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必須擁有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融入個性化元素,以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重構教學發展模式。作為高中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與信息技術的學習功能、教學功能,學習別人的經驗,吸取有益的營養,豐富自身教學思想,以此來設計和優化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學生跳出自身的重復,從而實現教學的發展和成長,達成教與學共同促進和持續更新的目標。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技術;高中英語;成長;教學策略
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和教學。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資源和信息技術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思想,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信息技術、微課件等進行自主學習和消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和完成學習目標。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要放下身段與學生一起探討、學習,實現教學相長,共同促進教學的發展。在課堂上,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課前、課后,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成果。總之,互聯網時代的教與學,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索和實踐,不斷創新和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學習需求和挑戰。
一、借網絡與信息技術設計教學,助力教師成長
互聯網時代,作為高中英語教師,首先要自己學習教材、熟悉教材,找到教材內容與網絡、信息技術的結合點,在此基礎上緊扣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才能讓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成長,也才能使網絡與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促進教師的成長。
(一)通過網絡資源學習備課,讓教師發現自我
在以前的教學中教師也是根據教學內容,借助有限的資料進行備課。當然條件有限,備課中會有很多阻礙。會不會備課?怎么設計教學?這些問題都因為資源、條件限制而不能展開,影響備課的質量、教學的效率。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學習到很多有趣、多元的備課內容,如何導入、怎樣進入新課教學、為學生設計課堂練習、課堂總結等,然后發現自己備課的不足,再改進、提升。事實證明,教師從發現自己某一方面不足的那一刻開始,就開始成長了。尤其是網絡時代的教師,只要能發現不足,有學習的意識,針對性在網絡上找到相應的資源,就能快速幫助教師成長。如,高中英語教師,如果在備課前發現自己某一方面的知識不足,對內容分析失之偏頗,誤解文本意思,那教師首先可以通過網絡上教學的專業平臺,如網易云課、高中英語專業自媒體等,先學習,再備課。這樣不但教師自己得到了成長,備課更有信心,更能為學生設計精彩、有效的課件,還能保證教學效率,從自我成長入手,推動高中英語教學發展。
(二)充分運用網絡資源進行備課,優化教學設計
1.運用網絡資源獨立備課
目前高中英語教師備課還存在兩方面不足:一方面年紀大的教師,總覺得電腦沒有手寫的方便、自由,網絡上五花八門的資源他們也不會篩選,就依然采用手寫備課。雖然很認真,且重點突出、知識點全面。但是畢竟信息時代的學生對學習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大多數學生會因為教師的課件太傳統、沒有新穎性,從而影響學習的興趣,降低教學效率。另一方面,有些年輕的教師,誤解了對信息技術、網絡資源的運用方式。他們不是學習網絡上豐富的備課方法,吸取先進的思想來充實自己的思想,然后形成自己的備課思想,使自己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設計課件,進行有效備課,而是通過網絡搜集課件——下載——打印或者拷貝——“設計”成自己的課件。顯然,這樣的備課,不但與教師的教學思想脫節,而且與本班學生的特點也不符,弱化備課作用,影響教學效率。
網絡時代的高中英語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學習網絡上對同一內容的不同備課、課件設計,參考三四份并深入學習,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再結合自己對新課內容的全面了解,自己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備課時再融入自己的教學思想、語言習慣、教學節奏,進行設計自己個性化的、能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課件,才算真正的備課。教師在這種備課過程中,不但真正能得到成長,而且還能增強教師的成就感、教學的信心,能保證教學效率的提升。如,“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中的“Using Language”這一內容的備課,教師就可以借助網絡在百度、豆丁、原創文檔網等找到很多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課件。教師要認真學習,抓取自己所需要的來拓展自己的備課思路,然后跳出這些課件,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自己教學的習慣、特點等,設計個性化的課件,既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還能保證教學效率。
2. 運用網絡資源集體備課
