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研究》
作者:王桂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9507-3
出版時間:2016 年5 月
定價:25 元
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創建特色專業體系是新時期地方高校強化自身發展、提升教育競爭力的必然選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作為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在辦學歷程中更應發揮帶頭作用,在新時代下積極向特色一流專業體系建設方向邁進,守好特色教育高地。基于此,筆者參考王桂林編著,法律出版社出版的《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研究》一書,對現階段高校特色專業建設中應注意的事項、教育工作的基本內容及所使用的評價方式進行了深度解析。
該書第一章從理論來源角度介紹了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的教育背景和時代背景。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別從基礎理論和意義解讀角度剖析了高校對特色專業的定位,并對特色專業結構的調整和重構進行了必然性分析。第四章著重分析了高校現階段面臨的特色專業建設問題。第五章和第六章以行業高校為例,挑選了幾類社會發展前景較好的行業進行了特點、調整狀況闡述,并對制約高校此項工作開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總結。第七章總結了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需要遵循和優化的基本原則。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別闡述了高校專業外部建設需要注意的內容和內部建設需要完成的工作。第十章對特色專業的評價和監督角度進行了總結。
多年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直致力于構建一流特色專業,推選出一批具有教育優勢、教育特色的專業學科,比如電子商務、金融學、人工智能等,這些專業是高校的名牌,更是高校走向國際化辦學道路的底氣。筆者基于2021 年度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攻關):“雙萬計劃”,西電特色一流專業建設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編號:21BG010)研究,并參考該校的特色專業辦學經驗和該書內容,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思考地方高校發展特色專業的思路。
其一,準確定位辦學目標。目前階段,在專業設置上,國內高校同質化現象較為明顯,高校之間的競爭形勢日趨激烈。為確保地方高校能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準確定位辦學目標,優化專業結構。具體高校需結合地方經濟發展趨勢、產業類型和產業結構,優先選擇教育基礎良好、區域人才需求量大、發展前景較好的專業進行重點培育,將其打造成為特色專業,以特色專業帶動其他專業學科轉型。同時,高校還需奠定堅實的學科基礎。特色專業建設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高校以優厚的教育條件做好奠基工作。比如購置先進教育設備、培養或引進學科帶頭人,積極搭建學術梯隊,如此能為特色專業奠定學科基礎。
其二,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參閱該書可知,特色辦學決定高校的生存和發展,而高校師資隊伍是影響特色辦學的重要力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時,積極開辦了“一流專業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修班,并采用“專題報告+分組研討+典型案例匯報+紅色教育學習”的形式進行,教學特設崗負責人、骨干教師、院系領導都積極參與了此次研修活動。對此,高校需積極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在師資管理中,做好教師綜合技能培訓工作,積極邀請企業骨干、社會知名人士到學校擔任或兼任教師;定期給教師開展教育座談、實務經驗分享;開展信息技能培訓、專業實務培訓,豐富教師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經驗。另一方面,定期對教師教學工作和思想意識進行考核,以公開試講、教師自評的方式客觀評價此項工作,督促教師成長和進步。
其三,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課程改革是特色專業建設的重要環節。西電共青團積極響應課程改革,發揮自身引領作用,持續深化“黨建引領、拓展群體、數據賦能”的實踐功能,依托“線上與線下、課上與課下、校內與校外”育人資源,在校內打造了“紅色筑夢+教育”的體系化活動,為課程改革奠定了教育基礎。高校需在明確辦學定位之后,積極投入大量師資力量和教育力量推進課程改革。在教學內容上,設計課程思政建設、第二課堂建設體系,優化課程教育內容。在教學方法上,以智慧課程、信息化教育等新型教學方式輔助特色專業體系,解決現有課程教學模式單一化的問題。在教育評價上,完善專業評價改革工作。定期安排師生對已經開展的專業課程進行對比評價、歷史評價、過程性評價,明確專業教育中的不完善之處,確保專業課程架構能適應教學改革需求和社會行業發展需求。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速度的加快,社會對各個領域專業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為積極順應時代變化趨勢,需對自身專業結構進行重新調整和規劃,結合自身辦學優勢,構建特色化專業體系,打造一流專業育人基地,在特色化領域開辟新的教育途徑,培養與崗位需求相匹配的專業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