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楚凝 王升
摘 要:現當代散文是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重要學習內容之一,朗讀作為初中現當代散文教學的重要方法,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優化初中現當代散文朗讀教學,有助于優化現當代散文的教學過程,也有助于提升學生散文朗讀的審美情趣。當前,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很少關注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學生對于朗讀不感興趣,無法深入文本,缺乏情感體驗,導致朗讀的效果并不理想。針對這一現狀,本文研究初中語文現當代散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現當代散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并提出提升初中現當代散文朗讀教學質量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初中;朗讀;現當代散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3)06-0095-03
收稿日期:2023-03-16
通訊作者:王升(1970-),男,內蒙古赤峰市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中西文化比較。
1 開展現當代散文朗讀教學的重要價值
1.1 有助于提高初中現當代散文教學的有效性
現當代散文的教學不僅是文章淺層的學習,更應該是精細化的教學。將有聲朗讀應用于現當代散文教學中,能使學生體味文本的精髓所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通過朗讀來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散文構思精巧,意境深遠,抒情性很強。朗讀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散文的過程中,通過有聲的語言去感受作者想要表達什么,還能將散文的情景再現。通過朗讀,學生能夠更好地深入文本,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意境的一種催化劑,大大提高了教師進行現當代散文教學的有效性。
1.2 有助于提高學生散文朗讀的審美情趣
對于現當代散文教學來說,朗讀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意境、打開心扉的重要方法。葉圣陶先生曾把朗讀稱為美讀,所謂美讀,就是通過朗讀把作者的情感傳達出來,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讓學生真正地“入境”“入心”“入情”。肖培東老師非常重視初中語文的朗讀教學,他在教授學生《紫藤蘿瀑布》的時候,孩子們在肖老師的帶領下,讀的投入、歡暢。在這一教學微鏡頭里,學生通過自由選詞重讀,讀出了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可謂百花齊放,精彩紛呈。肖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生命感悟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性解讀。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讓學生通過朗讀,學會了美讀散文。通過美讀,使學生身臨其境,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重視朗讀教學,能夠提高學生散文朗讀的審美情趣。
1.3 有助于優化現當代散文教學過程
在語文課堂中,如果教師單純地以講讀法來講解散文,就意味著散文課堂是單調、枯燥的。有的教師在進行散文教學時,總是將散文中的精彩語句進行拆解,獨立分析,給學生概括文意的能力和學生零散的語言材料,告訴學生一些散文的語法知識。教師將散文的語句拆解,卻沒有將拆解的語句精細加工并加以組裝,使學生對散文就沒有產生整體的再領悟。而朗讀法,恰恰可以幫助語文教師優化散文的教學過程。語文課堂本身就應該“以讀為本”,散文教學應該讓瑯瑯的書聲回到教室,閱讀時要讓學生“披文以入情”讓學生情有所感。朗讀有多種形式,比如指名讀、齊讀、自由讀、分角色讀,每一種朗讀的形式都在散文教學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將朗讀的各種形式交錯使用,為講讀法做必要的補充,將豐富語文課堂的形式,并優化散文教學的過程。教師通過讓學生朗讀,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到文本的意境中,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散文文本,將“朗讀”貫穿于散文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達到感知課文、體悟情感的目的。
2 初中語文現當代散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教師缺乏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
在當前的語文課堂,通常教師疏于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大多數學生都是為了完成朗讀任務去讀課文,而不是真正地去享受朗讀的過程,也不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去朗讀。學生讀完后,一些教師也只是流于形式的評價,不能及時地幫助學生分析朗讀時的語氣、語調、語速和情感等。在對某中學的一線語文教師訪談中了解到,當問及授課教師在進行初中現當代散文教學,對學生的朗讀有哪些技巧上的指導時,這位教師說由于課堂時間短,學習任務重,學生朗讀完文章后,只是對學生的朗讀進行簡單的評價,偶爾對學生的語氣進行指導,很少全方位地對學生的朗讀技巧進行指導。導致學生朗讀不會運用技巧,只是憑感覺去讀,所以大多數學生呈現出來的朗讀效果不是很好。
2.2 學生對現當代散文的朗讀興趣和期待水平較低
