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廉政文化建設是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給廉政文化建設帶來了一定的機遇,也使其面臨巨大的挑戰。例如,網絡低俗文化的沖擊、監督機制的缺失等。如何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本文重點討論新媒體對廉政文化建設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旨在更好發揮新媒體對廉政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廉政文化;全面從嚴治黨;政治生態
加強新時代廉政文化建設,要繼續堅持正反結合、兩手并用,推動廉政文化宣傳與案件警示教育深度融合,做到樹高線與守底線相統一。一方面,要繼續挖掘培樹一批立得住、看得見、夠得著的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廉潔自律正面典型,全面整合各方資源,優化內容與形式,強化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實發揮先進榜樣的示范與引導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實體現負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及時公開與剖析各個領域黨員干部貪污腐敗的案例,明確違紀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后果與危害,切實推進警示教育。以身邊人身邊事進行案例剖析,能夠更好地避免出現違紀違法行為。
一、新媒體和廉政文化的內涵闡釋
(一)新媒體和廉政文化的內涵
新媒體是指數字化與網絡技術支持下所形成的各種媒體,如移動媒體、數字媒體等。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具有傳統媒體所欠缺的大容量、實時性與廣泛性等優勢。而新媒體時代指的是伴隨著科技水平逐步提升,新媒體在全社會廣泛應用的時代。
廉政文化是以崇尚廉潔與反腐倡廉為價值取向、融價值觀與行為規范等為一體、體現人們對廉潔政治與廉潔社會綜合認知的文化形式。廉政文化建設借助文化導向功能的發揮,讓各社會主體把廉政文化的導向功能切實體現出來,最終實現廉政文化思想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新媒體和廉政文化的關聯
新媒體與廉政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每一種新媒體平臺都可以是廉政文化傳播與建設的重要載體。新媒體可以在第一時間將相關信息傳遞給受眾,傳播渠道覆蓋面非常廣泛,大眾的參與度極高。此外,受眾轉變為內容生產者,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信息。新媒體的廣泛運用,對廉政文化的傳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廉政文化也有效豐富了新媒體平臺的內容。新媒體平臺能夠承載不同類型的內容,而廉政文化的融入,讓平臺的內容更加豐富。新媒體是一種非常先進的傳播媒介,充分發揮其優勢,能夠實現新媒體和廉政文化的良性互動。同時,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也為廉政文化建設帶來了一定的挑戰。[1]
二、運用新媒體建設廉政文化的機遇
(一)新媒體開辟新陣地
新媒體的迅速普及,拓寬了人們認識和把握廉政文化的空間,也讓人們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腐敗問題和反腐敗政策。在新媒體平臺上,人們能夠探討廉政文化建設,進一步加深對廉政文化的了解。傳統媒體信息傳播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不利于對腐敗事件的揭發,也極易引發大眾對腐敗問題的質疑與猜測,容易積蓄各種不滿情緒,最終導致群體惡性事件的產生。但是傳統媒體也具有新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其管控的嚴格性能夠有效地避免負面輿論的大范圍傳播。新媒體平臺所具有的及時性優勢,可以把事件的全過程呈現在大眾的面前,讓大眾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事件的發展狀態和發展趨勢,充分滿足大眾的好奇心理,也有效地解答了網民內心的困惑。新媒體傳播主體所具有的多元性特征,讓網民能夠通過不同的傳播主體獲得不同立場的信息,對事件的了解也會更加全面。通過對不同傳播主體所傳遞信息的印證與比較,可以消除自身的疑慮,最終實現廉政文化的認同、建設與傳播。
(二)新媒體帶來新氣象
網絡媒體與手機媒體等各種新媒體平臺的快速普及,有效改變了傳統媒體單一的傳播方式,在新媒體平臺的支持下,受眾可以和信息的發布者實現雙向交流,增強了對象客體的多樣性。新媒體平臺信息的發布者能夠闡述自己所了解的各種信息,而接收者能夠結合自身的想法和掌握的信息情況,與信息發布者進行實時互動,體現出新媒體的開放性。
信息的發布者和接收者能夠通過網絡意見與建議渠道實現信息互通,弘揚反腐倡廉的文化主旋律,傳播廉政文化的正向影響,從而創設出風清氣正、反腐倡廉的良好環境。由此可見,新媒體平臺的廣泛應用,為廉政文化的建設帶來了新的氣象。
(三)新媒體提供新渠道
在廉政文化建設和傳播過程中,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能夠更加形象且生動地呈現具體內容,能夠更好地讓受教育者接受,最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素質。比如,通過微信公眾號定時推送廉政文化、政策、法律等相關內容,開設專門的廉潔文化視頻入口,加強對各種廉政文化內容的傳播。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門戶網站,加大對廉政文化的宣傳力度,增進政府部門與企業、群眾之間的關系,促進廉政文化的有效傳播,增強大眾對廉政文化的認知。新媒體應用于廉政文化的建設,提升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增強黨員干部思想意識,筑牢思想防線。[2]
三、面臨的挑戰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和應用能夠更加全面滿足社會對信息的即時性、時效性需求。特別是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各種社交媒體的迅速發展,更是體現出在快節奏生活時代下人們對碎片時間的充分利用,也有效滿足了大眾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分享欲。這同時也給廉政文化建設帶來新挑戰。
(一)網絡監督機制的缺失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出現了非常顯著的轉變。而新媒體平臺的普及,讓廉政文化建設的工作方式也不斷進行創新,以便更好地應對網絡媒體全時段、監控難的困境。現階段,對廉政文化建設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網絡監督的缺失,監督機制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廉政文化建設的效果。新媒體平臺的應用,突破了傳統媒體單一向度的傳播方式,實現了傳播主體與受體之間的雙向交流。新媒體成為真正的大眾媒體,通過新媒體終端將信息傳遞出去,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媒體人。而這種情況下,新媒體平臺所發布的內容是否要進行篩選,完全取決于發布者自身的素質,而這也對新媒體傳播信息內容監督帶來巨大的挑戰。
