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芹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程的加快,對小學德育方面的具體標準及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因此教師應當通過恰當的方式盡快轉變教學觀念,并有效優化現有的教學內容及結構,在實際教學中,主動融入優秀傳統文化,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小學德育對學生成長的作用不容忽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其引起充分重視。文章深入分析了在小學德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意義及具體定位,并在此基礎上制訂了切實可行的改善策略,以期為其他德育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德育;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德育是我國小學教育的一項關鍵課程,學生可以從德育素材中獲取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其中涉及的愛國敬業、謙虛禮讓等優良品質。但目前,小學德育教學仍面臨一系列難題:德育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形式,忽視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因而降低了德育的整體效果。對此,強調小學德育,需要教師系統篩選現有傳統文化的優質內容,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徹底融入德育活動中,以大幅提高德育質量。
一、小學德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第一,拜金、利己及玄幻主義等信息對小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了不良影響,嚴重腐蝕了部分學生的思想,導致學生的認知出現偏差,從而盲目追求某些玄幻劇中展現的生活形態,變得愈發自私自利;學生對傳統文化中涉及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并未有客觀且準確的了解,因此在養成崇高的品德方面有較大困難。
第二,小學生的年齡小,思想較幼稚,在學習及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往往會直接選擇退縮或放棄,不具備優秀傳統文化中涉及的頑強品質。
第三,我國教育部門已經明確規定要加大力度監督和支持小學德育工作,對小學生自身的崇高品質進行重點培養,引導他們全面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及美德。
因此,一方面教師要對小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進行正確引導,確保他們的堅強意志及愛國情懷得到有效培養,讓學生對善惡是非有更加準確的認知。同時教師要將小學生的傳統美德盡快塑造起來,從而提升小學生的道德文化修養;另一方面,教師需要重視對傳統文化教學及思想品德教育間的緊密聯系,將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不斷融入德育工作中,全面開發思想品德課本中涉及的傳統文化知識,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優秀傳統文化。
二、小學德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有效補充小學德育內容
以往的傳統小學德育期間,教師在教授思想政治知識及培育學生道德品質時,通常會選擇“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缺乏靈活性,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及參與度均相對較低,德育的整體效果也非常差。而處于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一方面教師應在小學德育中有序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確保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有準確的了解,增強學生的德育觀念;另一方面應豐富及擴充現有德育內容,以更好地滿足小學生對德育知識的需求。
(二)增強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鮮明縮影,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關鍵基礎。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具體開展期間,教師需要在大范圍內融入中華傳統文化,使學生加深學習印象,確保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有準確的認知,從而大幅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歸屬感。在長時間的堅持下,學生能自發承擔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不斷增強傳承意識,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能起到關鍵性作用。
(三)增強小學生的文化自信
中華文化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此期間衍生出了數量眾多的優秀文化,如“二十四節氣”歌中就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對目前的生活狀況進行分析可知,國外文化極大地沖擊著中華文明,使小學生對國外節日的推崇度越來越高,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習俗卻呈現出明顯的沒落趨勢。因此,國家需要加大宣傳及滲透傳統文化的力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方式就是德育。教師應選擇優秀傳統文化中與小學生成長相符合的內容,不斷融入德育工作,以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同時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四)提升小學生的道德品質
優秀的道德品質,是一個人在社會立足的根本。作為一個國家及民族的希望,教師更要大力培養小學生的優秀道德品質。但目前,我國的教育將考試成績放在非常關鍵的位置,嚴重忽視了對道德方面的教育,培養的學生存在高知、低素質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加大力度來培育學生的道德素養,并將優秀傳統文化全面融入小學德育,以豐富小學生的德育內容。
(五)不斷健全及完善教育管理體系
目前,我國仍存在較嚴重的應試教育問題,在這種教學體制的影響下,一直未能系統、全面地探究及發展德育。因此首先,學校應盡快制訂德育評分標準,從多角度評價學生的德育水平,絕不能只通過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其次,教師需要借助恰當的方式,將一些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德育工作中,這樣不僅能健全和完善現有的教育管理體系,還能幫助學生盡快樹立遠大理想,從而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六)提升學生的道德和文化素質
