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慶精神是在大慶石油會戰中形成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一,具有豐富的育人資源,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價值。大慶精神是進行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重要素材、是進行大學生歷史教育的鮮活教材、是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培育大學生高尚品德的重要資源,因此在新時代我們應當挖掘大慶精神中的知、情、意因素,幫助當代大學生形成優良品質,成長為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大慶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實踐是精神的源泉,精神是實踐的動力。誕生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在吸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優秀成果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其精神內涵,成為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要將大慶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大慶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大慶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是指大慶精神所具有的時代內涵和精神力量,能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并能滿足現下大學生的精神需求。
(一)大慶精神是進行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重要素材
加強大學生廉潔教育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樹立廉潔意識,形成廉潔行為,為大學生今后進入社會、進入工作崗位打好堅實的基礎。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這些革命精神不僅是激勵中華民族前進的精神力量,也是幫助大學生樹立自律意識、誠信意識,進行自我教育的優質廉潔教育資源。大慶精神是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重要素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將大慶石油工人的艱苦創業精神融入廉潔教育之中,能夠幫助大學生牢記人民群眾的重要作用,明確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第二,將大慶精神的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到廉潔教育之中,引導大學生看到石油工人為國奮斗的激情和熱情,幫助大學生牢記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樹立高尚的人生追求,抵制不良誘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大慶精神是進行大學生歷史教育的鮮活教材
加強大學生歷史教育是大學生增加歷史知識,豐富歷史素養,樹立正確歷史觀的重要途徑。積極總結歷史經驗并且將其與未來發展戰略相結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時代對我們的必然要求[1]。大慶精神依托于毛澤東思想而誕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展,在改革開放時期得到豐富,它是進行大學生歷史素養教育的重要材料。首先,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歷史知識。大慶精神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謀求富強的艱難歷程。通過學習了解大慶石油會戰的艱苦歷程,了解浩浩蕩蕩的“工業學大慶”運動,學習老一輩社會主義建設者們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精神品質。其次,可以培育大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大學生通過對大慶精神的學習,可以樹立實事求是、辯證看待歷史、以史為鑒的思想。大慶精神誕生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大慶油田的開發與建設深刻體現了偶然性與必然性、曲折性與規律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會用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待當前遇到的現實問題,要看到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和前進性。
(三)大慶精神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社會主流思想受到沖擊,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的個人思想向主流思想靠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至關重要。因此,要積極推動大慶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受教育者的思想向社會主流思想轉變。用大慶精神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其一,大慶精神是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資源。大慶人的理想信念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鐵人王進喜的“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喊出了大慶會戰者們的價值追求,喊出了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民族爭氣的主人翁與責任感。大慶人的價值立場就是人民和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終以人民的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努力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其二,大慶精神是培養大學生作風正派的胸襟的重要資源。“三老四嚴”是由最初的大慶會戰者們提出的,它講的是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干革命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大慶精神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孕育出的偉大精神,符合社會主義對思想道德的本質要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大慶精神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二、大慶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將大慶精神融入高校育人實踐,既是新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命題、新要求,也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大慶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觀視域中,實踐路徑的傳承和創新是極為重要的,因其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理論見之于實踐并決定育人成效高低的重要環節,也直接體現出育人實踐開展的價值。
(一)在“知”上運用灌輸方法使大學生了解大慶精神
信仰高度依賴于理論,沒有理論就沒有信仰。因此,進行必要的理論灌輸是育人的第一步。第一,在高校中開展大慶精神系列課程,通過教師對大慶石油會戰艱苦歲月的回顧,對大慶精神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大學生對大慶精神有系統的了解。此外高校教師還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手段,利用大慶石油會戰的音頻、視頻、后期拍攝的電影作品等,加深大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同時,在進行大慶精神教育時,可以掛放大慶精神的相關人物照片、相關事件科普,播放相關音樂和影視資源,進而營造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物理環境,以便使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第二,自主學習是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選擇、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評價的能力提升的過程。學校要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網上學習資源,使大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主動參與網上學習,根據自己喜好和優缺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學會利用互聯網資源和學校大慶精神教育資源庫,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監督與自我反思,采取有效的學習策略。
(二)在“情”上運用榜樣鼓勵方法感化大學生的心靈
樹立先進典型,強化鐵人影響。首先,宣傳大慶石油會戰中英雄人的英雄事跡。大慶精神中具有許多鮮活的人物形象,例如第一代“鐵人”王進喜、“萬里測油溫”的蔡升和張孔法、“五把鐵鍬鬧革命”的中的薛桂芳、呂玉蓮……等。利用這些鮮活的榜樣形象,通過各種宣傳形式,比如邀請“第三代鐵人”做講座、集中組織學習鐵人先進事跡等形式,做到全員對于鐵人事跡耳熟能詳。進而幫助學生尋找自身與榜樣之間的差距,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要在學校中積極樹立新典型。進入新時代,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的時代內涵不斷豐富和發展,因此要積極尋找身邊的榜樣,既要宣傳求真務實、踏實肯干的先進典型,也要挖掘大膽創新、突破陳規的先進人物。以大慶精神為指引,樹立各種各樣的先進典型,讓廣大大學生有前進的方向和明確的目標,人人爭做“新時代新鐵人”。通過新媒體的廣泛傳播和互動,讓學生廣泛參與,充分發揮先進人物的影響力,推動大慶精神的傳播[3]。對于先進人物,組織上要給予親切關懷并大力培養;對于先進事跡,要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如此,才會激發廣大大學生的前進動力。第三,在榜樣的塑造中,要結合大學生生活實際。例如在《鐵人在非洲》音樂劇中,就將李鐵民塑造的有血有肉,他既有為國家獻石油的犧牲精神,又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和兄弟情義,容易讓觀眾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所以在進行榜樣塑造時,既要展現榜樣身上的民族大義,又要體現其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讓學生明白榜樣也是“活生生的人”,英雄也是從普通人中成長起來的,這不僅不會損害榜樣的高大形象,更會讓榜樣更貼近現實,觸發學生在心理上的共鳴。
(三)在“意”上運用實地考察方法鍛煉大學生意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歸于實踐。第一,我們要利用好大慶油田這個重要的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去參觀采油廠,并結合專業情況在油田進行實踐,深刻感悟采油工人的艱辛,深刻體會當年會戰者們在物質條件極其缺乏的條件下進行石油會戰的艱難。第二,要利用好身邊的紅色文化基因,組織學生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油田歷史陳列館、三老四嚴精神發源地等場所,將課堂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更好的理解大慶精神。第三,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寒暑假的實踐活動,例如去鄉村支教、組織宣講團去社區宣講等各種活動,既鍛煉大學生的意志力,又增加服務社會的本領,更好地用實際行動踐行大慶精神。第四,要鼓勵學生主動創新大慶精神實踐活動。大學生是站在時代潮流前線并樂于嘗試新鮮事物的一批人,學校將校園實踐活動的自主權交于大學生,引導他們將時代潮流與大慶精神相結合,減少大慶精神與時代的“斷裂感”,在實踐活動中賦予大慶精神更高的生命力。這樣不僅能夠引領校園風尚、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也有利于大慶精神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谷霞,李萬鷹,史洪飛.新時代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價值與使命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9(4):111-118.
[2] 史洪飛,吳士林.大慶精神的自我提升[J].學術交流,2017(11):60-65.
[3] 張文彬,劉曉華.大慶精神的理性解讀:內涵之質價值之思[J].學術交流,2017(11):54-59.
(作者簡介:郝召冉,東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