(二)網絡低俗文化的沖擊
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門檻非常低,傳播主體呈現出顯著的泛化,同時,未經證實與審核的 “假新聞”在新媒體平臺上大范圍傳播。“全民媒體人”的網絡時代背景下,極易出現斷章取義且情緒化的問題,個別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惡意制造話題,傳播各種模糊不清的觀點。而在這種文化氛圍的影響下,反腐倡廉宣傳的嚴肅性和紀律性明顯弱化,且嚴重影響到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網絡低俗文化的盛行,對廉政文化的建設與傳播產生了強烈的負面沖擊,弱化了其積極作用。[3]
四、對策措施
(一)強化責任意識,建設專門平臺
引導新媒體平臺積極主動地承擔其社會責任,除了關注企業經濟利益,還需要高度重視社會利益,強化新媒體平臺的社會責任意識。政府部門需要積極主動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讓新媒體平臺能夠積極主動地擔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全面呈現積極正確的社會目標與價值觀念,賦予廉政文化一定的流量支持,強化廉政文化有關信息的推送。上述措施對解決網絡泛娛樂化問題對廉政文化建設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加快建立專門的廉政文化傳播平臺,目前,不少新媒體平臺是為了娛樂所形成的,而廉政文化這種理性的內容并不具有吸引力,也缺乏一定的優勢。專門的廉政文化傳播平臺,將會對廉政文化建設和傳播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提高平臺的準入門檻
現階段,大多數新媒體平臺并未設置準入門檻,用戶只需要同意平臺的隱私聲明即可使用平臺。因此,用戶在新媒體平臺上的隱匿性非常強。必須要注意的是,用戶不僅是信息傳遞的受眾,也是信息的生產者,每個人在注冊新媒體平臺的賬號之后,便可以發布信息,而這種情況下,用戶所發布的不良導向內容信息,將會出現大肆傳播的現象,引發不良影響。用戶在成為內容的生產者之前,新媒體平臺必須要對新媒體用戶的身份進行全面的審核,對不符合要求的用戶,應嚴令禁止其在平臺上發布信息,從而降低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潮的大范圍傳播,維護大眾對廉政文化建設的認同感。[4]
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不良導向信息之所以大范圍傳播,一方面是因為重視度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全社會范圍內打造崇尚廉政的文化氛圍,強化廉政文化的社會影響力,能夠更好地弱化人們對消費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文化的追捧。一方面,要努力贏得群眾的擁護和認可,拉近群眾和廉政文化之間的距離。黨與政府部門必須要讓更多的平凡人能夠有機會、有能力且有渠道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打造反腐倡廉、人人自我約束的良好氛圍。當每一個人都真正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便能夠增進其與廉政文化建設的距離,同時,他們在新媒體平臺上也將會更為重視廉政文化內容的瀏覽和傳播。另一方面,領導干部必須要樹立良好榜樣,始終堅持優良的工作作風,廉潔從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切實維護廣大群眾的基本利益,而這也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要貫徹落實的基本原則。
(三)做好反腐輿情處置
在廉政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反腐敗是非常關鍵的環節,而反腐倡廉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關鍵所在。近年來,伴隨著網絡反腐敗逐步發展成為查辦大案與要案的重要線索來源,健全新媒體平臺反腐預警機制成為當下首要任務,也是提升廉政文化效果的重點。要做好新媒體反腐輿情的收集整理工作,信息發布者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舉報信息或者是借助微信平臺檢舉腐敗行為,主要目的是讓廣大群眾高度關注,并引發有關部門的介入,以達到懲治腐敗分子的目的。因此,網絡轉載、評論等信息都是證據采集的重要依據。因此,必須要大力做好新媒體平臺反腐輿情的研判工作。對達到一定熱度的反腐輿情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對信息的真實性做出判斷,在必要情況下,對所牽涉到的部門或人員進行調查。結合反腐輿情事件最終的調查結果,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公開,增強信息傳遞的權威性。[5]針對虛假的輿論信息,需要進行適當的處置,明確爆料者的主要目的,在必要情況下,可以采取司法程序進行處理。
五、結束語
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也讓人們在信息傳遞中的地位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新媒體時代下,廉政文化的建設受到了一定的挑戰,也面臨著一定的機遇。在此背景下,廉政文化建設必須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加大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力度,切實提高廉政文化建設的效果。同時,還需要提升平臺的準入門檻,加快構建反腐敗預警機制。
參考文獻:
[1] 馮麗陽.新媒體時代廉政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國際公關,2022(21):106-108.
[2] 周文山.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風廉政文化建設探析[J].科技展望,2016,26(11):345.
[3] 梁宇辰,鐘曉蓁.淺談新時代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J].新西部,2019(15):85+84.
[4] 李雅潔,石志鋒.新媒體視域下中國共產黨廉政文化建設的發展歷程、基本經驗和強化路徑[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22(05):16-18.
[5] 趙穎.新媒體時代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相關思考[J].行政與法,2021(06):53-61.
作者簡介: 胡森,男,漢族,陜西西安人,本科,政工師,研究方向:辦公室綜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