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一部分,它是指在長達30分鐘的大課間中,讓學生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通過這些體育活動的組織和實踐,可以讓學生鍛煉身體,提高體育技能,增強凝聚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實施大課間一體化管理的目的在于順應新課改要求,完善校園大課間體育體系的建設,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本文就目前大課間存在的問題展開闡述,并提出中學生大課間體育一體化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生體育;大課間;一體化;管理模式
體育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部分學校對于體育大課間的管理并不完善,對體育大課間的利用效率并不顯著。中學體育大課間一體化管理是指在大課間期間,學校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通過開展多樣化的課間體育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課間體育鍛煉活動,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促進中學體育的發展。同時,在體育大課間一體化過程中也促進體育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的提升和教學基礎設備的完善,加大學校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和改革力度。
1體育大課間存在的問題
1.1內容形式單一,體育鍛煉時間較短
傳統的大課間活動主要是跑操和做操兩種形式。學生往往對這種體育活動缺乏興趣,不愿意參加大課間活動,甚至發生逃避大課間活動的情況。部分參與課間活動的學生會選擇敷衍式地完成。長此以往,課間體育并未發揮其作用。并且學校安排大課間的活動時間一般都是固定的,一般在25-30分鐘,大課間活動的效率低下,學生往往只是在跑兩圈或做操后就匆匆退場。
1.2規劃不合理
部分學校對于大課間活動的時間和場地規劃不合理,常發生無序混亂的情況。比如在大課間活動時間內,各班級同時進、退場,同時參加課間活動,這樣在時間和場地的規劃上會導致“人數過量而場地不足”的情況。并且有些學校甚至會把大課間活動場地作為初中畢業班的體育考試的練習場地,在大課間體育活動期間進行中考體育的考試項目訓練,從而導致其他年級的學生往往沒有場地進行課間體育活動。在大課間活動中,由于學校空間小、學生多,難免會導致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另外,由于每位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在相同的運動量下,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也有所差異。比如,在學校大課間跑操時,有的學生在跑完兩圈之后,身體沒有太大感覺,但對于某些體質較差或者體形較胖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表現為滿頭大汗、氣喘吁吁。運動之后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體力,這也將影響到接下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1.3場地器材不足,缺乏專業指導
許多學校體育大課間的基礎活動的開展貧乏,究其原因還是學校對于體育的投入過少,經費不足,相應地出現體育教學設施不完善、場地過小等情況。由于教學設備和場地的不足,學生難以進行多樣化的體育活動,這也導致中學體育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單一,大課間活動效果較差。
1.4對體育大課間重視程度低
傳統的教育思想認為學生應以學習為主。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許多任課教師往往會利用大課間的時間進行課本知識講解或者聽寫背讀。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這也體現了教師不能及時轉變體育教育新理念。隨著新課改要求的提出,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成為重點,學生在學校不只是學習課本知識,還要注重身心健康的發展。教師的教育理念陳舊的話,學生久而久之也會失去學習興趣。部分學校對體育課程并不重視,認為大課間時間過長會導致學生收不住心,影響學科課的課堂效率和質量。
2中學生大課間體育一體化管理的策略
2.1增加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較簡單的游戲,如扔沙包、跳繩、玩圈等,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激發了興趣。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較復雜的體育項目,如籃球、足球等,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競技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在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實踐過程中,應該注重不同活動的多樣性。活動的多樣性可以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并且可以讓他們更好地認識不同的體育項目和不同的運動方式。對于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體育項目,如籃球、足球等,可以定期組織比賽,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競技性。對于一些不太為人所知的體育項目,例如魔方速拼、跳棋等,可以組織一些小型比賽或手工制作活動,從而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進來。學校應強化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制度保障,在課余時間為學生提供體育鍛煉的機會。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內外體育活動和課外鍛煉活動。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引進專業體育俱樂部進入校園開展教學,為全體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和發展空間。大課間體育活動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活動可以全面、有針對性、適時地鍛煉學生的體質。在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全體教師更新觀念,統一認識,為全面提高大課間的質量獻計獻策,與各部門緊密配合,保證體育大課間活動能夠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順利有效地實施。
2.2合理規劃課間活動
