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德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主科教學不同,德育更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深化改革,相關部門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德育管理也成為學校和教師所重點關注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現階段財經職業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融合的策略,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 財經職業學校 德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56
傳統德育工作大多以說教管理的方式開展,很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傳統文化作為我國重要的精神財富,其中蘊含了大量的積極思想和人生道理。將其應用于德育工作之中,能夠有效打破傳統的德育管理模式,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基于此,財經職業學校應該以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為指導,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進行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現階段財經職業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
1.未能認識到傳統文化對德育的重要性
就當前財經職業學校的德育開展情況來看,學校更多將教學精力和重點放在了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上,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進而導致德育工作無法發揮最大價值和效用。除此之外,財經職業學校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實際德育中也沒有將傳統文化有效滲透到具體的德育各個環節中去,進而導致當前財經職業學校德育缺乏針對性,嚴重阻礙了學生思想品德的提升與發展。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深化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國。同時,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網絡上的信息呈現出海量化復雜化的特點。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思維意識,將會極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文化的影響。這不僅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提升,甚至還會使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念,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財經職業學校缺乏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還會降低德育的作用,甚至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與進行。
2.德育形式守舊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當前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觀念相比較于之前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轉變。尤其是信息化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以及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途徑發生了改變。但是從當前財經職業學校德育的開展形式來看,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大部分學校仍然選擇灌輸式教學法這種單一刻板化的教學形式開展德育工作。德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利用傳統的說教形式開展德育不僅不利于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正向引導,還會致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此外,在傳統的德育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能對教師輸出的德育知識進行被動接受和理解,并沒有過多機會表述自身的觀念和看法。而教師也無法通過學生的反饋進行德育方案的改進和調整。這就導致財經職業學校的德育與學生情感需求具有一定割裂性,同時也不利于財經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效進行。此外,當下財經職業學校德育大多采用硬性管理模式,對學生錯誤的行為舉止進行懲戒。這種工作形式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取得管理效果,但是卻無法從源頭解決該類行為的再次發生。例如,針對上課遲到問題,在德育工作中,一般高校會選擇記處分、減學分、通報批評等硬性管理形式,這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上課遲到現象,但是會引發學生的不滿情緒甚至叛逆心理。長此以往,不僅降低德育效果,還會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3.德育內容刻板枯燥
德育內容刻板枯燥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財經職業學校德育的順利開展和進行,同時也不能夠緊跟時代發展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就我國當前財經職業學校德育的開展情況來看,很多德育教師過于依賴校紀校規開展德育工作,這不僅將德育局限于學校規章制度之中,還會致使學生形成刻板化的思維和意識。甚至還會致使學生對德育產生認知誤差,認為德育就是照本宣科,沒有任何實質性意義。學生的這種認知誤差不僅會降低其對于德育的配合度,還會在開展德育時出現故意不服從管理的現象。這既不利于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也不利于后續德育的開展與進行。除此之外,財經職業學校德育內容的刻板枯燥還會導致學生形成刻板化思維。在紛繁復雜的信息社會背景下,學生極其容易受到片面化、消極惡意等信息的影響,進而阻礙學生價值觀念和思想品德的正確發展。
二、傳統文化與財經職業學校德育融合的意義
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目前的學生群體雖然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但是由于學習內容與傳統文化的割裂導致他們缺乏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在德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夠通過人文精神鼓舞學生,還能夠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財經職業學校德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加強學生對于中華民族歷史的了解和學習,還能夠強化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幫助學生樹立起文化自信。因此,德育教師應該深入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了解,并將符合當代學生學習興趣的傳統文化應用到德育之中,以此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當代學生生活在一個沒有戰火和硝煙的和平年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帶來了困難。在財經職業學校德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曾經的戰火年代,學習中國歷史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生只有具備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才能夠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促進自身的良好發展。
三、傳統文化與財經職業學校德育融合的路徑
1.傳統文化與課堂教育相融合
要想有效提高財經職業學校德育質量,首要任務是認清開展德育的目的和意義。德育不僅是對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進行規范,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首先,將傳統文化融入德育課堂教學之中,能夠借助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意識、運用《左傳·隱公三年》中指出:“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培養學生孝敬和尊重父母等,進而幫助學生樹立道德基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價值觀念。例如,德育教師可以結合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開展德育課堂。將“四維”“八德”的做人思想理念融入實際的德育內容之中,通過深度挖掘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正向思想啟迪學生,讓傳統文化走入學生的心靈,表現在學生的言行舉止之中,進而實現綜合素養與職業技能的協同發展,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個人進步奠定良好基礎。其次,還應該將傳統文化融入全學科課堂之中,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形成德育全覆蓋。因此,財經職業學校應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經濟專業科目進行有機融合,根據學科屬性,歸納總結出德育目標和范圍,突出課程的德育特點,進一步實現全學科育人。
