文化,以真心感悟廉潔之真諦,以筆文抒表廉潔之情懷,教育青年學生恪守為群眾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鑄造為人民擔當的信念,自覺養成廉潔自律的浩然正氣。有助于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實現文化教育目標,增強黨風廉政建設在高校傳統文化課堂中的滲透。課下,通過開展以勤儉、自律為主題的主題教育、辯論賽、征文、知識競賽、課外拓展,參觀歷史古建筑和紅色教育基地等活動,多種形式、多類渠道接收廉潔教育的核心思想,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廉政文化滲透到學生心中并終生烙印在學生心中,同時要加強課堂教學和課程設計,形式多樣化,避免紙上談兵,避免浮于形式、浮于表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課上,著力讓學生發掘有關“廉政”的論述,讓學生感悟和體會。管仲把為官清廉視為政通人和之要:“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4]孟子強調“廉”之于個人修身、國家穩定的價值,強調“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古時候崇尚為官造福一方,有“以德為寶”“懸魚拒賄”等典故,包拯、海瑞等廉潔之官更是被后世千古歌頌,他們為民做官,清正廉潔,創造了公平、廉潔的為官文化土壤,這種土壤有著豐富的養分,培育了充滿正氣的廉政土壤,促進了廉政文化之樹的生長。
中華民族千年的歷史文化向來崇尚揚善懲惡,尚廉治貪,扶正祛邪始終是社會的追求和百姓的渴求,大量有關廉潔自律的典故流傳至今。在充分感悟道德修養、禮義廉恥的傳統文化積淀的同時,對新時期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塑造和規范。查找有關黨章黨規黨紀、從嚴治黨、以民為本、反腐倡廉等主題教育文章、視頻、主題討論等教育題材,將各類典故傳播與新媒體平臺結合,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微博、視頻號等新媒體網絡平臺定期推送相關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周期性有效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不流于表面地讀文章,用心感悟文章的真諦,更深層次地了解廉潔思想,學習廉潔精神。
為了切實增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課下可舉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通過組織學生參觀高校廉潔文化教育基地“育廉館”,進一步提升青年學生廉潔意識,在以文化人、以文潤德、以文養廉上持續下功夫、增實效,不斷推動廉潔理念春風化雨、啟智潤心。使青年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以廉潔楷模為標桿,以反面典型為鏡鑒,夯實思想根基、厚植文化基礎,讓崇廉拒腐、風清氣正不斷充盈。高校廉政教育,在現實層面更多的是傳播文化,這種優秀文化可以借助教育特有的影響力,使廉潔自律的風氣在校園中落地生根,在新時代大學生純凈的心靈中開花結果。當德育工作與學校廉潔文化建設結合時,“潤物細無聲”的效應便會悄然發生[5]。高校在進行廉政教育的時候,應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情況,將廉政文化教育融入高校中華傳統文化課堂,再以多樣的活動形式,借助網絡媒體傳播平臺,全面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工作。
四、結語
高校處于意識形態的前沿地段,是各種思想文化的交鋒陣地,高校廉潔文化教育工作是對高校學生價值觀的深度教育,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好宣傳的主動權,重視全方位、全過程以及全員參與的高校黨風廉政新格局,不僅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對學生進行黨風廉潔教育,更應將廉潔教育融入傳統文化課堂。高校應探索多途徑的黨風廉政教育方式,結合學生的專業背景提升黨風廉政教育的實效性,從思想性、藝術性、教育性及趣味性入手,以更加有效、多樣、深入的方式對青年學生進行引領和全面教育。將黨風廉政教育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課堂,拓寬高校黨風廉政教育培養面,讓當代大學生深刻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不僅助其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良好意識,更能夠使之將廉潔自律意識向家人傳播、向社會傳遞。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N]. 人民日報,2013-04-21(01).
[2] 習近平.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 魏鈺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學風建設的研究[J]. 改革與開放,2018(19):123-124+135.
[4] 管子[M]. 李山,譯注. 北京:中華書局,2009.
[5] 劉玉成,孫旭. 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有效途徑探索[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8):19-20.
(薦稿人:苗淼,成都理工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