學生如果想把一篇散文朗讀好,入情入境。首先應該對散文的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然而通過調查,現在很多初中生對散文朗讀的興趣并不高,對朗讀的期待水平也很低。在課堂上,每次到朗讀環節時,很多學生都是讓老師親自點名,不主動朗讀。而且很多學生朗讀的水平一般。從整體上看,課堂上學生的朗讀情況并不樂觀。大部分學生不愿意朗讀是因為讀錯字詞,語感差,導致朗讀不流暢。對于散文朗讀的節奏把握不準確,讀不出散文的美,導致朗讀的自信心不足。此外還有的學生對文章內容不理解,不知如何讀出感情,也無法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長此以往,學生對朗讀失去興趣,對朗讀的期待水平也逐漸降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升學生對散文朗讀的期待水平,讓學生真正熱愛朗讀,使學生通過朗讀“走進、走近”文章。
2.3 學生朗讀缺乏情感體驗
對于散文來說,學生真正深入文本,扎根文本,通過朗讀獲得情感體驗是至關重要的。但在很多初中語文課堂的散文教學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無法真正地深入文本,朗讀時無法流露真情實感,只是簡單的“為讀而讀”,學生也無法從朗讀中真正獲得美的體驗。大多數學生朗讀散文時呈現的狀態可謂是“見字讀文”“有口無心”,無法通過朗讀理解、感悟文本。一些教師在教授散文時,忽略朗讀情景的創設,無法給學生營造出散文的審美意境。加之在課堂上,學習任務重,學生朗讀的時間得不到保障。而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很少讓學生通過朗讀,親自悟得獨特的情感體驗,更多的是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去深入文本,使得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能進行高質量沉浸式的朗讀,不能真正地感受散文的語言美、韻律美和畫面美。
3 初中語文現當代散文朗讀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3.1 創設情境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將散文的一些內容進行“圖聲結合”。將圖畫和聲音結合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制作精良的電子相冊、趣味十足的動畫視頻及有圖文的單獨展現,配上優美的音樂等等。通過畫面和聲音的完美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文章情景再現,使學生身臨其境。學生通過豐富的圖畫,還有優美的音樂,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能夠加深對課文情境的感知,這種方式能夠輔助學生入情、幫助學生入境。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情景創設,學生喜歡朗讀,并且能夠通過朗讀將所看、所聽、所想表達出來。
在進行散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范讀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如果教師的朗讀能力很好,可以為學生進行配樂范讀,也可以找名家的朗誦視頻,給學生進行范讀。通過范讀創設情境,首先可以帶學生迅速進入文本,抓住學生的情緒,平時不太愿意主動參加朗讀的學生,也會因為聽范讀,小聲跟著讀起來。其次,學生通過范讀,對散文有初步的整體感知,學生通過聽聲情并茂的范讀,使散文中鮮活的文字能夠映入學生的腦海,這樣就使學生進入散文的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最后,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自然而然與文本產生心靈的碰撞,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通過角色扮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散文朗讀的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為學生創設朗讀的情境。將課文中的角色分配給學生,使文中角色情景再現,讓學生對文中的角色產生親切感,在朗讀時會加深角色的情感體驗。比如,教師在教授《秋天的懷念》這一課文時,在這篇文章中有很多語言描寫,有母親說的話,還有母親和兒子之間的對話,那么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扮演母親和兒子進行朗讀。教師要引導學生再抓住關鍵詞,在初步理解感悟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然后朗讀課文。學生通過朗讀,讀出了自己的思考,讀出了文章的韻味,也讀出了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學生深深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
3.2 重視方法指導
教師要引導學生分階段進行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分階段朗讀時,可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初讀、細讀和品讀。學生在朗讀的初讀階段,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增字、減字、重復、顛倒、認錯和忽高忽低、矯揉造作等毛病。其次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對課文重難點的整體感知,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師在教授《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初步的朗讀,對文章有初步地感知。但是,初讀階段學生對于這篇散文所描述的濟南的冬天并沒有更深層的領會,只是有大概印象。此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進入細讀環節。在細讀階段,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通過重點字詞,重點句段的分析,通過朗讀深入領會文章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教師在講授散文《濟南的冬天》時,當講到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溫晴的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重音和停頓,并且讓學生用紅筆畫出重點詞,使學生在朗讀時更好地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讀出作者對冬日的喜愛和偏愛。