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雯
摘 要:立足新課改教學背景,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也在逐年革新,各種教學與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出現也為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提供了更多創新的視角。學習任務群作為一種新式的教育理念,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會帶動語文教學模式發生一系列的變化。為此,本文圍繞學習任務群視角下探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問題,首先介紹了學習任務群的基本內涵,明確了這種教學模式的教育落腳點。其次,分析了學習任務群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轉變,指出了教學創新的思路和方向。最后,基于上述探討,從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入手具體分析了學習任務群視角下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3-0188-04
學習任務群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不僅可以帶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進一步創新和改革,同時也能為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提供良好的平臺與載體。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小學語文課堂需要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在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逐步達成既定的課堂教學目標。由此可見,在這種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被進一步凸顯,更有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需要中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特征以及小學生學習認知特點出發,深入研究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教學策略,保障語文學科教學改革工作的有效推進。
1.學習任務群的內涵
對學習任務群的基本內涵,在新課程教學標準中做出了明確的指示,即要以課程教學任務為教育導向,以學習項目為教育的載體,充分整合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參與學習實踐的課堂互動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與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相比,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更加側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意識,教師則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發揮引領作用。這種教學方式的轉變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語文素養的發展。由此可見,這一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與新課程教學標準所提倡的語文素養基本內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特征,是未來語文教學改革工作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從改版后的小學語文課本教材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課文內容設計還是教材板塊的設計,都與新課程教學標準有著高度的一致性特點。教學資源的轉變也為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有利的教育素材。從當前現行小學語文課本教材內容組成要素來看,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都融合了一個人文主題,這一人文主題與本單元的教學導語也進行了呼應。這一教學內容的融合設計凸顯了新課程教學工作對學生情感以及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視程度,在人文教育主題和單元教學目標的雙向引領下,讓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更具吸引力,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和發展搭建了有力的教育平臺。除了人文主題的補充和完善之外,在課本教學內容中還增加了許多生活化的教育元素。這種教學內容的轉變旨在從生活視角出發,引領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技巧、感悟語言運用的魅力和特點。例如,在單元教學內容中的“和大人一起讀”板塊就進一步促進了語文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引領和啟發,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被進一步地放大,基于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方式教師也可以從教學理念、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流程角度出發實現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進一步優化和創新。由此可見,學習任務群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正在不斷影響和改變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模式。
2.學習任務群視角下教學轉變
(1)學習目標方面的變化
學習任務群教育理念的提出和落實,旨在讓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變得更加明確和具體。在以往學科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的教學關注重點還是學科大綱的教育落腳點都集中在學科基礎知識的講授教學以及課本內容的理解方面,旨在突出教學過程對“雙基”的落實。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語文應試答辯的能力,但是教學過程忽略了語文學科實踐性的功能,窄化了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的豐富內涵和語言魅力。學習任務群教學模式的出現,讓教師教學工作重新提起了對學習實踐過程的重視程度,拓寬了學生學習的視野和邊界。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掘語文學科的核心元素,并將其巧妙地融入各類語文實踐學習活動中,讓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從單純地注重“雙基”落實逐步向“實現三維教育目標”方向轉變,并基于這種轉變最終實現為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而服務這一教育目標。新課程教學標準,將學習任務群作為構建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的基本單位,在教學過程中也界定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基本目標,即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鍛煉與發展、審美培養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由此可見,基于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活動是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有利途徑,承載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質量以及語文素養的重要職責。區別于傳統單一教學模式,基于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教學過程更具系統性和聯動性,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課堂實踐中能夠獲得多元的學習體驗,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2)學習行為方面的轉變
