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近年來,黔南日報社積極傳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黔南州委、州政府決策部署,在新聞報道中堅守新聞真實性原則,在傳統紙媒《黔南日報》及所屬融媒體平臺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的作品,為凝聚全州各族干部群眾智慧和力量,推動全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
筆者以黔南日報社所屬新聞信息發布平臺和黔南日報社現有采編人員為例,剖析新時代媒體的新聞真實性面臨的挑戰及困境,分析黔南日報社堅守新聞真實性原則的做法及經驗,使黔南日報社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應有的宣傳輿論主陣地作用。
關鍵詞:新聞真實;新時代;黔南日報社
新聞真實性指的是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都必須合乎客觀實際。黔南日報社旗下《黔南日報》《云黔南》網站、《云黔南》微信公眾號、《天眼觀察》抖音號等平臺所刊載的新聞都具有真實性和權威性,黔南日報社所生產的每一篇報道、每一條稿件、每一個新聞產品在廣泛傳播。但近年來,黔南日報社受采編人才隊伍力量偏弱、采編技能傳幫帶工作開展成效不明顯等因素的影響,紙媒《黔南日報》及所屬新媒體平臺在采編工作中也沒能完全避免錯漏和偏差,部分采編人員沒有進行實地調查采訪,通過改寫通訊員發來的信息簡報和編輯會議材料刊播新聞報道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新聞報道文風不接地氣,內容沒有貼近實際,沒有真正走進群眾的生活,影響了廣大受眾對黔南新聞信息的接收,導致了《黔南日報》及所屬新媒體平臺的新聞傳播力和影響力在受眾心中出現下滑。
建章立制,建立長效制度保證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黔南日報社堅守新聞真實,增強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從而提高新聞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和對社會輿論的引導力。為了確保新聞真實,需要通過完善相關制度來防止虛假新聞的產生。黔南日報社嚴格執行國家網信辦制定的《關于防范網上虛假報道的意見》及新聞出版總署制定的《新聞采編人員不良從業行為記錄登記辦法》等相關規定,從采、編、發等各個環節建立和完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形成防范虛假報道的嚴密體系。
《黔南日報》在辦報理念上,一直堅持“真實是報紙第一生命”,始終圍繞大局,圍繞百姓關心的話題,引領正面的輿論導向,向讀者傳遞正面和積極的聲音。在各種業務會議或業務培訓中,強調新聞采編人員必須堅持真實第一的新聞原則,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努力改進工作作風和文風,使新聞報道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黔南日報社對采編人員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記者必須親臨現場采訪,只有通過記者深入一線深入基層的采訪,才能用真實的新聞事實讓報道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受眾;編輯必須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要求重要的會議、重要的稿件必須送審,編輯對社會新聞以及通訊員提供的新聞稿件,要認真核實消息來源,杜絕虛假不實報道。
黔南日報社新媒體平臺建立健全了信息內容發布的獎懲制度,將新媒體的信息內容失實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假新聞,第二種是報道不全面的新聞,第三種是錯誤新聞,并根據這三種失實情況制定了相關制度:一是對此三類內容的編發進行層層處罰,對一審、二審以及終審人員進行逐一處罰,明確事故的主體責任,并根據有關結果進行梯次處罰,對編審等有關人員進行罰款、記過等處分,造成嚴重后果者,取消審核(采編)資格或留崗查看處分。二是相關人員必須對新聞事故作出書面說明,簡要說明新聞事故發生的原因、編發消息的經過以及后續的整改措施,并進行深刻檢討,避免此類事故再次發生,如同類錯誤連續出現,將采取進一步的處罰措施。三是總結經驗,事故發生后,有關人員必須進行深刻總結,并由部門負責同志召開整改反饋會議,責任人將事故發生的經過進行通報,對從中汲取的經驗進行分享,以此來警醒其他編輯人員,避免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通過嚴格執行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從源頭上遏制虛假信息的傳播,保證了黔南日報社在新聞信息傳播中的權威性。
