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青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學科德育功能的發揮得到了廣泛關注。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德育為先,強化育人導向。在PEP《英語》五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教師應“基于主題引領,深度挖掘教材,厘清德育內涵;立足課堂生成,引發深度思考,滲透德育內涵;推進實踐體驗,注重遷移運用,落實德育內涵”,增強德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英語;德育滲透;學科育人;路徑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要把落實立德樹人作為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準確理解核心素養內涵,全面把握英語課程育人價值。小學英語教材內容豐富,涉及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教材中的人物與學生年齡相仿,能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內涵,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以PEP《英語》五年級上冊為例,教師在教學中應堅持德育為先,強化育人導向,實現學科育人。
一、基于主題引領,深度挖掘教材,厘清德育內涵
英語教材既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和載體,也是德育的重要媒介。德育內涵的挖掘,不能只停留在“語篇表面說了什么”,還要關注、剖析“語篇背后想說什么”。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主題,從教材內容中挖掘英語課程的德育內涵,適度結合學情,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改造、延伸,凸顯教材的德育內涵。
(一)基于主題,整體挖掘德育內涵
PEP《英語》五年級上冊共有六個單元,筆者對教材的內容和主題進行分析,挖掘主題板塊中蘊含的德育內涵,具體如表1。
教師可以主題為引領,挖掘德育內涵,從多角度解讀語篇,厘清其中的德育點,積極思考和探索語篇中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研讀文本,深度解讀德育內涵
以Unit 2 My week為例,B Read and write板塊講述了Wu Binbin經??措娨暥贿\動,導致身體十分疲憊,由此提出建議:要多運動。如果只停留在勸故事主人公運動這一層面上,那么德育內涵就不夠深刻。結合主題Arrange your time responsibly,教師可以將德育價值上升到“做到勞逸結合,學做時間管理者,合理安排學習、生活與娛樂”等層面。因此,筆者設計了問題鏈:1.Why is he so tired? 2.What should he do? 3.How to arrange time?引導學生珍惜時間,把握當下。同時,筆者引領學生設計了timetable等形式多樣的一周時間管理作業,讓學生設計合理的時間安排表,由此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在單元主題的引領下,教師還可通過前置性的主題探究和文本預設活動,增強課堂教學與德育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圍繞主題深入討論、感悟、體驗,共同提升德育素養。
(三)聚焦圖片,層層推進德育內涵
圖片也是語篇的重要載體。教師要關注圖中人物的動作、神情,解讀其傳遞的積極意義和德育內涵,讓學生直觀地發現、深層地思考、全方位地感悟。
以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為例,A Lets talk的插圖呈現的是“爸爸下班回來,媽媽上前幫忙拿東西,Sarah遞上一杯水”的情境。筆者設計了以下德育環節,并以問題鏈的形式呈現。
1. Dad is tired and thirsty. What will mom and Sarah say to dad? What will mom and Sarah do for dad?
2.Mom cooks so many delicious food. What will dad and Sarah say to mom?What will dad and Sarah do for mom?
教師要在解讀圖片的基礎上,延伸后續故事情節,讓學生在連貫的思維中體會家庭成員間的相互關心與愛護。德育價值的挖掘,不僅要基于語篇,還要深入語篇,甚至要超越語篇。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滲透德育的關鍵點,引發學生領悟單元主題內涵。
二、立足課堂生成,引發深度思考,滲透德育內涵
課堂是教與學的主陣地。課堂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會衍生出豐富的、鮮活的教學資源,即課堂生成。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立足課堂生成,抓住德育契機,引發學生深度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中理解德育內涵。
(一)捕捉課堂“意外”,滲透德育內涵
對于課堂上遇到的“意外”,教師要及時捕捉,充分利用,將“意外”加工成精彩的課堂生成,把偶發事件變成德育資源,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涵養品格,提升素養。
在教學Unit 4 What can you do? A Lets talk時,筆者創設了開班級聯歡會的情境,問學生有什么能為聯歡會添彩的才藝。大多數學生都能模仿語篇說一說。但是當問到班級里的某個學生時,他卻低下了頭,答不上來。了解到他沒有可以表演的才藝后,筆者先安慰了這個學生,并引導全班學生思考:“Never mind if you cant make a talent show. What else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其他學生聽后回答:“I can help us clean the classroom. I can make the classroom pretty. I can do many things.”筆者根據這些回答,再次安慰該學生:“Yes,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help the class are helpful. We should thank them.”
