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博(河北:石家莊市友誼大街小學)
新課標背景下,課堂教學的目標更新為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風向標的,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教學評價也應該積極優化和更新。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小學科學教師應吃透新課標精神,認真分析在制定和開展教學評價時應該遵循的幾個原則,并在此基礎上堅持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原則,把學生的自評、互評融入傳統教學評價當中,讓課堂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全面,能夠有效地衡量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成就感是小學生學習知識的巨大動力。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始終無法獲得良好的體驗感,總是一味地受挫折,那么他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一定不濃,學習動力也會明顯不足。反之,學生總是從這門課中獲得成就感,那么他會更愿意學習,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學習,從而學習成績節節高升。這也就是教學藝術中激勵和鼓舞的巨大隱性教育作用。教學評價是學生學習體驗感和成就感的來源之一。小學科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更有興趣和動力來學習科學知識,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遵循激勵性原則,多肯定學生,多鼓勵學生,多贊美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和成就,從而愛上科學。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指向性很強,一味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總是用成績來定義學生的學習,這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肯定學生的付出和努力,多尊重學生,認可學生,確保學生能夠以良好的心態進入課堂學習當中。不僅如此,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設計教學評價時,教師也要把學生的因素納入教學評價當中,通過引導學生自評、鼓勵學生互評、師生互評、教師反思等多元化的評價策略,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也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給予學生最公正、最全面的評價。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生付出了行動之后,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表揚。這樣的表揚會像水波的漣漪一樣在學生的內心久久回蕩,讓學生獲得很強的成就感。如果教學評價滯后,學生從中獲得的成就感和愉悅感會弱很多。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一定要遵循即時性原則。當學生積極回答問題之后,要及時地給予學生正向的反饋。要多鼓勵學生,讓學生的內心產生愉悅感,這樣他們在課堂上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小學生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每隔一段時間,學生都會有很大的成長和變化。因此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而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在設計教學評價時,小學科學教師應遵循發展性原則,采取學習進階的方法,把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一方面積極關注學生在每一節課上的表現,多鼓勵學生;另一方面要綜合一段時間內學生的表現以及取得的成績來衡量和評價學生,看到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并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積極做出表揚,讓學生也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努力付出有了回報,從而更加堅定地努力學習。
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遵循指導性原則,既要多肯定和贊美學生,也要及時指出學生認知上的錯誤、學習習慣上存在的問題,肯定優點,指出缺點,并給予有效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夠及時改正,從而獲得進步和發展。當然,為了保護學生脆弱的自尊心,教師在評價時,態度要委婉,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太過生硬。這樣更能夠贏得學生的尊重、認同與喜愛。
小學科學教師在制定和開展教學評價時,要遵循全面性原則。這里指的全面性包括以下兩個大的方面:一是評價標準要全面;二是要全面地評價每個學生。在制定教學評價標準時,教師要逐層拆解教學目標,要細化教學任務評價表上的內容,評價要做到易實施、易考量,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意見。同時,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體現分數評價、等級評價和語言評價等內容,以求更加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另外,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讓每個學生都從教師的評價中獲得喜悅、成就和自信,而不能只把目光聚焦于少數人身上。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評價體系中,教師也應該將學生的自評加入其中,以突出學生課堂主人翁的地位。同時,進行自我審視與反思是促進學生學習進步的重要途徑。小學生年齡小,自我反思的意識不強,在學習中對錯誤內容的分析重視不夠,只愿意學簡單的知識,這樣學生的進步會很慢。要想讓學生獲得更大進步,教師就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優點是什么、薄弱點在哪里,再有針對性地開展深度學習,從而實現高階思維的培養。這樣一來,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也會逐漸增強。
例如,在學習《聲音的傳播》這一課時,我就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堅持進行自我評價,以促使學生在自我反思和進一步探究中實現深度學習。本節課主要是研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聲音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效果是不是相同。在組織學生開展小實驗來驗證聲音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效果時,各小組一邊做實驗,一邊觀察,最后進行實驗結果匯報。當出現不一樣的結論時,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實驗步驟卻產生了不同的結論呢?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這就是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的過程,更有助于學生認識到規范實驗操作對實驗結果的重要性,從而促進認知上的進步。
小組互評,是指同一小組內的學生之間針對彼此在任務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小組互評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在語言碰撞中形成新的思維火花,有助于學生深度學習進程的推進。同時,合作學習效果的提升需要小組每一位成員的認真付出,值得大家肯定。同伴的肯定會讓學生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因此,在新課標極力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今天,小學科學教師應在教學評價中添加小組互評模式,積極組織學生之間進行合作評價,進一步推進學生的合作學習與對話。
例如,在學習《讓燈泡亮起來》這一課內容時,我就在課堂評價中添加了小組互評。在本節課中,學生主要通過電路連接實驗嘗試讓燈泡亮起來。在小組實驗中,我讓各小組注意分工與協作;有的學生嘗試連接電路;有的學生觀察實驗結果;有的學生畫圖記錄實驗結果。最后,在實驗結束后,我讓各小組上臺匯報實驗結果,并嘗試對每個人的表現進行互相評價,在互相肯定與欣賞中提升學生彼此之間的認同感。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一提到教學評價,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而很少想到學生去評價教師。在新課標背景下,師生在課堂上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學評價只是教學反饋的一種主要形式,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師”立場,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是教學的合作者,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也要積極鼓勵學生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一來,在學生的評價中,教師不僅能夠獲得有效的教學反饋,明白學生學習的難點和困惑在哪兒,從而及時調整教學重心,同時也能讓學把自己真正當成課堂的主人,更有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
例如,在學習《太陽與影子》這一課內容時,我主要通過讓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方式來完成自主探究。在課堂匯報結束后,我對各小組能夠認真觀察、嚴謹記錄科學實驗數據的行為進行了肯定和表揚,并鼓勵學生把這些良好的習慣保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繼續進行科學觀察與探究學習。同時,我帶領學生一起總結學習結論,也鼓勵學生對我的教學進行評價。學生紛紛表示渴望有更多的機會親自開展科學實驗,在課堂上把講知識點變成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從而更有助于我今后的教學設計。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接受知識的能力和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需要不斷地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向,以更好地為學生營造舒適、高效的學習環境。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樹立“做中學”的教學理念,注重教學反思的開展。在一節課結束之后,及時對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成果等內容進行評價與思考,查找教學中的不足,思考改良和優化的方法,以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運動和力》這一課內容時,我就在教學結束后進行了自我反思。對于本節課中讓學生就地取材進行科學小實驗的教學設計,我認為是可取的,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不足的地方是,由于教學時間有限,讓學生自主提問的環節力度不足,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不夠,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應該加強這一點。這樣一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背景下,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小學科學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學科,需要迫切地對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進行優化,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小學科學教師應不斷汲取新的評價理念,學習和創設新的評價方法,以更好地突出教學評價的功能性,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創設良好的教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