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人們的道德水平及文化素養。教師將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學校德育課程中,不但能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因而,所有的教師要明確了解傳統文化教學,對現有傳統文化在德育中的融入情況引起足夠重視,從而確保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能順利進行。
(七)豐富德育內容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始終占據主要位置的是德育內容,且我國的諸多學者也一直在深入探索傳統文化中涉及的德育內容。因此,傳統文化能廣泛運用于小學德育課程的教學中,豐富德育內容,并成為一種關鍵性的素材來源。當前,大多數學校展開閱讀《弟子規》《三字經》等多種傳統啟蒙素材活動,利用這些經典性的內容,能確保小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師生一起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從而使自身的道德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八)促進學生道德觀念養成
學校所組織的道德及思想品質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及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上述“三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整個人生。雖然當前大部分學生對三觀的具體含義仍舊缺乏正確的認知,但在教師的持續教育及影響下,能確保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價值觀念。中華傳統文化一直非常敬畏大自然,并能從多個角度體現一些價值理念的具體內涵,對樂觀向上的人生觀表示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
三、小學德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增加傳統文化比重
教師要恰當地設計德育課本中的相關內容,并系統融入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知識,確保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期間,也能掌握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科學地融合德育知識及傳統文化,還能全面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因此教師在具體設計德育課程期間,需要將一些宏觀理念融入進去,確保學生準確了解自身在國家及社會中發揮的作用,從而使學生的愛國精神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一,德育課程的質量優良,能從多個角度科學引導德育。如果教師能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全部融入德育工作中,則能夠確保傳統文化與德育內容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使德育的整體質量及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二,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教師將其不斷地融入德育中,能全面培養小學生勤勞勇敢、愛國及團結協作等優良精神,從而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第三,如果要對我國現有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大面積宣傳,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引導,并重視德育及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及生活期間,做一個文明禮貌的好少年,并使學生能自發地對現有的傳統文化進行廣泛宣傳。
(二)不斷優化傳統文化的體現方式
在德育過程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教師通過恰當的手段對體現形式進行優化,確保所選擇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對現有的傳統文化知識做到清晰掌握。教師在德育中,應充分體現傳統文化中涉及的古典文學。學生在學習這些文學作品期間,很難做到全面理解其中的內容,因此教師可通過圖文及視頻等多種方式,在德育過程中有效融入部分古典文學知識,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掌握古典文學,這種做法能夠使德育的整體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以勞促教,創建更美麗的校園
部分學校建校的時間并不是特別長,缺乏相對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所組織的一系列勞動及與優秀傳統文化相聯系的教學活動具有較強的單一性,因此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一方面,學校需要將自己獨有的自然環境及地理位置作為依據,不斷拓展校內勞動實踐基地,確保盡快構建出具有較強獨特性的勞動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學??刹邉潯皠趧?傳統”的主題活動,通過多個勞動實踐基地,有序組織勞動實踐活動,通過勞動成果展評及技能競賽等方式,將勞動與傳統文化緊密聯系起來,能實現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四)從多方面開展實踐教育
德育教師在實際德育期間,不僅要依賴說教,還要開展一系列德育方面的活動,確保學生在此期間能有所收獲,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其一,學生在逐步養成思想道德品質期間,諸多環境因素會對其產生較大干擾。因此,要想將一些優秀傳統文化順利融入德育活動中,教師就要對類型多樣的實踐活動進行妥善設計,以不斷豐富校園文化氛圍。如教師可以組織相對規范的朗讀活動,并將《三字經》《弟子規》等比較經典的作品作為核心內容,同時為學生介紹朗讀計劃,引導全體學生有序完成此次閱讀活動。其二,學校可以組織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朗讀比賽,確保學生在不斷的朗讀中,掌握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其三,教師可以將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作為依據,在此基礎上組織有關教學活動,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德育思想。如到清明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全體學生參與掃墓活動,在掃墓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英雄事跡,確保學生對其有所認知,從而使學生的愛國精神得到顯著提升;而到端午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屈原這位偉大詩人,并對他本身具備的愛國情懷有更準確的理解。
四、結語
教育改革創新對小學德育方面的具體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當在小學德育中主動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