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專業認證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質量文化建設的內涵和要求,提出專業認證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質量文化建設的路徑:圍繞“學生中心”,建設物質質量文化;秉承“產出導向”認證理念,建設行為質量文化;對標專業認證標準,系統建設制度質量文化;堅持“持續改進”理念,建設精神質量文化。
【關鍵詞】專業認證 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專業 質量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5-0021-05
師范類專業認證(以下簡稱為專業認證)是由教育部、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委托第三方專門性教育評估認證機構依照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對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狀況實施的一種動態的周期性外部評價,旨在評定當前和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專業能否達到既定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專業認證旨在引導專業對標專業認證標準,建立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質量文化是專業認證評估和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立的靈魂,貫穿于專業培養的全過程,是專業辦學的“軟實力”。筆者結合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認證籌備工作的實際,采用文獻研究法,對專業認證背景下質量文化的內涵進行界定,分析專業認證背景下質量文化建設的理念,從物質、行為、制度和精神四個方面探析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質量文化建設的路徑。
一、專業認證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質量文化的內涵
“質量文化”一詞主要應用于企業管理領域。20世紀初,歐洲大學聯合會發起了建立“大學質量文化工程”的倡議,質量文化成為大學質量評估的重要指標,是學校質量研究的重要范疇。質量文化隨之應用于我國的高等教育領域,近年更是成為我國師范教育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由于質量的模糊性和文化含義的多樣性,關于質量文化的概念還沒有統一的界定。但在參考、整理、分析諸多學者文獻的基礎上,對質量文化的內涵可歸納為:是參與者在長期的質量管理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系列有關質量的意識、規范、價值取向、行為準則、思維方式及風俗習慣等的總和;也是學校以質量為中心,建立在物質文化基礎上,與質量意識和質量活動密切相關的精神活動的綜合表現。站在人才培養的角度,質量文化的核心在于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應以學生為中心。從結構層面上,文化由表及里可分為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師范類專業認證的實質就是通過外部專業認證,引導師范類專業內部對標專業認證標準,從目標和規格、課程與教學、實踐與合作、教學資源建設(師資團隊、辦學條件與資源、資金保障)等方面開展專業質量內涵建設,建立目標任務明確、機構健全、責任到人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并在內外部監控評價有效運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不斷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
專業認證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質量文化構建就是在對標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的專業建設和質量管理活動中自覺形成的,以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保障人才質量培養過程為主線,從物質、行為、制度、精神四個角度構建具有高職特色的質量意識、理念、價值觀、制度、形象、程序、環境等。其中,精神層是質量文化的核心層,是質量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制度層是質量文化的保障層,行為層和物質層則是質量文化的支持層。不同層級的文化相互作用、動態結合,構成了質量文化的有機整體。
二、專業認證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質量文化建設的要求
專業認證背景下的質量文化構建既要明確師范類專業認證等級質量標準要求,又要考慮專業人才質量培養的特殊狀態,因此,必須遵循文化建設理念建設專業背景下的學前教育質量文化,以確保質量文化建設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一)對標質量等級標準,明確各等級認證對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
專業認證背景下專業質量文化建設就是要將師范類專業認證等級質量標準內化為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對專業辦學的質量追求。因此,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學前教育專業質量文化建設就是要讓全體教師認真閱讀各項認證標準,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及對畢業生、師資隊伍、支持性條件、課程、教學、校企合作、實踐、質量保障管理體系和學生發展等方面的質量標準要求。對標質量等級標準要求開展自查、自評、自改和自建,積極開展對標專業認證的內涵建設,保障評估指標的核心要素達到最低標準,在實踐中追求質量價值、提升質量意識、踐行自律質量行為。
