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晗蓄 高赫辰
摘要:高中地理知識抽象性強,難度大,為此,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應用策略有:了解學情和基本教學內容,掌握收集案例資料的渠道,對選取的資料進行整理。文章采用文獻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以“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為例,對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案例開發以及實施過程進行闡述,以期為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法;實用性;獲?。环治?;遷移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0-0113-04
地理課程兼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性質,是從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其中,高中地理課程銜接義務教育地理課程,知識相對更抽象,理解難度更大。為此,教師可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地理教學中,降低知識點的理解難度。本文以“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為例,詳細闡述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案例開發以及具體實施過程。
對于“案例教學法”的定義,各專家學者有自己獨特的解讀。鄭金洲認為,描述一個真實具體的情境時,會含有疑難問題,讓大家分析討論這個情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案例教學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案例教學法與講授法是互為對立的[1]。哈佛商學院給出的案例教學法的定義是:師生一起參與、交流、討論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法[2]。楊慶英認為,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能夠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新型教學方法[3]。結合上述觀點,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是依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并將已學知識遷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此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教學方法。
1.有利于學生了解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高中學習直接對接高考,因此,教師在授課時主要以高考考點為中心講解知識,導致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停留在理論層面,不知如何運用。這也給學生一種錯覺,即學習地理課程的目的就是應試,而不是在生活中應用。這種想法與新課改理念背道而馳,新課改強調學生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地理教學案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學生通過具體情境可理解相關原理及規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4]。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可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切入,將復雜、抽象的地理知識具象化,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地理問題中。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使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并體現出地理學解決人類發展問題的科學價值。
2.有利于提升學生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能力
部分學生以被動接受和反復練習形成記憶的方式學習地理知識,缺少主動性,也沒有真正理解知識內涵。案例教學法可給學生創設相應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置身于真實場景的感覺,以此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例如,高考試題多以材料的形式出現,教師可以此為案例講解相應知識點,引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還可根據案例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案例、探究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最終解決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平等、自由的課堂氛圍可逐步提升學生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
1.了解學情和基本教學內容
(1)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才能以此為根據,決定案例的難易程度。運用案例教學法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挖掘學生的潛能。因此,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至關重要,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其在課堂上更積極、主動,從而高效理解、吸收知識。例如,在教學“大氣的受熱過程”時,教師可在講解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后,引入大棚種植反季蔬菜的案例,以“先理后案”的形式強化學生對大氣受熱過程等地理知識的理解。此教學案例既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2)教學案例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地理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指導性文件。因此在開發教學案例時,教師要研讀地理課程標準,了解課程標準對本節課內容的要求,以此實現教學案例與教學內容的完美對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常見地貌類型”的課標要求是運用視頻、圖像,引導學生識別地貌。教師在選取教學案例時可將重點放在圖片、視頻上,以文字輔之。再如,新課程標準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提出的要求是“以某資源枯竭型城市為例,分析該類城市發展的方向”[5],教師就要從資源型城市中尋找相應教學案例。
