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想確保學生語言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教師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且確保學生能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有序地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促進學生情感與思維的發展。文章主要對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藍麗化(1979—),女,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馬山嶺南中學。
英語學習活動觀以促進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為主,重視對學生語言技能、理解能力的培養,它對廣大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發展多元思維,使學生掌握各種高效的學習策略,讓學生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擅長使用英語交流。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的活動不僅能使學生更積極地應用英語來表達,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有關知識,還能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要在英語學習活動觀視角下,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進行深入探討,以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概述
英語學習活動觀是一種新型教學觀念,強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以主題意義為先導,通過學習理解、運用實踐、遷移創新等途徑,使學習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參加英語學習活動的過程,并且在現有認識的基礎上,依托不同類型的文章,構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1]。對語篇進行深入研究,抓住主題意義挖掘文化價值,分析文體特征及語言特點,并探討它們與主題意義之間的聯系,對教師做好教學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有助于教師高效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創設合理的學習活動。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沒有把理論知識與英語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對英語學習活動的創造性不足[2],教師的教學思想相對滯后,英語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果與品質。因此,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合理滲透英語學習活動觀,給予學生明確的教學指引與良好的學習體驗,理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指導學生融入主題,營造背景與語境,從而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英語學習活動觀直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強調以主題意義為主導,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性研究,它反映了學習的不同層次,反映了活動的本質特征。英語學習活動觀滲透途徑包括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這三種途徑都是為實現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一目標服務的。英語學習活動觀不僅為整合課程內容、開展深度教學、實現課程總目標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還為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英語教與學的開展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二、當前初中英語閱讀課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與缺陷,這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英語閱讀教學,以此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一)學生課堂參與感弱,處于被動學習狀態
在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些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他們經常對詞匯、短語等進行重復的講解,同時他們的教學活動設計得也很簡單,通常是分組朗讀、分角色朗讀等。當然,有的教師也會開展有創意的活動,但從執行的情況來看,結果并不理想。還有一些教師在授課時只是照本宣科,結合教材直接把有關知識展示給學生,并且要求學生機械記憶,這樣會使學生的思維被局限在一個狹窄的空間中,導致學生無法透徹理解相關知識。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較弱,學習狀態比較被動,難以產生主動探索英語知識的興趣,最終導致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難以實現。
(二)課堂教學模式固化,缺乏合適的情境
有些教師課堂教學模式固化,課堂上只對英語單詞、語法等理論知識進行講授,活動設置較少。同時,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創設情境的意義,對語篇的解讀不透徹,最終導致閱讀教學實效性較低,未能充分發揮英語教學的價值。
綜上所述,相關教師必須重視起來,積極分析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英語學習活動觀,以給學生提供更好的閱讀和學習體驗。教師要將英語閱讀教學與英語學習活動觀相結合,將英語學習活動觀作為一種重要的支撐,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不斷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最終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更強。
三、英語學習活動觀在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在農村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效滲透英語學習活動觀,讓學生從多個方面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明白所學內容的本質,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發展的目的。教師要充分滲透英語學習活動觀,在確保英語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的前提下,給學生更好的學習感受,真正高效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以下,筆者對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讓廣大初中英語教師從中得到啟發。
(一)加強學習指引,創設語篇情境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對文章的語法、語義進行分析,能夠有效提高英語文章閱讀教學的成效,獲得較好的閱讀教學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師只指導學生學習單詞或語句,就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無法形成深入的認識,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引導學生參加理解類的英語學習活動,營造良好的語篇閱讀環境,確保學生在進行英語知識學習時,能夠主動參與到英語文章的學習中,深化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對語篇背景文化進行分析,并對文本內容進行梳理整合,能獲得更多與文本有關的知識,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與分析能力及綜合素養[3]。