(二)以師范類專業認證理念為主線,建設學前教育專業質量文化
專業認證背景下開展學前教育專業質量文化建設的目的,就是保障培養的畢業生質量和人才培養過程質量達到專業認證標準,并在質量管理活動中持續改進人才培養質量,形成至善卓越的質量文化。這需要引進“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認證理念,以師范生為中心建設師資團隊和提供支持性條件,以師范生學習效果為導向組織課程教學,開展校企合作,按照師范畢業生核心能力要求評價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對師范類專業教學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質量管理,開展質量監督評價,并及時反饋評價結果,推動人才培養持續改進和質量持續提升,在有意和無意中孕育至善卓越的質量文化。
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質量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
(一)圍繞“學生中心”,建設物質質量文化
專業認證背景下的物質質量文化是質量文化的基礎層次,是由專業畢業生質量形象、保障師范類專業質量培養的支持性物質條件和校園質量環境文化構成。堅持“學生中心”認證理念,就是以畢業生質量為目標,緊密圍繞師范生成人成才,構建畢業生質量形象、支持畢業生成人成才的支持性物質條件和校園質量文化環境。
第一,畢業生質量形象。借鑒產品質量認證,學前教育專業的產品質量形象就是畢業生。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質量既要達到國家專業認證要求,又要滿足地方幼兒教育行業發展戰略對幼教人才的需求。為此,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在開展人才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參照專業認證二級(合格)標準對產出畢業生的要求,確定畢業生整體質量形象為“合格+特長”的幼兒園教師。對畢業生質量形象的具體要求包括:一是師德修養和教育情懷、保教知識與技能、班級管理和綜合育人、溝通合作與自我發展等方面的能力達到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標準要求,有一項藝術技能和保育技能特長,能滿足客戶需求,適應幼教和托育行業的發展;二是幼兒教師資格考證整體通過率高,畢業前畢業生考證通過率75%以上,就業率90%以上,就業對口率85%以上,均達到專業認證二級(合格)規定的硬性指標要求;三是畢業生深受幼兒園的歡迎,學院的學前教育專業辦學在幼教行業中有良好的口碑和影響力。
第二,支持性物質條件。設施設備、教育教學資源、經費保障等都屬于專業教學的支持性物質條件。課程和實踐教學活動所需設備設施的數量和質量、教育資源(如圖書、教育案例等)的豐富程度、保障經費是否到位決定著專業教學的質量,影響畢業要求的達成程度。為此,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遵循“學生中心”認證理念,圍繞師范生的專業成長,對標認證中經費、設施和資源保障的標準,每年按照生均撥款總額和學費之和的13%以上的標準預算專業建設經費,用于職業技能實訓平臺的建設、教育教學類設備設施的采購以及專業課程資源庫和工業云課堂教學信息平臺的建設。近兩年,學院分省級、校級和專業三級建設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的資源庫,并利用工業云課堂教學信息平臺,將資源庫用于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保障教學過程質量。
第三,校園質量文化環境。校園環境是質量文化中重要的物質文化組成部分,對教育質量提升起到支持性的作用。校園質量環境主要包括:合適的學校選址、整體建筑的風格、滿足專業辦學的教室和實訓室、充滿特色的校園景觀;體現濃厚學習氛圍、充滿朝氣和活力的校園標語、文化活動宣傳長廊、實訓室的墻飾等具體環境。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綜合性的高職院校,特別重視師范特色校園質量文化建設。一是將師范專業安排在有悠久師范教育歷史和位于教育行政文化中心的貴港校區,享受貴港優質的中小學實習基地資源;二是建造田徑場、小廣場等,改造大學生活動中心等公共區域,建立滿足師范教育大型文體藝術教育活動需要的質量環境;三是重視幼師教育二級學院辦學集中的活動區域建設,建立師范教育相對獨立的教學區、實習實訓樓;四是二級學院充分利用教學區、實習實訓區、學生活動區、運動區等公共區域宣傳師范教育行業的政策、法規、師德、名人名言等,于潤物細雨無聲中提高教育效果。
(二)秉承“產出導向”認證理念,建設行為質量文化
行為質量文化是質量文化的幔層文化,是精神質量文化的支持層。專業認證背景下的行為質量文化建設主要指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相關的管理層、教師、學生,以產出畢業生質量要求為目標,而進行教育質量管理、課程建設、教學與實踐、自我發展等活動的行為模式。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秉承“產出導向”的認證理念,從管理、專業執行、課程教學、教師、學生等組織層級,對標專業認證二級標準,建立“逆向設計”和“正向施工”的行為模式,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逆向設計”行為文化。“逆向設計”行為就是以產出結果作為行動的目標、一切活動評價的依據,并據此設計系列人才培養活動。比如,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采用“逆向設計”行為模式設計了如下專業人才培養系列活動:對接幼教行業發展和地方普惠性幼兒園對師資的需求逆向設計“合格+特長”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接畢業生5年內從事保育、教育、教學管理(發展崗位)等崗位對能力的需求逆向設計畢業要求,對接畢業要求指標點逆向設計理論和實踐課程體系和每一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對接每一門課程應知應會逆向設計系列教育教學活動方案,對接幼師的準入標準逆向設計學生學習指導方案。學前教育專業相關人員在這種反復的“逆向設計”行為活動中,不斷形成一種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逆向設計”行為文化。
