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義梅
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通過英語課程學習,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目標,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學會自我管理,提高學習效率,做到樂學、善學。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應對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需求,教師需要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學習活動中,提升學習效率。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句話給了我改進教學策略的啟發。對于“喚醒”,我的理解是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將其轉化為內驅力,使學習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根據學情,靈活選用課堂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進而實現樂學、善學。
一、采用情境教學法開啟學習之旅。情境教學法是指設定背景及環境,將學生帶入到一定的環境中,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其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通常在課堂導入環節使用最佳。比如,在學習“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這一單元時,我在課前帶學生觀看紀錄片《拯救地球》,然后出示問題:“What problem do they talk about?(—— Too much water or too little water.)” “How does the problem influence peoples lives?” 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討論,并聯系日常生活進一步展開探究,學生很容易主動參與其中。夸美紐斯曾言:“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情境教學能夠輕松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在寬松的氛圍中真正運用語言,并長久地保持學習興趣。
二、任務型教學法貫穿課堂,增加成功體驗。任務型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學習任務來進行教學。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獲得成就感,能夠有效提高學習積極性。當教師把一堂課的學習內容細化成一個個學習任務時,尤其是大任務下的小任務難度不大,即便學困生也能有所收獲,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激發出來。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通過完成任務獲取自信心,進而提升學習興趣。例如,在“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單元的寫作訓練中,教師布置寫作訓練任務及具體要求。學生分小組開展活動。小組內部進一步分工(搜集問題現狀語句、成因分析語句、解決措施語句;文章開題及結尾句;文中過渡詞搜集;文章整理成型;小組代表匯報等)。任務型教學法有利于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語言交流,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內驅力。
三、利用合作探究法聚攏課堂中途合力。隨著課堂學習時長增加,部分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在短暫的興趣之后漸顯疲態。這時恰當的合作探究可以有效地聚攏課堂合力,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在英語教學中,合作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合作探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在此刻充當的角色是知識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這個環節中,合作探究的任務難度一定要符合學生學情,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比如,問題探究、信息搜集、情景劇表演、文章翻譯解析等。不時更換合作活動的內容形式能夠讓學生能時時保持新鮮感,有利于引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尤其是加入適當的競爭評價會起到更佳效果。
四、恰當使用啟發式教學法,給學生續力。啟發式教學,就是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及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啟發引導的辦法來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屢屢受挫,很容易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時教師適時的啟發和點撥可以幫助學生攻克難關,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對于學困生,借助教師搭建的梯子,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有利于重拾學習自信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啟發的方式有設問、留白、關鍵詞匯提示、圖表提示、體態語……只要用心,一定能發現恰當的啟發手段。
五、根據學情適當分層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畢業班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及知識儲備差異較大,統一的學習目標及要求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分層教學法能夠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和授課需要進行目標分層、學習任務分層、學生學習小組分層、課堂學習評價標準分層等。同時,為了進一步激勵學生,要適時根據學習進展情況調整分層,并鼓勵有能力的學生跨層挑戰。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葉瀾教授也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存在著多種發展的潛在可能性。因此,教師在選取教學方法時一定要根據學情合理調整和優化,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進而增強其學習主動性,達到樂學善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