強化學習,提升新聞采編人員業務理論素養
黔南日報社要求編輯記者要加強各方面知識的學習,提高自我的總體認識水平和對事件的判斷能力,從而更客觀地進行新聞報道。一是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知識的學習。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媒體新聞從業人員,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準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這就要求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做到在微觀上追求細節的真實性,更要從宏觀上真實地把握和反映事物的全貌,發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二是加強國家大政方針、法律法規、新聞業務和社會常識等各方面知識的學習,尤其是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傳統媒體或是新媒體的采編人員,都需要對社會各個層面、各個行業有較深刻的了解,才能發現和發掘新聞題材,選取好新聞角度,寫出具有新聞影響力、受眾認可、新聞價值較高的好新聞。三是加強正面教材和反面教材的學習。讓記者編輯從新時代媒體堅守新聞真實性原則出發,主動“走出去”,定期組織開展對外學習和交流。定期組織全體采編人員開展有關新聞失實報道反面教材的學習,要求采編人員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避免新聞失實報道的發生。
嚴格把關,從傳播層面保證新聞真實
隨著信息傳播技術和信息發布平臺的快速發展,信息發布呈現多樣化形式,但審校制度不能因平臺繁多而減弱,不能因內容復雜而放松。新時代新媒體,各信息發布平臺的內容傳播更為迅速,影響力更大,一旦新聞消息失實或信息錯誤,由此引發輿情,將造成極為不好的負面效果。
為此,黔南日報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都制定了“三審三?!敝贫炔栏衤鋵崱R皇且粚彛ň庉嫞┤藛T在進行內容采編時,嚴格通過正規渠道獲取有關信息。如是本報記者采寫的新聞,必須仔細審閱新聞內容并將存疑信息反饋給記者進行復核,新媒體如需轉載其他平臺信息,要求必須是人民日報、新華網、央視新聞等權威媒體或者官方平臺,必須嚴格按照原文意義進行編輯轉載,且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采編完成后,傳統媒體版面編輯將版面交付部室負責人進行審核把關,新媒體一審(編輯)人員將處理后的內容以及原素材(原文鏈接)交給二審進行審核。二是明確二審人員的主體責任,二審人員必須是部門主任或者是主管編輯,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且具有較高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較高的新聞業務素質。二審人員在進行審核把關時,必須仔細閱讀原文或原素材,對原文進行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控,對一審(編輯)人員處理后的新聞信息進行仔細閱讀,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并與一審(編輯)人員對內容進行認真檢查核實,積極溝通交流,避免出現錯漏。三是三審人員必須是報社領導或業務總值班人員,必須把好政治關、導向關、價值關,三審人員是消息發布的最后一道關口,必須在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方面做好把控,避免出現政治差錯和導向差錯,在審核時,三審人員要提出對內容的整體思考和建設性的修改意見,做好相關標注,將有關意見反饋給二審人員。
扎實采訪,讓新聞報道真實鮮活有生命力
新聞的基本內容包括事件的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的原因及結果等。新聞報道需要按照標準化程序向廣大受眾匯報說明,對待以上細節要真實可信,新聞內容里的各種資料要真實可靠,使用的數據、歷史材料都要有所依據,準確無誤。黔南日報社堅持把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作為重要抓手,教育和引導編輯記者自覺踐行“三貼近”原則,深入鄉鎮村寨、廠礦企業、街道社區等生產生活一線采訪報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黔南日報社策劃了一系列主題宣傳報道慶祝建黨100周年。黔南是“紅色圣地”,是貴州紅色基因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蘊藏著豐富的紅色“富礦”。