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亞琴
【摘要】近年來,在新課標不斷推進與持續深入的教育背景下,對教育行業帶來極大的沖擊與影響,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來說,不僅是嚴峻挑戰,還是發展機遇,相應的各種各樣的新式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也層出不窮.其中在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極為流行,能夠讓學生遇到的不少疑難問題迎刃而解,提升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與合作意識.本文針對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課堂合作學習進行深入分析,并制定部分恰當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即學生為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以明確的責任分工為前提進行的互助性學習活動,使其在合作學習中實現預期學習效果,讓他們在互幫互助中共同成長與進步.在新課標背景下,合作學習已經廣泛運用至各個教育階段的各科教學之中,幾乎每節課都會用到.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大力推進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帶領學生圍繞同樣的任務展開合作學習與探究,使其在交流、探索中獲取知識與習得技能,培養他們的主動合作意識.
1 科學組建多個小組,做好合作學習準備
在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常規形態,不過正式實施合作學習之前,要有很多準備工作來做,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需科學組建多個小組,組內成員擁有明確分工與職責,確保合作學習的順利實施.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因素進行小組劃分,組建成6人左右的合作學習小組,使其在組長帶領下有序合作學習與研究數學知識,做好合作學習準備,提高他們學習的有效性[1].
例如 在進行“運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學時,教師先分別羅列因式分解法、公式法與配方法等常規解法,要求學生在小組運用這些方法進行解題練習,使其通過合作學習與討論的方式加深對這些解法的印象,增強他們的認知.接著,教師繼續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討論,讓一些數學綜合能力較強的同學說出各自對因式分解法的看法與見解.如:使用因式分解法的常規思路即為把方程轉變成兩個整式相乘的樣式,使之相乘的積為0,以此讓其他同學也明白因式分解法的使用技巧;因式分解法即對二次項展開降次;使用因式分解法的前提是先把方程右邊化成0,再分別設化簡后的因式等于0,其實就是逆向使用平方差公式與完全平方公式等.之后,教師結合學生交流的內容進行分析與研究,結合他們的不同學習能力、習慣與態度判斷出整體數學表現,據此將班內同學劃分成多個小組,使其以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后續探索.
2 精心挑選教學內容,確定合作學習方向
初中數學知識體系龐大、教學內容繁多,有著明顯的難易程度之分,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用于合作學習,像有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點學生僅靠個人就能夠獨立完成,無需用到合作學習模式,能夠讓他們積累更多的自主學習經驗.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應精心挑選合適的合作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確定合作學習的方向,使其圍繞本節課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等展開合作學習與探究,讓他們的學習行為變得更具針對性與有效性[2].
例如 在開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應用題”教學時,教師先提醒學生做題時需認真審題,把握好題目中“不超過”“不大于”“至多”“至少”等關鍵詞語,再讓他們自主分析與探究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方法與技巧,使其牢固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接著,教師給出以下練習題:某公司準備十一假期期間組織員工外出參觀旅游,旅游人數為10~25人,現在有甲、乙兩個旅行社可供選擇,服務水平一樣,每個人的服務費都是200元,其中甲旅行社給予該公司每位員工七五折優惠,乙旅行社則免除該公司一位員工的服務費,其余員工則八折優惠,那么如何選擇費用最少?以此當作合作學習內容,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分析與探索這一問題,提醒他們注重分類討論思想的應用,使其提出各自的看法,相互交流不同的方案,最終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對題目的分析與探討,并在分工與合作中解決這一問題,讓他們的合作學習方向更為精準.
3 制定小組合作任務,明確學生學習思路
針對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教師需把合作學習當作一個常規教學手段來使用,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其在平常學習中不自覺地使用合作學習模式,讓他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與精彩.對此,初中數學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應圍繞具體教學內容制定合理的小組合作任務,充分發揮出任務的驅動作用,為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思路,使其在小組內向著共同任務一起努力,讓他們通過合作順利完成學習任務[3].
例如 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教學為例,教師先給出一道例題:一種三色冰淇淋的重量是45g,紅色、黃色、藍色的配料比是1∶2∶6,那么這三種顏色的配料分別是多少?據此布置任務:題目中給出哪些條件?要求的結論是什么?你們有哪些方法來求解?假如使用算術解法,能求出結果嗎?如何求?假如使用方程求解,需先怎么辦?本題中的相等關系是什么?怎么設未知數、列方程?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合作探討,引出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讓他們體會到方程思想的優越性.接著,教師繼續呈現例題:做一種桌子時,一個桌面所需木材0.03m3,要搭配四根桌腿,每根桌腿所需木材0.002m3,現在有3.8m3的木材,能夠做幾張桌子?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先找出本題中存在的相等關系,設未知數,再結合相等關系列出方程、解決問題,隨后要求他們一起歸納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常規步驟,使其在明確的學習思路下快速掌握新知識.
