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宇
摘? 要:高校“青馬工程”自實施以來取得了極大的成效,成為為黨育人的金字招牌。新時代豐富了高校“青馬工程”的內涵,也對高校“青馬工程”的實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背景、新挑戰,“青馬工程”的進一步實施面臨著培養體系的橫向聯動與縱向培育不健全、實踐鍛煉機會缺乏、全媒體時代沖擊的困境。新時代推進高校“青馬工程”提質擴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是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保障,是增強中國共產黨執政活力的重要條件。應加強橫向聯動和縱向跟蹤,以實踐為導向引領學員的政治參與,探索互聯網培育模式,以更好地發揮高校“青馬工程”的功能,助力高校青年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實踐難題;提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1-0181-04
我黨從成立之初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高校為依托,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始終重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育。2007年,團中央開始實施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隨后各高校開始制訂“青馬工程”的實施方案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養模式。在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青年中廣泛傳播的過程中,高校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取得了積極成效,成為為黨育人的重要方式。
一、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的背景、內涵和重大意義
(一)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的背景
進入新時代,高校仍然是培養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主要陣地。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青馬工程”的背景發生了很大變化,為此必須首先把握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的時代背景,才能準確把握其內涵。
1. 深刻把握“兩個大局”的時空坐標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講過兩個大局,“兩個大局”是當下進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育工程實踐的時空坐標。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推進,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仍然尖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自信心、自豪感空前激發,凝聚力、向心力增強[1]。
面對這一時空坐標,要謀求我國的發展,必須在不穩定、思想多元交融的世界中防范意識形態風險,增強政治認同感和價值凝聚力。要求必須培養信仰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的青年,使其勇擔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責任,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統一思想認識,向著光明前景邁進。
2. 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期
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交匯點,因此必須重新整裝再出發。處于這個關鍵期,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大經驗和中國共產黨領導高等教育百年的實踐經驗,有兩點至關重要:一是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科學的理論指導;二是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人才。高校要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抓好后繼有人這個長遠大計,為黨輸送、儲備人才,使黨永葆青春活力。因此,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的關鍵期,高校必須在已取得的成效的基礎上,完善和發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使黨和國家的事業向前推進。
3. 新時代高校青年的思想變化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提出以來,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尤其是受到全媒體時代網絡社會的影響[2],新時代高校青年的思想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方面,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對象擁有更加強烈的愛國理念和更強的民族自信心,能夠勇于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因接收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識,新時代高校青年的個性思維越來越活躍,尤其青年的發展面臨著“西化”風險,使得“當代中國青年的政治信仰得不到科學性保證”[3]。他們擁有較強的目的性和進取心,也存在功利傾向。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更應該充分結合青年學生的思想特征,深刻把握其思想動態,尤其是把握主流價值觀是否受到看似前衛思潮的沖擊。
(二)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的內涵
