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發展,是新課改對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訴求,也是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發展的題中之義。文章從這個角度入手,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邏輯初衷進行說明,繼而歸納了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以期促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關鍵詞: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創新能力;信息素養
作者簡介:白軍亮(1985—),男,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姜灘小學。
在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將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育作為基礎性工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教育需要與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聯系起來,積極貫徹創新教育理念,合理地將其滲透到學科教育中,以確保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得到有效鍛煉和提高。對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而言,其需要主動依照創新教育的訴求,將信息技術與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邏輯初衷分析
首先,創新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滲透是符合當前義務教育改革訴求的。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對于學生未來的持續發展和進步是有益的。
其次,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基準,切實優化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建設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激發,讓學生成為中小學信息技術知識的主動探究者。這樣可以不斷提升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質量。
最后,對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在創新意識和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具體表現為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也很少使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或技能去創作。這與新課改對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育的訴求是不吻合的。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應該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融入創新教育板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一)課堂教學的目標局限于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中小學信息技術的課時量少,但教材內容卻比較豐富,如人教版教材小學階段就有“信息技術初探究”“操作系統簡單介紹”“用計算機畫畫”“用計算機作文”“網絡的簡單運用”“用計算機制作多媒體作品”6個模塊的內容;在課程欄目上,有“學習目標”“練一練”“想一想”“讀一讀”“注意”5種欄目。部分科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追求完成理論知識教學目標,且教學方法停留在說教灌輸上,沒有引領學生對“想一想”“讀一讀”“注意”等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導致學生上機演練的機會比較少,知識運用能力難以得到發展,創新能力培養沒能有效開展。
(二)學業評價歸結于單次檢測
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不只是將課本中的基礎理論熟記于心,更重要的是能在電腦上實際操作運用。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比較傳統,就容易導致學業評價沒有結合理論和實踐,也沒有做到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忽視學生的個性評價和學生作業創新情況,會使得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積極性,無法進行深入學習,甚至互相抄作業,造成創造性作業出現千人一面的現象。
三、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新時代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育教學,需要關注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繼而切實地實現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優化,從而建構更加理想的創新能力培養環境和格局。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需要切實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尊重學生自主性,構建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
在開展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思維,尊重學生自主性,采取措施激發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構建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以“畫正多邊形”一課為例,該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畫筆模塊中的簡單命令,包括粗細屬性、顏色屬性、落筆屬性等,并能夠編寫重復執行命令的腳本,以繪制正多邊形。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引導探索和觀察歸納等手段,以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圖形的繪制。具體而言,學生在本課學習中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包括:掌握畫筆控件的使用技巧,理解正多邊形與旋轉角度之間的關系,按照對應步驟有效繪制正四邊形、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以及通過教學活動培育探究精神,在活動中獲得成就感,激發創新意識,鍛煉信息素養。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其一,合理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可以選擇相框為切入點,讓學生選擇不同的相框。學生會發現這些相框都是正多邊形,此時引出本次課程的任務—設計一款正多邊形的相框。其二,進行范例深度研究和學習,讓學生進入程序編寫的狀態。第一個活動是分析腳本,認識畫筆模塊,第二個活動是閱讀腳本,對其功能形成清晰理解。通過范例學習,學生能夠掌握畫筆模塊的使用技巧,并能夠理解正多邊形與旋轉角度之間的關系。其三,引導學生修改對應的程序,并且在此過程中尋求對應的繪制方法[1]。如修改參數,探索正多邊形繪制方法,記錄邊數、內角和外角的數據,對其中的規律進行探究。通過修改程序,學生能夠探究出繪制正多邊形的方法和規律。其四,讓學生模仿范例,進行腳本添加,進入實踐操作的狀態。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五,組織創意設計活動,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品的創設,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收獲,交流感想[2]。
(二)關注學生學習興趣,構建創新環境和氛圍
