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蕊 華小果 劉佳 陳靜 耿晴晴 周偉強
摘?要:目的:了解“醫教協同”背景下臨床教師教學積極性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通過方便抽樣的方法抽取某教學醫院臨床教師210名,在文獻復習和專家咨詢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問卷并收集資料,采用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討臨床教師教學積極性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臨床教師的總體積極性為46.6%。單因素分析發現,衛生技術職稱、教學職稱、對待科研與教學的態度、教學任務、教師待遇、成為優秀教師的期望和自身人文知識素養等7個因素影響教學積極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分析發現,對待科研與教學的態度、教學任務、教師待遇、成為優秀教師的期望和自身人文知識素養等5個因素為臨床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影響因素(P<0.05)。結論:該教學醫院臨床教師教學積極性有待提高,應重視臨床教師教學意識的培養,關注臨床教師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要,建立健全教學激勵與約束機制,優化臨床教師師資隊伍建設,進而提高臨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教學熱情度。
關鍵詞:醫教協同;臨床教師;積極性;影響因素
隨著醫教協同模式的建立,醫學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任務更加艱巨。臨床教師在教學醫院中通常需要同時扮演著醫生和教師雙重職業角色,肩負著醫療、科研和教學三重任務。面對現今較為困難的醫療環境和日漸緊張的醫患關系,臨床教師的醫療任務繁重艱巨,甚至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學工作對他們來說似乎成為額外的負擔,因此普遍存在著教學積極性不高、教學意識薄弱、教學能力欠缺等不利于提高教育質量的問題[1]。本研究通過分析某教學醫院臨床教師教學基本情況以及教學積極性表現、剖析其影響因素,旨在提高臨床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教學能力,推動教學醫院臨床師資隊伍建設長期發展,培育高質量醫學人才。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抽取某教學醫院臨床教師作為調查對象。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問卷星”網絡問卷形式發放,共發放問卷210份,回收有效問卷20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14%。
1.3?研究內容
調查內容包括:(1)參與調查的臨床教師的個人基本信息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從事教學工作年限、教學職稱和衛生技術職稱等。(2)參與調查的臨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情況。(3)參與調查的臨床教師教育觀念及教學意識現況,包括師德師風、人文素養和教育理念等。
1.4?資料處理與分析
運用EpiData3.1建立數據庫,通過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臨床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單因素分析
2檢驗)和多因素分析(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調查對象的個人基本情況
204名調查對象中,男性、女性分別占53.9%和461%;調查對象的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30~50歲,占總體的56.9%,50歲以上占比最少,為7.4%;學歷為碩士研究生的占比較多,共183人,占總體的89.9%,本科占比為8.8%,博士研究生占比僅為1.5%;調查對象的衛生技術職稱為主治醫師及以下的有161人,占比為78.9%,主治醫師以上的有43人,占比為21.1%;教學職稱為講師及以下153人,占比為75.0%,講師以上為51人,占比為25.0%。
2.2?臨床教師的教育觀念及教學意識現況
在師德師風方面,本次調查中的臨床教師對師德師風狀況關注度不高;對于自身發展最關注的是醫療技術水平,把師德表現列入教師考核指標不關注或不重要態度的114人,占比為55.9%。臨床教師對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期望高的有113人,占55.4%,期望一般的有67人,占32.9%,期望不高的有24人,占11.8%。在人文素養方面,有聽說過且熟知“人文精神”“人文素質”“人文教育”這些概念的臨床教師72人,占35.3%,聽說過但不清楚這些概念甚至沒有聽說過的84人,占41.2%。在對自身人文知識和素養的客觀評判中,認為個人非常欠缺的有56人,占27.5%,認為個人比較欠缺的有92人,占45.1%,認為不欠缺的有56人,占27.5%。
2.3?臨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情況
在對調查的臨床教師教學積極性情況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表示對教學工作積極性高的臨床教師95人,占比為46.6%;表示積極性不高的109人,占比為53.4%。31.9%的臨床教師認為醫療、科研、教學工作相互有矛盾,且認為科研工作比教學工作更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相對于專職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臨床教師表示自己承擔的教學任務繁重,并在一定程度上對臨床醫療工作及收入產生影響。同時,在調查中,有142人認為提高臨床教師的待遇能夠或一般有效促進臨床教師教學工作積極性,占比為69.6%,認為不能夠提高積極性的62人,占比為30.4%。
