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穎
摘?要:本文引用總體國家安全教育觀理念的指導原則,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客觀闡述高等院校在踐行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隱患,提出落地性、可行性建議。本文分別從創新宣傳平臺、升級管理機制、強化隊伍建設三方面來創新高校安全常態化治理體系,統籌發展與安全,提升高校應對重大突發風險的能力,積極發揮高等院校的安全主陣地作用,提高高校教育教學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推動高校教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國家安全教育;學校安全;高等教育;管理方法;路徑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36
0?引言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將“人民安全”置于包括政治安全在內的所有國家安全要素的首位,強調國家安全工作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這種以人民安全、人民利益、人民安居樂業為最高價值取向的“人民安全觀”,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和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在國家安全領域的鮮明呈現,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在國家安全領域的深入貫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具體落實。
社會穩定對國家命運和人民利益至關重要,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尤其重要,國家的安全發展離不開每一個個體的安全成長,國家安全與人民群眾生活、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息息相關。
國家的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高校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搖籃,承擔著踐行國家安全教育的重大職責。
近年來,國內外的重大變化給高校的穩定工作帶來諸多挑戰。面對新形勢,高校亟待建立健全學生安全穩定工作機制,把國家的安全教育融入教育教學與安全管理中。對于高校而言,安全教育是指為了維護學校的正常秩序,維護大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與自我保護技能,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各種安全教育與管理的規章制度,并對大學生進行國家法律法規、學校安全規章和紀律、安全知識與防范技能的教育管理活動。
安全教育是高校建設中時時刻刻需要敲警鐘的課題,它融入學生生活的點滴細節,它穿梭于教育教學的課堂內外,它貫穿于管理組織的鋼條紀律,面對校內外特殊形勢的復雜性,高校迫切需要提升安全管理化水平,提高安全管理化效率,加快安全創新化步伐,致力提高在校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與法律法規常識,為構筑平安、和諧、穩定、健康的校園目標而努力,為切實保障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而奮進。
1?總體國家安全觀之于高校的時代要求
1.1?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是高校安全管理的時代背景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指把保障國家安全和發展統籌起來,結合國內外新形勢和實際,確立一套科學、完整、立體、系統的安全發展觀。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一個內容豐富、開放包容、不斷發展的思想體系,要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要加強完善相關部門責任機制,因為這不是國家安全部門獨立的工作,而是各級各地政府部門、人民團體、金融機構、企業和事業單位、軍隊的共同責任,更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高等院校要立足國家安全觀基本指導思想,全視域全方位全程增強大學生國家安全責任感,引導青年群體逐漸樹立新時代防范化解風險的理念,發揮青年群體的歷史主動精神,把國家安全責任意識與踐行社會責任意識結合起來,在聯系實際中知行合一。高校的社會職能則是為社會服務,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性即人才服務。
扎實推動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常態化,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黨和國家一項基礎性、長期性、戰略性的教育工程。提升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必須首先立足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認識,不斷提高大學生國家安全責任意識,不斷提高大學生對國家安全問題的判斷力、領悟力、執行力,不斷提升高校管理育人成效,持續提高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對校園危機事件能做出高效科學的解決預案,更好地實現培養社會高素質人才目標。引導大學生秉持大局觀,切實為構筑維護國家安全的永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2?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是高校“立德樹人”的時代保障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在“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促進高校政治穩定,加強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校人文關懷,做好生命教育的宣傳,將高校打造成和諧安穩之地。
安全需求是實現高校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前提與基礎。高校要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要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價值引領作用,要積極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推進國家安全教育“翻轉課堂”“案例教學”等改革,不斷增強國家安全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筑牢學校安全穩定防線。
1.3?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是高校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時代需要
高校作為培養國家未來各領域人才的重要陣地,責無旁貸地擔負著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責任,培養其成長成才,高校是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重要陣地。青年一代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同樣也肩負著保衛國家、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
由觀念入手,對高校青年國家安全意識的培養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育過程。當前,國家安全形勢和國家安全斗爭形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完整準確全面學習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建立起長效教育機制,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高校育人全程,注重將理論學習成效轉化為維護國家安全的生動實踐。
第一,結合高校青年成長成才的特點與行為特征,積極開展高校國家安全教育長效機制探討,提高學生的安全認知,加強學生的思想領導,強化學生的安全責任,培養具有強烈使命感、時代感的全能青年。
第二,樹立“全面教育”理念,大學生處在人生發展的十字路、轉折期,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處在探索時期,對外界新事物保持充分的探究欲與好奇心。高校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不但要求學生掌握一般的國家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飲食安全、財物安全等方面的傳統常識,還要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心里安全、學業安全、社交安全、信息安全、就業安全、法制安全等。
第三,安全教育的內容要與時俱進、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才能增強學生的關注度,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培養大學生熱愛祖國,維護國家安全的精神和意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青年大學生,這是總體國家安全觀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展的時代要求。
2?新時代高校安全治理現狀