2.傳統文化與行為教育相融合
規范日常行為也是有效提高財經職業學校德育質量的重要方式。當前財經職業學校的德育主要依托于學校的規章制度、學生行為管理守則等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管理。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卻不利于學生理解自身的錯誤所在,進而無法在思想上規范行為。我國自古以來就被稱之為禮儀之邦,通過禮儀束縛言行舉止,進而塑造出文明個體。在德育的行為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通過禮儀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同時也能夠便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行為規范意識。為了更好地提高德育質量,德育教師應該注重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進而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
首先,在校園中德育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舉辦德育活動,并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在德育活動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例如,運用一些傳統民俗讓學生對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化理解,或者開展校外實踐活動,例如,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專業社會實踐活動等,這也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具體的德育實踐活動中深化理解傳統文化中尊老愛幼、愛崗敬業等美德。通過德育實踐活動,能夠在學校內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在這種氛圍之中,學生就能夠自覺規范自身言行舉止,進而實現思想品德和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德育教師還可以開展案例教學方法,通過創設不同的社交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中的禮儀知識,進而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例如,言語禮儀。德育教師可以讓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問路者和路人,然后引導學生在對話過程中多使用“請”“您”“謝謝”等禮貌用語,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3.傳統文化與社會服務相融合
職業財經學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能力的實用型人才的教育機構,而學生要想在素質教育廣泛普及的環境中提升自身的就業優勢,不僅需要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完善,還應該注重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首先,誠信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準則以及交友的基礎,在德育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誠信品質,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而促使學生在未來步入社會之后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涉及誠信的詩句、典故、俗語等。例如,“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者,不能動人”“以信接人、天下之信;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等。又如在《三國演義》中,關羽被困徐州,曹操派人勸說關羽投降,關羽便提出了“三約”,這其中充分體現出了他對于劉備、漢室的忠誠之心。因此,在實際的德育之中,德育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與提升,通過播放相關傳統文化影視片段、資料、圖片等,引導學生感受誠信的力量和意義,進而在日后學習、工作過程中時刻勉勵自己堅定自身信念和原則。
其次,德育教師還應該利用傳統文化加強班級管理,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進而便于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無規矩,不成方圓”,德育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該結合學生的行為特點、心理狀態,運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提高德育管理質量。例如,針對班級勞動,德育教師應該制定相應的衛生打掃細則,引導學生按照細則開展衛生活動,在提升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進而提高德育效果,為學生步入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4.優秀傳統文化與愛國教育相融合
傳統文化中不僅包含了我國古代優秀的精神思想,同時也蘊含了近代歷史中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等的紅色文化精神。因此,財經職業學校在開展德育時,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家國意識,進而引導學生努力學習,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首先,德育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關于國家的發展歷史以及革命期間的愛國故事,進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傳統文化的教育下,深刻理解當下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德育教師還可以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組織系列活動,如為學生講述紅色故事、帶領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定期開展紅色文化主題班會等;最后,德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歷史形成正確認識和態度,認識到新中國的成立是多么偉大的事情。尤其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了飛躍性發展和進步,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越來越近,進而引導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覺樹立愛國精神。
5.教師以身作則,樹立良好榜樣
德育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德育教師作為德育的主導者,只有以身作則,才能夠提高德育工作的權威性和規范效果。因此,德育教師在德育工作中滲透傳統文化時,應該從中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并將其融入具體的德育工作之中。與此同時,德育教師還需要從自身做起,樹立其良好的道德準則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且在實際的德育中強化自我言行舉行管理與規范,結合傳統文化中的敬業精神,時刻體現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正確的政治意識,進而為學生形成學習榜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將優秀傳統文化與財經職業學校德育進行融合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是提高德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策略,同時也是有效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因此,財經職業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該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促進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廣華、陳同華、徐丹《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融合的路徑探析——以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為例》,《職業教育》2018年第18期。
[2] 魏紅梅《中職學校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合的路徑探究》,《職業》2022年第12期。
[3] 常遠、吳鵬《高校傳統文化的德育評價機制與踐行》,《文存閱刊》2020年第49期。
[4] 范躍先《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職德育中的應用策略》,《中國校外教育》2018年第7期。
[5] 劉金泳《談傳統文化與德育融合的探究》,《讀與寫》2020年第3期。
[6] 李新《淺析中國傳統文化與德育有效結合的途徑》,《中國民族博覽》2020年第2期。
[7] 劉嘉霖《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在職業院校中發揮的德育作用》,《中外交流》2021年第5期。
[8] 吳偉《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戲劇之家》2019年第5期。
[9] 郭兆權《淺析中華傳統文化與中職德育的融合》,《中外交流》2020年第10期。
[10] 張煜梅《試論職業院校的道德教育問題與傳統文化的作用》,《才智》2018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