在高中英語的具體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獨立備課。但也有例外,如有教學難點、重點,還有公開課等,就需要教師集思廣益,集中備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集體備課時,可以發揮教師不同的特長,進行分工,讓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點在網絡上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相關課件,無論是文字、圖片或者視頻,然后進行學習。再把教師集中到一起,把自己從網絡課件中看到的有用信息進行分享、歸類、集中,然后再集中大家智慧,進行課件設置。還是以“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中的“Using Language”這一內容為例,在教師學習了不同的課件,提出不同的建議、思路后,再結合本校教學特點、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適合他們的課件。然后再讓大家一起觀看、一起找問題、一起討論,幾易其稿后,反復試教,就能使課件不斷得到改進,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做保障。同時,教師集中備課、集中學習,對于每一個參與的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教學能力、專業水平、教學經驗的積累,能豐富教師思想、促進教師成長,形成教學中成長、成長中教學的良性循環。
二、網絡時代背景下教師要看見學生,發現自己
根據教學經驗發現,如果一個教師在教學中看不見學生,那他也就發現不了自己。因為教師不知道自己為誰而教,為什么而教,目標渙散,思路不清,教學效率可想而知。因此,作為互聯網時代的高中英語教師應在教學中看見學生,也發現自己。
(一)運用網絡與信息技術教學時要看見學生
看見學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以往的教學中,有很多教師放大了自己,只看見了自己,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選擇方法、教學節奏、課堂練習、課后總結等都是從自我的教學出發,沒有看見教學的主體——學生,使教師成了唱獨角戲的主角,自導自演,雖然認真嚴肅、內容充實,可惜這一切都沒有與學生產生聯系。在網絡時代,教師教學離不開網絡與信息技術的加持,更容易使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利用網絡與信息技術教學時一定要看見學生。即先了解學生,基于學生需求備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學習能力、學習態度、課堂情緒等選擇教學方法、教學設備。要把學生帶入內容,讓學生與課堂教學內容、整個教學過程產生親密的聯系,才能真正改變教學,發揮網絡資源與信息技術的教學作用,實現教學目的。如,在“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中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這一節的教學時,教師給學生設計課件,選擇教學方法,或者在網絡上找相關的語言學習視頻,出發點都要以學生為基礎,要尊重以學為主,才能讓教學發揮作用,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教師結合網絡為學生豐富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也是發現自己的一個途徑,知道自己為誰而教、為什么而教,教師的目標性才會更強,教學才會有著力點。
(二)借助網絡的可重復性回顧教學,看見自己
高中生學習壓力大、時間緊、任務重。作為高中英語教師也要面對同樣的壓力。正因為如此,大多數高中英語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進度,他們沒有時間再回顧之前的課件,反思自己的教學。甚至有些教師連課后反思的意識都沒有。顯然,這對于一個教師,并有多年高中英語教學經驗的教師來說,是一種失職,是不可取的。反思令我們成長,教師也一樣,只有對自己的教學、課件進行反思,才能發現自己、倒逼自己成長,使自己擺脫對自我重復的陷阱,走出盲目的成就感、自信感,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切實做到用自己的教學也讓學生跳出對自我的重復,看到自己在每一天、每一節課中的成長。因此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網絡與信息技術可重復、能儲存的特點,回顧教學,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對教學及時進行完善、改進,教師才能不斷成長,學生也才會擁有越來越優質的教學。如,“Working the land”在這個單元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等教學后,教師可以打開課件或課堂錄制好的視頻,進行回顧式瀏覽、思考,看看某一個重點,是不是換一個設計方式或者用另一個例子,學生更容易接受與理解等,這對于促進教學成長,提升教師教學水平與能力非常重要。
(三)教學中不斷完善多媒體課件,保證教與學的收獲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雖然通過網絡學習,運用計算機在備課時根據班級學生情況、自己的教學習慣與特點,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但是課件畢竟是在課前進行設計的,在實際教學中有可能出現狀況,也可能會出現課件內容確實等狀況。作為網絡時代的教師,不要懼怕這種問題的出現,不要把自己的課件當成是不可更改的藝術作品。教師在教學中如果發現課件內容有不足,或者因為學生教師對課件設計中的某一個知識點的剖析有了新的思考,就要及時記錄下來。可以記在備忘錄或記事本中,也可以直接在課件旁邊標注,引起重視。教師在課堂上的這種記錄、備注,不但完善了課件,靠近了學生,更好地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根據完善后的課件和教學目標,為學生高效設計課堂練習,進行課后總結,從而實現教與學共同成長、共同收獲的目標。
當然,信息時代,教師的課件最后還可以放在校園局域網上,甚至有可能傳到網絡上。因為完善了的課件能更好地、持續地服務更多的學生,從而充分體現教師的能力與成長,促進網絡時代高中英語教學的發展。