2.3.1?單因素分析
某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臨床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單因素分析是以積極性(高=1;低=0)為因變量,將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和相關指標作為自變量納入可能影響因素的范圍,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衛生技術職稱、教學職稱、教學任務量、教師待遇、師德師風、人文素養等。從單因素分析結果來看,調查對象的教學積極性與衛生技術職稱、教學職稱、對待科研與教學的態度、教學任務、教師待遇、成為優秀教師的期望和自身人文知識素養等因素有關(P<0.05)。
2.3.2?多因素分析
臨床教師教學積極性多因素分析是以積極性高低為因變量,其中令“高”為1,“低”為0,并將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納入多因素二項Logstic回歸模型中,在分析過程中自變量是以賦值最高的作為參照,變量名及編碼見表2。使用非條件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科研比教學重要的態度、教學任務量、教師待遇、成為優秀教師的期望以及自身人文知識和素養等5個因素與教學積極性有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根據分析結果可知,在保持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不認同科研比教學重要的調查對象教學積極性是認同科研比教學重要的12.619倍;認為教學任務不繁重的調查對象教學積極性是認為教學任務繁重4.146倍;認為提高教師待遇能夠增加調查對象的教學積極性分別是認為提高教師待遇不一定增加教學積極和不能夠增加教學積極性的4.836倍和10.646倍;對于成為優秀教師的期望值高和一般的調查對象的教學積極性是期望值不高的調查對象的3.702倍和3.821倍;評判自身人文知識和素養不欠缺的調查對象的教學積極性分別是評判自身人文知識和素養非常欠缺和比較欠缺的調查對象的4.343倍和2905倍。
3?討論
3.1?臨床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影響因素探討
在本研究中,對待科研與教學的態度與臨床教師教學積極性關系密切,不認同科研比教學重要的調查對象教學積極性是認同科研比教學重要的12.619倍。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正確認識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內在協調統一關系,不做偏廢的態度能夠提高臨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相反,“重科研,輕教學”的思想必然嚴重影響教學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反觀現實,科研工作量的完成,直接關系臨床教師的個人物質利益,也關系職稱晉升,而教學工作量的完成所帶來的受益短期內很難體現,這也是臨床教師對于教學工作缺乏積極性的重要緣由[2]。同時,分析發現,對于成為優秀教師的期望值高和一般的調查對象的教學積極性是期望值不高的調查對象的3.702倍和3.821倍。究其原因,把教學工作當作一種榮譽和責任,渴望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愿望越強烈,則他的教學積極性就越高。此外,評判自身人文知識和素養不欠缺的臨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分別是評判自身人文知識和素養非常欠缺和比較欠缺的4.343倍和2.905倍。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個人對集體、國家、社會的高度義務感和責任心能有效地激發工作積極性,因此,具有較高水平的人文知識和素養的臨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比較為欠缺的臨床教師高。另外,相對專職教師而言,臨床教師多為醫學院校畢業,接受的教育側重于培養臨床技術和方法,故而在教學意識和人文知識和素養方面有所欠缺[3]。在調查中,認為教學任務不繁重的調查對象教學積極性是認為教學任務繁重4.146倍。臨床醫生的工作煩瑣,既包括日常診療工作及各種急危重癥,還有一定的科研任務和教學工作。而教學工作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包括備課、制作課件、課堂思考、病例講解、課后總結等,需要臨床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4]。因此,繁重的教學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臨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同時,分析發現,教師待遇對臨床教師教學積極性影響較大,在保持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認為提高教師待遇能夠增加教學積極性是認為提高教師待遇不能夠增加教學積極性的10.646倍。分析原因,臨床教師的經濟收入一般與臨床業務工作量掛鉤,而其在教學期間無法進行相關醫療業務,僅有少許的課時費用。因此經濟收入明顯下降,故認為臨床教學往往是負擔,缺乏積極性[5]。相反,當教師待遇能夠得到明顯改善,故而臨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便可能達到較快提高。
3.2?提高臨床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建議
3.2.1?重視臨床教師教學意識的培養
