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瑤瑤
內容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國家教育部門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素質越來越重視起來。基于此,為了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抑制校外培訓機構的畸形發展,教育部門全面推行了“雙減政策,以此來減輕學生們的學習負擔,繼而構造出一個生態安逸的校園環境。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嚴格執行“雙減”政策,設計出科學合理的作業形式。本文是基于“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策略。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前言:自國家教育部門推行“雙減”政策以來,小學一、二年級不再布置書面作業。基于此,在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過程中,數學教師應以學生們的實際學習需求出發,規劃出滿足“雙減”政策的作業內容,實現增效減負的教學目標,提高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一、當前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教育環境中,部分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其中較為顯著的就是作業內容設計得不夠合理,或是教師完全忽視了“雙減”政策,一味地增加學生們的作業體量,或是教師過于受到“雙減”政策的束縛,在作業內容的把控上不夠完善,無法發揮出數學作業的效用,從而讓數學作業流于形式化主義[1]。另一方面,部分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缺乏創造性,甚至除了布置書面作業,就尋找不出其他的作業形式。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實施策略
(一)讓作業變成手工,使知識運動起來
為了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避免布置書面作業的形式,小學數學教師應改變思維、更新理念,為學生們打造出一個全新的數學作業形式,使其既能滿足學生們對數學知識的基本訴求,也能迎合教育部門推行的“雙減”政策,減少學生們的作業負擔,實現數學作業的增效減負[2]。基于此,數學教師可運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讓數學作業變成一項單純的手工活動,增加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綜合質量。以小學數學教材中的《認識圖形》為例,數學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們講解了各種圖形,包含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為了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知,實現深度學習,數學教師可安排學生制作手工作業,將各種圖形制作出來,并在數學課堂中展示。如此不僅達到了讓學生們了解圖形的目的,還改變了傳統的作業形式,讓數學作業變成了一種手工活動,使知識運動起來。因此,數學教師應運用手工作業的方式,以此來增進學生們的學習意愿,提高完成數學作業的自主性。
(二)讓作業變成比賽,令學生快樂起來
興趣是助推學生們學習成長的重要學習條件。基于此,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形式的過程中,應著重突出作業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讓數學作業不再成為一種負擔,從而強化學生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基于此,數學教師可將作業設計成一個游戲比賽,讓學生們在比賽活動中完成數學作業,使其可以真正地快樂起來。以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分類與整理》為例,數學教師可為學生們分發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卡片,讓學生依據卡片的形狀和顏色進行分類,并統計每種卡片的個數。最后,學生們上交數學作業,由教師統計完成正確的人數,并得到數學教師精心準備的獎品,從而有效增加學生參與數學作業的積極性。
(三)讓作業變成實踐,使數學運用起來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習科目,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因此提高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建立一定的數學思維,還提高學生們在生活中的生存能力,用自己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3]。基于此,數學教師需格外重視在數學中實踐應用,讓數學變成一種實踐活動,提高數學知識的利用價值。以小學數學教材中的《認識人民幣》為例,數學教師應將數學課堂打造成為一個“交易會所”,讓學生用所學習到錢幣知識來進行實踐應用。而學生們在進行買東西活動的過程中,所要購買的東西以學生的愛好為主,如糖果、氣球、玩具等,學生們在參與到買賣游戲時,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還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懂得如何使用錢幣,并學會學以致用。
(四)讓作業變成合作,令學生團結起來
學生們處在同一個學習群體中,因此具有一定的群體效應。以小學數學教材中的《認識鐘表》為例,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將學生們劃分出幾個小組,每組成員分發幾張空白的鐘表,讓學生們在鐘表松畫出時針和分針,來記錄自己的日常起居時間。學生們在共同完成這項數學作業時,可以增加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數學教師將數學作業變成一項合作任務,讓學生們共同完成,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位置,其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探究,還可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進而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增進學生團體的合作意識,從而有效優化“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
結論: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師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雙減”政策,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基本原則,避免出現書面作業,強調作業形式的多元化、趣味化,以及生活化,有效提高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意愿,增強數學作業的有效性。如數學教師可改變傳統的作業書面形式,讓數學作業變成一種活動、一種競賽、一種實踐,豐富作業內容,讓數學作業也能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郭曉莉. "雙減"背景下前置作業的設計與實施——以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為例[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1,6(9):22-23.
[2] 孔繁晶. 控量減負,創新增效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 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 2021,3(8):29-34.
[3]劉芳.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J]. 2020,4(17):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