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語言的內涵挖掘出來,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寫這篇散文時的心情。教師通過讓學生細細朗讀,讓學生感受如詩如畫的冬天美景,并讀出了作者的“溫情”。細讀之后,就是品讀環節。學生通過初讀和細讀已經對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在品讀環節,教師要讓學生探索文章的主旨和謀篇布局。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對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進行品讀的時候,教師要從關鍵詞入手,讓學生感受擬人寫法的好處,學生通過想象到擬人句子的美,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不僅僅是喜愛,更是一種情韻。
重視方法的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文本,提升學生朗讀的情感體驗。朗讀是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成有聲語言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個人的主觀體驗感非常強烈,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文章不是無情物,作者往往是“情動而辭發”?!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強調,學生對于課文要有個性化情感體驗,品味語言,注重積累和運用,提高欣賞品味。那么在朗讀中,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在他們主觀體驗的參與下與課文的情感基調實現對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入境”“入心”“入情”,增加學生的朗讀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現代散文朗讀教學中應該充分引導學生體驗被課文喚起的情感,并將自身的生活體驗與文本相結合,這樣才能達到與文本的契合,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
3.3 重視朗讀評價
(1)要注意朗讀的評價多元化。首先,要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語文朗讀教學中,大多數還是以教師的評價為主,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相對較少。教師的評價雖然專業性更強,但是評價的方式略顯單調。如果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參與其中,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朗讀興趣。另外,讓學生參與評價,還能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在其他同學的朗讀中取長補短,從評價他人的朗讀中,提升自己的朗讀能力。其次,要注意評價形式的多元化。第一,教師在評價時,要善于使用多元的評價語言,要根據文本的特點,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第二,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評價,每個學生在朗讀時都存在著差異,語言表達能力不同,對于文章的理解也不同。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做出評價。對于朗讀能力弱的學生,重點給予基礎技巧上的指導,比如重音、停連等方面的指導;對于朗讀能力強的學生,重點指導朗讀的情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2)要重視朗讀評價的層次性。在進行朗讀教學時,可以把朗讀分為初讀、細讀、品讀。那么在進行評價時,也要根據每個階段所要達到的目標不同進行評價。比如在初讀階段,評學生讀的字音是否正確,停連是否合理,語句讀的是否流暢,語音語調是否符合文本特點等等。在細讀階段,教師就要側重于評價學生是否讀出了感情,感情表達的是否到位。對于學生讀的好的地方,教師要給予鼓勵,讀得不好的地方,要及時給予指導,必要時為學生進行范讀,或者與學生交流心得,讓學生對朗讀體驗做出分享。品讀階段,是學生內化情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朗讀活動,在評價的時候,給予學生專業性的評價要多一些,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4 結語
綜上所述,朗讀教學對于初中現當代散文教學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朗讀教學,使學生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教師在現當代散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朗讀教學的魅力,優化朗讀教學方法,幫助初中生提升朗讀能力,優化初中.現當代散文教學走向新的臺階。
——————————
參考文獻:
〔1〕馬樂.用朗讀推敲策略教散文——以教讀課《紫藤蘿瀑布》為例談散文項目式學習[J].語文教學通訊,2020,43(08):33-35.
〔2〕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成映璇.朗讀教學法在初中現代散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銀川:寧夏師范學院,2020.
〔4〕李銘.例談散文的朗讀教學[J].文學教育(上),2021,17(11):98-99.
〔5〕楊巧娜.初中語文課堂朗讀現狀及實施策略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6.
〔6〕黎暉.高中語文朗讀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