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素養是個體在音樂領域中所形成的綜合能力,它包含音樂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現力、鑒賞力等多個方面。音樂素養的培養,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中職學校是為國家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場所之一,應高度重視公共藝術教育。
一、音樂素養與中職公共藝術教育的關系
(一)音樂素養的含義
音樂素養是指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所具備的一種綜合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和鑒賞音樂的能力、表演能力、創造能力等[1]。音樂素養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廣泛性。音樂素養的形成與音樂相關,它能夠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也能影響社會發展。二是全面性。它不僅能對個體產生影響,還能對社會產生影響;不僅能夠反映出時代發展的風貌,還是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
(二)音樂素養與中職公共藝術教育的關系
公共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主要途徑之一[2],對學生未來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公共藝術教育中包含了聲樂、舞蹈、器樂等多個方面,這些學科都與音樂有關。公共藝術教育通過培養與增強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音樂情感和態度等,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和人格素養。
音樂素養是中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促進他們未來發展。
二、音樂素養對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影響
(一)學業成績方面
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學習能力以及知識儲備量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厭倦、疲勞等現象,導致學習效率下降。而音樂素養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能夠幫助中職學生緩解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疲勞現象,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中。
音樂是一種直觀的藝術形式,通過排列組合音符形成不同的音樂旋律,使人們在欣賞音樂時能夠感受到不同旋律帶來的不同情感,達到愉悅身心、緩解疲勞的目的。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滲透音樂素養,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
(二)人際交往方面
音樂素養是學生人際交往中的重要能力,中職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而音樂素養恰恰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通過音樂文化的滋養,實現情感教育的目的,讓學生在接觸音樂藝術的過程中感受到愛的力量和美的存在,從而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高尚的人格。同時,音樂藝術的熏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在與他人相處時更容易溝通。
(三)心理健康方面
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緩解壓力,還能夠在音樂的感染下充分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與幸福,并且也能夠將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和情感表達出來,使身心愉悅,心理健康發展。
(四)個人成長方面
音樂素養是音樂藝術的核心,對學生的審美能力、人文素養、情感世界、藝術修養等方面都有較大影響。音樂素養的培養能夠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對于學生的人格塑造、心理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在音樂的熏陶下,學生的情感會得到升華,思想也會更加深刻。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不僅能獲得良好的音樂體驗,還能獲得情感熏陶。同時,音樂素養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幫助他們提高對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認識水平,陶冶他們的情操,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五)文化傳承方面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科技發達且擁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國家,擁有大量寶貴資源和文化遺產。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逐漸走向消亡。因此,中職公共藝術教育應該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工作。
音樂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學生日常生活、提升他們音樂感知力和審美能力等來幫助學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中職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時需要充分了解傳統文化知識和民族精神等內容,這也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與弘揚。
三、在中職公共藝術教育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路徑探索
(一)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實際需求,設計適合的音樂教學課程
中職學生是一群具有實際需求和職業規劃的年輕人,他們需要接受良好的公共藝術教育,以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和綜合能力。為此,教師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求,設計符合其特點的公共藝術教育音樂教學課程。
1.音樂基礎課:中職學生的音樂基礎相對薄弱,教師需要對音樂理論、樂理等方面進行系統講解,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聲樂課:中職學生的嗓音還未完全發育,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聲樂訓練,提高自身的嗓音質量和音樂表現能力。
3.音樂鑒賞課:中職學生需要接觸更多的音樂類型和風格,了解不同音樂的韻律和情感表達方式,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
4.樂器演奏課:根據學生個人特長和興趣愛好,設置不同種類的樂器演奏課,讓學生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所長,提高音樂技能和表現能力。
5.音樂創作課:中職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校可以設置音樂創作課程,讓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實踐,提高其文化創新能力和自信心。
6.音樂實踐課:中職學生需要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踐中,學校可以設置音樂實踐課程,讓學生參加音樂比賽、演出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表現能力。
總之,公共藝術教育音樂課程應該圍繞中職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職業規劃展開,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音樂教育中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二)與時俱進,優化音樂教學內容