2.掌握收集案例資料的渠道
收集地理案例資料的途徑決定案例的豐富程度和質量。(1)地理教材?;谛抡n程標準,各版本高中地理教材都進行了更新,并引入豐富的教學案例。教材中的教學案例是經過精心選擇的,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其為案例教學法的主要載體,進行深入挖掘。例如,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二“區域發展”中有關“區域整體性和關聯性”的內容,選取的案例是對比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國際合作”一節中選取的是熱門案例———“一帶一路”。(2)高考地理試題。高考是選拔人才的重要考試。每年的高考地理試卷關注的都是熱點地理問題,考查學生讀圖分析、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教師在開發案例時可對高考試題進行改編。(3)學生的生活。選取學生熟悉的、真實的素材作為教學案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學“鋒面系統”時,教師可以學生生活的城市的天氣變化為素材,呈現臺風等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使學生以感性的方式理解知識,形成深度記憶。(4)互聯網資源。網絡上的信息豐富且及時,已成為人們收集資料的主要渠道。對此,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從網絡中尋找相應的圖片、視頻等,豐富教學案例內容及形式[6]。
3.對選取的資料進行整理
對不同渠道收集的案例素材,教師要進行篩選、歸納、加工,編寫成完整的教學案例。這其中,對教材中的教學案例,教師可適當補充相應的圖片、視頻等資料,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真正掌握其中涉及的地理規律或原理。高考地理試卷上的材料通常都簡單、精練,如果選用為教學案例,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二次開發,如增加學生需要的內容,刪除多余的材料,從而充分發揮其作用,幫助學生理解相應知識。需要注意的是,在開發案例時,既要去掉無關緊要的內容,確保案例的完整性,還要給學生留有分析、歸納的時間、空間,以此達到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保證案例內容的邏輯結構嚴謹,語言表達精準,不能出現歧義。材料組合方式要科學多樣,如文字、圖片、視頻和地圖等的組合,圖文信息要呈現遞進的關系,符合學生的閱讀和理解水平[7]。教學案例開發結束后,教師要與其他教師交流討論,尋求修改意見,反復打磨,最終完成。
1.展示案例
以恰當的方式、在恰當的時機呈現教學案例,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進入案例創設的情境中,對教學內容形成初步認識[8]。例如,在講授“地球的演化歷程”時,教師可以不同時期的代表性生物為例。由于這部分知識距離學生的生活很遙遠,教師可通過播放圖片、視頻的方式,生動、直觀地呈現知識,使學生產生探索的欲望。又如,在教學“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時,可以選取相應視頻或圖片,直觀展示環境污染問題,使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2.提出問題
在運用教學案例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相關問題,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案例內容,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以及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9]。教師設計的問題是聯系案例與教學內容的橋梁,應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層層遞進,問題間有邏輯性,環環相扣,案例與問題間有關聯性,緊扣主題。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情況,保證所有學生都參與案例的交流討論,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問題要有難有易,難易適度。問題難度大,學生在合作探究時就會面臨很多困難,易失去學習積極性;難度小,則失去交流討論的意義。
3.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并解決問題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在討論前,教師要將學生合理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分組時,保證各組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基本一致。教師是一堂課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當學生分析交流地理案例時,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其中涉及的原理和規律。同時,要鼓勵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大膽表達,積極分享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4.總結答疑
討論結束后,教師可請各小組學生回答問題,對回答正確的學生予以肯定,對回答不準確或不知如何回答的學生,在認可其積極性的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疑惑,要及時解答,然后帶領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總結,歸納其中的地理原理,使學生掌握知識間的邏輯關系。這個過程可使學生更好地吸收與內化知識,形成完整、系統的知識結構,并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5.遷移應用
歸納總結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相應的地理原理和研究方法。為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消化知識,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后完成與課程相關案例的分析,促進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及地理實踐力的提升。例如,“流域內協調發展”的課堂主案例是黃河的綜合治理,教學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思考萊茵河流域水污染的應對措施。
1.導入
展示我國第三套人民幣中的5元人民幣圖片,其背面圖案是遼寧省阜新市的海州露天煤礦。海州露天煤礦1953年建成投產,曾是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煤炭累計產量2億多噸,2005年因煤炭資源枯竭正式關閉。阜新市現已完成城市轉型,發展新的產業。那么,阜新市為什么要轉型?新的發展方向又是什么?焦作市的轉型之路對阜新的發展有什么啟示?