在語文課堂實踐過程中,基于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教學方式依據各類教學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讓學生深入探究和分析,直至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基于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學科教學工作,無論是教師“教”的過程,還是學生“學”的過程,都突出了“學習”這一核心元素的導向性作用,需要基于學習目標的引領對教學過程進行系統化的規劃和設計。如崔允漷教授在談教學改革時說的那樣:“對于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方式,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首先要提出質疑:是圍繞大單元視角進行教學設計統率教學過程?還是圍繞大任務角度統率教學過程?”不同教育理念下的教學設計也有本質上的區別,進而會直接干預學習行為的方式。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轉變了以往碎片化的學習行為,在學生自主探究的語文課堂中,基于教師設計的導學任務,課堂學習行為以及學習過程有了一個系統化的整合,并在逐步深入和遞進的學習任務中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借助學習任務群的輔助,將碎片化的語文知識進行統籌構建,讓學生在對比關聯中更直觀地理解各部分知識之間的關聯性,提高語文課堂學習的體驗和收獲。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方式是一種基于學生自主探究和分析的學習模式,它的提出與應用是為了更加凸顯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地位。”由此可見,基于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語文教學活動重點在于改變學生以往被動式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主動思考、積極探究,通過專題式、項目式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任務的支撐和導向下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教育目標的同步實現。
(3)學習評價方面的變化
在現代化教育理念中,教學評價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一系列轉變也在影響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方式的進一步升級和完善。首先,教學評價主體方面由單一教師評價開始向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評價轉變。眾所周知,新課程教學標準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設計。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要參與者,應作為教學評價的主體參與其中。這種教學評價主體的轉變也讓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教學活動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在教學評價活動中,學生可以基于自己的實際學習需求以及學習轉變進行自評,而教師可以參考學生的自評過程對學習任務群教學任務的設計進行優化和調整,以更好地契合小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其次,評價內容方面更系統和全面。在以往的教學評價體系中,學評價的內容大都集中在學生最終的學習質量和成績方面,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與重視,這種教學評價內容對學習效果不突出的后進生而言缺乏激勵性的作用。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教學評價增加了教學過程的評價內容,從學生學習的參與情況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凸顯了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的促進和幫助作用。最后,評價方式方面增加了多種評價手段。在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教學評價中,不僅涵蓋了學生自評同時還增加了生生互評的環節,這一教學評價模式的引入旨在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取長補短的互動評價活動學會梳理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在互動交流與分享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3.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策略
(1)整合課內教學資源,奠定任務教學基礎
對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工作而言,基于單元整體設計的理念是開展任務群教學活動的基礎與前提。在以往語文課堂的教學設計中,課堂教學活動大多圍繞單篇課文的內容進行設計,缺乏對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考慮。這種教學模式無法形成有效的單元教學合力,割裂了單元教學的語言知識內容內在的聯系。在學習任務全是要下的語文課堂中,通過教師整合設計的教學任務,將整個單元的教學主題以及課文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和串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第一篇課文的學習可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并靈活地將其應用遷徙至其他文章的學習活動中,突出學習任務群對學生學習的促進和幫助作用。因此,在教學活動設計初期,教師就要從單元整體視角出發,對課內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優化教學設計和課內資源設計,通過創設各種學習情境的舉措豐富課堂學習的活動,為任務群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有力的基礎。例如,在教學五年級年級上冊“舐犢之情”主題的單元知識時,課文內容圍繞父母親情進行編纂和設計,教師在學習任務群的備課階段,就可以將課本中的多篇文章圍繞這一學習主題進行關聯設計,搭建學生任務群學習以及單元學習的基礎框架,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利用圖片、視頻等資料為學生呈現真實的家庭生活情境,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真實家庭生活體驗,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基于學生的自主參與和互動探討后,由教師進行統一的總結,概括本節課所學習的重點內容,加深學生對課內學習的理解與記憶。
(2)基于單元學習任務,明確任務學習目標
學習任務群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其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旨在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的學習任務活動中逐步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能力。為此,在落實學習任務群教學方式時首先就需要教師基于單元學習內容預設學生學習任務,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和推進做好鋪墊。就當前語文課本教材而言,教學內容中融合了大量的文學經典作品,這些文學素材都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基礎。在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就可以從單元教學的角度設計導學任務,讓學生在極具目的性和導向性學習任務驅動下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例如,在五年級上冊以“民間故事”為主題的單元教學活動中,課文內容包含了《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等內容,課本教材中的語文要素指向在于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掌握縮寫故事、編創故事的能力。基于這一明確的教育指向,教師自設計教學任務時就可以做出如下設計:①熟讀單元課文內容,熟悉文本中心思想及情感;②結合自身學習經驗,感悟這種類型文本的語言特點;③結合自身閱讀體驗和感想,用簡練的話語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這一學習任務的設計,讓本單元課文的學習過程更具明確的指向性,再進一步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縮寫的關鍵要點,學會從中心思想、主要內容以及故事情節入手進行縮寫表達。最后,基于課內有效學習和實踐的過程,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拓寬學生課外閱讀的視野,為學生引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課外閱讀文本,讓學生將課內所學知識與技巧進行靈活的應用和遷徙,實現單元教學任務的共通和拓展,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做好教學準備。
