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編輯人才是出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他們策劃滿足市場需求的高質量選題,也肩負著文化傳播、輿論引導的重任,是推動文化傳承、傳播和創新的重要力量。年輕編輯人才是編輯人才隊伍永葆生機和活力的關鍵,如何培養優秀的年輕編輯人才,使其在出版高質量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促進出版事業進一步繁榮發展,需要引起出版界的重視。然而,年輕編輯在工作中普遍面臨一些問題,如缺乏編校經驗、出版理論基礎不扎實、對出版新技術不了解或掌握不足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文章采用文獻綜述和實踐經驗總結的方法,對年輕編輯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職業能力和培養路徑進行探討。文章發現,年輕編輯應該重視出版理論的學習,理論結合實踐經驗,善于利用新技術提升自己的融媒體出版技能。為實現這些目標,要注重編校基本功的培養、編輯理論素養的培養、融媒體出版技能的培養等,只有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才能培養出真正具備高職業素養和強創新能力的優秀編輯人才。
關鍵詞:年輕編輯;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出版理論;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3-0227-03
出版工作是一項崇高的事業,通過出版,人類思想和人類文明及其延伸的文化和價值觀得以廣泛傳播,民眾得以獲取古今中外的文化瑰寶。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中指出,“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1]。編輯作為內容的發現者、加工者、傳播者,居于出版工作的關鍵位置[2],出版工作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高中國影響力,傳播科學理論和科學文化至關重要[3]。新編輯要學會系統梳理自己的出版實踐經驗,深入思考出版,加深對出版工作的理解和認識,為我國的出版事業不斷注入新的力量。
(一)編輯人才是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
人才是新聞出版業的核心競爭力[4],編輯人才是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5],是一個出版社良性發展的支撐。從選題策劃到選題實施,再到審稿、編校、設計、印制、發行等,任何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出版人的勞動和創造。正是因為出版人崇高的出版理想,對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一代又一代出版人為促進國家發展進步和推動社會繁榮發展提供著智力支持。
(二)年輕編輯人才是出版社未來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
人才培養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身心健康、掌握一定知識與技能的專門人才的活動”[6]。法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約里奧·居里曾說:“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時常栽樹。我們應該注意培養人才?!背霭媸聵I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年輕編輯人才的茁壯成長,他們是出版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對年輕編輯的培養決定了出版工作是否后繼有人,是否有源源不斷的新力量促進出版業的創新發展。編輯人才是策劃選題、實現選題的關鍵,也是一個出版社圖書品牌建立的基石。出版社必須有長遠的人才培養計劃,打造一支有能力、有活力的骨干編輯出版隊伍,以貫徹落實“十四五”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的要求[7]。
(一)理論和實踐的關系
理論和實踐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理論對實踐進行概括、總結,從實踐中歸納、演繹出規律和普遍性,再指導實踐,提高實踐的成效;實踐是理論的來源,理論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和完善[8]。要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聯系,使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支撐:實踐激發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推動理論不斷更新和完善;要充分利用理論和經驗,以更好地指導實踐,提高實踐的效能。
(二)理論在編輯出版工作中的重要性
理論培養是年輕編輯培養的重要部分,可以增強其對出版事業的理解,對自己的編輯方向有清晰的定位。編輯工作由出版規范、出版流程約束,如能及早熟悉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在出版過程中就可以規避很多風險,保障出版物的質量。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升級,編輯工作方法也發生了變化,培養適應融合出版要求的年輕編輯人才變得十分重要[9],掌握新的出版技術,可以幫助編輯策劃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形態出版物,增強選題的競爭力。
