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輝 張志然
【摘要】隨著限量標準的更迭,我國獸藥殘留檢測技術也在近2年陸續更新頒布與實施。本文通過比對2021版與2022版《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中部分獸藥殘留檢測標準的差異,分析不同檢測標準的先進性與適用性,便于檢測機構在獸藥殘留檢測及監管部門制定抽檢方案上采用正確的檢測方法,確保檢測報告的合規性以及檢測結論的符合性。
【關鍵詞】獸藥殘留;檢測標準;抗生素;激素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4977.2023.04.007
Current Status of Detection Standards for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China
WANG Enhui, ZHANG Zhiran*
(Yantai Standard Metrolog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Yantai 26400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limit standards, Chinas veterinary drug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updat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past two year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me veterinary drug residue detection standards in the 2021 and 2022 National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Random Inspection Implementation Rules, and analyzes the progressive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detection standard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detection agencies to adopt correct detection methods in veterinary drug residue detection and the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to develop sampling inspection plans, and ensure the compliance of the detection reports and the compliance of the detection conclusions.
Key words: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testing standards; antibiotics; hormone
獸藥殘留是指食用動物在使用獸藥后,蓄積或殘存在動物機體、組織器官以及進入泌乳動物乳汁或禽蛋等農副產品中的藥物原形、代謝與衍生產物的總稱。其對食用動物的疾病預防與治療,提高禽畜出欄率以及改善農副產品品質具有重要作用[1]。雖然我國根據休藥期長短、獸藥在動物體內的代謝周期,以及對人體的危害狀況制定了獸藥限用和禁用名錄,但由于部分養殖戶缺乏相關理論培訓,在經濟利益驅使下,不僅未能遵守獸藥休藥期的管理規定,還在施用飼料時摻雜多種獸藥,導致同一農副產品中獸藥殘留超標且超標種類多樣化的現象頻發,直接影響到我國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以及農副產品的出口貿易[2-3]。
獸藥根據作用機理主要分為抗菌治療的抗生素類藥物(四環素、磺胺、呋喃等)、降低動物外界感知提高新鮮度的精神類藥物(〔鹽酸〕氯丙嗪、利血平、地西泮等),以及改變新陳代謝與蛋白脂肪合成的激素類藥物(克侖特羅、沙丁胺醇、萊克多巴胺等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4]。
獸藥殘留種類不同對人體的危害也不盡相同。例如抗生素類藥物中的硝基呋喃與喹諾酮能改變動物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使其產生位點突變;而氯霉素不僅能夠引起“灰嬰綜合征”反應,還會造成人體再生障礙性貧血[5]。精神類藥物中的地西泮通過增強抑制性神經遞質,不僅會產生嗜睡的副作用,還會造成肌肉松弛,甚至是出現呼吸抑制癥狀[6]。激素類藥物中的克侖特羅,會導致人體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亢進,甚至誘發惡性腫瘤[7-8]。
為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安全,農業農村部與國家衛健委、市場監管總局在“十三五”期間共同制定并公布了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9],該標準替代農業部公告第235號中的相關部分,明確了動物性農副產品中阿苯達唑等104種(類)獸藥的最大殘留限量;規定了醋酸等154種允許用于食品動物,但不需要制定殘留限量的獸藥;規定了氯丙嗪等9種允許作治療用,但不得在動物性食品中檢出的獸藥。
1.1氯霉素的檢測