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需要高度關注學生興趣的激發,確保他們對信息技術知識學習保持積極性,以此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3]。例如,在學習“Scratch 變換造型”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專門針對火柴人跳舞進行課程優化,這樣的課程內容是學生的興趣點所在。教師可提前設定好對應的教學情境:火柴人需要參加舞蹈大會,它需要以一種漂亮的方式登上舞臺。在此情境下要求學生自主設計舞臺。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造型繪制、造型變換、舞臺燈光效果設定等任務。隨著任務的不斷推進,工作難度不斷提升,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樣,從想法到探討,從探討到成品,學生可以在情境學習中獲得成就感,繼而以更好的狀態融入學習探究活動。在這樣的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鍛煉。
總之,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意識,以此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點和實際需求,合理設計和安排教學內容和形式,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創新能力。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4]。
(三)設計開放性的實踐活動,激勵學生自由創新
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很多內容具有實踐性。這些實踐活動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能力和興趣來設計,并且不應該完全按照教材的模板進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便他們能夠通過實踐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處理信息技術與自己想法之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更加理想的實踐效果[5]。
例如,在“編排文稿”實踐活動中,教材提供了任務情境:設計一款電子板報,并使用藝術字、自選圖形、圖片、文字框、頁面邊框等工具進行創作。按照教材要求,學生需要嚴格按照任務流程,進行報頭、標題、圖片、文字等的設計,并遵循設計原則。在實際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筆者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自由,允許學生自由選擇主題和創作方式,并要求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融入自己的創新思維。在自由的設計環境下,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激發,他們開始嘗試使用動態效果和繪圖方式來呈現內容,還有一些學生將之前學習到的知識融入其中,從而設計出不同的電子板報。
顯然,相比較之前死板地要求學生按照流程進行學習,這樣的自由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也更加容易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素質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因此,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設計開放性的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成為活動設計者,使他們成為整個設計過程中的主體。此外,教師還應該對各個作品進行評價,并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和鑒賞。對于特別有創意和突出的作品,教師可以給予作者相應的獎勵和激勵,并生成對應的激勵機制,以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探索[6]。
(四)依靠比賽激發創新潛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比賽
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是一項重要的比賽,旨在培養師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人工智能科學的普及。各地區也會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和改善,形成本地區的信息技術創新比賽,這些比賽對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發展大有裨益。
為了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在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方面的作用,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鼓勵中小學學校積極參與對應的信息技術比賽,并建立校園信息技術創新興趣小組,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在學校內,教師應該積極宣傳,鼓勵學生了解比賽相關的信息,并按照比賽的要求進行信息技術深度學習。此時,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引導和組織的效能,確保學生能夠按照比賽的要求進行深度學習和實踐。其次,對于在信息技術創新比賽中獲得一定名次的學生,學校應該對其進行鼓勵,并在學生績效、學生信息技術課程成績、學生綜合評估等方面給予體現。這可以鼓舞更多的學生主動參加比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在比賽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發揚團隊合作的精神,在表達自己的創新想法的同時,積極考慮其他組員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創新方案是大家齊心協力的結果。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最后,需要確保中小學生在參加信息技術創新大賽時的各項支出得到合理的安排,保證學生能夠在更好的狀態下參與比賽,并激發他們創新的積極性,進而實現深度學習。
為了充分發揮比賽的作用,學校和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當宏觀的支持機制建立之后,教師還需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信息技術創新能力的發展[7]。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需要妥善融入創新教育,并將其作為重要板塊之一,以此實現中小學生創新能力的鍛煉。這是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在正確認識創新能力發展的價值之后,教師需要采取切實措施,注重激勵機制的構建、教學模式的優化、學生興趣的激發、探究情境的創設等,以讓學生在更加理想的學習環境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發展信息素養,同時提升創新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葛興強.基于創客教育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4):144.
[2]鄭榮球.開源硬件在小學信息技術Scratch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9(32):84-85.
[3]王禮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探析[J].科技風,2020(9):53.
[4]胡蒙娜,汪文彬,朱格格.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信息技術scratch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20,6(3):149-150.
[5]鄧超.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探析[J]. 新課程,2021(28):125.
[6]黃俊.小學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例談[J]. 讀與寫,2021,18(27):2.
[7]史明會.智慧教學理念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創新模式[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1(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