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霞 蔣艷艷
摘 要:在高中生物學科的知識教育過程當中,借助生物情境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同時讓學生學習知識能夠更加主動。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很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也無法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在新課程改革后,當前的教育模式更加提倡以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使學生能夠深層次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借助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生物情境當中進行知識的深度探索,從而提高學習知識時的主觀能動性,也使學生能夠長遠發展。
關鍵詞:高中生物情境;融入課堂教學;有效途徑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情境教學法的優勢逐漸凸顯,這種教學方法具備高效、真實、豐富的多重特征,也成為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教學工具,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青睞和重視。生物課堂的知識探索具備一定的難度。其中,抽象性的知識較多,借助情境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力水平。最終,也能夠讓學生在掌握更多知識的前提之下提升個人的核心素養,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真正體驗到生物學科知識探究的魅力。
一、情境教學法的積極作用和創設選擇
(一)積極作用
在高中生物學科知識教育的過程當中,借助生物情境創設的方式可以提高課程的吸引力,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更具積極主動性。同時,充分借助情境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將知識以動態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呈現,有效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也能夠達到開拓學生思維和提高學生學習思路精準度和多樣化的目的。情境創設的方式有助于讓學生充分融入于課堂的探究氛圍當中,從而鍛煉個人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成長為綜合型的人才[1]。
(二)創設選擇
1.社會熱點問題
在當今社會上,許多熱點新聞和生物學科密切相關,比如: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等。教師在創設生物情境時,可以引入社會熱點新聞,從而豐富學生的生物學習情境。例如:教師在講述“富營養化”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引入黃河周圍生態環境的例子,講述黃河下游綠藻爆發的真實情況,豐富學生的認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關聯。又如:教師在講解“病毒”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講述現實生活中的禽流感事件,從而使學生可以進一步深化理解知識。在講述關于“細菌”的相關知識時,可以以大腸桿菌作為情境創設的例子。總之,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可以創設更具鮮活性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從某一熱點新聞出發,創設生物知識情境,也可使學生在理解知識時相對容易。可以降低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難度,讓學生學會篩選生物信息,提高個人的學習效率。
2.一些生活問題
為了能夠更好地創設生物情境,借助生活中的相關例子,讓學生融入于具體的知識命題探討過程當中,也可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教師可以借助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和物體,從而拉近學生和生物學科之間的距離。比如:教師在講述人教版“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學生家中培植的綠植作為例子,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索,讓學生在耐心觀察和仔細操作的過程中獲知不同植物對于光合作用的需求和對其他營養素的需要。教師也可以在課堂知識探究中增添一些生活化的話題,比如在課堂一開始,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你們家炒菜用的油是什么油?你們有觀察過嗎?這些油是不是非轉基因?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油呢?”借助連環詢問的方式,也可步步引導學生投入教師的知識話題中。以生活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探索知識奧妙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生物信息,也可豐富學生個人的知識儲備量[2]。
3.生物實驗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在學習生物知識時如果只停留在理論探究的層面,則很難真正領悟知識的奧妙。借助生物實驗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度和記憶力水平。比如:教師在講解“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等內容時,可以借助實驗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提高學習的自主性。為了創設實驗情境,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發揮空間,讓學生根據課本中的知識內容自己來確定實驗的方案,根據實驗過程的各項數據和反應記錄信息內容,探討實驗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借助實驗的方式來表達相關生物知識原理,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當中調動個人的思維,擁有動手操作的技能,真正達到知識深化探究的目的。創設實驗情境也能夠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改善,這也是高中生物學科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必備教學方式。
4.生物科學史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生物學科中增加了許多關于生物學科歷史知識的內容,對這些科學史進行介紹,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認知。同時,在深挖學科知識的過程中,也有助于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在講解“細胞學說”時,可以通過引出科學史的方式,從人類第一次發現細胞到對相關知識完善的每一個階段進行闡述,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科知識探究的樂趣以及相關生物學家研究生物學的不易。又如:在講解生長素的歷史時,也可以對人類在生長素探究中的相關歷史知識進行科普,學生在了解生物科學史的過程中也能夠獲知生物學家探究生物知識命題的方法,在觀察景象、提出假設、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的過程當中真正達到生物學科知識命題深度探索的目的。這種生物科學史情境創設的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生物知識命題時敢于質疑、勇于探究,在潛移默化中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3]。
5.多媒體和直觀教具
在高中生物學科知識教育的過程當中,很多時候學生無法直接領悟課本中的一些理論知識內容,沒法對研究對象進行直接的認識,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和其他直觀性的教具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度,這種輔助教學的方法可以降低教學的難度以及學生學習知識時的難度。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創設直觀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出生物學科的現象。生物學科大多圍繞細胞知識進行研究,細胞屬于顯微結構,對學生而言很難用肉眼觀察。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讓學生以動態化和直觀化的方式認知細胞結構,將靜態化的知識轉化成動態化和形象化的狀態,方便學生進行知識的認知和深度學習。比如:在講解“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等知識內容時,通常學生在實驗中觀看的植物細胞是已經死亡的細胞,很難動態觀察到有絲分裂的過程,且一般學校的實驗室開放有限,給予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機會較少。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用動態的方式呈現有絲分裂的圖像,從而加深學生對于微觀世界的認知度。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情境教學應用的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在情境教學法設計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遵循趣味性原則,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興趣,讓學生能夠充分融入知識探索的大環境當中。設計情境教學應圍繞學生的興趣著手,情境教學本身就是以興趣為基礎的教學方式,缺少了興趣性元素的融入,會使課堂氛圍死氣沉沉,無法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對高中生物教師而言,借助情境教學法,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場景元素,借助多樣化的活動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知識探究的興趣和熱情,也能夠真正讓學生愛上生物知識學習過程。情境教學法中的趣味性元素還應當建立在了解學生和充分分析課本中相關知識內容的前提之下,從而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增加學生學習知識的趣味度。
