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茁
(河北省廊坊市第六中學 河北 廊坊 065000)
數學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是個人或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在數學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運用數學是當今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許多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太過注重應試教學,在課堂上單一說教,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數學課堂枯燥無味,更沒有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因此需要對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尋找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1 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不突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總是扮演著較為嚴厲的角色,不茍言笑,給學生留下一種刻板印象。這樣的形象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太過威嚴的教師形象會讓學生產生畏懼,從而影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無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1.2 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被動性。一部分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十分陳舊,依舊是“師授生受”的學習狀態:“老師講課學生聽課,沒有進一步的交流溝通。”學生的學習方式太過單一,學習過程太過被動。在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時,教師太過注重學生興趣的提升而忽視了學生學習方法的革新,致使學生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并產生被動學習的心理,達不到教學目標所在,無法提高教學質量。
1.3 學生在學習中與現實生活的割裂。數學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它與現實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其可以將生活中的各類數學現象推敲成數學公式和數學結果。一些教師在授課時不注重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結合,一味的把教材奉為圭臬,不懂得把數學融入生活之中,導致學生無法有效理解學習到的抽象知識,從而影響課堂學習效果。數學與現實的割裂注定只能留下一頭霧水的學生,阻礙學生數學學習思維的發散,造成課堂教學效率的大幅下降,長此以往還會影響整個初中數學教學的整體水平。
2.1 生活化情境教學。在課堂中引入情境教學可以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可以凸顯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將抽象數學概念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三角形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聯系到日常生活中對凳子的修復需要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等知識;在學習兩位數的乘法時,教師可以舉例小紅今天買了11 斤零食,每斤零食12 元,再帶領學生進行總花費金額的計算;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時,單純依靠學生的思考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就可以在教室內以學生座位為坐標軸,再讓學生進行自身坐標的計算等等。借助于這些生活化的情境實例,教師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以烘托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
2.2 生活化多媒體實例教學。借助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的課堂教學成為當下教學常態,多媒體可以將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將抽象知識與具現化教學資源結合、將普通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在初中數學的生活化教學中,通過生活化情景引入新知識的講解或者對課后習題進行更直觀的闡述。例如,在學習黃金分割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集黃金分割比的圖片來彌補教材的不足,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圖片上標出所需的線段長短,然后介紹黃金比例近似值0.618,進一步介紹黃金分割在生活中的應用:一些海報的設計、東方明珠塔等等。在講解追擊問題的習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動畫的制作,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官體驗。在講解類似“兩個村莊之間最優發電站位置選擇”問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作圖,將學生說的幾個位置分別標注出來進行探討,再利用生活中“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一些實例,潛移默化對學生施加暗示,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