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山

摘? 要:優質的校本作業設計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關鍵因素。同時,有效的作業設計和布置應用是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保障。但是,從當前的語文作業設計情況來看,教師還是習慣借助教材的課后作業及相關試卷的練習來達到預期的目的,而這種機械化的作業模式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助力“雙減”政策的落實,教師可以從校本作業的設計入手,對校本作業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及創新的設計兩方面進行思考,以此達到鍛煉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語文學科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校本作業
校本作業是教材中習題的延續和補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效的校本作業設計也有助于“雙減”政策的落實。但是,在以往的校本作業設計中缺少對新課程理念的滲透,不利于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提升。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轉變校本作業的設計理念,基于學生的發展需求,創新校本作業設計以提高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和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礎。
一、小學語文校本作業創新設計遵循的原則
為了落實“雙減”政策,小學語文校本作業的創新設計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 主體性原則
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是作業設計中應該遵循和落實的原則。首先,教師應該轉變作業設計是為了強化鞏固,提高學習成績的片面想法,要從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角度入手完善作業的設計;其次,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結合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來設計能夠凸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地位的作業。
2. 綜合性原則
校本作業的創新設計是建立在單篇課文作業設計的基礎上的,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因此,在校本作業的設計中,教師要注重結合單元的主題、語文要素等設計綜合性作業,使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可以在完成相關作業的過程中得以提高。
3. 科學性原則
教師應該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有關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內容正確、難度適中、結構合理、容量適當的作業,保障所設計的作業既能夠助力教學目標的實現,又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相關能力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校本作業創新設計的應用
創新設計校本作業的目的是在學生掌握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這類作業設計的最大特點就是立足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使學生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形成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本文以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單元作業設計為例,對如何設計出有助于“雙減”政策落實的校本作業進行論述。
1. 單元整體信息
本單元的主題是“舐犢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愛和溫暖”,包含了《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課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父母的愛,使學生懂得珍惜親情,學會感恩。對此,在創新設計校本作業時,教師要做好單元整體信息的思考,以確定作業設計的主題,明確作業設計的目的。而且,整個單元的主題非常明確,除了作業設計之外,預習課、新授課等都要將這一因素考慮進去,以最大化實現教學價值。
2. 單元設計目標
本單元的校本作業設計主要是為了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深化對“舐犢之情”的理解。對此,在本單元的校本作業設計中,教師要在單篇課文作業設計的基礎上,從能力提升的角度入手,設計了基礎型作業、拓展型作業、實踐型作業這三類校本作業。
3. 單元設計方案
第1類:基礎型作業。
結合文本內容,回答問題。
(1)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的眼睛……
這句話運用了_____修辭手法,對母親的_____、
_____、_____進行了描寫,塑造了一個_____母親形象。
(2)老天不負苦心人,他的兒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學的時候,依舊是那只小船,依舊是姑爹和父親輪換搖船。……但姑爹的小漁船仍然是那么親切,那么難忘……
這一自然段中描寫了_____場景,姑爹小船讓人親切的原因_____。
(3)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運用了_____
修辭手法,其中“精彩極了”代指的是_____,“糟糕透了”代指的是_____。
(4)在《父愛之舟》這篇文章中以? ? ?為主題,圍繞著這個主題,介紹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幾個場面。
(5)完成課文內容總結表,如表1所示。
[課文 主人公 講述的內容 表達的感情 《慈母情深》 《父愛之舟》 《“精彩極了”和
“糟糕透了”》 ][表1? 課文內容總結表]
【設計意圖】這類基礎型作業要比字、詞、句考查類型的作業難度大一些,綜合性也比較強,能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和理解能力,促進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而且,這類作業需要學生結合上下文,基于對文章整體內容的理解來完成,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評價標準:完全正確得五星;全部答出,且基礎知識點全部答對,理解部分答對80%以上得四星;答出80%以上且全部答對得三星;未全能答出,且有錯誤得二星;正確率低于50%得一星。(評價標準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第2類:拓展型作業。
群文對比閱讀:父愛無邊(節選有刪節)。
一個南方女孩曾對我講過這么一件事。
女孩每天早晨上班時,都要去父親的住處,并且坐下來陪父親喝一杯茶。女孩的父親每天都做上早點等著女兒,因為他不想讓女兒不吃早餐就去上班。
在一個下雨的早晨,外面刮著冷風,女孩忘記定鬧鐘而睡過了頭,來不及看望父親。于是給父親打了一個電話,并做了解釋。
說完,女孩便騎上車上班了。車剛出家門拐彎處,女孩發現父親在雨中獨自站立,手里提著早點,如一座愛的豐碑聳立在那里。原來父親為了讓女孩能夠吃上早點,一接完電話便趕了過來。
……
難怪我經常聽人們這么說:父愛無邊。
(1)填詞。
(? ? )父親? (? ? )雨中? (? ? )守候
(2)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女兒都會做什么?父親又會為女兒做什么?說明了什么?