(3)構建真實任務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受“雙減”教育思想的影響,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也在發生與時俱進的變化。學習任務群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也在積極地嘗試和探索有效的教學設計,希望通過學習任務群模式的應用進一步推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進一步改革,同時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來說,課堂學習情境的構建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措施。為此,基于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語文課堂也可以結合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從小學生學習認知特點出發設置多元化的任務情境,充分激活和發掘學生主體的學習主動性,確保學生在學習任務的課堂中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和探究學習的興趣,在教師預設的學習任務引領下逐步深入本文知識內核,提高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五年級上冊以愛國主題為單元背景的教學活動中,在前期閱讀學習環節就可以借助互聯網上的優秀資源為學生拓寬學習視野,加深學生對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解和認知,在提煉單元核心主題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開展愛國主題的讀后續寫活動,讓學生在課內閱讀、拓展學習以及隨堂練筆的綜合性學習過程中逐步增強學習感悟。以隨堂練筆的學習活動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想象:“回顧國家發展歷史,如果你是一位戍邊衛國的戰士,當面臨外敵侵略時,你會怎么做?”讓學生在設身處地的聯想和情境支撐下融入自己真實的情感,將其與寫作表達進行巧妙的融合。有了真實情感的體驗,學生文本寫作的內容以及質量都可以得到進一步提高,語文寫作教學活動也就變得水到渠成。
(4)靈活設計學習任務,助力學生應用遷徙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標準中,將學習任務群劃分為了六個基本的板塊,這六大板塊兒之間既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同時也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各板塊之間的內在關聯設計,以豐富的課堂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綜合性的學習中學會應用遷徙和發散思維,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讓學生語文素養也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以“語言文字積累和梳理”為例,這一學習任務群主題是其他任務群教學活動開始的重要基礎和載體,通過靈活設計學習任務的方式,可以促進不同任務群主題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在開展五年級下冊“童年往事”這一單元主題學習活動時,教師就可以基于以往的學習任務群活動引領學生從舊知識與能力出發指導學生綜合開展文字創意表達與思辨性表達的學習。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經歷用語言文字的方式敘述意見趣事,對比選出事件敘述完整、語言表達清晰的最佳同學。通過這一學習活動的開展,學生不僅可以積極地參與到語文課堂的學習活動中,同時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也能讓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思辨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由此可見,在基于學習任務群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當前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實際需要,同時又能從整體視角出發整合教學活動,在教學理念和框架的支撐輔助下,勇于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小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互動的積極性,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搭建支架與平臺。
(5)注重課堂教學評價,升華任務教學質量
對語文課堂教學工作而言,教師系統性地總結評價是驅動教學模式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重要環節。在基于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要進一步突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并通過增加過程性評價的方式驅使學生更好地應用這種方法輔助學習。如上文所說,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帶來的轉變就包含了教學評價方面的變化。具體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主要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融合應用:首先,引入多元評價主體。評價主體作為教學活動評價的主要參與者,學習任務群的教學質量評價結果有直接的影響。為了能夠真實、客觀地反映出學習任務群對學生語文學習的促進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也要積極地引入學生這一評價主體,讓學生在自我反思和互評的過程中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借助教師的教學評價明確優化學習的方向,從而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教育指導作用與價值。其次,豐富評價內容。在基于學習任務群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中,評價內容的設計科學與否與評價功能的價值體現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優化的教學評價內容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科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大綱對學生學習能力的量化指標要求,同時也要從學生日常學習課堂的表現情況出發,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非量化指標內容作出全面的評價,在二者相互促進與彌補中,全面提升需要科學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為學生不斷進步和提高,提供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基于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既有教學理念方向的轉變,又有教學方式的革新。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深入學習任務群的內涵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實踐運用與總結反思中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互動和發展語言能力提高良好的平臺和環境,助力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馮雪.學習任務群下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3(03).
[2]袁佳.基于單元要素下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構建與實施[J].新作文,2023(06).
[3]龔雪霜.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與教學——以統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為例[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01).
[4]蔣靜.學習任務群視角下小學語文單元整體設計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01).
[5]萬銀潔.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結構化實施——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為例[J].閱讀,20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