根據2021版《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規定,禽畜肉中氯霉素的檢測標準有2種,分別為GB/T 22338—2008《動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類藥物殘留量測定》[10]和GB/T 20756—2006《可食動物肌肉、肝臟和水產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11]。前者根據樣品基質類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溶劑與方法進行提取(肌肉組織-乙腈震蕩提取后旋蒸、內臟-酶解后乙酸乙酯-乙醚溶液提取后旋蒸、蜂蜜-乙酸乙酯震蕩提取后旋蒸),并根據基質類型選用相對應的固相萃取柱進行凈化;后者采用統一的乙酸乙酯溶液震蕩提取,旋蒸近干后再利用正己烷清洗掉雜質,用水定容上機測試。GB/T 22338—2008能有效解決基質效應的影響且凈化徹底,但由于提取過程需要針對基質類型采取不同的前處理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無法滿足檢測機構大批量產品抽檢時的效率要求;GB/T 20756—2006雖然提取相對快捷,但其凈化方式無法完全去除脂肪等雜質,使其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為此2022版《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增加了GB 31658.2—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動物性食品中氯霉素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12]進行檢測。該方法提取過程采用乙腈與氯化鈉溶液震蕩提取,利用水飽和的乙酸乙酯溶液進行液液分配,氮吹盡干后復溶,并利用固相萃取柱進行凈化。該方法處理過程中無需考慮基質差異,且由于增加了一道液液分配程序,使其在回收率和凈化程度得到提升,契合當下檢測機構的使用需求。
1.2四環素類、磺胺類和喹諾酮類的檢測
2021版《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中四環素類、磺胺類和喹諾酮類藥物檢測標準分別為GB/T 21317—2007《動物源性食品中四環素類獸藥殘留量檢測方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與高效液相色譜法》[13]、GB/T 21316—2007《動物源性食品中磺胺類藥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14]、SN/T 1751.2—2007《進出口動物源食品中喹諾酮類藥物殘留量檢測方法第2部分: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15]、農業部1077號公告—1—2008《水產品中17種磺胺類及15種喹諾酮類藥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16]和GB/T 21312—2007《動物源性食品中14種喹諾酮藥物殘留檢測方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17],其中SN/T 1751.2—2007適用于禽畜肌肉組織喹諾酮類的檢測,農業部1077號公告—1—2008適用于水產品喹諾酮類的檢測,而GB/T 21312—2007適用于禽畜肝臟等動物性農副產品的檢測。
GB/T 21317—2007和GB/T 21312—2007在提取和凈化方式較為相似,均采用EDTA-Mcllvaine緩沖溶液進行震蕩提取,然后利用HLB固相萃取柱進行凈化。GB/T 21316—2007在提取磺胺類藥物時采用乙腈-水溶液提取,微波輻照完畢重復提取一次,利用乙腈飽和的正己烷溶液進行液液分配凈化,旋蒸后復溶上機測試。SN/T 1751.2—2007和農業部1077號公告—1—2008提取均使用酸化乙腈進行震蕩提取,然后利用正己烷液液分配進行凈化。
從上述標準方法中可以看出針對四環素類、磺胺類和喹諾酮類的檢測,各標準在提取前處理過程以及凈化方式上均有相似之處。但受標準適用范圍及《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規定所限,檢測機構在檢測時需要針對這些檢測項目分別進行提取和凈化,提升工作量的同時也加大了試劑耗材的成本投入。針對該情況,GB 31658.17—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動物性食品中四環素類、磺胺類和喹諾酮類藥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18]應運而生,并被2022版《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規定用于禽畜肌肉組織及其農副產品的檢測。該檢測方法采用Mcllvaine-Na2-EDTA溶液進行提取后,利用磷酸緩沖液重復提取一次,提取完畢利用固相萃取柱進行凈化,氮吹盡干并復溶上機測試。該方法適用于多種基質類型,并通過多種緩沖溶液提取配合固相萃取凈化使樣本的回收率得到極大提升,不僅減少了檢測機構的成本投入,也使工作效率和檢測精確度得到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水產品中四環素類藥物殘留檢測標準在22版抽檢細則中增加了GB 31656.11—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品中土霉素、四環素、金霉素和多西環素殘留量的測定》[19]。該標準針對樣品類型采用Na2-EDTA溶液與醋酸鉛緩沖溶液提取,離心后殘渣利用Na2-EDTA溶液重復提取兩次,凈化過程增加了乙酸乙酯液液分配(針對特殊魚類增加2次液液分配)的步驟,利用固相萃取柱進行凈化,然后氮吹后復溶上機測試。多次的提取與凈化使該方法在提取效率和凈化程度有不錯表現,針對鰻鱺等基質復雜的水產品,檢測機構可以優先采用該方法,避免基質效應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1.3硝基呋喃類的檢測