(3)女孩的父親為什么要“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等女孩?
(4)同為描寫“父愛”,《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和《父愛無邊》三篇文章之間有什么異同?分別從什么角度進行的闡述。
【設計意圖】從群文閱讀的角度向外拓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豐富學生的閱讀量,而且同為“親情”主題下的文章引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親情的價值,在對比閱讀中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正確情感態度的形成打好基礎。
評價標準:全部答對得五星;(1)(2)基礎問題未能全部答對,(3)(4)全部答對得四星;(1)(2)基礎問題全部答對,(3)(4)未能全部答對得三星;(1)(2)基礎問題未能全部答對,(3)(4)也未能全部答對得兩星;
只答對一題得一星。(評價標準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第3類:實踐型作業。
(1)“說”話之道。
讀一篇關于講述母親或父親故事的文章,并復述。
(2)“百”字練筆。
寫一篇關于“親情”的小作文。
(3)“踐”行之本。
為父母做一件事。
【設計意圖】分別從說、寫、做三個角度入手設計實踐型作業。作業(1)的拓展性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從多角度感受到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作業(2)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創意寫作,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作業(3)讓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際行動感受親情。
評價標準:三項作業全部完成得五星;完成兩項作業得四星;完成一項作業得三星。(評價標準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4. 單元作業應用反思
這一單元作業的設計是以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為主,具體應用中呈現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第一,評價標準層級設計不清楚。從這三類試題的評價標準來看,基礎型作業的評價標準過于模糊,如80%的正確率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再細化等。而實踐型作業的評價標準中沒有考慮完成質量因素,總之,在后續的單元作業設計中要結合具體作業內容對評價標準進行細化。第二,在本單元的作業設計中缺少討論環節,本單元的主題是“舐犢之情”,雖然在實踐型作業設計中設計了“‘說話之道”的作業內容,但是也只是讓學生講故事,并沒有為學生搭建起討論“舐犢之情”的平臺,或者說是沒有為學生留出討論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在后續的作業設計中可以增加這部分內容。
除此之外,各環節的設計和應用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內容。例如,在校本作業單元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明確設計主題;作業設計的類型并不局限在基礎型作業、拓展型作業、實踐型作業這三類,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拓展和創新,以保障作業類型的多樣化。總之,教師在實際的落實應用中要根據所要設計的作業內容等進行完善和調整,以保障各類作業都能得到有效應用,同時,為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礎。
校本作業設計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當注重總結,反思校本作業的應用效果。教師要在應用校本作業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對校本作業的設計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此來保障這一流程應用效果的最大化實現。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完成情況以及預期效果的達成情況進行總結、反思,為后續校本作業設計的完善提供依據。
三、結束語
在“雙減”政策下,校本作業的創新設計要立足教材,要從學生的發展入手,并通過多類型的作業設計及應用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同時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霄. 優化設計? 創新教育:“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要點[J]. 小學生(中旬刊),2022(9).
[2]林秋芳. 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策略探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2(9).
[3]馬玉成.“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作業設計分析[J]. 求知導刊,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