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雪
摘? 要:國家對學生的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視。在“雙減”背景下,構建更加科學的教學模式,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主流方式,而培養學生的能力,遠比給學生布置更多的作業更有必要。小學生正處于閱讀的啟蒙階段,在這個時期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對其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構建”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以往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以期為小學閱讀教學貢獻合理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閱讀教學
一、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想要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首先要清楚閱讀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這也是構建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所在。
其一,在學生的成長發育階段,學生需要進行多方面的技能學習,在相關學習方面,教師對閱讀的重視程度決定著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我國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早已對學生閱讀相關方面的培養做出了規定。由于小學學生年齡較小,對語言的掌控能力還強,因此教師要從多方面著手,既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要提升其相關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做好鋪墊。
其二,在“雙減”政策下,國家大力倡導培養小學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從國外許多教育學家的相關研究中可以發現,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形成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在教學模式構建中,教師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不足
教學模式的構建,要做到“與時俱進”。隨著科技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使用多媒體進行各個科目的教學,小學語文閱讀也不例外。然而,有很多學?;蛘呓處熆偸悄爻梢?,不學習、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傳統語文閱讀教學的弊端也隨之暴露。
(一)教師主導課堂使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
以往的語文課教學主要是教師進行灌輸式教學,教學重點放在教師的“教”上,而弱化了學生的“學”。在閱讀上也是由教師分析閱讀課文的思想,僅簡單地讓學生劃分段落,在課后由學生反復記憶。長期如此,導致學生被動學習,對學習喪失了興趣,從而降低了學習質量和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是指導者,負責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二是啟發者,啟發學生在中閱讀中獲得知識;三是解惑者,解答學生在閱讀中的疑問。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僅關注應試的效果,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活動,則會極大程度地扼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不利于他們在學習中獲得自信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單一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失去了閱讀興趣
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有一定的模式,但是生硬地照搬這種模式沒有辦法達到教學目的,閱讀教學必須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編排。一方面,傳統閱讀課堂的形式單一、僵化,使課堂氛圍缺少生氣和創造力,同時教師按照參考書提問,學生按照教師的思路回答,缺乏啟發性和自主學習的引導;另一方面,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極少,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和必要的訓練,限制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構建策略
(一)以學生為課堂主體
其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賦予學習者足夠的時間與空隙,讓學生自由地讀書、思索與探究,以便學生與文學作品產生情感的共鳴;其二,教師應緊隨教學思想改革的步伐,竭力營造包容、和諧的人文氛圍及公平、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勇于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其三,教師應努力幫助學生完善其學習理念,并矯正學生長期以來養成的依賴型性格、錯誤的讀書習慣和思想品質;其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引導性功能,使每個學生變成教材的主人、明白自身的角色定位。
(二)明確閱讀目標,優化教學方法
其一,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個人的學習需要,讓學生在自己認知的基礎上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確定好自身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方向,并使之轉變為學生讀書的內部動機。其二,教師應向學生傳授更加多樣、科學的閱讀方法,以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如在閱讀開始時,首先,教師要求學生瀏覽文章的題目、開頭、結尾,讓學生對閱讀文章事先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基本印象;其次,教師向學生提出幾個關于該篇文章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最后,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閱讀文章,抓住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梢姡處煈攸c把握教育課程變革內涵,并著力優化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
