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華
(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廣州 510000)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教育部門對于藝術類院校的教學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傳統教育模式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刻板式的教學也無法達到藝術學科的教育目的。尤其是對藝術專業設計素描及色彩課程的教學而言,不同課程體系相互之間的促進和連貫性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水平。當前在許多課程的授課過程中,學生對知識活學活用的能力不足,教師也缺乏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重構。本文通過探究藝術專業設計素描及色彩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法,希望可以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設計素描與色彩是當前許多國內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這兩門不同的課程擁有著各自的特征。傳統教育當中更加關注直線性的課程研究,設計素描課程通常要在單色畫的基礎造型上鍛煉學生的技巧表達能力,而色彩課程更加強調對色彩基礎知識的教學。在課程的設置方面,通常先讓學生學習設計素描課程,待學生掌握相關技能、擁有一定的素描基礎之后,再讓學生學習色彩課程。這二者之間也會缺乏延續性和互通性,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水平。重復的素描和色彩教學還會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甚至給學生帶來負面作用,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這兩門課程在教學之后,學生很容易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因而,在全新的教學理念支持之下,藝術專業設計素描以及色彩課程更加強調融合性的教學,同時要找到多元化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在融入更多元素、變動教學方式的前提之下,也能夠讓課程更具活力,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和鍛煉技能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提高個人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素描與色彩課程在誕生之日起就如雙生姐妹一般,素描在色彩運用的基礎之上能夠產生和諧和含蓄之感,它有著直觀的表現形式,又可通過先色后形的方式展現藝術形態,而先形后色的方法則更加適用于傳統的繪畫作品創作過程當中。就色彩課程而言,它通常需要對畫面色彩和內容進行整體性的規劃,在視覺上更加凸顯出和諧、單純和統一之感,良好的畫面表達感才可達到繪畫色彩應用的要求。比如,畫家安格爾就非常善用于這種繪畫表現形式。而在時代不斷變遷的過程當中,藝術創作的流派變得越來越多。印象派、立體派或者利用色彩進行創作上的表達都變得非常常見,這也使得藝術作品得表現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化。但這些繪畫作品大體上都建立在“形”的基礎之上,隸屬于先形后色的表現方式。而先色后形則給人一種生動、客觀以及視覺多變的感受。比如,俄國著名的畫家列賓就很喜歡借助這種方式表現出寫生作品的色彩感和生動性,同時也能夠在繪畫作品的造型上更具嚴格性。
在這之后,抽象派逐漸成為主流,它也是藝術作品的常見表現形式,這使得相關作品形態徹底擺脫了具象型的束縛。比如,抽象派大師康定斯基就擅長運用一些抽象的點線面,從而表達對藝術的理解。它會應用色彩特質的塊面,展現豐富的藝術元素,運用這些抽象元素以色彩的含義表達更為直觀的構筑畫面。他也認為點是基本元素,同時需要借助空白畫面對整幅作品加以充實,而地平面線則是冷靜的負荷基地垂,直線是生動的表現形態。無數抽象派的畫家也開始認真鉆研形、色等符號的多元化表達方式,色彩也變得更加的先形奪人。由上述描述可知,形和色是藝術創作中的視覺語言,這二者息息相關。而對于藝術專業的學生而言,形色不分家也就成了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要趨勢。在相關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過程當中,教師更加看重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學習興趣,以往的分離式教學容易限制學生的長遠發展,陳舊的教學方法也會缺少不同藝術課程教學的連貫性,在形和色的融合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藝術的理解度,這兩門課程的滲透式教學也可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1]。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當下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生命所需要的教育,不是一種虛假的教育。