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峰
(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
跆拳道是一種源于朝鮮半島的格斗技術,具有優秀的身體素質訓練和自衛能力培養作用,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在高校體育課程中,跆拳道也成為一門備受歡迎的選修課程。然而,如何將跆拳道課程建設得更加科學合理,以滿足學生需求,提高教學效果,一直是教育界和體育界共同面臨的難題。扎根理論是一種基于數據的理論構建方法,強調對數據本身的分析和理解,旨在通過對實際經驗的反思和探究,建立理論模型[1]。該文以扎根理論為指導,探究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以期為高校跆拳道課程的開發和推廣提供參考和借鑒。
跆拳道是一項深受大眾喜愛的體育項目,而高校跆拳道課程的開設和建設對于推廣跆拳道文化和培養學生的健康體魄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教師的教學能力、課程設置、學生的興趣等[2],這些問題都會對跆拳道課程的質量產生影響。因此,探究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對于提高跆拳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實效具有重要意義[3]。通過深入了解跆拳道課程參與者對跆拳道的認知和評價,可以探究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建議,為跆拳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實效提供可行性建議,促進跆拳道課程的建設。該研究可以為跆拳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實效的提高提供借鑒和指導,有助于推進高校跆拳道課程的建設[4]。
扎根理論作為一種質性研究方法,強調研究者在實踐中對問題的深入探究和理解,是開展深度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除了常規的研究方法,以下是一些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
原因樹法:這是一種基于扎根理論的分析方法,其主要思路是通過多次迭代的數據收集和分析,逐步構建起“一棵由問題、因素和結果構成的原因樹”[5]。該方法可幫助研究者深入分析問題的本質,識別問題的根本原因,從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費爾德研究:是一種基于扎根理論的實地研究方法,強調研究者在真實場景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直接觀察和深入交流,以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該方法通常采用多種數據收集方式,如參與觀察、訪談、文獻研究等,以建立對研究對象的深刻理解[6]。
群體研究法:是一種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強調研究者應該關注社會群體的文化、信仰和行為,以深入了解問題所處的社會環境。該方法通常采用多種數據收集方式,如訪談、問卷調查、焦點小組等,以建立對群體文化和行為的深刻理解[7]。
情境分析法:這是一種基于扎根理論的深入了解社會現象的質性研究方法,可以通過深入跆拳道課程的現場觀察和深入交流,了解不同情境下學生和教師的行為和互動等,從而探究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和問題[8]。
綜上所述,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不僅包括常見的參與觀察法、焦點小組法和訪談法等,還可以采用原因樹法、原始場研究法、現象學研究法和情境分析法等多種研究方法進行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研究。研究者應根據具體研究問題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跆拳道課程的實際情況和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總之,扎根理論提供了一種深入探究問題的質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據具體研究問題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在針對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研究中,可以綜合應用多種研究方法,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跆拳道課程的實際情況和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采用扎根理論的原因樹法對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合分析的結果,總結出當前影響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主要因素,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學生需求是影響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高校的體育課程中,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是教學設計和內容開發的重要依據。如果課程內容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那么就難以提高學生參與和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9]。通過對一些實踐案例的研究發現,目前一些高校的跆拳道課程設計較為單一,未能給予充分的滿足或根本的保障,而有些學生希望在跆拳道課程中獲得鍛煉身體的機會,有些學生則希望學習更多的實用技巧和自衛知識等。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普及,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已經確立,鼓勵與支持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自主性學習已成為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理念。但是,學生對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內容的學習,只能采用機械乏味的模仿式學習手段,其自主學習意識、多元化學習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長此以往,這種過于單一的課程設計,會誘發學生滋生厭學心理,進而會導致學生對跆拳道的參與程度和學習興趣下降。
教師素質是影響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教師素質是一個由專業技能、基礎理論、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諸多因素組成的綜合體系,其中,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如果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那么課程的教學效果就會受到影響[10]。通過調查發現,一些高校的跆拳道教師的綜合素養較低,有些教師畢業于體育院校的跆拳道專業,還有些教師是退役的跆拳道運動員,這些教師雖然在跆拳道專業技術方面的能力較強,但在理論知識層面卻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教師自參加工作以來從未接受過系統的培訓和教學指導,缺乏教學能力與理論素質,雖然自己掌握了一定的跆拳道技巧,但無法有效地將技巧傳授給學生。故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是提高跆拳道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
教學的物質資源是影響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場地、器材設備、教材教具等。跆拳道教學資源主要包括專業的教學場館、沙袋、護具以及教學所需的各種器械。充足完善的教學資源,不僅是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還是確保教學安全性的重要因素[11]。如果教學資源不足或不合理,就會影響到跆拳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目前,一些高校的跆拳道教學場地普遍存在器材陳舊、設備不足、教學條件差等現實問題,甚至有些學校沒有專門的跆拳道教學設施,只能在籃球館、排球館、體操館等場地進行教學。這些問題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教學效果,因此提高教學資源的配備率和利用效率,是提高跆拳道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學校的支持和關注是影響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學校對跆拳道課程建設不重視或缺乏支持,那么跆拳道課程的教學效果和發展將受到影響。在調查中還發現,一些高校對跆拳道課程缺乏足夠的支持和關注,具體體現為,一些學校的跆拳道課程經費不足,教學場地不夠,沒有相應的學科建設和發展規劃等。因此,加強學校的支持和關注,對跆拳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12]。
