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核心素養培育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學習能力,并為其身體、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保障,所以教師應當重視體育與健康教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以生為本,需要使用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法,但是部分體育教師在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時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性與預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文章從內涵、影響因素、培養策略三個方面入手,闡述核心素養下優化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教學;體育與健康教學
作者簡介:張長永(1983—),男,甘肅省敦煌市第三中學。
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相關知識的教授,也要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而在傳統的教學中,體育與健康學科被看作副科,時常被占課,說明一些教師的觀念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部分體育教師無法快速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導致體育與健康教學效率及質量與預期存在較大差異,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也受到了影響。因此,本文就核心素養下的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展開研究,有關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借鑒使用,以提高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性,并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在時代發展下出現的一種新理念,其指引科學教育,可使教學活動更加規范。簡單來說,核心素養是在特定情境中解決問題的品質及能力。就基礎教育而言,學科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課堂實踐中塑造的某種品格或者能力的總和,是新課改中的重要指標。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對體育知識、情感態度、運動技能進行了匯集,包括運動能力、體育品德、健康行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可以推動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在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提前對學情進行確認,確保學生具備基礎知識、相應能力。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特點十分明顯,即具有動態性、發展性。所以,教師需要對學情進行分析,并提出科學合理的策略。
二、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影響因素
(一)社會與人文環境
社會與人文環境是核心素養培養的影響因素之一。社會與人文環境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沉淀下來的一種社會關系、整體氛圍。在開展體育與健康教學時,教師需要將學生的核心素養放在社會與人文環境下。相應地,社會與人文環境也會對核心素養的培養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使其方向發生改變。
(二)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體育與健康教學開展的基礎,如果教學資源欠缺,那么某些項目便無法開展,體育與健康教學就會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資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硬件資源,包括但不限于師資隊伍、場地條件、運動器材等,完善的硬件條件可以對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助推作用;另一類為隱性資源,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資源。
三、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策略
(一)以學情為基礎編制教學計劃
長時間的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便可以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且能快速有效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同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能夠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能夠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落到實處。所以,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與精力,對學情進行詳細分析,然后以此為依據編制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根據學情對教學計劃做出適當調整,以確保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發展。
第一,教師需要對學情進行深入分析,以此決定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內容,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可以不斷地挑戰自我和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與發展以及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教師需要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找到方向。不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稍不注意便容易出現安全事故。針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降低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確保人身安全的情況下不斷地挑戰自我,對相關內容進行有效學習。
第二,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發展非常迅速,邏輯思維也在慢慢地發展成熟。為了確保教學計劃的可行性、科學性,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并基于此對教學活動進行巧妙設計。同時,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提升教學目標的科學性、合理性。
(二)適當調整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運動能力是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需要將學生的學習能力置于重要位置。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呢?教師需要積極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與
發展。
首先,教師需要對學情進行分析及研究,然后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了解課堂的重點是什么,從而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一些環節、任務,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快速有效地理解知識,掌握運動技能,形成較強的運動能力。例如,在教學排球墊球的基本動作時,教師就可以先講解相關知識,在學生對排球墊球的正確姿勢、動作要點、手型有了一定了解后再示范,使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動作進行有機結合。之后,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學生的了解,將學生分為若干個二人小組,讓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排球墊球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一名學生負責拋球,另一名學生負責墊球,通過搭配做好完整的墊球動作。在學生訓練時,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動作,如果學生在該過程中出現問題,教師需要及時指導,使學生明確動作標準,并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評價。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僅可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還可以進行有效反思。不過,在小組合作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體能差異,以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受傷。開展課堂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及探索,以確保學生能夠對體育學習產生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過捕捉適合時機培養學生體育品德
良好的體育品德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積極意義,所以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需要抓住各種機會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
例如,在800米中長跑中,一些學生會產生逃避心理,因為800米中長跑需要耗費很多的體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及時予以指導,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體育運動的魅力,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體育品德。具體而言,在學生參與800米中長跑時,教師需要觀察每個學生的情況,如果某個學生表現出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樣子,教師就需要及時給予鼓勵,使其能夠堅持下去,幫助學生養成堅韌不拔的頑強品質。又如,在進行引體向上的訓練時,學生可能會出現動作失誤的情況,此時教師不能盲目地批評學生,而是要抓住時機,對學生實施品德教育,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體育品德。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有關體育運動員事跡的視頻,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了解體育運動員身上具備的優秀品質,從而為其形成體育品德提供
榜樣。
(四)不斷增強健康意識,形成健康行為
健康是所有活動的前提,是生命存在最理想的一種狀態。所以,教師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使學生基于此形成健康行為,為其成長與發展提供保障。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教師在該階段重視健康意識的滲透,便可以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健康成長。而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重點放在了體育技能的培養及提高上,忽視了健康意識的培養。教師應當發揮引導作用,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以籃球訓練為例,教師可以先教授相關動作,然后讓學生練習。在學生掌握技巧后,教師可以組織比賽活動,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活動。由于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好勝心,所以他們會積極參與比賽。教師在比賽前對學生講解賽事中常見的傷害風險,并告知學生怎樣預防,能使學生逐漸樹立健康意識,并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
(五)通過因材施教的落實培養個人能力
因材施教所強調的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個性化的教育活動,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使學生在此基礎上更好地成長與發展。由于初中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且學生之間在成長環境以及相關因素的影響下存在差異,所以在進行學生核心素養及個人能力的培養時,教師需要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
例如,教師應該知曉,在進行基礎訓練時如果沿用以往的運動類別或動作進行教學內容的劃分,很有可能出現部分學生無法有效學習的情況,甚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受到影響。所以,教師需樹立創新觀念,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對訓練方式進行有效創新,使學生獲得多樣化的選擇,并且在此基礎上得到有效成長與發展。如教師想要對學生大腿部位的肌肉進行訓練,可以按照“深蹲—寬距深蹲—高舉雙臂寬距深蹲—寬距深蹲跳”的步驟引導學生練習。這樣的運動流程具有循序漸進的特點,可以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但是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適當指導,避免學生強行完成高難度動作。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參與訓練,且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大腿肌肉。這樣一來,課堂教學的效率及質量便可以得到充分提升。
(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主體地位
小組合作學習可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幫助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有效研究、探索,并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培養。所以,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得到個性化的成長與發展。
例如,在進行球類運動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個人意愿、能力強弱劃分小組,確保每個小組的實力是相近的。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訓練。訓練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比賽情景,借助比賽情景將學生的好勝心、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其快速有效地完成相關訓練。此外,為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教師還需要對每組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予以針對性的指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得到充分體現,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對相關內容進行有效探究、探討,得到個性化的成長與發展。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積極意義,所以在進行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時,教師需要重視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確保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開展,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能夠落到實處,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從以學情為基礎編制教學計劃、適當調整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通過捕捉適合時機培養學生體育品德、不斷增強健康意識形成健康行為、通過因材施教的落實培養個人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主體地位六個方面入手,做好核心素養下的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
[參考文獻]
[1]陳建瑞.淺談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思想[J].新課程(下),2019(12):148.
[2]張建波.新課改背景下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幾點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
(22):35.
[3]肖宏.淺談初中體育與健康的課堂教學改革
[J].情感讀本,2019(32):31.
[4]徐仰光.簡述初中體育對學生健康的促進作用[J].新課程(中),2019(11):53.
[5]杜娜.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的應用研究[J].祖國,2019(2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