所以對于教師而言,培養學生應當教授學生在生活中實際需要的內容,培養技術型的人才也是各大院校的重要教育目的。藝術類的學科雖然具備一定的抽象性,但在技術實操時卻是一種實踐性的教學。將教學和科研深化聯系,也可以促進專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教師而言,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更應當積極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調動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專業知識時更具積極性。最終,也能夠凸顯出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教育中教師還需轉變教學方式和思維模式,注重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借助各種教學形式來豐富教育的內涵,凸顯出教學實踐的重要性。一切具備創造性的新事物都能夠成為一種鮮明的藝術表達形式,同時也能夠豐富人們對于藝術的理解和認知。在當今時代,學生學習設計專業知識容易受到其他媒介的影響,如果學生不具備發現美和感悟美的眼睛,則很難保持對社會環境的敏感度。所以在高校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思考素描及色彩課程的發展前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從基礎階段的教學開始就應當使學生能夠調動個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積極參與到技術實操和社會實踐當中。因而,當前的藝術專業設計素描及色彩課程教學更應當把握教育內容的實操性,使學生今后在投入社會、參加工作時擁有基本的技能,可以提高個人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水平[2]。
設計素描和色彩課程的融合教學具備著教育的延續性,它可以在設置相似的教學形式和課題研究內容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將素描和色彩課程的知識內容進行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表現力。這也需要教師利用多種多樣的課題模式進行強化教學,讓學生能夠在藝術創作的過程當中更具結構表現力、空間和形體表達感、平面意象表達力、結構和重構研究水平。通常,色彩更加偏向于一些寫實類型的藝術表現形式,平面性色彩的表現、結構性色彩的表現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命題。而在具體教學過程當中,設計素描則通過點線面等構成意識來表現材質、機理等等元素,這二者的融合還需教師進行知識技能的結構和重組,從而體現出藝術教育的多面性,提高教育中對重難點知識和技能內容的解析水平。在設計專業的不斷發展過程當中,課程設置的分界線越來越模糊[3]。比如,在環境專業的設計素描課程教學時,它會根據專業課程的要求,開設室內外環境透視表現、室內外環境線性表達等等多重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空間表達感、形體表達感,黑白灰表達水平。而在色彩課程的教學當中,則可介入冷暖色系的室內外空間表現形式,進行課程的延續。同時,也讓學生能夠借助色彩語言全面了解環境空間,強化視覺表現效果。又如,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設計素描和色彩課程則更加趨向于對于平面意象表達的結構重構,從而突出學生的創意性。因而,在具體教學的過程當中,就某一個設計類型的專業對概念表達形式進行融合,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在設計素描當中除了慣用素描表現形式外,也可融入色彩來豐富畫面感。而在色彩教學中,也可借助之前素描課程中的一些概念和畫面構成形式,使色彩的添加更具規律性或者更具空間結構感。不同的課程元素在融合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多角度地看待問題,增強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創作的畫面更具趣味性,不同課程之間的延續性也會更強。
在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藝術設計專業類的課程離不開對形式語言的表達,無論是設計素描,還是色彩課程,其在畫面表現形式上都存在著各自鮮明的特征。同時,藝術類的課程也有著一定的共通點。當代的設計基礎課程在教學體系創設時除了融入一些傳統的理論之外,也會結合工業時代的背景,融入當前的時代設計思維。點線面成了基本的表現形式,而在進行相關課程的教育過程當中,也是重要的訓練內容。這也意味著,在課程改革的過程當中,更應當凸顯出對學生畫面表現形式的教學。在訓練當中改善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在視覺傳達設計當中,要讓學生能夠更加注重對畫面的點線面構成意識的提升。于黑白灰的平面意向表達形式而環境設計專業中則更加強調訓練學生點線面的表達、黑白灰的有效布局,讓學生在具體空間結構關系的創造過程當中提高個人的表現思維。同時,在色彩課程中也能夠提高個人的畫面構成意識,不會存在理論知識與實操脫節的情況。這意味著學生在學習不同類型的藝術課程時,能夠借助彼此的優勢互通,從而強調對畫面的明度、純度、色相、點線面的綜合表達。色彩訓練中可以借助素描、黑白灰的三個層次來體現出色彩的豐富性。比如,平面性色彩表現、色彩的面積表現等課程都可以借助色彩的技能表現方式,傳達出黑白灰的層次感和點線面的抽象感。在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強化點線面黑白灰的層次性表達,讓學生在多元化練習的過程當中更加注重對色彩構圖的關注,對相關抽象點的匯集和色塊的組合搭配,也能夠使畫面更具內在的美感和秩序[4]。同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通過色調的練習,凸顯出畫面構成感。藝術專業設計素描和色彩這兩門課程能夠在實踐操作的過程當中實現不同科目的延續,也能夠使教學體系更具一體化程度,使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得到改善,技能水平得以提高。