2021版《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規定禽畜類硝基呋喃藥物檢測標準采用農業部781號公告—4—2006《動物源食品中硝基呋喃類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20],而針對水產品類的硝基呋喃藥物檢測標準則采用農業部783號公告—1—2006《水產品中硝基呋喃類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21]。農業部781號公告—4—2006先采用水和冰浴甲醇對勻漿后的樣品進行洗滌,該步驟主要目的是降低呋喃西林代謝物(SEM)的誤判。由于SEM產生機理復雜、來源多樣,可能的外源性污染途徑包括偶氮甲酰胺(面粉中常見物質)、水產品的甲殼素、次氯酸鈉消毒副產物、瓶蓋密封墊和膠帶等,通過上述方式洗滌,可有效洗去游離態代謝物,只測定結合態代謝物,降低“假陽性”誤判;同時該洗滌步驟還可以去除樣品中組織黏液、色素等干擾雜質,減少分析干擾,降低基質效應。洗滌后的樣品加入鹽酸和2-硝基苯甲醛的二甲砜溶液,37℃避光水浴16小時衍生,衍生后利用磷酸氫二鉀調節pH后利用乙酸乙酯先后進行兩次提取,氮氣吹干后用甲醇水溶液復溶后上機測試。農業部783號公告—1—2006則是直接對勻漿后的樣品加入鹽酸和二硝基苯甲醛溶液,置于恒溫水浴振蕩16小時進行衍生,調節pH后利用乙酸乙酯先后進行兩次提取,氮氣吹干后用甲醇水溶液復溶后上機測試。二者除有無洗滌步驟和衍生試劑方面存在差別,在提取和凈化方式較為相似。2022版《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對于水產品中硝基呋喃藥物的檢測增加了GB 31656.13—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品中硝基呋喃類代謝物多殘留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22]。該標準與農業部783號公告—1—2006相似,衍生和提取所用試劑及提取凈化方式均無較大改變。
2021版《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規定禽畜類中氯丙嗪、地西泮等鎮靜劑類藥物檢測采用SN/T 2113—2008《進出口動物源性食品中鎮靜劑類藥物殘留量的檢測方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23]。該標準采用乙腈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凈化,然后使用酸化乙腈進行洗脫,最后氮吹盡干并復溶上機測試。2022版《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沒有推薦新的檢測標準,但GB 31656.4—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品中氯丙嗪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的實施[24],使水產品中氯丙嗪檢測有了基質適用的檢測標準,針對風險評價和安全性抽檢過程中水產品中氯丙嗪的檢測可以采用該標準進行檢測和評估。該標準與SN/T 2113—2008相比,在提取過程中增加了乙腈二次提取殘渣的過程,并在固相萃取柱凈化后的洗脫液和復溶液的選擇上從酸化乙腈與水改變為氨化甲醇與甲醇乙酸銨溶液,提高了洗脫效率的同時,增加了離子電離度,使樣本回收率和檢測限得到改善。
克侖特羅、沙丁胺醇、萊克多巴胺等β-受體激素在《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中一直使用GB/T 22286—2008《動物源性食品中多種β-受體激動劑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25]方法檢測。該標準利用乙酸鈉緩沖液與β-葡萄糖醛苷酶進行37℃水浴酶解12小時,然后調節pH至1.0左右,離心后收集全部上清液,將收集的液體調節pH至11左右,用飽和氯化鈉溶液(調節極性)與異丙醇-乙酸乙酯混合溶液進行液液分配,待提取物質充分進入有機相,取全部有機溶劑,氮氣吹干用乙酸鈉緩沖液進行復溶,利用離子交換柱進行凈化,然后利用氨化甲醇洗脫,氮吹復溶上機測試;GB 31658.22—202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動物性食品中β-受體激動劑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26],于2023年2月替代GB/T 22286—2008實施。該標準采用乙酸銨緩沖液與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解16 h,用高氯酸調節pH至1.0左右,離心后將上清液用氫氧化鈉調節pH至10左右,先后利用乙酸乙酯和叔丁基甲醚進行兩次液液分配,取上清液氮吹干后用甲酸溶液溶解,用離子交換柱進行凈化,氨化甲醇洗脫,然后氮吹復溶上機測試。這種檢測增加了酶解時間和液液分配的次數,使提取效率、提取種類、凈化程度都大幅提高。
此外,GB 31656.14—202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品中27種性激素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27]適用于水產品基質類型激素檢測標準。該標準與GB 31658.22—2022在提取與凈化方式上存在較大差別,針對水產品特點省去了酶解步驟,樣品粉碎后加入乙酸銨溶液,先后采用乙酸乙酯-甲基叔丁基醚混合溶液和乙酸乙酯進行兩次液液分配提取,有機相氮吹干后加入正己烷復溶,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凈化,然后復溶上機測試。這種檢測方法彌補了水產品基質激素檢測的空白,同時針對樣品類型節省了酶解時間,并兼顧了GB 31658.22—2022在提取與凈化效率的優點。
隨著獸藥殘留檢測標準的不斷完善與更新,我國獸藥殘留前處理方法逐步向操作簡便、適合多種基質類型、一次提取適合多種藥物的提取以及高度凈化的方向發展;在儀器設備的選用上,也逐漸向高靈敏度、高分辨率、高分析效率的三重四級桿液相色譜串聯質譜統一。檢測機構在承擔政府抽查任務時,在確保檢測的樣品回收率、基質適用性以及檢測效率的同時,要注意所選用的方法應被GB 31650—2019以及《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所允許或推薦,確保檢測報告的合規性,防止結論被推翻。因此,期望相應的監管部門在制定《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的過程中,能夠選用適用多種基質類型同時提取檢測多種藥物的檢測方法,不僅能提高檢測效率與精確度,也能切實降低檢測機構運行成本,進而推進抽檢任務高質量地完成。
【參考文獻】