2.講授新課
簡要講解資源型城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以及資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示意圖。
3.展示案例
【案例1】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量好,其中,煤炭資源的儲量特別豐富。優質的無煙煤是化工和鋼鐵工業的最佳原料,因煤而興,焦作市有“百年煤城”的美譽。19世紀末,焦作市大規模開采煤礦,建設鐵路,逐漸形成以煤炭為核心的工業體系,如化學工業、機械工業、電力工業等?!景咐?】因煤而得盛名,也因煤而產生問題。經過多年開采,焦作市的部分地下因采空而出現地面塌陷,廢棄的煤矸石和污水排放造成環境污染?!景咐?】2008年,焦作市被列為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迫在眉睫。于是,焦作市利用資源條件優勢,基于因地制宜的理念,開啟轉型發展之路,積極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在汽車零部件制造及組裝、化工、有色金屬冶煉、農副產品深加工等方面也有側重。同時,焦作市基于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開發旅游產業,如修武縣的云臺山2007年被批準為國家5A級景區,其以太行山岳水景為特色,景區地質遺跡多樣,泉瀑峽末端的云臺天瀑是中國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焦作市盛產鐵棍山藥,其藥用價值極高,是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生產的小麥、玉米品質也較好。轉型發展后,焦作市的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加,走出了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發展道路。
4.提出問題
(1)總結焦作市的地理位置以及焦作市不同時期對應的生命周期位置。(2)焦作市開發煤炭資源有哪些有利條件?(3)焦作市煤炭產業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存在哪些問題?(4)針對焦作市出現的問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實現轉型發展?
5.分析案例
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根據以上問題分析相關案例。(1)區域背景分析:通過閱讀案例1可以發現,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臨黃河,其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綜合案例2、3可以發現,20世紀60年代初,焦作市大力發展煤炭工業,是興起期;20世紀80年代,形成了以煤炭為核心的工業體系,是繁榮期;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煤炭停止開采并出現一系列問題,是衰退期;21世紀初是產業調整的新生期。(2)區位條件分析: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分析。自然因素:水資源豐富,河流多,地形多樣;煤炭資源豐富,鋁礬土多。人文因素:鐵路發達。(3)衰退原因分析:煤炭資源枯竭。(4)轉型措施:焦作市利用自己的優勢條件,從三個方面調整產業結構,分別是推動工業多元化發展、大力發展旅游業、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
6.總結答疑
焦作市單一的產業發展導致煤炭枯竭,并帶來一系列問題。在此背景下,焦作市利用自己的優勢條件,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工業、農業以及旅游業迅速發展,積極提高當地居民的經濟水平。焦作市的轉型之路是成功的,也為我國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提供了模板。
7.遷移運用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前收集了阜新市轉型發展的相關資料,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討論,發現阜新市可以開發旅游業,如當地有尺西溝遺址等眾多歷史遺跡,可推動農業產業化步伐,與企業合作,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除采取焦作市轉型發展的措施外,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補充如下內容,如做好人才引進工作,為城市發展儲備人才;發展新能源,目前阜新市已經建成遼寧省氫能產業示范園區等。通過以上兩個教學案例,教師向學生傳授的地理信息是:每個地區的發展都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找到最適合的發展道路。
綜上所述,基于新課標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以案例教學法實現地理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受諸多條件限制,筆者選擇的教學案例未進行實踐操作。雖然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具有積極應用價值,但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案例教學法,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更高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姚藝蘋.案例教學與中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培養[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5.
[3]楊慶英.案例教學法及其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1998(04): 42-43.
[4]赫興無.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1(15):145-146.
[5]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宋洪位.如何開發高中地理教學案例[J].地理教學,2013(10):35-36+55.
[7]蔡娟.基于“一帶一路”的高中地理教學案例開發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8.
[8]郭小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思索與實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2019.
[9]楊潔潔,徐麗萍.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農業的區位選擇”一節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12):12-14.
Exploration of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ak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Depletion Cities" as an Example
Mao Hanxu, Gao Hechen
(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 Sciences,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knowledge is highly abstract and difficult. Therefore, teachers can introduc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to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practicality of geography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 solve problem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ies include understanding the learning situation and basic teaching content, mastering the channels for collecting case materials, and organizing the selected materials.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 tak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depletion cities" as an example, to elaborate the teaching cas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 senior middleschoolgeography;caseteachingmethod; practicality;obtain;analysis; trans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