3月中旬,結合報社融媒體矩陣,根據各平臺傳播特性和優勢,黔南日報社策劃推出 “紅色足跡 百年傳承”集中采訪活動,傳統媒體記者與新媒體記者組織聯合采訪組,以記者見聞的方式,從甕安猴場出發重走紅軍長征路,重溫黨的歷史,牢記初心使命,用筆觸、鏡頭、畫面生動回顧和講述黨的歷史,重溫紅色經典故事,探訪黔南黨史上重大事件發生地、重要遺址遺跡地今天的變化,通過圖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在“生動講述老故事、深入挖掘新故事”的基礎上,側重于報道時代的發展變化,在《黔南日報》及融媒體平臺推出新聞產品,通過偉大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激勵受眾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堅定信心決心,接續奮斗奮進,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這是黔南日報社媒體融合深入一線采訪報道的一次生動實踐。
轉變作風,提升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
黔南日報社傳統媒體采編人員年齡雖然偏大,但是在新聞一線采訪及新媒體平臺大部分一線采編人員是90后,屬于剛踏入新聞行業的新人,對新聞的真實性原則認識不夠深刻。為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黔南日報社通過調查、分析、研究以及探索,建立長效的學習機制:一是加強傳統媒體一線采編人員和新媒體采編人員堅持真理的決心。事實是產生新聞的根據,是形成新聞的根本要素,與新聞相比,事實在先,新聞在后。要求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采編人員,在思想認識上必須尊重事實,堅持事實第一性,尊重客觀事實,反映客觀事實。二是提高采編人員辨別是非的能力。三是定期開展新聞真實性有關的業務能力培訓和測試,對傳統媒體一線采編人員與各平臺的新媒體采編人員進行摸底,把握他們的業務水準,對其弱項進行加強。
多方核實,嚴格信息來源審查確保新聞報道真實
黔南日報社要求記者編輯在報道新聞事件時要多方核實,使消息來源真實可靠,要對事情的來龍去脈充分調查得出結論,立場要堅定,報道要客觀公正。由于新媒體發稿快捷,傳播速度快,要求所屬媒體平臺刊發的新聞內容必須真實可靠,不得弄虛作假,數據資料要真實準確。對于消息來源要經過嚴肅認真的核實,規定不采用網上未經核實的信息,不采用未經核實的群眾爆料和群眾來稿,對于記者發現的新聞線索和讀者報送的線索,必須仔細甄別,認真核實,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
倘若是政府有關部門官網發布的稿件,如何進行新聞解讀?一是由采編人員多次仔細閱讀,吃透文件的真正含義,做到“解讀不偏頗、解讀不失真、解讀不主觀”,并以新媒體的形式刊登。二是多方審核,確保解讀內容準確無誤。在部門內部完成審核的情況下,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聯系,將解讀內容以及編發的新媒體解讀文稿轉發有關人員,請文件刊發單位進行信息復核,如果有誤,需進行修改再行編發。三是建立工作臺賬。在文件的解讀方面,各編輯人員需要建立有關工作臺賬,將解讀的過程、解讀的方式以及解讀的重難點做好記錄,同時將第三方的修改意見整理成冊,做好保存,作為后續使用并供其他采編人員借鑒學習。
倘若是轉載網絡稿件,如何進行新聞核實?一是建立信息核查領導小組,由黔南日報社分管采編業務的領導擔任組長,各平臺負責人任小組成員,并建立微信、QQ等實時交流群。采編人員將要轉載的信息以及信息的原文鏈接轉發至微信群內,由組長進行審核,小組各成員集體參與,集中審核該消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操作性。消息確認真實準確和可操作后,再由編輯人員對該信息進行轉載和二次加工。二是建立信息復核制度,編輯人員將信息處理之后,再將處理后的信息轉發至微信群內,由小組組長牽頭審核,主要審核內容轉載的準確性、完整性,若是二次編輯,小組組長還應該將原文和二次編輯后的稿件進行詳細的閱讀,并作標注反饋給編輯。三是建立健全逐級請示制度,采編人員和審核人員對把握不準的內容、對有歧義的內容和對有理解不透徹的內容必須逐級請示,確保信息準確無誤。
誠然,面對新時代媒體發展的局面,黔南日報社無論是傳統紙媒還是所屬新媒體信息發布平臺都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也迎來了空前的機遇。為了積極應對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帶來的挑戰,黔南日報社還需著眼長遠,在保證真實性、可信性、權威性等優勢的前提下,要充分激發受眾的關注度,就必須重視內容的優化完善,盡可能采用更接地氣、趣味性更強的新聞報道體裁,使黔南日報社生產的每一篇報道、每一條稿件、每一個新聞產品在專業性抑或是內容的真實性上都有著高質量的體現,展現專業媒體的廣度與深度,從而穩步促進報社的發展。
作者簡介:
胡萍(1970—),女,貴州省都勻市人,主任編輯,本科,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