4 教師給予適當點撥,順利推行合作學習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學主體已經由教師慢慢轉移至學生,還大力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模式的推進,而教師作為整節課教學的組織者與實施者,要起到兼顧全局的作用,在恰當時機給予他們相應的指導,使其在課堂中能夠順暢地進行各項學習活動.具體到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來說,要想更好地實施合作學習,教師需在關鍵時刻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與幫助,順利推行合作學習的落實,使他們有效突破合作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障礙[4].
例如 在“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教學中,教師先指導學生將三根木條固定到一起,其中c木條同a、b兩根木條相交,在同一方向上形成∠1與∠2,現在把b、c兩個木條固定,轉動木條a,引出問題:在木條a轉動過程中,木條a與b的位置關系發生什么樣的變化?∠1與∠2的大小關系發生何種變化?使其在小組內合作探究,讓他們了解到當a、b兩根木條平行時,∠1與∠2是相等關系,以此揭示同位角的概念,得出“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的結論.接著,教師設置問題:在上述“三線八角”中,還有沒有其他同位角?同位角的基本形狀是怎樣的?引導學生思考后有根有據地進行說理,培養他們的說理能力,使其找到本節課的探索方向.之后,教師繼續利用“三線八角”圖帶領學生在小組內研究內錯角、同旁內角的特點,使其深入探索與理解兩條直線平行的條件,鼓勵他們自主組織語言展開描述,使其口語表達能力與推理論證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與訓練.
5 營造民主合作氛圍,增強學生參與意識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創造力最能發出的條件是民主”,這表明為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創造能力,離不開民主環境這一條件的支持與輔助,讓他們極力展現出個人能力.為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為有效實施合作學習模式,教師應營造良好的民主氛圍,積極發揚民主精神,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體現出師生雙方的平等關系,使其釋放壓力與舒緩緊張,敢于在小組內暢所欲言、大膽質疑,增強他們的合作參與意識[5].
例如 在講授“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過程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個籃球比賽的視頻,談話導入:在籃球比賽中隊員的身高是反映球隊實力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么怎么衡量兩個球隊隊員的身高?需收集哪些數據?學生思考后知道要收集一個籃球隊中每位隊員的身高數據.接著,教師在課件中出示兩個籃球隊的隊員身高表,搭配問題:你們能從直觀上判斷出哪個隊隊員的身高嗎?是否可以借助各隊隊員的身高之和進行判斷?為什么?哪個隊的隊員平均身高較高?是怎么判斷出來的?以學生的自主發言為基礎,引導他們在小組內合作學習,使其得出平均數的定義,并了解中位數、眾數的定義.之后,教師給出問題:大家每周做家務的時間大約是幾個小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合作調查,求出本班同學每周做家務時間的平均數、眾數與中位數,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一步理解這些概念,讓他們意識到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夠高效率地學習.
6 開設課外合作活動,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當前,隨著新課標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與空間已經無法滿足初中數學教學的具體要求,而且課堂時間也較為短暫,不少時候都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多鞏固所學知識的機會,不利于他們對知識的深化理解與全面發展.對于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教師應以做好課內合作學習工作為前提,積極開設課外合作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合作學習空間,使其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由課上順延至課下,不斷強化他們的實踐能力[6].
例如 在展開“用相似三角形解決問題”教學時,教師先結合生活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長度這一實例帶領學生認識平行投影的概念,利用數學實驗指導他們合作探究物體影長和物體高度之間的關系,使其發現在同一時刻,物體高度越高,物體影子就越長,成正比例關系.接著,教師結合路燈下利用人影高度求燈桿高度這一實際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使其根據相似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構建數學模型,讓他們順利地把該實際問題解決掉.之后,教師繼續圍繞本課主題開設課外合作學習活動,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相似三角形相關知識測量一些身邊物體的高度,像教學樓、學校大門、大樹、旗桿、籃球架等,使其在小組內明確分工,做好測量、記錄、繪制、計算等工作,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合作探索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此提升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與價值,增強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
7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需深刻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內容,安排相應的問題、任務等,為學生指明合作學習的方向與目的所在,使其以合作學習為前提,切實感受到探究數學知識的樂趣與魅力所在,讓他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提升數學綜合素質.
【本文系2022年度江蘇省宜興市學科微課題(項目編號:YW-h/2022/029)“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好課堂的實施和評價”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瑞云.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對初中數學教學的影響[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01):102-104.
[2]黃富秀.淺談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合作效應”的放大[J].數學教學通訊,2022(35):65-66.
[3]戴永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34):125-127.
[4]付青軍.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研究[J].亞太教育,2022(21):153-156.
[5]吳永福.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初中數學教學實效[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17):78-80.
[6]林榆成.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分析[J].學苑教育,2022(30):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