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升東
電子線路是我國中職院校電子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涉及電工基礎和中學物理,課程內容非常抽象、難懂,這讓那些基礎不扎實的學生很難上手。當前,由于信息技術所具有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多媒體的特性,將信息技術運用到中職電子線路教學中,將會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并促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水平。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職電子課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針對中職電子線路教學中的信息技術運用提出了針對性策略,以期為構建有效課堂、提高教學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中職電子線路課程課堂教學現狀
首先,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電子線路是一門概念抽象、理論性強的學科,這給基礎較差的學生帶來了一定困難。與此同時,教師普遍采用“灌輸式”授課方式,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變成了被動式的接受,不能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這讓本來就很難的課堂變得更加困難,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影響到教師的授課效果[1]。其次,教育技術總體上還比較滯后,缺乏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我國中職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總體上表現為“量變”,沒有“質變”,中職教育的條件、設施與人才培養的要求有較大差距。在課堂上,大多數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這種手段僅僅是“填鴨式”講授方式的變種,會在某種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利于提升教學效果。最后,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之間的巨大反差,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專業軟件和網絡已成為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要輔助工具。課余時間,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大量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文字、影像資料,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專業軟件可以有效輔助學習過程。反過來,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的是單一的教學手段,這只能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課堂也因此而顯得死板、沒有活力。
二、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中職電子線路課堂實效的路徑
(一)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實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在講解完知識要點之后對學生進行測驗,學生的個體差異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解題效果明顯不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播放一些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實用的視頻資料,這樣可以幫助那些不理解或不太會靈活運用知識的學生,也能幫助能力較強的學生鞏固知識,從而有效完成學習任務。如在講解典型集成運算放大電路時,教師可以先播放錄制好的視頻,讓學生就信號的輸入方式、放大倍數等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回答學生的問題。經過教師的講解,學生會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并且有能力把它們運用到實踐中,這樣既能節約學生的學習時間,又能提高教學效率與品質。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以信息化手段為主體的學習方式下,教師需要持續地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并對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將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達到將課堂學習與信息化有效融合的目的。合理布置拓展性課題,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了解更多相關知識,提高求知欲,從而主動學習。課堂之外,教師還可以合理組織學生開展與電子線路專業有關的競賽,以賽促學,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和主動性。運用信息化手段對學習結果進行檢驗,促使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思考和探索,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將理論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讓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三)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動手能力
對中職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同時要有很強的職業素養。那么,要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就必須加強實踐技能。電子線路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以往的實驗教學大多是以教師示范為主,學生模仿來進行,但因為條件限制,不能讓每個人都有效地參與到實踐中來,導致實踐教學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實踐課堂中,教師將采取嚴格的、循序漸進的實訓過程制作成教學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規范、高效地掌握操作要領,為實訓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而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持續提升[2]。虛擬仿真軟件的運用,可以將理論知識加以運用,設計電路進行仿真驗證,相比制作電路實物更快捷靈活。
(四)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鞏固
在電子線路教學中,由于學科知識難度較大,僅靠教師在課上講解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更好地了解、掌握并合理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就必須對所學知識進行適當的處理。教師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把所學知識有機整合起來,用更直觀、有效的方式加以呈現,供學生反復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在信息化條件下還可以合理地使用網絡,課下對自己所學到的內容進行查缺補漏,并在不受限于時間、空間的條件下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拓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習方式、空間、內容形成個性化學習,最大限度挖掘學習潛力。
三、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中職電子線路課堂實效的策略
(一)優化電子線路課程的教學模式
1.在課堂預習中運用混合教學形式,打破傳統的以記憶為主的學習習慣