例如,外研社版英語八年級下冊Module 9 Unit 2的文章依托“友誼”這一主題展開,屬于“人和社會”的閱讀主題。這一閱讀文本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一些新的詞匯和短語,同時學會使用疑問詞引導的賓語從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由地暢談他們與好友之間發生的故事,并使其認識到友情的重要性。教師要緊緊圍繞“友誼”這一主題,逐層深入,以學生已有知識為基礎,創設適合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逐漸內化新知,從而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在導入環節,教師可播放與友誼有關的錄像,言簡意賅、開門見山地引入主題。教師可以展示自己的交友圈,然后分享自己身邊關于友情的故事,以此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必須與話題主線密切相關。這樣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去記憶,去理解,去探索,讓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二)應用實踐類活動,加深英語文章理解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語篇內容,對實踐活動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設置,并積極指導學生借助課文進行描述與解讀、分析與判斷,熟練運用閱讀技能及策略,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和遷移,以加深學生對英語文章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完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對英語知識進行認真總結并加以應用的語境中,深化對英語語言知識的理解。
在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需要結合文章的上下文來分析文章中詞語的意思,在這種語言教學情境下,學生可以學習詞匯、短語和句子。以外研社版英語八年級下冊Module 9 Unit 2的文章教學為例,教師可在閱讀教學中開展“Word guessing”這一活動,這樣既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可以促進學生分析判斷能力的提升。在“Think more”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問題“Which opinion does Zhang Bei agree with?”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對于這一問題,學生是無法從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他們需要結合實際的語境猜測文本中詞匯的意思,進而得出答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問題來促使學生獨立學習,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興趣,從而促進學生閱讀學習能力的提升[4]。對于這一文章的閱讀教學來說,教師最重要的教學工作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文本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具體的文本,體會到文章所傳達的價值觀,從而逐漸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通過閱讀這一教學文本可以明白“Life is like a mirror. If you cry,it will cry back. If you smile,it will smile back.”“Friendship is our treasure.”“Stay optimistic.”等道理。這樣的閱讀教學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維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開展遷移創新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調整學習理解與運用的實踐活動,也要將遷移創新活動作為基礎,使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發現文章的價值。在遷移創新活動中,學生會以英語閱讀文章為對象,進行深入分析,探討英語文章的主題及實際內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索,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其將閱讀文章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深化對英語文章主題的學習,從而加深其對文章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并對文章內涵進行進一步的挖掘與分析。教師可開展讀后續寫活動,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遷移與創新,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設想探究內容,再一次體會文本的內涵,從而發現文章的思想價值。以外研社版英語八年級下冊Module 9 Unit 2的教學為例,Writing環節是閱讀文章后的知識內化活動。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要求學生按照表格提示的信息口頭闡述“friendship”這一主題,并指導學生對口頭表達內容進行整理,然后進行書面表達。這一環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語言模仿和內容創新的有效結合,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遷移創新活動,讓學生根據所學文本的特征進行仿寫,這樣先讀后寫、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給學生以真實的學習體驗與感悟,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結語
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引導下,教師不僅能改變以知識與技能為中心的碎片化學習現象,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滲透使教學發生了一些改變:第一,教師在課堂上放開了學生的手,讓學生成為探索知識的主體,這樣,學生在情境中,能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主題意義進行探索;第二,學生在歸納、提煉和對比語篇內容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全面的知識,有效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第三,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基礎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的思維層次持續提升。
但在實際工作中教師還應注意幾個問題。一是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學情進行教學調整。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內化知識。二是教師要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基礎上優化問題鏈三個層面,保證所構建的思維路徑直指文本核心。三是教師要對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行充分的研究,結合具體文本內容及學生情況,靈活地調整課堂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劉星.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以Unit 3 A blind man and his“eyes”in a fire為例[J]. 英語教師, 2022,22(6):87-90.
徐卓.指向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以The Midas Touch為例[J]. 英語教師,2021,21(17):108-112,120.
朱慧.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 新課程導學,2022(13):78-80.
徐丹.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 中外交流,2021,28(3):112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