音樂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教師需要結合現代音樂文化的發展趨勢和學生學習特點以及興趣愛好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1.教學目標。教師首先需要明確音樂教學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培養音樂素養,提高音樂欣賞能力,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等。根據不同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內容和方法。
2.教學內容。音樂教學內容囊括音樂史、音樂理論、音樂分析、樂器演奏等方面,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段和程度來靈活調整。
3.教學方法。音樂教學應當注重互動和實踐,可以采用聽力訓練、合唱、樂器演奏、創作等多種方式來開展教學。
4.教材選擇。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合不同程度學生的教材非常重要。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全面覆蓋音樂知識的教材,也可以在教材之外加入一些有趣的音樂元素,以吸引學生的興趣。
總之,優化中職公共藝術教育中的音樂教學內容,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要,注重互動和實踐,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三)從音樂藝術的本體出發,以聆聽、體驗為主
音樂藝術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它可以讓人們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和表達情感。從音樂藝術的本體出發,以聆聽、體驗為主,注重人文關懷和情感引導,可以有效培養中職學生的音樂素養,讓學生在音樂教育中收獲成長和快樂。
1.讓學生學會聆聽音樂,通過聆聽來感受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和意義。在聆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嘗試理解音樂風格、節奏、旋律、和聲等元素,進一步理解音樂的內涵和外延。同時通過聽不同類型的音樂,豐富自己的音樂經驗,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
2.讓學生有機會去體驗音樂。學生可以參與唱歌、演奏樂器、跳舞等音樂活動,通過實際體驗來感受音樂的魅力。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盡情地表達自我、釋放情感,進一步領悟音樂所傳遞的情感和意義,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
(四)注重音樂審美價值的混合性,立足多學科的交叉實踐
音樂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如社會價值、審美價值等。中職教育不同于中小學教育,它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專業的知識技能,還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因此,在中職學校的公共藝術教育中,教師要注重音樂審美價值的混合性,立足多學科的交叉實踐,積極開展跨學科教學。
1.音樂與文化的交叉實踐。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應該通過了解不同的音樂文化來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學校可以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引進國內外的音樂文化資源,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不同的音樂文化,從而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音樂與科技的交叉實踐。現代科技手段可以為音樂教育提供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學校可以引進音樂制作軟件、MIDI控制器等科技手段,讓學生在音樂創作和演奏過程中體驗科技的魅力,提高音樂創新能力和表現能力。
3.音樂與身心健康的交叉實踐。學校可以通過音樂療法等方式將音樂教育與身心健康相結合,幫助學生減輕壓力、緩解情緒,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音樂療法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音樂中放松身心、緩解壓力。
總之,注重音樂審美價值的混合性,立足多學科的交叉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音樂素養。學校應該積極開展這樣的教育實踐,讓學生在探索多元化的音樂文化和科技手段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創新能力,從而獲得更廣闊的人生視野和更豐富的經驗積累。
(五)利用多媒體等信息工具,增強審美體驗的連續性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等信息工具的應用已經成為音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職學校的公共藝術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信息工具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音樂素養。
1.利用多媒體展示音樂作品。通過多媒體展示音樂作品,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內涵。例如,可以通過視頻演示的方式播放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并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和背景知識介紹,引導學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歷史背景,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樂。
2.利用互動性強的信息工具。互動性強的信息工具,如智能板、VR技術等,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教育中來。例如,在學習音樂樂理等基礎知識時,可以利用智能板展示相關的圖表、音頻等內容,并讓學生在智能板上進行操作和互動,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組織音樂會、音樂比賽等活動。組織音樂會、音樂比賽等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更多的音樂技能和知識,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力。在這些活動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信息工具進行現場直播、錄制等操作,以增強活動的藝術感染力和影響力。
利用多媒體等信息工具,增強審美體驗的連續性,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很大的努力,但這也是一個值得嘗試和探索的領域。只有不斷地創新和突破,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技能和知識,拓展自己的音樂視野。
四、結語
音樂素養對中職公共藝術教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中職學校進行公共藝術教育時,教師要充分挖掘音樂素養的內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音樂的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蒙桂英.中職生音樂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2(44):158-160.
[2]朱麗君.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音樂素養體系構建[J].三角洲,2023(2):154-155.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第一職業中專學校)
編輯:趙飛飛
作者簡介:馮小青(1993—),女,漢族,福建漳州人,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公共藝術音樂、聲樂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