面對課堂上的一些“意外”,教師要不留痕跡地加以運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化解課堂中的尷尬,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還接受了品德教育。通過這個環節,學生明白:有才藝很好,但是樂于助人和肯吃苦的品質更值得尊重;每一個同學都能融入班級,在集體中發揮自己的力量。
(二)組織辨析討論,內化德育理解
課堂生成是即時的、偶然的資源,也是最具說服力和教育意義的資源。教師應把握各種鮮活、動態的教育契機,正確引導學生,達到語言教學和德育滲透的雙重功效。
Unit 1 Whats he like? B Lets learn的教學內容涉及helpful這一單詞,當筆者問到“Is Danial helpful?”時,有半數的學生表示不贊同。筆者抓住契機,讓持不同觀點的學生舉例說明。持肯定意見的學生說:“He helps me with my science.”“He helps us clean the classroom.”持否定意見的學生說:“But he is too strict. ”筆者引導學生思考:“Is someone unhelpful if he/she is strict?”學生思考后給出答案:“Just because someone is strict doesnt mean he/she is unhelpful.”筆者及時總結: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同學,看到他背后的閃光點,不要總是因為一件小事就否定他人,要多用贊賞的眼光來看待他人。
教學中,教師可以就課堂上的不同意見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將學生的認知和經驗與德育活動結合起來。在具體的事件中,教師應讓學生充分發表所思所想,從旁引導學生并進行總結,讓學生在隨機事件中內化德育理解。
三、推進實踐體驗,注重遷移運用,落實德育內涵
德育強調知行合一,要真正做到課程育人,就要重視、落實、推進實踐,架起現實生活與學校課堂之間的德育橋梁,促進學生完成從德育認知到德育行為的有效轉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一)多維展示,豐富學生的體驗
融合生活實際的德育實踐活動,是提升德育效用的重要方法。教師應根據教材中的內容,聯系生活,讓學生在現實的生活場景中,借助所學知識開展德育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
在教完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B Read and write后,筆者布置了介紹自己的房間的作業:Draw and write about your bedroom(☆);Make a short video about your tidy bedroom(☆☆).學生通過畫畫寫寫或錄制視頻等方式完成不同層次的作業。筆者提醒學生在畫、寫的過程中,要牢記德育主題“Keep your room clean and tidy.”;在介紹的過程中,要重點呈現整潔的房間環境。在課后作業的反饋中,筆者特別表揚了呈現整潔房間的作業,以此強化學生對本單元德育內涵的理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圍繞德育目標,創設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與體驗,在活動中積累和鞏固課堂所學語言,產生良好的學習體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多樣運用,內化學生的情感
相較于直接的口頭說教,豐富多彩的英語實踐活動能讓英語課程的德育效果更加明顯、立體。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有特色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和教材內容相關的傳統文化活動、地方特色活動,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在Unit 6 In a nature park B Read and write的教學鞏固環節,筆者展示了一些與當地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相關的圖片,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接著呈現某些地方存在的環境污染、亂涂亂畫、植被破壞等情況的圖片,讓學生創作“保護家鄉環境的宣言”。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創作了這樣的宣言:No littering. Keep the wall clean. Keep off the grass.學生在設計完“保護家鄉環境的宣言”后,一同制作小展板,并利用課余時間將這些展板放置在不同地方。
在循序漸進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充分感受英語學習的情境性和有趣性。他們不僅提升了英語核心素養,還產生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英語課程的德育效果得以凸顯。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要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重視德育的落實,通過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由此實現英語教學與課程育人全面、深度的融合,落實英語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塘棲塘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