因此,年輕編輯的培養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將理論作為實踐的眼睛,通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實踐經驗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出版實踐可以更好地了解出版的發展趨勢和讀者需求。年輕編輯要善于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相結合,理論指導工作實踐,實踐促進理論水平的提升,全面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成長為優秀的編輯。
年輕編輯剛踏進工作崗位,學習欲望較強,但工作經驗不足,需要基于理論學習的前提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同時,年輕編輯不能僅聚焦于微觀層面的書稿內容,盲目地陷入日常事務中,要學會思考,善于汲取出版理論和經驗,把新的出版技術應用于出版工作中,加強信息化素養的訓練,一開始就在傳統出版的基礎上實現融合出版的價值增量。
(一)編校基本功的培養
1.審稿能力
編輯要有一定的政治敏銳性,有能力把握書稿內容,對不符合出版導向、達不到出版要求的書稿敢于退稿[10]。對有改進空間的書稿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幫助作者對書稿進行二次提升。對于一些好書稿,要看出它好在哪里,從內容的角度給營銷發行爭取賣點,盡可能擴大作者和圖書的影響力。
2.編輯加工書稿能力
編輯加工能力直接影響圖書的質量,一篇錯字連篇、語言不流暢的文章會給讀者帶來很差的閱讀體驗,大大降低內容的可信度。年輕編輯一定要重視編?;竟Φ挠柧殻炀氄莆諊壹靶袠I標準,如語言規范、標點符號用法、數字用法等,要耐心、細心、用心對待案頭工作,通過大量的校稿訓練,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11]。
3.促使書稿成為正式出版物的載體形式設計能力
書稿之所以能成為正式出版物,是因為它具備三個要素。一是具有經過編輯加工的精神文化內容。二是印刷裝訂成冊。三是可供傳播。在對書稿進行審稿和編輯加工使其內容滿足出版要求之后,還要完成對書稿的裝幀設計,印刷紙張、印刷工藝的選擇等,這就需要編輯具備促使書稿成為正式出版物的載體形式設計能力。
4.選題策劃和選題實現的能力
年輕編輯要注重利用已有的出版資源,依托本社的重點板塊和市場增長潛力大的領域,深挖自己擅長的專業領域選題,精耕細作,逐漸形成自己的優勢板塊,不斷積累作者資源、學術資源、市場資源[12]。要抓住職業生涯發展的黃金期,由量變形成質變,逐漸形成自己的編輯方法,有能力策劃國家重大出版項目等,使自己逐漸成長為資深編輯。
(二)編輯職業素養的培養
年輕編輯在工作中不能一味埋頭苦干,要時不時“抬頭仰望星空”,重視理論的指引作用??梢詮囊韵聨追矫鎭砑訌妼δ贻p編輯職業素養的培養。
1.加強縱向和橫向的多元培養
縱向上應該重視出版理論的學習,掌握基本的出版傳播規律,不斷豐富自己在未知領域的知識儲備;橫向上通過繼續教育、講座、論壇、學術會議、競賽等充分了解相關專業領域和出版熱點,增進與同行的交流。
2.重視項目團隊制
讓年輕編輯加入資深團隊中,實現“看中學”“學中思”“思所獲”,通過參與項目,把學習的出版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不斷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13]。
3.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為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審稿、編稿以外要閱讀各種優秀作品和文獻,并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知識輸出,比如撰寫論文、書評等;掌握一定的文字處理和編輯工具,學會檢索各種資料庫和學術網站,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按4∶1的時間比例分配出版實踐和出版理論素養的提升,在每個階段及時總結工作成果,撰寫業務論文,不斷提高自己的出版理論素養和學術素養。
4.綜合素養的培養
編輯是產品經理,不僅要有專業能力,還要有出色的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思維反應能力等,以更好地勝任工作,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編輯。
(三)融媒體出版技術的培養
融媒體出版物可以實現文字、圖片與音視頻等多形式的融合,豐富出版物的內容,提高出版物的品質,提升出版物的傳播力和傳播效果[14]。年輕編輯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傳統出版,善于學習和使用融媒體技術,如利用自動化版式設計和人工智能校對軟件,可以提高書稿的設計質量和內容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通過融媒體技術可以實現讀者與作者、編輯、出版社的良性互動,出版社及時分享書訊,讀者及時分享書評,甚至參與到作者的創作中,提升讀者在出版流程中的參與度。同時,在出版宣傳方面,利用融媒體技術可以實現平臺交互,從紙質讀物到數字閱讀平臺,到通過PC端、移動端等實現實時宣推,可以大幅提升出版物的社會影響力。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加強年輕編輯融媒體技術的培養。