三、運用網絡與信息技術改變課堂教學,重構自己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一部分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流于形式,缺少創新性和對知識的總結、梳理,只是把傳統的紙質教材變成電子版,把盯著教材講改成對著電子黑板講。顯然,這不但違背了新時代高中英語創新教學、改變教學的初衷,降低了網絡資源與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更影響到教學效率,給學生的成長、學習和發展造成影響。因此,作為高中英語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改變課堂教學、重構自己時,要使教與學形成合力,互相促進、共同成長。
(一)運用網絡與信息技術化繁為簡,優化教學
在網絡時代,教師對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的利用,就是為了讓一些抽象的內容更便于學生理解。在這樣的基礎上,再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集聲、圖、像、色、文于一體的呈現方式,營造課堂氣氛,滿足新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作為網絡時代的高中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針對難點有目標、有計劃地運用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把打開抽象知識、理解復雜內容的鑰匙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從而靠近知識本質,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達到學習目的。如,在“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 “Using Laguage”的學習中,有最新時文、經典美文等,這些都涵蓋人物、哲理、趣聞、故事、科普等各種話題,內容非常豐富,對于提升學生的見識非常有利。但由于文化的差異性,學生對有些內容,如人物、科普等不容易理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的作用,在網絡資源中為學生找一些圖片、景物、文字輔助材料,把抽象、復雜或者有距離的內容具象化、簡單化、直觀化,剝開抽象知識的厚核,使學生看見就能理解,消除學生與這些抽象知識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學習,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在準備這些內容的過程中,也是自己學習的一個過程,也能提升教師的知識積累,增長教師的見識,從而在優化教學的同時,使教與學都有所成長。
(二)優化網絡與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教學水平
網絡時代,運用信息技術,借助網絡資源教學,是每一個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法寶。可遺憾的是,教師在教學中,過度寄希望于網絡與信息技術,忽視了對“教學”本身的“教”的理解。“教”是教師,教師之所以是教師,因為他能教學,有專業知識、有教學思想。無論是網絡資源,還是信息技術都是在教師的操作下、選擇下,融入了教師的思想、教師的教學習慣等才發揮作用的。否則教師給學生上英語課,隨便在網上找一些地理或化學的資源放在課堂上,不但于英語教學無益,還會影響教學進度,擾亂學生思緒。
所以,作為網絡時代的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有選擇地運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在教學需要的情況下,科學、精準地選擇網絡資源,選擇信息技術設備,投入教學、服務教學、突出教學重點,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千萬不能為了用而用。要優化網絡資源與信息技術的運用,才能真正發揮它們的輔助作用,讓它們為自己的課堂教學賦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總之,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教師,一定要借助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的教學功能,重構成長式的教學。教師首先要借助網絡上豐富的資源進行學習,改變自己的教學思想、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以學生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科學備課,設計個性化教學,促進教與學的成長。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借助網絡與信息技術的可重復功能,學習網絡上各種不同的課件,也可以打開電腦回顧自己的課件,進行反思,為自己的成長創造更多的渠道,為更好地服務學生不斷完善自己,從而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
作者單位:賈新萍 甘肅省天水市第五中學
參 ?考 ?文 ?獻
[1]雷飛.“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英語精準教學策略探討[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1(26):43.
[2]朱麗妹.“互聯網+”時代下高中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海外英語,2019(14):176-176.
[3]陳玉桂.淺談基于“互聯網+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雙語學習,2018(07):23-24.
[4] 王海斌.“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策略研究[J]. 基礎教育論壇,2020(1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