(二)真實性原則
在高中生物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應當遵循真實性原則。即便是提高教學趣味性,也應當建立在科學合理和真實的前提之下。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教學策略,生物情境的創設不能夠背離生物學科教育的初衷。因而在創設情境時,要清楚生物學科的內涵,以客觀實際的生物知識為基礎,完成情境創設的過程,凸顯出生物知識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科學觀念,端正人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因而在進行情境教學時,一定要遵循真實性的原則,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當中能夠端正個人的學習態度,擁有正確的視角去看待知識命題,提高個人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水平[4]。
(三)人文性原則
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理解知識內容,提高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度,教師還需注重提升情境內容的人文性。當前許多高中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度并不高,在情境創設時應當以學生作為服務對象,要讓學生真正積極參與到相關話題的探討過程當中。因而,教師需借助人文性元素,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與學科知識進行平衡,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真正融入情境當中。通過凸顯出人文性原則,也能夠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避免情境創設不符合學生的實際,而影響到學生的長遠發展。或者教學的難度過高,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到學生的知識理解度。通過充分凸顯出情境創設的人文性內涵,也有助于提高生物學科的教學水平。
三、高中生物教學借助情境教學形式的建議
(一)教師的語言應當具備豐富生動性
對于教師而言,借助豐富而生動的語言進行知識的講述,可以提高課程的吸引力,也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更加專注于課堂當中。情境創設的方式需要教師借助語言講解的過程對知識內容加以修飾,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也感受到生物學科知識學習的快樂。比如: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當中,可以穿插一些笑話,講述某個生物學家的有趣事件,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更加愿意投入知識的深度學習過程當中。再者,在教師講述相關知識內容時,應當強調講解的層次性。含混不清的講解形式或過于混亂的語言表達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誤解,講究說話的層次性,從簡單到復雜,慢慢過渡,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內容。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提高個人思維的活躍性。
(二)借助直觀有趣的實驗來吸引學生眼球
對教師而言,在進行情境教學的過程當中,借助相關實驗內容,可以使學生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這也是生物學科知識教育中的必備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讓學生能夠在眼、耳、鼻等感官的體驗過程中更具知識學習的水平。教師需要將實驗環節設計得更具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在參與實驗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生物知識探究的樂趣,從而真正愛上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達到提高學習自主性的目的。比如:教師在講述“植物細胞失水”的知識內容時,可以安排一個實驗環節,在創設實驗情境的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取材。通過實驗探討,了解植物細胞為什么會失水以及在失水狀態之下的變化。這種優質化的實驗情境課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加以實踐探討,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這對于一切科學類的知識而言都是絕對的真理。教師在教授“不同生物大分子染色”的知識內容時,也可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進行染色操作,并在課上分享個人的染色成果。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進行直觀性的學習,不僅能夠達到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度的目的,也可創設濃厚的實驗探究氛圍,使班級整體的學習風氣得到改善[5]。
(三)充分借助現代化的教學工具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教學工具涌現,也為情境創設奠定了基礎條件。教師在講述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時,也可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的形式,在課件中融入音頻、視頻等豐富多元的內容,使學生加深對于課本上靜態化知識的理解。教師以動態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呈現知識,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讓學生在更具趣味性的課堂上學習知識。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與生態環境相關的知識時,可以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示黃河水庫藻類爆發的動態視頻,讓學生了解黃河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從而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創設情境,讓學生開始思考如何進行環境治理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方式也能夠借助現代化教學工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物學科知識學習觀念,增強學生的保護環境意識,也可達到人才綜合培養的目的。
(四)借助現實情境帶來真實體驗感
為了讓學生獲知生物學科知識和社會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現實情境,使學生可以了解生物學科的實踐意義,感受生物學科的魅力。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公園對植物進行辨別,通過對植物的分類,獲知一些植物的基本知識。教師也可帶領學生去研究濕地系統的特征,讓學生觀察大棚蔬菜的生長習性,了解植物人工授粉的過程。借助這種親身參與、實地考察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具學習興趣度,也可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生物學科的樂趣,可以獲知生物知識與大自然和社會本身就融為一體。教師也可安排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實踐調查。如,可以讓學生成立調查小組,就某一區域的昆蟲生物蹤跡進行調查,或者到一些釀酒廠進行實地參觀,了解釀酒的過程。借助這種實踐探索的方式,也可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借助現實生活中的元素,讓學生真正提高對相關知識的領悟度。
結束語
綜上所述,借助情境創設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適用于學生學習一些晦澀難懂的生物知識,讓學生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個人對于知識的理解度。同時,這種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突破教育的重點難點,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度,也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真正愛上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蔣春梅.簡論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J].數碼設計,2020,9(8):1.
[2]星周.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國際教育論壇,2020,2(11):42.
[3]趙燕燕.淺論高中生物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J].東西南北(教育),2020(22):1.
[4]陳瑜.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0(13):1.
[5]鄒慧琴.探討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20(6):1.
本文系2022年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教學專項課題2022年度立項課題“美麗中國理念下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黃河生態文明教育策略的研究”(課題編號:2022HHZX171)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