第一,技術培訓。出版社應經常請行業專家給編輯培訓,尤其是關于視頻鏡頭表現與制作、社交媒體營銷與管理、數據篩選和數據可視化處理等,讓編輯深刻理解融媒體圖書的構成要素和實現方法,基于融合出版思維策劃選題。
第二,案例實踐。新編輯應該在自己策劃的圖書中逐步嘗試使用新技術和工具,例如從增設二維碼開始,可以借助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技術等,不斷進行產品的升級迭代。
第三,制度傾斜。出版社應該鼓勵一部分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編輯,支持他們嘗試和使用新技術,在業績核算時可以適當增加融媒體出版物的權重比例,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創造力,開發出內容優良的融媒體出版物。
(四)年輕編輯提高工作成效的建議
根據管理學研究成果發現,生產能力與動機、才能、習慣有一定的函數關系:P=M×A×H2。這個公式中:P代表productivity,意思是生產能力;M代表motivation,意思是動機;A代表ability,意思是能力;H代表habit,意思是習慣[15]。從這個公式中可以看出,M、A、H的提高均會使P增加,其中H的影響是最大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動機越強烈,行為能力越大,行為習慣越好,生產能力越大,工作效果越顯著。而且,一旦養成好的習慣,H提升了,生產能力的提升則是倍速的。行為能力A(ability)和行為習慣H(habit)也是有密切關系的。行為能力是通過學習和實踐獲得的,行為習慣是反復執行某種行為使之成為自然而然的行為模式。行為能力可以通過養成良好習慣來提高。
所以,對于年輕的編輯人才,一定要在一開始就培養自己良好的工作習慣,將出版理論滲透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對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定位和認知,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年輕編輯是出版社的未來,也是出版界的未來。出版社要善于管理和培育年輕編輯人才,要重視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的協同作用,只有兩者同時發力,年輕編輯才能迅速成長為適應新媒體時代出版需要的新型編輯人才。此外,還要給年輕編輯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同時,年輕出版人要提高自己的出版專業理論素養,在工作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出版理念和風格,為廣大讀者提供營養健康、有品位的精神食糧,為推動我國出版高質量發展、出版事業邁向新臺階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習近平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EB/ OL].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0/content_ 5605620.htm tdsourcetag=s_pcqq_aiomsg,2021-05-10.
[2] 姜丹.試論編輯在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J].傳播與版權,2022(5):17-19.
[3] 蘇鴻雁.做好時代聲音的傳播者[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3):62.
[4] 柳斌杰.人才是新聞出版業核心競爭力[J].雜志工作通訊,2008(7):17.
[5] 李錦雯.編輯的意識[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165.
[6] 教育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教育學名詞(201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9.
[7] 張雪純,薛晗.新發展理念下出版社高質量發展的突圍路徑:以法律出版頭部產品打造為視角[J].出版廣角,2022(3):37-41.
[8] 毛圓夢.論理論與實踐的關系[J].傳奇故事,2020(3):117.
[9] 楊石華.馬克思主義出版觀視域下融合出版人才培養的理念革新與路徑優化[J].出版與印刷,2023(2):84-90.
[10] 陶小紅.新時代下出版編輯提高政治素養的路徑[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社會科學,2022(8):212-214.
[11] 季奎奎.新時代圖書編校質量問題的成因和對策[J].新聞傳播,2021(24):63-64.
[12] 潘夏.圖書編輯的選題策劃創新與精品意識的塑造[J].采寫編,2023(5):131-133.
[13] 江玨玙.高校出版社編輯“傳幫帶”培養機制新探[J].出版參考,2022(10):54-57.
[14] 鄔四娟.融媒體環境下出版社編輯面臨的挑戰與素養研究[J].傳播與版權,2020(5):30-32.
[15] 趙信映.優秀員工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M].吳茜茜,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40-43.
作者簡介 陳澍,編輯,中南大學出版社總編室主任,研究方向:編輯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