高校“青馬工程”背景發生深刻變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推進、“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相交匯、新時代青年思想發生變化。新的時代背景對高校“青馬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總結這些要求、挑戰,可以明確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的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著力點、培養創新要求等。其中最首要的是明確培養目標,即培養什么樣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問題。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就闡明了青年發展方向的問題:“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4],馬克思在青年時確立的目標為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確立培養目標提供了指針。
要在動態中把握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的時代內涵:新時代高校要培養具有忠誠政治品格、濃厚家國情懷、扎實理論功底、突出能力素質的青年政治骨干,培養內容包括理論學習、紅色教育、實踐鍛煉,并著力提質擴面,以更好為黨育人、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并按照新時代高校青年的思想變化完善、創新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方式和培養體系,形成長效培養機制。
(三)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實施的重大意義
1. 高校“青馬工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高校“青馬工程”的目標是培養信仰馬克思主義并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引領新時代的先進青年。尤其是在思想多元交融的今天,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培養的先進青年能夠肩負起宣傳踐行馬克思主義的重任,這必然能更好地促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首先能夠接受科學理論的熏陶,確立正確的政治信仰,并在此基礎上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能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所掌握。
2. 高校“青馬工程”是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保障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邁向新的征程、開辟輝煌未來離不開新時代的有為青年。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繼續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長遠大計。高校“青馬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對于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實施“青馬工程”可以為黨和國家輸送優秀人才,高校青年則需要在其中充分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并加以運用,勇擔國家責任,堅定地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用信仰之力助力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
3. 高校“青馬工程”是中國共產黨賡續紅色血脈和增強執政活力的重要條件
馬克思明確表示:“工人階級中比較先進的那部分人則完全懂得,他們階級的未來,因而也是人類的未來,完全取決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長。”[5]在這里馬克思指的就是先進青年的成長。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與黨注重培養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和遠大理想信念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分不開的。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是黨選拔人才的重要來源。高校“青馬工程”在培育青年的過程中,以青年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感為前提,將青年的政治引領與青年的價值追求相結合,探索出了“為黨育才”的模式。
4. 高校“青馬工程”有利于高校青年的健康成長
隨著各種社會思潮的涌起,主流的價值觀受到不良思潮的沖擊,青年的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態勢,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動搖青年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在社會范圍內,優秀的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引導全社會青年向上、向善、向好發展。一方面,高校“青馬工程”用科學的理論說服人,培養一批又一批信仰堅定的優秀青年學生,直接引導青年的健康發展,為高校學生的發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這些具有較高政治思想覺悟、能力突出的先進青年能夠在全體師生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引領高校乃至全社會青年的發展。
二、新時代高校實施“青馬工程”的現狀
(一)新時代高校實施“青馬工程”的豐碩成果
各高校“青馬工程”實施到現在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廣大“青馬工程”學員在成長實踐的過程中主動擔當作為,帶動廣大青年一起投身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
首先,高校“青馬工程”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青年學生,契合了學員在青年發展階段的內在需求。青年學生政治熱情較高,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但是他們處于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階段。高校“青馬工程”能夠引導青年發展,做青年的引路人。這一團體能成為高校師生的表率,起模范帶頭作用,增強師生的政治覺悟和政治凝聚力。
其次,高校“青馬工程”在培育青年的過程中,形成了“為黨育才”的重要模式,向黨輸送了一批批優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為黨輸送了新鮮血脈,成為黨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保障。廣大“青馬工程”學員在成長實踐中賡續紅色血脈,能夠以自覺的擔當關心、解決社會問題,增強了黨的執政活力。