在醫學教育中,臨床教師的教學意識和教學素養至關重要,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整體教學質量。因此需要各個層面的重視和引導臨床教師教學意識的培養。首先,在院校層面,領導應高度重視并強調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糾正“重醫療、輕教學、重科研、輕教學”的思想傾向,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教師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務,建立嚴格的教師篩選和考核制度,健全師德師風管理體系,將師德師風考核作為教師聘用的重要依據[6]。在教研室層面,嚴格貫徹和落實學校下達的相關教育精神和各項教學任務,定期開展教研室工作會議,幫助老師形成立德樹人、嚴謹治學、教風端正的教師風范,增強臨床教師的責任感和教學積極性。
3.2.2?關注臨床教師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要
研究結果顯示,對于成為優秀教師的心理期望和提升教師待遇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積極性,說明臨床教師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要的滿足程度與其參與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密切相關。因此,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了解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稱級別的臨床教師的需求需要,針對性地進行相關物質補助和精神激勵。特別對于年輕的臨床教師,精力旺盛,熱情積極,但同時又面臨著購房置業、結婚生子等生活壓力,針對其特點,為其營造和優化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情感氛圍,充分滿足該群體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要,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故以更加積極的狀態投入臨床教學工作中。
3.2.3?優化臨床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結構合理的臨床教師師資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在調查中發現部分老師表示繁重的教學任務嚴重影響參與教學工作的積極性。究其原因,除了臨床教師本身的職業性質外,教師人力資源配置不當,部分教師教學工作量分配不均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因此,亟須結構合理的臨床教師隊伍。首先,優化專業梯隊建設,構建由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組成的能級梯隊結構;其次,優化職務結構,鼓勵臨床教師的臨床職稱和教學職稱同步發展;再次,優化學歷結構,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鼓勵支持青年教師通過不同的形式攻讀學位;從次,優化年齡結構,建立合理的年齡梯度,避免出現“年齡斷層”等情況;最后,優化來源結構,應多渠道、多元化地從國內外不同高校引進高級人才,擴充發展臨床教師隊伍。
3.2.4?建立健全教學激勵與約束機制
完善教學獎勵與表彰辦法,能夠引導和提高廣大臨床教師投身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研究制定對各類教師人員的年度考核辦法,在業務科室年度目標考核任務書中細化和量化教學考核指標,適時適度地提高臨床教師的福利待遇。建立教師承擔教學工作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在教學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在職稱評定、崗位調整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政策,鼓勵名醫、名師等知名專家、教授參與理論授課與臨床帶教工作,充分發揮知名專家和教授在教學中的示范作用,同時也可通過這種“以老帶新”“傳幫帶”的方式,提高年輕新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定期組織開展臨床教學名師的評選,給予榮譽獲得者一定的事跡宣傳和物質獎勵,從而提高臨床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付芝,潘晨,劉瑩.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師教學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9,9(01):5559.
[2]鄧心強.論大學教學與科研的異同與協同[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2,36(03):114.
[3]祝麗瓊,張建平,林仲秋,等.探討影響臨床教師帶教積極性的因素及其對策[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20,25(02):193194+207.
[4]施旖旎,羅興喜,李春海,等.淺談教研室在外科臨床教學師資管理中的作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8,32(02):7779.
[5]顏華.淺談提高臨床教學水平的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2):7576.
[6]檀軍,蔡仁蓮,陸祥,等.教研共同體意識在組織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08):12501252.
基金項目:安徽省2021年度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基于‘醫教協同模式下臨床教師教學能力發展體系的構建”(2021jyxm0833)
作者簡介:胡蕊(1993—?),女,漢族,安徽懷寧人,碩士研究生,經濟師中級,主要從事教學管理、教師發展等相關研究。
*通訊作者:華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