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治江 伍卉
摘?要: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改革發展,校企合作、雙元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一大發展方向。本文研究如何在校企雙元育人模式中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引領作用,針對“多元化”教育主體,以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為例,研究實現“三全育人”的體制機制和實施路徑。
關鍵詞:課程思政;雙元育人;“三全育人”;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78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21年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中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進一步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具體措施,其中特別強調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在校企雙元育人模式下,“三全育人”是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精神的關鍵。
1?校企雙元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特點
當前,在國家大力推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中,通過校企“雙元”育人體系建設,提升專業的辦學水平和質量,是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主要路徑。
1.1?學校與企業的雙主體地位
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創立之初,就開始進行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但在辦學主體地位,一直是學校占主體地位,企業配合學校完成實訓、就業等工作,呈現校熱企冷的現象。校企雙元育人就是要打破傳統模式,構建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和協同育人機制,讓企業具有和學校一樣的主體地位。
1.2?企業深度融入教學全程
雙元育人,企業和學校是利益共同體,企業根據自身需要積極主動融入教學全程,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內容的設置、實踐內容的安排、教學考核與管理等工作。通過校企共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專業教學與管理團隊,從專業設置,專業招生、教學過程、學生管理、畢業就業等全程均由企業深度融入。
1.3?教學內容對接企業工作需求
培養企業需要的技能人才是雙元育人的核心,在教學內容設置上,要充分考慮企業對人才的實際工作需求,根據需要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并實施教學,以實際工作內容設置教學內容,以企業項目作為實踐教學項目。在滿足工作能力要求的基礎上,合理設置發展性知識和技能教學內容。
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方向主要包括園林景觀設計、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植物造景與養護等,結合專業方向選定合作企業,結合企業需求確定招生規模,以企業實際工作項目作為教學與實踐的主要內容,以企業項目的能力要求作為課程教學目標,真正做到由企業真實工作項目轉換為教學項目,教學內容對接企業工作任務,教學目標對接職業能力。
2?雙元育人模式下的課程思政建設難點
2.1?全員育人中的校企雙元師資課程思政意識與能力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在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教師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而各專業教師往往在思想理論素養上學習和鉆研不夠,在意識和能力上都不能滿足課程思政的建設要求,特別是校企雙元育人中企業導師本身缺少政治學習,在教學中只注重技能,缺少正向的價值觀引導。因此需要建立一支具有充分課程思政意識,同時具備課程思政能力的教師隊伍,能夠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主動挖掘課程思政點,將專業技能對接課程思政元素。校企雙元師資隊伍建設中,應積極開展各類課程思政建設學習培訓,建立課程思政教學名師、教學團隊、示范課程,提升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意思和能力。
2.2?全程育人中的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內容的銜接
課程思政建設避免刻板的照本宣科,不能生硬的空談喊口號,而應在課程教學內容中找尋積極向上的思政元素,將家國情懷、民族自信、人文精神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做到“隨言潛入心,潤物細無聲”,從小處細微處實現課程思政培養目標。做好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收集與整理,并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做好教學效果評價,形成一門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2.3?全方位育人中的不同課程與教學環節的課程思政內容銜接
全方位育人就是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五育并舉需要一個專業內的各門課程、教學的每個環節協同共進,將立德樹人作為專業建設的核心任務,依托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特征,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抓手,構建了“以技立德、學技培智、練技健體、技優則美、技精于勤”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每個教學環節以此為指導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確定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將勞動教育貫穿教學始終,將肯吃苦、愛勞動、勤動手、練技能作為專業課程思政的考核點。
3?雙元育人模式下的課程思政建設方法
3.1?構建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軸線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高等教育提出的命題。本專業以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園林建設者為目標,在專業建設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的理念,明確“五育并舉、技能為線”的專業建設方向,構建“技精于勤、技優則美”的課程思政建設軸線。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首先是培養學生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養成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和工作態度。其次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勤動腦、肯實踐、敢突破的創新精神,園林工程技術的改進往往來自于生產一線,通過校企雙主體教育,激勵學生增強克服困難、勇于創新的信心和勇氣。最后是結合行業特點培養學生傳承行業精神、弘揚職業道德。同時,幫助學生建立情感認同,發掘工匠精神、創新精神、行業精神及職業道德與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民族振興之間的深刻聯系,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既是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途徑,又是實現社會價值的必由之路,能將個人夢與中國夢自然地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報效國家的高遠志向。
3.2?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立德樹人是對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要求,教師要樹立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個學生的理念,不僅要言傳也要身教,以身作則。目前專業課教師進行課程建設目前存在的問題不僅在于對專業課發揮德育作用的認識不夠到位,更在于課程思政建設能力還有所欠缺。雙元育人模式下,校企雙元師資隊伍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都需提高。我們采用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是學科協同,優秀的思政老師與校企雙元導師共同備課,共同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二是揚長避短,利用企業導師實踐技能強的特點,以技能作為教學的切入點,通過導師的示范引領培養學生的職業態度和專業精神。
三是示范引領,培育課程思政建設項目,打造“課程思政示范課”和“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帶動并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四是方法創新,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開發課程思政影音資源,減少課程思政中的說教內容,讓學生去聽去看,讓課程思政的內涵浸潤學生的思想。
3.3?思政教師融入校企雙元教學團隊
教師隊伍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輔導員教師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落實。本著“準確、適度、靈活”的原則,專業教師在思政教師的幫助和配合下,結合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企業導師的行業背景,提煉思政育人素材,把握思政育人內容,確定思政映射與融入點。提出“點線面體”四維模式:挖掘“思政教育點”,梳理“思政教育線”,整合“思政教育面”,構建“思政教育體”。專業課程的思政素材來源于課程本身,思政元素的提煉、素材的搜集與課程內容、人才培養目標、行業背景、職業要求等密切相關。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一起研討、共同“會診”,提煉立足課程實際、體現課程特色的育人元素,并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適時調整,才能調好專業課程的“思政味”,促進思政元素的提煉和素材的靈活運用。
3.4?構建可量化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課程思政建設的難點就是很難對教學成果進行考核與評價。本專業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開發了兩套課程思政評價體系,一是對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評價,主要評價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的開發與運用,鼓勵教師開發能推廣、可細化、可量化的課程思政案例和資源;二是對學生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通過對學生的課程思政知識點的考核,并結合日常學習表現,導師反饋等,綜合考察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評價是為了更好的建設,將評價效果與教師的教學考核相結合,以評促建,以評促教,推動課程思政的建設。
3.5?以培養工匠精神作為課程思政教育的突破口
園林建設是一項傳統技藝,在實際的教學中,將傳統技藝中“熟能生巧、技精于勤”的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勤學苦練的精神。在教學方法上,引入傳統園林造園案例,凸顯傳統園林中的技藝之美,以上海世博會、北京園博會等現代園林建設經典案例,著重學習造園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引導學生建立專業自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運用VR技術展示園林景觀風貌,利用AR技術輔助學生實踐操作,提升學習興趣。通過點滴入微,潤物無聲的方式,培養學生踏實肯干、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學生學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
4?結語
課程思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全新的教育理念,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在雙元育人模式下的課程思政建設還處在初期,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任重道遠。隨著校企雙元融合式教育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按照“三全育人”的理念,圍繞素質、知識、能力三大培養目標,突出思政引領,豐富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內涵,不斷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真正構建起校企“共建、共享、共益”的雙元育人平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的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N].人民日報,20210414(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Z].20190124.
[3]謝琪,丁金昌.基于“雙高”建設的高職教育校企“雙元”育人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9,(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