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娜 武冰 郭杰
摘要:現代教育環境下,我國對醫學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院校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職業素養與道德品質。課程思政的提出,能夠滿足這一教育需求。醫學院校通過課程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的有機融合,可以培養出復合型醫學人才。文章從醫學院校專業課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入手,分析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原則,提出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以期實現課程思政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的有效實施,達到課程思政育人目標,為我國培養出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關鍵詞:醫學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1;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0-0041-04
課程思政屬于現代化教育提出的一種新型教育理念,強調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入思政元素,深化專業課程教育內涵,使專業課程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專業知識水平的提升,更要確保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我國對醫學教育一直保持比較高的關注水平,在醫學人才培養方面強調將德醫雙修素質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強化德育地位,重視將職業素養培養與思政教育滲透于教育教學全過程。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作為高校醫學教育領域的重要內容,應積極探究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滿足新時期衛生事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1.課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實施的關鍵
新時期教育環境下,高校將“立德樹人”放在首位,重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各專業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資源,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策略,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共同推進,以正確的思想價值為引領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同樣,醫學院校也要重視思政教育,積極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課程思政主要是將各學科課程作為載體,重點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緊緊貼合育人目標,在課程教學全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實現協同促進,構建全面育人格局。可以看出,新時期教育環境下,課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實施的關鍵,在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課程思政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必然要求
當前,建設健康中國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我國將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位置,并通過多樣化手段,實現了各項政策與健康目標的有機融合[1]。若想實現健康中國這一戰略目標,我國需要有大量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作為支撐,這對醫學領域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醫學院校發展面臨較大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作為培養醫學人才的關鍵陣地,醫學院校有效開展課程思政工作,能夠充分體現出醫學教育的職業性,使學生具備更高水平的專業能力與服務能力。實施課程思政,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必然要求。
3.課程思政是實現醫學教育目標的重要方式
當前,醫學院校思政課與其他專業課程相對獨立,教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通常不具備醫學專業背景,開展實際教學時也通常是以思政課教材為主,無法與醫學專業知識相結合,不能滿足醫學生全面發展的實際需求。再加上醫學教育的專業課程較多,醫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部分醫學生缺乏對思政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部分專業課教師認為思政教育屬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任務,再者由于醫學教育的專業性很強,其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也不太明顯,因此專業課教師更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忽略對學生的價值引領,沒有形成全面育人格局。而課程思政的實施,能夠深入挖掘各類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將課堂教學的教育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知識與技能教育環節,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的深入融合[2]。這樣,專業課就能在實現知識和技能教學目標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使思政教育更具實效性。所以,醫學院校做好課程思政建設,能夠滿足醫藥衛生職業要求,保證醫學教育目標的實現。
課程思政建設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為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水平,實現課程思政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的良好融入,教師需要秉承相應的教育原則,主要包括全員育人原則、全過程育人原則、全方位育人原則,具體如下。
1.全員育人原則
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重點關注思政教育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環節的隱性教育作用,并通過與思政課教師、專職督導員顯性教育的有機配合,聯合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實現全員育人。為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價值,教師需要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進行重點關注,確保兩者能夠緊密配合。
2.全過程育人原則
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環節,教材不同章節存在著不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若想充分發揮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的思政教育功能,就要精準把握各章節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將其有效融入教學過程。課程思政教育工作需要長期堅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急于求成。教師應秉承全過程育人原則,在教學全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要根據醫學檢驗技術教學要求,制定科學、有效的融入方案,保證學生學習到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獲得思政教育的正向影響,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長遠發展。
3.全方位育人原則
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全方位育人原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思政知識,實現專業知識水平與思想道德素養的雙重提升。教師不可將課程思政單純地理解為專業課程+思政教育,而應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有機融入思政教育內容,使學生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受到思政教育的正向影響。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公益勞動、社團活動等各種實踐活動,進一步拓寬思政教育的路徑,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同時,教師還應確保專業課教育與思政教育之間的平衡性,這樣才能確保全方位育人,實現育人目標。
1.探究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元素融合要點
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教師若想保證課程思政的順利實施,需要將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元素有機融合作為主要原則,在醫學檢驗技術知識中積極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思政水平。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開展前,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找出其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把握融合要點,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方案。在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案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從而提升思政素養。開展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元素融合工作時,教師需要將重點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對課程知識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進行深入挖掘。教師需要先從醫學檢驗技術知識中找到思政教育元素,再結合專業課程特征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比如醫生需要對患者的隱私進行保護,教師就可以將此項元素與檢驗專業知識結合起來,針對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進行培養[3]。第二,教學方案的設計應做到實事求是,并遵循合理適當原則,結合學生實際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設計,從而確保課程思政實施的科學有效。
2.深化醫學檢驗技術課程思政內涵
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醫學檢驗技術課程特點,找出教學內容中存在的思政教育元素,并與專業知識進行有效融合,保證其具備較強的德育功能,實現醫學檢驗技術課程思政內涵的進一步深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社會責任、創新能力、職業道德及科學創新等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確保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職業素養得到有效提升。第一,教師應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通過賦予學分、增加學時等手段,在教學綱要中引入思政教育內容。高校需要加大思政教育活動開展力度,與社會上的實踐基地形成長期合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入醫院檢驗科實習,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接觸醫學檢驗環境與技術,使學生認識到此工作崗位不僅要求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還需要具備較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第二,教師應結合學生未來職業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實踐課程思政,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比如,教師可以將具備醫學內涵的儀式文化引入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醫生這一職業的偉大,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從而深化醫學檢驗技術課程思政內涵。
