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婷
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愈發廣泛、深入,各種新的教育理論與新興技術不斷涌現,教育軟件和資源越來越豐富,在為教育教學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教師專業化帶來了挑戰。基于此,上海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主任黎加厚教授提出了“極簡教育技術”,要求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中充分做到去粗取精,全面提高教師極簡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助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深化發展。
一、極簡教育技術概述
“極簡教育技術”是新時期一個讓人為之眼前一亮的概念,它以信息技術為立足點,源于“極簡主義”這一生活方式,可以看做是“極簡主義”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應用。黎加厚教授在《現代極簡教育技術》一書中對“極簡教育技術”給出了明確定義,即“在學校教學工作中,倡導師生使用方便、實用、易學、易用,能夠有效提高工作學習效率的技術”。其特征一是掌握簡便,易學、易用、方便、省時;二是實用、有效,能夠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三是提高效率,減輕工作強度,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極簡教育技術為教育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對傳統的教學技術與機械的教學理論做出了創新,讓課堂變得簡潔、靈活、生動,既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引導,又能讓學生受益匪淺。當然,極簡教育技術并不能簡單概括為一種簡單、低級的技術,相反它可實現移動互聯、社群互動、創新教學,是對教育信息技術的升華。
二、提高教師極簡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策略
1.及時更新觀念,把握極簡教育技術優勢。
極簡教育技術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生成的一種新技術,它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也是一種高效的技術。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對這一技術時只有做到深入理解與掌握,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融會貫通,在多樣的教育軟件和資源中科學選擇與運用,將復雜的教學技術與教學內容變得簡單、靈活,讓教學實踐體現出高效性、便捷性。在極簡教育技術的推行過程中,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是基本要求,首要任務是加強教師對極簡教育技術的認識,更新其教學觀念,使其明確把握新技術的內涵與特征,了解極簡教育技術與傳統教育技術、教學模式的異同之處,積極主動提升個人信息素養。而且極簡技術與課程的結合,不能簡單地將技術手段與學科教學相結合,而是應根據學科的特性和需求,選擇有價值的信息技術,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在識字課上,教師可利用動畫展示漢字的發展過程和書寫方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漢字,體會漢字的文化。在閱讀教學的擴展階段,教師通過互聯網呈現大量類似的文章,使學生能夠擴展思維,學以致用,并建立起相應的知識結構。總之,提升教師極簡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可以幫助他們擺脫傳統教育框架的束縛,抓住要害,去粗取精,把一些冗余的、無效的、非根本的東西剔除出去,最終融合成少而精的技術,并將這一技術逐步內化吸收,合理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打造一個更適合當下教學環境的新模式。
2.加強培訓指導,全面提高教師應用技能。
自2013年開始,我國便開始著手提升全國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面展開系統的培訓工作。在此背景下,我們要積極鼓勵教師搜集極簡教育技術資源,對搜集到的資源分類處理,按照不同模塊、不同學科歸類,并能拓展資源搜集與下載渠道,在微信小程序之外進行技術開發與應用;并通過系統化的培訓指導,使教師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資源,學會運用極簡技術,學會審視個人教育觀念,從教學方式上加以改變,讓新技術融入教學實踐之中。例如,在當前“雙減”的教育背景之下,學校的教育理念主張教師要“寓教于樂”“寓教于學”,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積極利用教育信息技術,和學生展開教學互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如“擊鼓傳花”的接力活動,“倒計時”的單詞拼寫活動,“打地鼠”的單詞選擇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線上的文本資源,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聽力水平,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主動學習,代替枯燥的被動式輸入。這樣的教學在提高學生能力的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注重技術應用,做好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在更新教學觀念且經過系統培訓之后,教師已大致知道了極簡教育技術是什么,但是要想迅速提高其應用能力,還需要注重技術的深度應用,將新技術與教學活動整合到一起,通過實踐來檢驗并鞏固其應用能力。首先,教師應合理篩選技術資源,在豐富的資源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兼顧可操作性、實用性與靈活性。例如,傳圖識字、幕布、錄屏大師等都是操作方便、能切實提高效率的小程序,它們可即搜即用,無需安裝,不占內存,可高效服務于教學活動。其次,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找準技術資源應用的切入點,根據需要合理應用各種教育軟件,基于技術優勢判斷哪些技術軟件更能提高教學效率、方便教師引導、提高教學體驗,讓極簡教育技術得到恰如其分的應用。再次,教師應靈活駕馭新技術,彰顯新技術的互動性,善于利用技術激發學生興趣,創設生動情境,拓展恰當的教學資源,指導學生主動操作,使其更深入地參與學習活動,實現師生深度互動。最后,教師不宜將極簡教育技術限制在校內空間,而應利用極簡教育技術操作便捷的優勢來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統一步伐,做好全面引導與統籌。
4.做好應用評價,促進應用能力持續提升。
提高教師極簡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應建立在一個動態上升的過程中,因此教師須定期反思與總結,做好技術應用評價工作,實時檢驗教學效果。在評價實施過程中,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判斷技術資源的應用是否真正將晦澀難懂的知識點通過圖文聲像各個擊破;二是判斷學生的認知情況是否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優化,學生的思維發展是否良好;三是判斷新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在融合過程中是否存在障礙;四是判斷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是否增加了工作量或工作難度,面對這些現實問題應如何解決。以上要點均是教師在評價與反思中亟須考慮并解決的問題。在自我評價后,教師可利用教研活動交流探討,與更多教師達成一致觀念,總結出具有實效性的極簡教育技術應用經驗,再通過后續教學實踐合理應用積累的經驗,解決現實存在的各種阻礙,促使教師極簡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持續提升。
在時代變化與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各種新理論、新技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面對紛繁復雜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極簡主義思路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每一位教師都要不斷學習與實踐,將極簡教育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之中,使其價值最大化,探索出一條低成本、可持續的教育新路徑。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蓮東小學 責任編輯: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