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蕊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健康意識的覺醒,醫藥行業在獲得高速發展的同時,大量資本的涌入也使得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內部控制能夠規范企業生產經營和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約束員工行為,是企業防范財務風險問題的有效路徑。文章簡單闡述醫藥企業發展中面臨的財務風險類型,從內控視角出發,結合企業財務風險防控中面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內部控制;醫藥企業;財務風險;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3)14-0043-03
(一)資金流動性風險
醫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搭配使用各種類型的醫藥投資產品,通過藥項目的多樣化投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當前許多企業資金管理人員的綜合水平有待提高,使得企業面臨嚴重的資金流動性風險問題。一方面,醫藥企業項目投資或者內部資產無法及時轉換成可利用的流動現金;另一方面,醫藥企業可使用的資金額度嚴重不足,無法及時償還企業的債務,不但會影響企業的商業信譽,也會阻礙企業的正常發展[1]。
(二)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是醫藥企業經營中較為多見的風險類型,主要是宏觀市場經濟環境下的資金供應和需求之間的矛盾問題,包括人們較為熟悉的購買力風險、融資風險和杠桿風險等都屬于這一范疇。醫藥企業要結合人們的健康需求和自身的醫療水平研發產品或設備,資金投入規模較大,但是企業內部資金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如何低成本地獲得發展所需資金,降低籌資過程中發生風險的概率,成為企業管理人員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
(三)投資風險
通常情況下,醫藥企業的投資范圍較廣,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產品研發投資和項目投資等,如果企業在投資前未能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就會造成投資風險問題。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風險是指醫藥企業在購置、使用、處置醫療設備或器械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產品研發風險是指醫藥企業會調撥部分資金研發產品,由于這一過程具有高風險、低回報的特點,會使藥企業面臨一定的風險;項目投資風險是指醫藥企業開展醫療項目投資時,由于投資收益不理想,無法收回成本造成的風險。
(一)控制活動處理不規范
許多藥企業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積極采用減少庫存、增加銷售的方式擴大市場份額,但是由于缺少足夠的流動資金,需要通過賒銷方式開展銷售,使得企業應收賬款的規模不斷擴大,容易出現壞賬呆賬問題。企業在開展業務活動時,未能調查客戶的信用資質,增加了后期款項回收的難度。同時,企業在投資活動中未能分析項目的可行性,無法保證決策的準確性,增加了企業風險問題出現的概率。
(二)風險評估不完善
許多藥企業沒有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意識,缺乏對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視,未能建立科學完善的風險預警和評估機制,將風險管理看作財務部門的職責,使得風險對運營管理的連帶性影響不斷擴大,增加了企業后續控制風險危害需要的成本投入。同時,醫藥企業通常都將工作重心放在銷量增加、產品研發等環節中,缺乏對業務開展中的風險問題,比如道德問題的重視,未能制定出有效的防范和規避措施,業務人員只是盲目地按照有關要求落實工作,缺乏反饋數據信息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嚴重影響了企業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質量。
(三)財務信息可靠性不足
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對于財務管理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具有直接影響。如果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采用的數據信息不夠可靠,必然會影響資金使用方案的合理性,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當前,許多藥企業存在著財務信息不可靠的問題,增加了風險問題出現的概率。許多企業管理流程混亂,成本核算不夠規范,無法為各類決策的科學性提供保障。
(四)資金管理缺乏科學性
資金管理是藥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其質量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運營水平和工作效率,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但是一些企業未能制定科學規范的資金管理制度和使用審批流程,使得內部資金配置結構存在嚴重的失衡問題,經常因為資金不足造成風險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阻礙了企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五)內控監督不到位
隨著醫藥企業的快速發展,內部經營項目不斷增加,增加了企業管理的難度和工作量,而審計監督作為內控工作中的關鍵內容,是規范人員行為、及時發現管理問題的重要手段。但是當前,許多醫藥企業未能構建科學完善的內控監督體系,難以及時、全面地監督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無法滿足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監督需求,審計監督報告也難以為經營決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一)加強對財務控制活動的規范和約束
醫藥企業要全面核查固定資產出入庫憑證、交易往來賬目和材料購買憑證等,避免采購或者銷售人員在開展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出現違規問題,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規范性,為企業內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醫藥企業管理人員要動態收集市場經濟環境、行業發展政策等外部數據信息,結合實際情況優化內部控制管理機制,保證數據信息的可靠性和實效性,強化對財務控制活動的約束。
一方面,企業要加強對應收賬款管理工作的重視,約束財務管理人員的行為,加強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準確評估客戶的信用等級、償債能力等,確定賒銷的額度。醫藥企業財務部門在管理應收賬款的過程中,要按照有關要求編制賬齡分析表,分析超信用額度、超賬期等行為,將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時反饋給各部門負責人,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監督作用。在管理應收賬款的過程中,企業要安排專門的人員監督賬款回收情況,加快資金回流速度,降低壞賬呆賬問題出現的概率[2]。
另一方面,企業要加強對庫存管理工作的重視,定期組織人員盤點固定資產,利用抽樣盤查和全面盤查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掌握企業的藥品存量,避免出現超期藥品、閑置物料等問題。此外,企業要重點管控虛開發票風險問題,在合同的協商、簽訂等環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涉稅風險問題,在簽訂合同以前審核客戶的信用資質,調查其基本資信情況,安排專門的人員檢查涉稅條款,在交易完成之后將有關資料入檔保存,避免出現虛開增值稅問題。
(二)提高風險評估和預警水平
