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雯 丁丹華 程妍
摘要:高中思政教師可對思政課程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規劃與探究,通過實踐不斷提高教學方案的可行性,以此開展創新教案來豐富思政課程內容。而新型的教學方法可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主動性,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進而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教師需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積極創設高中學生思政課堂的良好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思政 ?自主學習 ?教學策略
前言
教師在高中思政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教學方法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條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對課堂持有積極求學的態度,進而通過開展各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核心的指導教育理念。促使學生在思政課程教學中提升對問題的主動性,豐富其社會閱歷,達到提升自身知識素養的目標。[1]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欠缺的原因
(一)部分學生對自主學習的主體意識不夠明確,也比較模式化和單一化
如果在一種固化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很難學會去探索。而自主學習可使學生進入到多樣的思想政治課堂,體驗到多元化的學習過程,另外,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當堂理解了課程知識點,但在實際測試應用中發揮時比較困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實踐運用能力。
(二)一些教師對自主學習的實踐應用不夠全面
在思政課程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教學實踐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教師認為高中思政的課程安排緊張,教學時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情況,致使學生在課程知識吸收中難以有突破,他們不愿針對性地去制訂新的教學方案,而只是采取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因此,教師應轉變觀念,利用身處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優勢,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需求,善于挖掘學生身上可發展的潛能,全力幫助學生去實現獨立性和自主性的發展。并且,教師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需加強自身道德素養,并不斷創設研究新的教學方法。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對策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機
自主學習指的是個體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構建自己的思維體系,并最終獲得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2]而在思想政治課程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意識到如何正確地學習思政科目,要讓學生明白理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一些問題,能培養能力,拓寬視野,從而讓自己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才是學習的原動力。而學生想要繼續努力學習,就需要有一定的目標,對高中生來說,提高學習思想政治學習效果非常重要。而在思想政治課中,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往往使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也成為了困擾學生的一個重大難題。我認為可以先學而后習,學生要對學習這一過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勇敢地向前走,去解決問題,這樣才可以逐步地在其中獲得真理。而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動力,其對培養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有極大幫助。例如,在學習《經濟全球化》中“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一節時,教師通過開展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瀏覽學習強國等新聞類APP,更快速地了解到時政訊息,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同時還能學習到時政知識豐富自己的閱歷,有利于學生意識到思政課的知識內容可以實際運用到現實生活之中,使學生認清學習可以讓自己更好地成長和發展,從而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熱情,從而便于更好地讓學生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二)深化教師施行自主學習的意識
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自由學習活動的空間,使其不再受以往被動學習課堂的拘束,自行搜尋并探索未知的思政課程知識點。同時,教師需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通過開展小組討論的形式使其互相分享所學的知識,促使學生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其邏輯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為思政課堂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且,教師可運用新媒體,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變得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不是簡單要求學生學會教師教授的方法,而是使學生能在運用這些方法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結語
教師在高中思政課程教學中需將課本理論知識的獲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促使學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同時,教師應以身作則帶領學生進行課程實踐創新,通過開展多元化的思政課程教學方式,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其道德素養,并積極引導其掌握學習要領,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曉燕.高中思政課堂高效課堂的構建[J].智力,2020(18):139-140.
[2]邵志萍.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思政課教學的優化策略[J].高考,20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