其一,多媒體教學系統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禁錮,把圖、文、聲融為一體,在給學習者帶來了大量教學資源的同時,還帶給了學生一種全感官的沖擊,這對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感受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其二,多媒體獨特的綜合性,有利于教師為學生化解閱讀中的困難與重點,也有助于學習者了解與把握重要的知識點,從而提升了學習效果。其三,多媒體教學中,其顯示的可逆性更是區分于傳統黑板,能夠重復播出教學內容,方便學生記錄。其四,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將文本、音頻、圖像、動畫等信息內容科學合理地分配組合,這能夠極大地調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其五,多媒體能使學生的學習變得容易,也能幫助教師把課堂內容設計得更加個性化。
(四)創設情境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寫作內容,營造有利于閱讀的情境,凸顯閱讀的主題。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文的某個詞、幾句話、某個句型,甚至是課文的中心詞作為新課情境,以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致,讓學生自然地進入閱讀狀態、提高閱讀參與度。如在教育實踐中進行閱讀練習《鳥的天堂》一課時,教師可通過進行這樣的情境創設:“在中國南部生長發育著的榕樹,樹上住著很多鳥兒,它們生存得自由、快樂,這就是《鳥的天堂》。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筆下鳥的天堂又是什么模樣呢,一起進入巴金先生筆下描繪的《鳥的天堂》?!边@種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五)開展自主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在閱讀教學的備課過程中,對照新課標要求并根據閱讀的具體內容制訂好課堂復習目標,設計好閱讀思考的主題,這為學生的閱讀指明了方向。首先,教師針對單元主題和課文重點設定好一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并可以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設定好閱讀教學的主題。其次,主題的確定可以是課后設計的閱讀思考題,也可以是揭示文章的閱讀問題,教師引領學生帶著這樣的思考題積極參與課堂閱讀,讓學生將自己思考的見解寫下來。再次,突出學生閱讀的主體性,給足學生閱讀時間。最后,新課標明確指出,讀書是中小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應以文字進行交流,不應用教師的講述代替學習者的閱讀經驗??梢姡喿x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機會,讓學生在不受任何打擾的情況下,認真地進入閱讀狀態,實現與文本的對話,感悟內涵,形成自己的閱讀見解和感受。
四、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注意事項
(一)選擇適當的閱讀材料
在閱讀材料的選擇方面,首先,教師要根據小學學生的識字水平以及心理發展狀態進行選擇,不能選擇生僻字或無拼音標注的書籍,圖畫過少也會導致學生理解不便。其次,要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給予正確的指導,雖然如今市場已經開始重視學生的閱讀材料內容和形式,但是作為教師、校方,不可盲目挑選,需要針對具體的閱讀材料進行選擇。再次,針對較高年級的繪本,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較復雜、可讀性強的繪本,讓學生進行閱讀,教師提供適當的輔助。在學生成長的不同階段,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在當時的身體和心理特點,對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訓練。
(二)要給予學生靈活的指導
在小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由于每名學生特點不同,因此教師一是要根據其特點進行分析;二是要學會使用不同方法進行指導,如果用同一種指導方法指導不同的學生進行閱讀,極有可能會導致學生失去對閱讀的興趣;三是在閱讀的場地選擇方面,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不同,提供不同硬件設施。在教師的靈活引導下,最終學生能在適合自己的環境中進行閱讀。
(三)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閱讀是小學生今后各種方面能力發展的基礎,在閱讀前期工作中,學生在產生閱讀注意力時,教師一旦對其進行打斷,則極有可能造成學生專注力低等情況。因此教師與校方要在多方面的配合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四)注意多媒體的使用方法
多媒體教學有利有弊,教師不能因為多媒體教學的便利性而忽視了教學目的和方法,不能無原則地濫用,一味地以多媒體代替板書教學,用課堂實錄光盤代替教師講解,或是教師在課堂中過分地要求課件的華麗,這樣的使用只能適得其反。教師不懂得利用多媒體,可能將導致學生認為課堂內容無聊;而無原則地濫用多媒體,則可能分散教師的注意力,導致教學效率下降。
(五)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開展教學模式構建研究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僅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則會在讓學生感到緊張,極有可能導致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加偏激。
其一,教師在與學生日常溝通過程中,可以通過改變交流方式,讓學生注意到自己表達的錯誤,在談話時,也要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自己。
其二,在校園日常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地創設符合小學生當前成長水平的閱讀環境。如果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卻不給學生閱讀的機會,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徒勞無功。如在校園內不放置任何書籍或提供安靜的環境,學生則會減少相關需求,閱讀學習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其三,教師要與家長定期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向家長強調要正向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結語
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教育者更要注重對祖國希望的培養。如何看待學生,這是教育者面對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雙減”背景下,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須踐行的理念。“雙減”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響應這一點,通過對教學模式的構建,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其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小學時期的語文教育,閱讀技能的訓練是重中之重,教師需要進行合理的閱讀教學改革,摒棄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把重心轉移至學習者的思維與創新能力訓練、感受理解能力提高方面,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效果,從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