混合式教學的核心要義是構建一種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主要是通過移動端來完成的。在中職學生中,智能手機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這為線上教學提供了良好基礎。就拿晶體三極管一課來說,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常運用幻燈片來演示晶體三極管的構造。而三極管的結構特征主要有三區、二結、三極、兩類等。盡管教師以幻燈片的形式展示了三極管的構造,但學生仍需強化對以上特性的記憶。通過對教學效果的分析,筆者認為,以記憶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百度”App,引導學生在網絡上進行與三極管相關知識的檢索,讓學生對三極管相關的專業知識有更多的認識,提高他們對所學內容的興趣。也可以在網上搜索豐富的視頻資源來進行學習,達到預習新知、鞏固已知、拓展未知的目的,在更廣闊的空間提高學習效率,從而獲得更大的樂趣和成就感。
2.利用翻轉課堂,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
中職電子線路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多,除了理論課外,還有很多實踐項目訓練,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困難和個別問題。這一薄弱環節的存在,很難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3]。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翻轉課堂,使學生積極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三極管的結構”時,教師課前把三極管發給各小組,并發放PPT等學習資料,鼓勵學生課前用手機百度搜索,掌握三極管的結構特征,然后再在課堂中討論和總結,大幅度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3.利用移動端進行線上研討,拓展課堂教學
中職電子線路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學習狀態具有明顯的個性差異,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很難保持連續、平穩的學習狀態,甚至在課堂上還會產生不適應等問題。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以把課堂學習氣氛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到課后,發揮網絡教學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微信群來對學生進行互聯網思維的培養,用平等、共享和互助的方式,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里把他們在網上搜索到的有關電子行業的信息通過微信平臺進行傳播。課堂上,學生圍繞有關的信息,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但教師的關注點應是對學生進行輿論干預,并對他們進行引導,進而讓他們意識到學好電子線路課程的現實意義。以“單相半波整流器”教學為例,在開課之前,根據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制作與之相適應的微課程,并且可以制定任務表,確定教學目標。同時,教師會在QQ群中把作業單、小視頻等發給大家。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掌握單相半波整流電路的電路組成、工作原理和簡單計算”。首先,對“單相半波整流電路”概念進行剖析,并以手機充電器為例介紹典型的單相半波整流電路;其次,對單相半波整流電路的構成及工作原理進行模擬試驗。在此基礎上,教師設計一個典型的電路要求學生進行計算,引導學生歸納這些電路的特征。目前,一些中職學校已引進“云班課程”,在“混合式教學”的基礎上,出現了一系列以“線上線下同步”為基礎的創新性教學成果。雖然這些創新成果的出現,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實踐,但是否可以與中職教育的正常狀態產生積極的互動關系,仍然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二)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實驗演示法
電子線路是一門非常復雜的課程,學生學習起來有困難,如果教師用實驗演示的方法來授課,就會更直觀、有效。教師進行電路工作特性演示實驗,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獲取知識,提升分析和總結的能力。當然,這也與教師的課堂設計和操作水平有關,如將Multisim引入電子線路的課堂中。在電子線路教學過程中,由于電路是固定不變的,因此要對其進行動態的分析與認識,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各元件在加電過程中的狀態變化。在教學中,教師可選用適當的仿真軟件輔助理論講授,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變得形象起來[4]。Multisim是一款典型的電路仿真軟件,擁有豐富的元件庫和儀器儀表,能夠將這些抽象的知識要點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舉例來說,在學習邏輯關系時,可按照電路圖的需要挑選元件,然后把它們按原理圖連起來。單擊“Running”按鈕后,可根據預先設定的快捷鍵,改變00、01、10、11四個輸入狀態,然后查看對應的輸出值,這樣就能立刻看到測試結果,直觀、高效了解學生對邏輯關系的理解。
2.具象化課程內容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學內容難以用語言表達或者實物演示。而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則可以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例如,對于晶體管、三極管等元件,利用多媒體能夠清楚地顯示器件的內部結構和載流子的移動情況,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直觀的信息。教師講解反饋電路時,運用多媒體軟件展示主電路和反饋電路作用的效果,并與優美的配音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播放,讓整個分析過程可以重復播放,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直觀的問題,使學生不會感到困倦,欣然接受新知識,從而極大地提升了學習熱情。電子線路屬于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有實訓課題難以實施或得到的結果并不理想。學生可以利用Multisim仿真軟件來完成這些實訓,按照需要去調試、修改、運行,從而得到實驗效果。這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幫助。比如,用74ls04(六反相器)和74ls32(四2輸入或門)實現兩變量的同或關系。設計要求:(1)輸入端高電平時為“1”,低電平時為“0”;(2)由指示燈顯示結果,輸出高電平時燈亮表示“1”,輸出低電平時燈滅表示“0”。教師只需要向學生提出任務和要求,讓他們自己設計電路,并且要求他們寫出相關的實驗報告。通過Multisim軟件的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方便他們發現問題后改進,在思考中不斷驗證,最終解決問題,在不斷的進步中把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真正做到“放手讓學生做”“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普及與發展,要想提高電子線路課教學質量,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把握其關鍵因素,創新其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地融入課堂中,體會到快樂,推動高效課堂的有效實現,以利于培養中職學生一技之長。
參考文獻:
[1]強艷.淺談中職學校電子線路學科知行合一教學實踐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2):151-153.
[2]上官艷莎.中職電子線路課程教學現存問題及其有效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48):58-59.
[3]劉忠良.泛在學習、助教助學:淺析泛在學習在中職《電子線路》課程中的實踐與探索[J].才智,2019(30):15.
[4]駱一洲.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中職電子線路的課堂實效探析[J].通訊世界,2019,26(7):357-358.
(作者單位:福建省連江職業中專學校)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