最后,廣大“青馬工程”學員主動傳播、踐行馬克思主義,在成長實踐的過程中傳承紅色基因,主動擔當作為,帶動廣大青年將青春與熱血融入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落實理論之需、回應時代之問,為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發展做出了貢獻,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二)新時代高校實施“青馬工程”的現實困境
1. 高校培養體系不健全,缺乏橫向聯動與縱向培育
現階段,部分高校對“青馬工程”的認知不夠全面,培養體系不健全、不完善。一方面,很多高校的“青馬工程”多停留在校級團委,甚至是院級團委的“單打獨斗”的狀態。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不能實現學院之間、高校之間“聯合作戰”的培養格局,有效覆蓋面不足。另一方面,從培訓效果可以看出,當前部分高校“青馬工程”的后續培養和監督跟蹤機制尚不健全,對馬克思主義者的培育僅限于培訓期內,沒有后期跟蹤學員的思想動態,縱向培育機制不健全。
2. 實踐鍛煉機會缺乏,學員的政治效能感較低
學員的政治效能感指的是他們認為自己的參與行為影響政治體系和政府決策的能力。學員有參與政治的需求,但缺乏實踐機會,自然會獲得較低的政治效能感,不利于培養其政治熱情。一方面,由于高校學生本身學習任務繁雜、時間難以整合,導致實踐時間較少。高校“青馬工程”沒有完善的實踐鍛煉機制,在培養中多以講座等純理論傳播形式為主,實踐內容稀缺、實踐路徑單一,難以使理論落地生根、檢驗成效。另一方面,新時代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擁有更加強烈的愛國理念和更強的民族自信心,有更高的政治熱情。但是參與政治實踐的機會較少,政治參與不廣泛,會影響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政治效能感。
3. 全媒體的沖擊與機遇,“青馬工程”面臨雙重影響
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70.4%,青少年群體是互聯網用戶的主力軍,互聯網已全面嵌入青年生活,但是,西方加快輸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使青年面臨“西化”的風險[6]。互聯網時代給馬克思主義青年化帶來了雙重影響。一方面,網絡社會的開放性、虛擬性、娛樂性,給馬克思主義青年化帶來新的挑戰,如大眾話語權提高后,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觀點,信息的創造、傳播和接受轉瞬間就可以完成,但是信息的真實性與虛擬性、教育性與娛樂性、正統性與顛覆性之間往往存在矛盾,這給高校“青馬工程”帶來消極影響;另一方面,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表達方式和宣傳渠道,打破了諸多時空限制,給馬克思主義青年化帶來新的機遇。如在疫情影響之下,有了各種媒介才能做到高校“青馬工程”的不停課。
三、新時代高校“青馬工程”實施的提升對策
(一)推動橫向聯動與縱向跟蹤,加強育人跟蹤保障
一方面,高校各院系之間應加強協作,黨委應統領“青馬工程”。各學院的團委之間加強協作,馬克思主義學院起到帶頭作用,在學員培育方面大家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其他學科的作用,利用其他學科的教育規律。各學員從不同專業角度發表看法,迸發思想的火花,才能創新馬克思主義學科的人才培養、創新“青馬工程”的人才培養。另一方面,應充分認識到,“青馬工程”每期的培養既是階段性的又是長期性的。部分學員缺乏自律,培養期結束后容易放松自己,影響培訓效果。因此,在培育機制方面,培育期結束后還應該對學員進行定期評估和后期跟蹤,力求全過程、全方位地培育學員。
(二)注重實踐導向,引領青馬工程學員加強政治參與
高校青馬工程應充分結合新時代的特征,變革傳統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增加實踐環節,提升實踐活動的質量。一方面高校要健全實踐鍛煉機制,包括豐富實踐內容,提升實踐活動的質量,開創多樣的實踐渠道,學習理論與踐行應用相結合,這是培養忠實踐行馬克思主義者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要增強新時代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政治效能感。高校引導學員“深入基層實踐中,不斷增加社會閱歷”[6],使學員經常接觸政治和社會公共事務,重視在活動中豐富學員模擬參與政治決策的經驗,如開展模擬政協社團等。
(三)探索互聯網培育模式,助力高校“青馬工程”的實踐
互聯網時代機遇與挑戰并存,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經發展階段,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加強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在探索互聯網助力高校“青馬工程”的過程中,要將互聯網的不利影響最大限度地降低,發揮出其積極正向的功效。高校要在動態中把握青年的思想變化并扼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在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過程中,變革、創新傳統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一是利用互聯網豐富高校“青馬工程”建設的內容形式。尤其是要增強在課堂和實踐中的“敘事”,不能空洞地講理論,可以把先進人物事跡做成紀錄片或請先進人物為學員講故事,弘揚主流價值觀。二是利用新媒體構建高校“青馬工程”網絡平臺。在新媒體中,電腦和手機因碎片化的時間體驗最受青睞。因此構建“青馬工程”網絡平臺的過程中,可以將教課、講座、理論宣講通過微課的形式進行制作,可以減少學生長時間學習帶來的不良情緒,使理論知識學習更高效。
參考文獻:
[1] 郝亞明. 深刻把握“兩個大局”時代背景[N]. 中國民族報,2021-11-16(05).
[2] 李川. 做新時代堅定有為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N]. 中國青年報,2021-11-16(01).
[3] 韓步江. 從青年到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基于政治信仰及其熔鑄的思考[J]. 中國青年研究,2020(10):45-50+79.
[4] 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5] 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07.
[6] 杜玉華. 中國青年發展與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再出發[J]. 中國青年研究,2020(09):5-11.
(薦稿人:楊渝玲,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