二是“正向施工”行為文化。“正向施工”行為就是將設計系列活動計劃付諸實施,落實產出結果,支撐目標達成。專業認證背景下專業人才培養“正向施工”行為主要是高效實施課程教學、監測和綜合考核課程并證明其合格,以此支撐畢業要求的達成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為此,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基于PDCA質量管理理論,結合當前高職院校內部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的推進情況,自主研發“廣西職教云課堂教學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利用該平臺對教學實施行為(課前備課預習、課中互動、課后輔導和批改作業等)的監測功能及數據處理分析功能,運用質量“教師—二級學院—學院”三級預警機制,規范和強化教師備課、教學、診斷和改進等“正向施工”教學行為,保障課程教學對畢業要求指標點落實質量,支撐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這種數字化監測和科學管理形式培育了師生“正向施工”行為文化,形成了學院教職工獨特的外顯工作行為文化。
(三)對標專業認證標準,系統建設制度質量文化
制度質量文化是精神質量文化的支撐層,是行為質量文化的引導和約束層,是提高質量執行力的重要保障。專業認證是通過外部的質量認證標準引導建立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因此,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專業制度質量文化建設需要以專業質量認證標準為準繩,從管理、專業執行、課程教學、教師、學生等組織層級建立教學質量管理的制度和運行機制,保障內部人才培養質量。具體包括:各個層級組織的教學質量標準制度體系、教學質量運行監測機制以及利用檢測數據建立的反饋機制。
第一,教學質量標準制度體系。由質量標準及其規范、方案構成的標準系統,其價值在于明確各項工作的內容、程序和方法,使得質量實踐活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和路線。專業認證背景下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制度體系就是圍繞專業認證評價標準,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設置與教學、合作與實踐、師資隊伍、支持條件(經費、教學資源和設施保障)等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監控點,建設由質量標準和方案構成的標準制度體系。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重點建設的標準制度體系包括:專業建設標準和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和方案(計劃)、課程建設標準和方案、課程考核標準和課程考核方案、課堂教學實施標準和實施方案、師資團隊建設標準和方案、專業畢業標準和學生學習計劃等。
第二,專業教學質量運行監測機制。教學質量運行檢測系統是專業教學質量保障的關鍵。專業認證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運行監測機制是對標專業認證標準,從內部和外部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運行系統進行設置和實施檢測,以保障教學運行質量的機制。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運行監測機制主要包括:一是內部的自我監測,管理層、專業執行層、教師、學生等相關層級人員利用學院專門診改信息平臺從專業建設、課程教學、教師成長、學生成長等維度實施動態監控和常規質量監控反饋,引導進行常態化和周期性的自我診斷和改進,保障質量監測落實到全員和全過程;二是專門的專業督導,學院建立多層級、專門的專家團隊,在專業建設、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等專業教學質量運行過程中提供專業的監督和指導,監測和提升專業運行質量;三是外部評價反饋,學院構建家長、畢業生、用人單位等利益相關方的評價機制,將他們評價的結果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依據,不斷調整和優化人才培養目標。
第三,利用監測數據建立教學質量反饋機制。獲取和分析監測數據、及時反饋教學質量是專業教學質量保障的主要途徑。專業認證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多渠道獲取專業教學質量監測數據后,對標專業認證評估指標和專業建設標準,建立教學質量反饋機制。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建立的教學質量反饋機制包括以下四點。一是利用信息平臺反饋教學質量。利用“云課堂教學平臺”的自動生成課程教學質量信息功能,及時反饋學生到課率、課堂參與率和教學目標達成率等課堂教學質量情況;利用“學院診改平臺”對教師個人發展、課程建設、專業設計等方面的診斷功能,反饋專業建設質量。二是督導教學質量檢查通報機制。學院和二級學院專業督導團隊對專業教學進行聽評課、不定期檢查,檢查結果在學院和二級學院內部進行通報,反饋專業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三是專業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每年年底會依據專業建設計劃和專業認證評估標準,對比上一年專業建設工作,分析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意見。四是激勵機制。根據信息平臺和專業督導檢測的信息數據,評定出相應等級,折算成相應的分數,作為年底績效考核加分、評優評先等的依據,這種激勵機制很好地激發了教職員工學習、工作的積極性。