3.基于課程特點,開展課程思政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有很多課程,課程的實踐性與理論性都比較強,不同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也不同,在育人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4]。若想保證專業課程育人目標的順利實現,專業課教師應結合課程屬性對思政教育元素進行深入挖掘,保證其在不同角度及層次上都能發揮育人作用。學科基礎課程的知識較為基礎,且具備系統性及嚴謹性等特征,教師可以基于科學家勵志故事、嚴謹的實驗方法及科學的實驗態度等方面獲取相應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幫助學生養成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專業課程的知識則比較專業,教師可以引入醫療衛生實踐方面的思政教育元素,還可以引入社會熱點及案例分析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家國意識。此外,教師應不斷豐富思政教育元素,對教材內容予以優化,在專業價值與職業精神培育引領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兼顧技能與素養培養,強化實踐課程育人功能
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重要目標。我國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方面有相關規定,如實驗課與理論課的教學比重不可在0.6∶1之下。開展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學習更多的實驗技能,更深入地理解理論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在實驗中獲得發現、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5],并養成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及作風,為后期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在實踐中,學生能夠提前體驗醫生工作,為自己樹立更明確、更貼近現實的目標,成長為綜合型人才。醫療衛生機構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不可缺少的實踐基地,更是促進課程思政順利實施的關鍵陣地,高校應與醫療衛生機構展開良好合作,構建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課程思政聯動機制,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及醫療工作的機會,達到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結合的目標。
5.創新課程思政載體,強化育人效果
在課程思政實施環節,即便有豐富的思政教育素材,但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角度有效切入教學,也不能確保取得良好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直接、硬性地加入思政教育元素,沒有精心組織素材,沒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就會使思政教育缺乏親和力和實效性,無法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深切的體驗及深刻的思考,才能真正感同身受,受到教育,提高認識。因此,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實施課程思政時,教師可以開展模擬教學,基于活動教學、體驗教學及情感教學等模式,重點對學生的情懷、情感及態度進行培養,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同時,教師可以根據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內容,引入針對性的思政案例,選擇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及翻轉課堂教學等方式,實現師生、生生間的良好互動,在共同討論中激活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
信息化環境下,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實施課程思政,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傳統課堂教學進行優化。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向學生介紹社會中的相關熱點,形成動態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升學生對信息的分析與判斷能力,逐漸達到課程思政育人的目標。同時,高校可以組建專業教師育人工作室,還可以邀請能力水平高的醫院檢驗科人員擔任導師,通過教學、職業規劃及創業指導等工作的開展,將課程思政向課堂外延伸,以提升課程思政教育的針對性,獲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6.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素養
課程思政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若想得到很好的推進,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及職業素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在課程思政實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提高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課程思政的質量和效果,就要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及素養。高校應鼓勵教師們彼此分享經驗、相互學習,還應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課程思政素養及教學水平等,使其充分發揮對學生的帶動作用。此外,高校還應進行教師品德標兵的定期評比,加強師德建設,建設優質的校園文化,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
7.優化教學手段,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效果
課程思政并不是簡單地在課程教學環節引入幾項思政教育活動,而是將思政教育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各個環節,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課教育的有機融合[6],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因此,課程思政實施的教學手段至關重要,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手段。我國教育領域不斷改革和發展,出現了許多新型教學手段,這些新型教學手段在教育教學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時,教師應立足醫學教育規律、教書育人規律與思政工作規律,通過應用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按照課程特色及教學內容特點,科學設計與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相符的思政案例,積極探究新的教學模式與手段,以專業知識為載體,滲透價值引領,使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專業知識教學,使教育更具針對性,使學生更易接受教學內容,從而提升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課程思政效果。
綜上所述,醫學檢驗技術屬于高校醫學教育領域的重要課程,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并不斷探索實施課程思政教學的方式方法,優化與創新教學模式,以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具備較高職業素養的優秀醫學人才。課程思政教育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在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關鍵點,并采用多樣化的手段,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推動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高質量開展,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曹麗,賈曉蘭,蓋麗娜,牛霄英,張坦,代曉朋,傅占江.立德樹人視域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員隊伍課程思政的實踐能力探討[J].教育觀察,2022,11(13):92-94+107.
[2]王宇菲,江華,吳慧.思政教育融入《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2):69-72.
[3]洪朗.高職微生物學檢驗課程融入課程思政教學實踐[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1):72-75.
[4]莫非,許飛,楊麗君,劉毅,馬艷春,聶志妍.免疫學檢驗技術課程中思政元素融合與評價設計[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2,14(03): 140-144.
[5]徐漫歡,吳蕾蕾,季敬璋,陳晨.構建基于課程思政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探索[J].溫州醫科大學學報,2021,51(12): 1030-1033.
[6]蘇琴,邱瑩,高琪,蘭心妍.思政教育融入中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有機化學課程探索[J].成才之路,2021(36):87-89.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s in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Xiaona, Wu Bing, Guo Jie*
(Shijiazhuang Peoples Medical College,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91, China)
Abstract: In the moder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China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college education. Medical college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cultivate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professional literacy, and moral qualities. The proposa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meet this educational demand. Medical colleges can cultivate composite medical talents through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education.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medic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and proposes the path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achieve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for China.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practical teach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