設計素描和色彩課程在設置上著重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而設計專業又是為生活而服務。無論是室內外空間設計、服裝設計還是產品設計,其最重要的元素即為材料,提高學生對材料的認知,也能夠使學生的專業基礎更加扎實。材料中的機理表達也會影響到視覺效果和設計水平。比如,對于環境藝術專業的學生而言,在進行素描課程的教學中,單色畫面上可以借助彩鉛、蠟筆、粉筆等等元素對室內外環境進行表現,而不同的表現形式,其所勾勒出的空間結構也會存在一些層次上的差異性。在設計素描當中可以融入色彩表現方法,增加學生繪畫創作語言表現的豐富性,也能夠使學生在藝術創作中更具獨特感和個性感。視覺傳達和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也可借助這種材質與肌理的表現方式,融入設計素描和色彩的內容,從而提高藝術創作的互通性,讓相關作品能夠體現出設計專業的獨特表現方式。同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選擇切合造型的材料,進行基礎技能的訓練。比如,借助拼貼、拓印等方式,進行造型基礎課程的技能練習,使學生能夠對材料的機理更具認知度。設計素描課程非常側重于黑白灰的機理效果表現,而在色彩課程中,則需強化對色彩層次變化的把控。比如,借助有色紙、黑卡紙等等進行色彩層次上的疊加,讓學生利用塊面抽象表達的方式來訓練個人的基礎技能。報紙、褶皺紙的懷舊質感更強,所以在環境空間背景墻效果的創作方面也可發揮作用,借助材質和機理進行設計素描和色彩課程的教學,可以使學生突破個人的局限性,達到勇于嘗試和創新的訓練目標。設計素描和色彩在材質和機理上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實踐性,也能夠強化學生對材料的敏感度,讓學生在設計專業的藝術表達過程中能夠綜合運用各種元素,提高表現效果。
教師在講解專業課程知識時,可以借助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來拓寬教學渠道,創新和豐富教育內容。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對學生的影響不言而喻。相關院校應當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使其在進行藝術設計素描以及色彩課程的學科知識教育時可以借助多種渠道來豐富教學內容,也可利用一些小程序,結合相關教材,讓學生進行自主訓練。當下互聯網發展速度極快,教師教學中可以借助互聯網搜尋資源,學生在學習中也可借助互聯網搜尋自己想要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對教師而言,能夠為學生的高質量學習奠定基礎,提高教學的水平。對于學生而言,也可提升個人的學習自主性,豐富個人的知識面。相關教師在講述設計素描以及色彩的知識內容時,還需對教學的理念進行革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突破傳統教育的局限性,在教學中不存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些線上的教學軟件或者資源內容能夠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更加扎實,所獲得的知識內容更加豐富。比如,教師在講述《冷、暖調靜物組合》的知識內容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到不同色彩搭配的美感,教師可以制定教學大綱,在大綱當中融入素描的相關知識,同時借助線上線下的教學板塊進行知識的重新拆分和整合,再將相關資源內容上傳到學習群中,使學生對該單元的知識擁有深刻了解。在引導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時,也可借助線上的教育平臺,以直播、資源上傳、在線互動等方式讓學生學習技能可以更加自由和無拘無束。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可以以派發任務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可以借助慕課等平臺,融入設計素描以及色彩的精品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對于一些基礎相對較差,需要反復鞏固知識才能夠提高技能水平的學生而言,也可在相關平臺上進行復習。
綜上所述,在藝術設計素描當中融入色彩,可以使得畫面更具生動性,此時的色彩種類要更為適宜,在層次上要相對適度,不能喧賓奪主,要強調畫面語言的結構。將色彩課程融入設計素描中,也能夠提高設計作品的色彩空間構筑能力,強調畫面的形式感和張力。在這二者的聯合教學過程中,也可使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藝術課程,提高個人的審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