(四)堅持“持續改進”理念,建設精神質量文化
精神質量文化是質量文化的核心層與終極目標,是學院在長期的專業質量建設過程中依托支持性物質文化、借助制度文化,在專業人才培養活動中使廣大教職員工和學生樹立和增強質量意識。專業認證背景下精神質量文化需要學院堅持“持續改進”認證理念,對照專業認證標準,在專業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實施過程中持續改進方法手段。專業認證背景下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專業精神質量文化建設的路徑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一是明確專業認證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提出專業質量愿景。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組織相關教師學習專業認證文件并明確評價標準,領悟各級專業認證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專業人才培養重要監測點的硬性指標和要求,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發展實際,提出“三年合格”“八年卓越”的專業認證質量愿景。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形成組織和個人共同的工作和學習價值追求。
二是堅持“持續改進”,修煉至善專業質量精神。專業認證背景下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教職員工圍繞“持續改進”的質量認證理念,計劃、組織、實施、監測和改進人才培養活動,修煉個人的內在質量意識、質量道德和質量理念,形成至善專業質量精神。
三是共享質量價值,營造質量價值文化環境。學院特別是二級學院的管理者,精心策劃、積極開展質量價值文化的宣傳與教育,共享質量價值,營造至善卓越品質文化氛圍。做法包括:利用每周政治學習和學生集隊時間,學習黨和國家提出的關于高職教育、師范教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相關理論知識,共享質量意識和質量價值等,使全體師生理解和認同質量文化、將質量意識和價值轉化為個人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行為習慣”;通過多種形式活動,使專業質量價值理念、道德規范和質量行為等外化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和文體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和社團活動中以及師生技能競賽等各種形式活動中。
四是挖掘學院、行業企業和社會質量文化,厚植至善卓越質量文化。專業認證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質量文化根植于社會、行業企業和職業學校等層級的質量文化中,專業質量文化建設需要挖掘社會、行業企業和學院關于產品、服務等的質量理念、價值、道德等精神質量文化。從社會企業和服務行業提出“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質量第一”“顧客的滿意就是我們追求”等產品和服務質量理念中,從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的“四有好老師”“德技兼修”“做學生引路人”等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中明確質量價值追求目標;從社會提出的“愛崗敬業、忠于職守、誠實守信、服務社會”職業道德規范中,教育行業提出的“愛國守法、為人師表、關愛幼兒”教師職業道德中以及學院提出的“明德、親民、至善”質量文化中挖掘專業質量道德規范,厚植追求卓越的專業質量文化。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幼教人才的搖籃,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不僅要完成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而且要加強專業質量文化建設。因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需要在專業認證評估籌備工作中遵循專業認證理念,對標專業認證標準,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構建持續改進、追求卓越的專業質量文化,進而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優質幼教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應中.質量文化培育與生成:高職學校高水平建設的核心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20(3).
[2]羅國英.質量文化概述[J].中國質量,2015(10).
[3]齊艷杰.高校質量文化建設現狀與改進策略: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個案調研[J].中國高教研究,2016(3).
[4]劉莉莉,陸超.高校師范類專業認證的歷史必然與制度優化[J].教師教育研究,2019(5).
[5]郝保偉.學校質量文化論析[J].教學與管理,2005(2).
注:本文系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度院級教科研立項項目“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質量文化的研究”(2019015KY039)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蔣春姣(1972— ),廣西全州人,講師,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
(責編 蔣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