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惠芳
德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創新初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模式,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全身心投入英語學習。初中生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對外界的認知較為淺薄,道德觀念易受外界影響。對此,教師需要抓住學生認知發展的黃金期,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向學生滲透德育思想,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認知。同時,教師應挖掘隱藏在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選擇恰當的滲透方法,引導學生思考道德問題、探索解決道德問題的途徑,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現狀
德育滲透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對學生的培養要求,借助英語教材這一載體,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德育。教師作為學生的指引者,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團結友愛的班風中,發展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道德素質。
然而,當前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德育對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片面關注學生對英語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對詞匯和語法規則的掌握情況等,忽略了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文章所蘊含的德育因素。長此以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發揮學科的育人功能,學生的思想就無法得到進一步的熏陶。
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
(一)立足教材內容,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初中英語教材蘊含許多與德育相關的內容,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真、善、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對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立足英語教材,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理解英語語篇的人文內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Finding your way”時,教師需要讓學生運用所學英語詞匯和句式進行問路、指路的對話。這個單元的閱讀語篇以游覽動物園為主題,學生要以導游設計的旅游路線為線索,了解指引道路的句式。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動物園的游覽圖,并要求學生掌握表示方位的英語單詞,學會用英語介紹各種動物。如,在對話中,有學生提出問題“Where is the Panda House?”,有學生回答“To the south of the lions area, you will find the Panda House.Pandas are cute. They like to eat bamboo and lie down all day long.”。在學生進行對話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動物園每一種動物的生存現狀,引起學生對動物的關注,培養學生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道德意識。另外,教師可讓學生扮演導游和游客的角色。如,有的學生在扮演游客的過程中,忘記了某一動物所在區域的路線,扮演導游的學生可以及時為其提供幫助。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生能夠充分運用教材中的英語表達方式,鍛煉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活動中幫助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聯系,從而形成互幫互助的優良品質。
(二)聯系生活實際,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為了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小事,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學生能夠通過解決教師提出的實際生活問題,發展英語思維,在日常生活中規范個人行為。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Wild animals”時,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播放一首英文歌曲Old MacDonald,幫助學生復習英語舊知,并引入這節課學生需要掌握的句型。在學生能夠跟著英文歌曲旋律輕輕哼唱之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大量有關森林的圖片,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描述森林風光。此時,有的學生結合自身的游玩經歷進行了描述:“There are many trees in the forest. I can feel the freshest air and see a lot of animals in the forest. There are some dangerous animals in the forest, so if you go to the forest, you need to protect yourself well.”。在學生講述個人經歷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樹立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明白大自然中存在著很多看不見的危險,需要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其次,教師可以用英語講述關于森林中的野生動物的故事,引入英語單詞的講解,讓學生運用學過的句型進行操練。教師還可播放有關大熊貓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并尊重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明白不能隨意打擾它們的日常生活。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良好觀念。
(三)拓展課外內容,培養良好學習意識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初中生獲取英語信息的渠道更加寬廣,他們對事物有著獨到見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適當拓展課外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英語知識。為了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鼓勵學生積極表達個人的真實情感,讓學生反思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不足之處,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意識。
例如,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A good read”的Reading板塊節選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創作的長篇游記體諷刺小說Gullivers Travels中“Gulliver in Lilliput”一卷,主要描述了Gulliver在小人國的遭遇。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Gullivers Travels的電影,并讓學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現文章的精彩情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故事中獲得一定的感悟。如,Gulliver在游歷各個國家的時候,雖然身處不同的境地,但是他總能用他的彬彬有禮和善良可愛打動每一個人。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What kind of person would you like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學生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如“I would like to be a kind/brave/polite/unselfish/faithful…person.”。通過閱讀課外書籍,學生能夠明白要像Gulliver一樣為了夢想不斷冒險,堅持不懈地奮斗,樹立良好的學習意識。
(四)豐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初中英語教師不僅肩負著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和知識水平的責任,還承擔著培養學生思想觀念的職責。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創新英語教學方式,引入充滿趣味的英語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感受不同的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狀態,以學生的視角找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更加喜歡英語學習,積極接受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Teenage problems”時,教師可先在導入環節講述一名學生的煩惱,要求學生思考如何幫助這名學生解決問題。為了促使學生積極發表個人的看法,教師可設計小組活動,讓學生向同組成員傾訴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并由同組成員給予合理的意見。教師還可以邀請小組代表上臺發言,如有的學生說“My problem is that I cant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 When I talk with others,I usually feel very nervous.”,同組學生給他的建議是“You should talk with one person at first, and then you will not feel nervous when talking with others.”。教師需要肯定學生的建議,并且告訴學生不應該對自己遇到的問題感到羞愧。教師可以設置心理疏導環節,鼓勵學生將遇到的煩惱在紙條上寫下來,并且隨機分發給每個學生。讓他們在紙條上寫下自己的建議。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轉變了被動學習者的身份,更為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幫助他人解決困惑。在這種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結語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進行初中英語教學的同時,讓學生接受良好的德育熏陶,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教師需要找準德育工作的切入點,規范個人的言行舉止,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英語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另外,初中英語教師應正確認識德育的重要性,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從而在英語學科中更好地滲透德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基礎知識、提高道德水平,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甫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