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開琨
摘? 要:手工課程是學前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活動之一,是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創新思維的重要課程。為了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手工課程的教學質量,文章從手工課程教學現狀及教學意義出發,詳細闡述有關手工課程的具體教學策略,并反思教學過程,以期發揮手工課程的優勢,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學前教育;手工課程;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思維
幼兒正處于身心、思維快速發展的階段,對于外界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而手工課程恰好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能夠幫助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逐漸養成探索、專注、創造等能力,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幼兒解放雙手、發展想象力,喜歡上手工操作,并將其內化為幼兒的素質能力。
一、學前教育手工課程教學現狀
1. 手工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設計陳舊
開設手工課程的目的是挖掘幼兒的學習天賦,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手工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設計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感受和體驗。就目前的學前教育環境來說,手工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創新實踐還有待優化。許多幼兒園在設計手工課程內容時,過分依賴傳統的教學經驗,習慣于從已有的手工課程教學內容中選擇,而對這類手工課程是否適用于本區域、本園幼兒的學習缺乏充分的考慮。若手工課程內容的設計缺乏創新性和獨特性,則只能流于俗套和形式,無法真正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不能完全發揮手工課程的教學作用。
2. 幼兒盲目跟從學習
部分幼兒園手工課程缺少對于幼兒動手操作的指導。雖然幼兒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樂于創造,并且喜歡去表現自己,但是為了讓幼兒能在手工活動中創造出一定的“成果”,當下的手工課程以教師完全的主導教學代替了幼兒釋放自己天性的可能性,導致幼兒在手工課程活動中只是跟隨教師的教導盲目地學習,缺少主觀意識,無法發揮幼兒的創造力。教師過度干涉幼兒手工創造的可能性,會使手工課程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同樣,過度的自由教學也是不可取的。教師有必要給予幼兒適當的點撥、引導,這樣既能保護幼兒的學習天賦,發揮幼兒手工創造的實力,又能提高手工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二、手工課程對發展幼兒素質的意義
1. 有利于幼兒發揮學習天賦
幼兒對于世界的想象是多樣的。好奇心是促進幼兒學習的動力,也是幼兒手工創造的動力來源。而幼兒園手工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幼兒的學習天賦,為幼兒提供一個可以盡情釋放自己、展示自己手工作品的教育環境,使幼兒的天性被激發,得到釋放。在這一基礎上,幼兒開始發展其他的關鍵能力,如部分幼兒開始不滿足單純的想象創造,進行動手實踐。例如,在“變廢為寶”的主題手工活動中,部分幼兒會逐漸從想象創造到動手操作,再到完成廢品手工的制作,使得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和研究材料的多樣性,有利于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
2. 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手工課程對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手工課程的本質是引導幼兒進行手工創造。在手工課程活動中,幼兒較為自由,從手工材料的選擇到具體手工成品的展示上,都需要幼兒的自主參與,這也給幼兒提供了發揮創造的空間,能夠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另外,幼兒在動手創作手工作品時,手、腦、眼等感官都在高速運轉,多感官刺激,能夠促進幼兒的智力發育。
三、學前教育手工課程的實踐策略
1. 結合本土、本園特色設計手工課程內容
手工課程內容具有多變性和靈活性。依托本土、本園特色選擇的手工課程內容,既能貼合幼兒的生活,也能較好地引導幼兒認知一些本土的文化特色,在提高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同時,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情感感受,讓幼兒對自己的家鄉、幼兒園等產生更深的認知,強化幼兒的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在具體的手工課程設計前,教師可以對本土的特色手工藝術文化進行調查和了解,并從中選擇契合幼兒現階段發展需求的手工課程內容。需要注意的是,結合本土的手工課程活動需要進行難度分解,教師可以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動手能力水平,簡化手工課程活動的操作難度,方便幼兒更好地動手操作,有助于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
例如,在幼兒園手工課程教學中,教師從本土的文化特色著手,了解到民間的剪紙藝術是本區域的文化特色。教師便可以在設計手工課程時融入這一特色。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剪紙手工藝術文化在本區域的盛行和發展,并配合展示各類剪紙手工藝品,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可以提供相應的剪紙材料,引導幼兒跟隨剪紙活動進行一些簡單剪紙作品的創造。在幼兒逐漸熟悉剪紙操作之后,教師再適度以多媒體呈現更多的圖樣,點撥幼兒,促使幼兒去探索、去創造。
2. 發揮幼兒創造的自主性和多樣性實施創新教學
手工課程活動要以幼兒的發展為中心。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凸顯幼兒的自主性,又要盡可能地為幼兒自主能力的訓練提供機會,讓幼兒自主作出一些選擇,如教師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手工材料讓幼兒選擇,或是讓幼兒自主搜集一些手工課程活動中需要的材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幼兒在手工課程活動中擁有自主選擇材料、自主創造的自由,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幼兒在自主創造的過程中逐漸鍛煉動手能力,并將一些德育內容融入其中,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例如,教師可以以“變廢為寶”為主題設計手工課程活動內容,讓幼兒從現實生活中搜集一些廢舊材料或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這一環節完全體現了幼兒在手工課程活動中自主選擇的權利。隨后,教師根據幼兒搜集的材料,與幼兒進行有效互動,詢問幼兒選擇這類廢舊材料的原因,引導幼兒思考廢舊材料是否可以用于制作手工藝品。在幼兒積極踴躍的回答和表現中,教師為幼兒提供基礎手工材料,如安全剪刀、膠水等,讓幼兒盡情發揮,利用搜集的廢舊材料制作手工作品。這一主題活動自由度較高,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同時“變廢為寶”主題也將環保的問題融入手工課程內容中,在提高幼兒創造力的同時,讓幼兒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3. 重視手工課程活動中的教學指導和評價展示
手工課程活動中的教學指導和評價展示至關重要。通過指導幼兒動手操作及對幼兒手工作品的評價,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幼兒實踐能力的真實水平,方便之后設計更為貼合幼兒實際水平的手工課程活動。在教師給予評價時,幼兒也在積極地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踴躍地表現自己,這對于幼兒的表達能力、社交能力也是一種鍛煉,有利于幼兒從小樹立自信心,敢于表現自己,展示自己創造的手工作品。
仍以“變廢為寶”手工課程活動為例,在幼兒創造手工作品期間,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適度點撥、指導。當幼兒無法使利用廢舊紙箱制作的機器人站立時,教師可以適度點撥幼兒將制作的機器人腿部的紙箱進行加固,至此幫助幼兒完善自己的手工作品。而在幼兒完成手工作品的創造后,教師再次針對幼兒展示的作品進行評價,以鼓勵的方式引導幼兒繼續努力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在幼兒的表現和創造中了解幼兒之間動手能力的差異性,便于后期及時優化手工課程的設計。
手工課程是幼兒園重要的課程內容之一,對于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等有著積極的意義。為此,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一個可以自由創造的課程活動環境,挖掘幼兒創造的潛力,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廷美,吳強. 學前教育手工課程設計與實踐[J]. 科技風,2019(25).
[2]楊竹潔. 學前教育手工制作課程的設計和實施重點[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