醫藥企業要利用信息化系統全面分析當前的經營狀況,科學發票等預測經營管理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和應對預案,將風險問題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企業要積極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全面監控經營狀況、資金狀況等。當預測到風險問題后,要組織有關部門共同商討防范和處理策略,降低風險出現的概率,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風險預測水平。同時,企業要創新和優化內部管理制度,使員工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意識,將管理工作覆蓋到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為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保障[3]。
醫藥企業要定期組織財務人員進行風險管理有關知識的培訓,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人才基礎。在藥品研發環節,企業要全面分析項目的可行性,組織有關人員梳理產品的預期規模、經濟狀況等,準確預測產品研發所需的資金、時間、成功概率、后期投入和流通費用等,平衡市場需求和企業盈利,保證項目投資決策的合理性,避免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同時,企業要積極與財務機構合作,整合內外部財務資源,聘請外部專業人才編制企業風險評估報告,及時發現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存在的不足。
(三)規范財務資金管理
醫藥企業要樹立資金集中管理理念,統一管理和規劃各種類型款項的支出。管理人員要深入了解現金流量的管理方法,在開展財務內部控制的過程中為有關人員提供完整可靠的現金流數據信息,加強對資金流向的動態監控,保證企業資金的支付能力和債務償還能力。同時,企業要加強對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視,識別和評估經濟事項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和處理措施。
企業要梳理資金鏈各個環節中的風險問題,加強對款項支出的監控,為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為戰略方向的調整和成本控制策略的優化奠定基礎[4]。同時,企業要結合業務特點和發展需求,歸集各個下屬機構和部門的資金賬戶,加強對內部資金的全面整合和統一利用,幫助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醫藥企業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收集資金管理中的各類數據,監控資金流向,提高各項工作的開展效率和質量。
(四)重視財務信息化建設
在大數據背景下,醫藥企業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作用,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建設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提高各項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幫助企業增加市場份額,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醫藥行業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有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指導醫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為企業制度性成本的節約提供了便利。在這一形勢下,企業要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在企業財務風險控制中的積極作用,在各個部門之間建立順暢的信息溝通渠道,實現數據的共享和調用,為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5]。
一方面,醫藥企業要以自身財務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為基礎更新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增加必要的資金投入,根據系統應用的實際需求培養人才,建立與企業財務工作流程相匹配的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
另一方面,在系統建設中,財務人員要積極與信息技術人員交流和溝通,認真反饋自身需求,保證系統功能和財務需求一致。為了保證系統功能的發揮,企業要定期組織財務人員進行信息系統操作技術的培訓,使他們盡快適應最新的工作流程、掌握最新的方法,推動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升級。
此外,企業還要安排專門的員工進行系統的維護和管理,定期更新軟件功能,加強對內部數據的安全管理,避免出現系統故障或者信息泄露問題,使信息系統在風險管理和資金管理中的效用得到充分發揮。
(五)完善財務內控和監督工作
當前,國家對醫藥行業的監督管理力度不斷加大,市場對于企業產品的環保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業要加強對產品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視,增強渠道管理能力,保證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夠滿足市場的實際需要。
首先,藥企業要調整內部組織結構,合理劃分不同部門和不同崗位的職責權限,建立規范化的審核批準流程,加大對財務工作的監管力度。
其次,為了保證財務賬目數據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藥企業要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性,積極引進和培養優秀的會計人才,為收集和分析會計資料奠定基礎。
再次,藥企業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保證醫藥產品的安全性,擴大企業的發展規模,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形成良性健康的內控環境,為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最后,醫藥企業要積極宣傳內控有關知識,使員工加強對內控工作的重視,結合市場環境變化和發展需求構建監管制度體系,設立專門的審計監督部門,保證其獨立性和權威性,動態監督內控工作的各個環節,實時控制資金流向,保證各項工作的規范性,降低企業運營風險出現的概率。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醫藥企業在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面臨的風險問題也不斷增多。醫藥企業管理人員要加強對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視,從內部控制的角度構建風險管理體系,通過財務活動的規范、信息系統的應用、監督工作的加強及資金管理的優化等措施,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
[1]葉青.基于內控視角下醫藥企業財務風險及防范措施的分析[J].當代會計,2021(11):142-144.
[2]黃文平.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與內控體系融合的途徑分析[J].中國市場,2020(05):147-148.
[3]謝金波.內控視角下醫藥流通企業的財務風險及防范控制措施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2021(04):72-73.
[4]劉亞超.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對策探究[J].市場調查信息,2021(17):1-3.
[5]陳曦.基于財務風險防范視角的企業內控管理對策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1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