2.1?政治維穩風險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總體要求,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政治安全成為高校辦學堅守的紅線,經年來隨著西方反華勢力、西方意識形態、非政府組織等對高校的滲透,高校的政治類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據了解,少數高校對于輿情的干預并不及時,高校學生仍然存在政治傾向錯誤等嚴重問題。這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戰與威脅,少數高校相關管理部門存在著思想不重視、防范機制不健全、網絡輿論陣地站不牢等隱患問題。意識形態安全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關系著高校安全、國家安全。落實高校安全意識形態工作制度迫在眉睫。
2.2?校園危機事件風險
近年來,高校安全危機事件時有發生,實驗室危險品爆炸、校園失竊、校園貸詐騙、網絡交友騙、抑郁自殺等。這一方面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安全意識薄弱、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差、心理建設脆弱不堪、心智發展不成熟等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校安全管理預警機制有待完善,高校安全組織決策力有待提升,高校安全宣傳工作做得不全面,宣傳手段與方式有待更新,高校安全教育效果不夠明顯,高校安全保衛隊伍的素質有待加強,這一系列的突發問題,也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加強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勢在必行。
2.3?大學生“三觀”取向風險
新時代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取向偏向功利化、世俗化、利己化,性格問題日益凸顯,影響著大學生全面發展。大學生群體思想多變,情感豐富,個性開放,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求知欲,對于未來發展迷茫疑惑。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頻頻發生,這對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形成新的挑戰,高校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場所,課堂是大學生吸收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是大學生人生發展路上的指路標識,如何融合學校、課堂、教師育人作用,對大學生的“三觀”做出科學合理地積極規劃與引導,是目前高校安全運行保障的重要課題。
3?高校安全實踐路徑提升策略
3.1?創新高校網絡安全教育宣傳平臺
在信息時代,網絡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網絡空間安全學科建設應當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樹立安全大理念,注重學科建設內涵。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陣地,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隨著融媒體時代的來臨,各種媒介載體與大學生的生活進行融合滲透,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成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網絡宣傳教育也成為高校中最快速、最經濟、最有效、最接地氣的傳播方式,高校應積極創新網絡安全教育宣傳平臺建設,例如網絡平臺(兩微一博)、校園廣播平臺、校園線下活動平臺等,積極宣傳校園安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通過挖掘新媒體新技術的優勢,不斷拓展網絡宣傳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發揮高校網絡育人的功能,加強國家安全法制教育,不斷提升大學生安全防范技能,通過網絡宣傳與實踐演練的方式,提升大學生的安全認知能力,完成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操作全方面認知的升華。
結合國家重要時間節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開展線下安全教育活動,做好高校學生主流價值觀引導,積極開展安全法律知識專題講座,組織學生線下分組學習討論,利用班會、主題活動等方式,積極發揮高校管理育人、課程育人、心理育人、組織育人、網絡育人、服務育人的功能,增強學生的互動性與參與性,做好安全教育故事策劃,做到高校全員、全方位、全程安全教育落地宣傳。
3.2?完善高校安全治理體系與管理機制
高校安全穩定是貫徹落實國家安全觀的重要環節,是“科教興國”“教育強國”的重要保證,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前提基礎,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確保高校安全穩定就需要加強政府、社會與高校之間的協同,建立較為完善的治理體系。高校要提升校內外協同治理能力,助力高校安全管理改革快速發展,為高?!皟群健卑l展,推進“雙一流”等建設打好夯實的基礎。
對內高校要發揮學校各部門協同網格化治理機制,高校穩定工作不僅僅是保衛部門職能,還包括黨辦校辦、組織部、宣傳部、學生處、信息中心、后勤管理等部門,涉及輿情、飲食、心理健康、衛生安全等問題。主要以保衛處為主要牽頭負責部門,其他相關部門與學院積極配合,各司其職,由學校領導統一協調安排。充分發揮各部門、各學院的能動性、積極性,形成協同聯動管理辦公。
高校對外協同治理要聯合政府各執法部門,做好預警預案、施行政策決策、監督管理工作,做好定期檢查工作,及時排除校園安全隱患,能高效處理校園危機事件;高校對外協同治理要聯合社會力量,如新聞媒體、社會活動組織、學校所在地社區等,它們在高校安全治理上能給予多維度、多層次幫助,真正做到發揮資源優勢,不斷完善高校安全管理機制。
3.3?加強高校教育安全治理隊伍建設
網絡安全治理的隱蔽性、技術性、超空間性等特點,決定了其對于治理人員隊伍的素質要求和技能考驗更為嚴格。在這種時代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應逐漸意識到安全保衛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治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的緊迫性。在這種融合的大背景下,高校作為時代發展下的集教育、媒體、科技、智能為一體的綜合運行機構,應逐漸意識到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治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的緊迫性。
在高等學校安全治理工作的過程中,其主要工作主要由校園保衛處來承擔,一直以來,高校管理層傾向重于科研建設,而忽視高校安全管理,這就導致校園保衛崗位缺乏吸引力和認可度,高校安保隊伍人員普遍存在年齡大、文化低、專業能力不足的特點,這就對校園安保工作的推進與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很多高校的保安崗都存在薪水低、待遇差等問題,校園安保隊伍缺乏專業的培訓,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這就需要加強高校教育安全治理隊伍建設,通過不斷出臺、完善校園安全立法,不斷更新建設校園安全治理智能管理設施工程,進一步提高校園安全的科技化、服務化功能,增加高校安全管理部門的人才引進、業務培訓、外出學習的機會,不斷提升學校安保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不斷激發校園安全治理隊伍的職業精神、職業自豪感,不斷增加校園安全治理工作的內生動力與發展活力。
4?結語
當下,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高校必須統籌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程;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思政教育根本任務,真正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念在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過程中有機結合,積極發揮課程思政主陣地作用,不斷創新智慧校園安全服務管理平臺的建設,不斷武裝校園安全宣傳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積極發揮網絡育人的優勢與成效,做到以點、線、面多角度、多維度健全校園危機預警機制,不斷助力高校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為建設“雙一流”高校添磚加瓦,為構建“平安校園”增添動力。
參考文獻
[1]劉震,盛佳偉.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高校學生安全穩定工作的潛在風險及其應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
[2]鄭昌盛.我國高校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路徑探析[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2).
[3]劉林.牢牢把握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工作主動權[N].光明網-黨建頻道,2022,(4).
[4]楊希,鄭黎明.高校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Discovery發現,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