對于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實踐,要特別注重安全性。在活動之前,必須對場地、器材、人員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檢查,并引導學生遵守安全規則,如不要在場地上亂跑、亂玩,不要用器材捉弄他人等。對于一些高風險、高強度的體育項目,應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評估,以確保學生的安全。在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實踐中,應該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尤其是身體素質比較弱的學生。同時,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到快樂。對于身體比較弱的學生,可以進行一些教學性質的活動,例如教學籃球、足球等,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體育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此外,在活動中還應該安排學生進行錯峰鍛煉,由于在統一的時間安排下,大課間活動往往出現“人多地少”的情況。學生集中在一起進行教學活動,教學資源也沒有被充分利用。因此,學校和教師在安排大課間活動時,可分年級和活動項目進行錯峰鍛煉。學校可根據具體情況,將大課間活動的時間延長至45分鐘,并將大課間活動時間分為兩部分,前20分鐘學生可進行集體性的體育鍛煉,比如做操和跑操之類的集體性活動,后25分鐘不同年級的學生可依據自己的興趣或者薄弱的項目進行體育活動的選擇。在此過程中,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得到了延長,并且也得到充分的利用,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也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從而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領略體育鍛煉的魅力。
2.3完善體育基礎設施
學校應加大對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體育設備和教學工具。首先,學校需要具備體育場、橡膠跑道、足球場地、游泳館、籃球場地、羽毛球場地、網球場等設施。只有這樣,才能舉辦一些與之相關的體育活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其次,要對體育場地進行科學管理。雖然很多學校有很好的運動設施,但是他們忽略了設備的管理。有些學校長期閑置這些運動設施,有些學校的體育場館年久失修,造成了體育設施不能正常運行。學校應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合理安排體育設施開放時間;對體育設施要定期保養和更新;管理人員要盡量排除安全隱患,努力提高體育器材的使用壽命。最后,增加對學校體育設施的投資。現下,許多學校已經有了較為完備的體育設施,但是很多設施嚴重老化。一些學校認為運動器材并不重要,只是簡單維修這些陳舊的安全設備。學校應加大對體育設施的投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要及時更換,還要建造必要的體育場館。
2.4轉變體育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要把握住新課改的指導思想,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將體育教學和大課間活動等重視起來。形成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思想轉變。除此之外,學校和教師還要把學生放在首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體育教師在體育活動教學中不要全程處于主導地位,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做學習和決策的主人。比如,對于大課間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學校和教師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教師在大課間活動中也可設置獎勵機制,表揚表現良好的學生。通過這些方式,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并且獎勵機制的設置也會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得到大幅提升。
2.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監督體系
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大對學校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對不具備專業資質的教師,要求其盡快培訓合格后上崗。學校在制定政策、培訓計劃、分配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通過政策支持、教師培訓等多種方式加強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吸納骨干教師和優秀教師,不斷提升學校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同時加大對體育課及社團活動方面的指導。把體育鍛煉納入日常教學內容,通過體育作業的形式促進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嚴格按照課程計劃上課,保證教學時間,開齊開足體育課,有充足的課時用于鍛煉學生的身體。同時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次數等指標達到國家要求。同時在搞好學校體育工作的前提下,要支持體育教師參加校外體育工作,以便開闊眼界,提高業務能力。加強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逐步做到中學6-7個班,配備一名專職體育教師。
在體育大課間活動中,學校領導應給予大力的支持,成立體育大課間領導小組,對于相關的年級組,一定要責任到人。在大課間活動過程中,以校長為組長,各領導要分配到各年級組中進行活動開展情況的監督,各科任課教師深入班級,開展大課間活動。逐步使大課間活動走上科學設計、合理規劃、整體化的道路。學校體育大課間活動離不開領導小組的督促。有了領導的大力支持,可以使學生對大課間活動高度重視起來,還可以促使學校增加對大課間活動的投入。
3結語
總之,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組織和實踐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活動內容選擇的安全性、多樣性,還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從而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簡介:
唐超(1973-),男,江蘇連云港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