該研究通過對跆拳道課程參與者對跆拳道的評價方式和認知方式的分析,揭示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建議,以期促進跆拳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實效的提高。總體而言,該研究揭示了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其中包括教師的教學能力、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跆拳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這些因素對于跆拳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實效有著重要的影響[13]。針對上述研究的結果,為確保高校跆拳道教學課程建設的整體效果,基于扎根理論的指導,對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應對措施進行總結與論述,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在基于扎根理論指導的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中,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方式的擇取是影響跆拳道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通過研究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關鍵影響因素,可以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優化和創新提供了科學依據。鑒于此,首先要求對跆拳道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14]。高校應該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優化跆拳道課程的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內容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同時體現跆拳道技術的嚴謹性和科學性。例如,可以在跆拳道課程中加入形意拳、太極拳等多種拳擊類課程,以及健身、瑜伽等多種體育項目。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還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其次,要研創與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教學方式應該靈活多樣,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為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跆拳道課程需要進行多元化的課程設計。高校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靈活多樣地設計跆拳道課程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通過對扎根理論的現象學研究法的分析,發現教學觀念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與規范作用。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研究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需求分析,探索如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同時,要加強對跆拳道課程建設的教學管理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管理課程建設過程,提高跆拳道課程建設的質量和效益[15]。此外,也需要加強對不同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以及對新技術、新手段在跆拳道課程建設中的應用研究,不斷推動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創新和發展。這就要求,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高校應該設計更具吸引力的跆拳道課程,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樂趣和挑戰,并且通過各種方式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積極性。其次應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跆拳道課程教學,不僅僅是傳授技術,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高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責任意識等素質,讓學生在學習跆拳道的同時,得到全面的素質提升。另外,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也是影響跆拳道課程教學質量和實效的重要因素。學生應該具備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強烈的學習動機,能夠在學習中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并且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聚焦高校跆拳道教學的兩大行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能力對于跆拳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實效至關重要。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跆拳道技術水平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并且能夠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首先,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和管理。高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管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并積累教學經驗,確保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其次,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這是提高跆拳道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需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和教學指導。例如,可以組織專業的跆拳道教練進行教師培訓,或者邀請國內外知名的跆拳道教練來校進行授課和交流。最后,學生管理是跆拳道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需要加強學生的管理和指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跆拳道課程的學習和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覺性。例如,可以加強學生的考核和評估,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表現進行全面評價。
跆拳道作為當前高校普遍開設,且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的課程之一,其重要性應得到充分的認識。這就要求各高校全面提高跆拳道教學的重視程度,從政策、資源以及后勤保障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在于加強對跆拳道教學資源的發掘與整合。提高教學資源的配備和利用效率,是提高跆拳道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首先,加大對跆拳道教學場館建設的投入力度,建設跆拳道教學的專業場館,以期在確保教學安全的基礎上,促進跆拳道教學的常態化開展;其次,要加強對跆拳道教學器材的管理、修繕以及更新,要協同后勤保障部門定期對跆拳道教學的場地、器材進行必要的檢查,及時發現破損情況,并給予及時的修繕與更換。
對跆拳道課程建設影響因素進行總結與分析,發現通過多方面因素的協調和處理,跆拳道課程建設效果會明顯提高。但是,跆拳道課程建設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為了實現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良好效果,高校應該重視教師的培養和管理,以確保他們具備足夠的資質和教學水平。此外,高校還應該對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進行分析和了解,以便更好地設計和調整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方面,高校應該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注重科學性和嚴謹性。在教學方式方面,高校應該靈活多樣地設計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同時,高校還應該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該研究的開展和結果,對于促進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創新和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總之,高校跆拳道課程的建設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從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入手,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實效。未來的研究可以從更深入的角度出發,比如結合學習社區理論和教學評價方法等,進一步探討高校跆拳道課程建設的影響因素和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