[1]李紅麗.QuEChERS-UPLC-MS/MS同時測定動物性食品中24種殘留獸藥方法及基質效應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2]孫曉崢,孫曉軍,翟蓮,等.淺談獸藥濫用的危害性及防控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8(10):12-14.
[3]龍木措.淺談畜禽產品獸藥殘留危害現狀與分析[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4):69.
[4]趙云峰,周爽.加強農殘獸殘檢測技術研究保障食品安全[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3,4(1):1-2.
[5]王悅,隋穎.動物源性食品中獸藥殘留的危害及控制策略[J].食品界,2021(7):112.
[6]趙東輝,張繼.畜禽產品獸藥殘留危害及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獸醫導刊,2021(13):141-142.
[7]劉二花,劉松雁.畜產品獸藥殘留的危害及檢測方法[J].今日畜牧獸醫,2021,37(6):1,31.
[8]周迎春,劉少博,華向美.我國動物源性食品中獸藥殘留的危害及現狀[J].糧食與油脂,2021,34(6):18-20.
[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S].
[10]動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類藥物殘留量測定:GB/T 22338—2008[S].
[11]可食動物肌肉、肝臟和水產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GB/T 20756—2006[S].
[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動物性食品中氯霉素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GB 31658.2—2021[S].
[13]動物源性食品中四環素類獸藥殘留量檢測方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與高效液相色譜法:GB/T 21317—2007[S].
[14]動物源性食品中磺胺類藥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GB/T 21316—2007[S].
[15]進出口動物源食品中喹諾酮類藥物殘留量檢測方法第2部分: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SN/T 1751.2—2007[S].
[16]水產品中17種磺胺類及15種喹諾酮類藥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農業部1077號公告—1—2008[S].
[17]動物源性食品中14種喹諾酮藥物殘留檢測方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GB/T 21312—2007[S].
[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動物性食品中四環素類、磺胺類和喹諾酮類藥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GB 31658.17—2021[S].
[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品中土霉素、四環素、金霉素、多西環素殘留量的測定:GB 31656.11—2021[S].
[20]動物源食品中硝基呋喃類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農業部781號公告—4—2006[S].
[21]水產品中硝基呋喃類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農業部783號公告—1—2006[S].
[2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品中硝基呋喃類代謝物多殘留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GB 31656.13—2021[S].
[23]進出口動物源性食品中鎮靜劑類藥物殘留量的檢測方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SN/T 2113—2008[S].
[2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品中氯丙嗪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GB 31656.4—2021[S].
[25]動物源性食品中多種β-受體激動劑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GB/T 22286—2008[S].
[2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動物性食品中β-受體激動劑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GB 31658.22—2022[S].
[2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品中27種性激素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GB 31656.14—2022[S].
【作者簡介】
王恩輝,男,1991年出生,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食品質量安全檢測、食品檢測技術標準化。
通訊作者:張志然,女,1969年出生,高級工程師,學士,研究方向為食品質量安全檢測、葡萄與葡萄酒釀造技術,郵箱:934698085@qq.com。
(編輯: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