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華 郭亞亞
摘? 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背景下,在校大學生時刻處在“有國家政策支持、專業人士指導、學校賽事引領”的便利環境中,大學生通過參加創新創業學科類競賽可以促進各高校更好地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思想和意識,切實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的目的。該文針對高校開展創新創業系列課程活動現狀的剖析,對改進應用型高校的創新創業體系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雙創人才;應用型本科高校;課程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6-0051-04
Abstract: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always in a convenient environment "supported by national policies, guided by professionals, and led by school events".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promoted, the ideas and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 cultivated, and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learning,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through competition". In this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ctiviti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e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an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yste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activity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到來,各類創新創業競賽輪流開展。隨著各項競賽的拓展與深化,競賽水平不斷提高,有力地推動了高校大學生課外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賽事氛圍。但部分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同時,在校大學生由于自身認識的不足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在參與創新創業類賽事的過程中也顯露出很多問題。為此,本研究團隊進行了“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的情況”及“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情況”的問卷調查。共有來自黑龍江、吉林、河北等26個省市的各高校和專業的500余名在校大學生參與。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類學科競賽情況的分析,針對改進應用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
一? 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 國家政府重視,政策供給加大
2010年5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這是一個有關推動創新創業管理工作的全局性文件。
2011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支持和促進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明確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從9大領域、30個方面明確了96條政策措施。包括創新體制機制,實現創業便利化;優化財稅政策,強化創業扶持;搞活金融市場,實現便捷融資;擴大創業投資,支持創業起步成長等。且政府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也創立了相應的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優惠稅收政策、小額擔保貸款的貼息扶持、免征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學生獲得教育資助和免費就業服務等。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為了強化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政策扶持和引導,教育部將會同政府相關部門做好統籌引導,繼續推進國家鼓勵高校創新創業各項政策的實施。當地各級政府要強化組織指導,及時研究制定并實施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及時協助他們處理實際情況。在五大新發展理念中,創新居于第一位,“雙創”教育已經成為新時期高校的新使命和新任務。
(二)? 高校創新教育引導,教育體系不斷完善
眾多院校在創新創業培養方面再添助力。盡管目前大多數院校針對本科生創新創業的培養存在不足,但經過近年來國家有關政策的扶持和指導及各項改革政策的出臺,已好轉不少。研究團隊調研結果顯示,有55.32%的學生表示自己參加過創新創業學科競賽。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及“互聯網+”的新時代背景下,各高等院校都在積極響應國家有關優惠政策,為在校本科生搭建技術創新的舞臺和機遇。為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試驗、撰寫學術論文、獲取發明專利和獨立技術創新等,全國88.75%的院校設立有創新創業教室,全國70.95%的院校建立了創新型創業研究所或創客服務中心等,全國70.77%的院校設有創業實踐平臺。各院校還通過“設立創新創業學分,將學員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教學活動確定為課堂學習”等手段激發學生們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大賽的興趣。在對于“積極參與創新創業競賽的原因”調研中,有36.28%的學生表示參賽是為了獲得學分。同時,各院校也在積極地建立形式多樣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并開設了創新創業訓練班、創新之星培訓營等活動。
對于大學生來講,通過學校搭建的便利平臺,參加創新創業賽事有利于了解當下就業環境、行業和市場環境,從而能更快地找到未來的自我發展方向,制定就業計劃等。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參加創新創業類競賽可以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思維方式,從而影響個人未來的職業規劃,擁有此類想法的學生在參與調查的574人中分別占比67.60%、64.81%、64.46%。
(三)? 學生熱情高漲,創新意識不斷增強
2004年,全國自主創業的畢業生還只占全國學生總量的0.31%,歷經了10多年的迅速成長,至2017年全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數量得到了很大提升。調研結果表明,2017年我國約有3.71%的大學生期望畢業后就可以實現獨立創業。2017年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參與院校超過2 241所,團隊共申報項目37萬個,參賽學員突破了150萬人。2020年,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共計630萬人、147萬個項目申報參賽,總參與人次約為2017年的4倍有余,項目申報數量也增加了2.5倍,大學生自身的參賽熱情也逐漸高漲,創業意識持續增強,如今已經成為“雙創”主力軍。
二? 影響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賽事的因素
(一)? 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賽事的積極因素
1? 知識學習內動力
掌握與鞏固知識是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比賽的主要原動力,各專業在校生參與創新創業比賽多以本專業為基準,努力開拓與創新,著重檢驗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實際運用能力。而由于專業基礎知識大多由教師講授、考核,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也普遍欠缺。大學生創新創業類大賽主要面向全國高校,要想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就需要學生積極掌握并復習競賽中所需要的相關專業學科知識,所以可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學習和鞏固專業學科知識。從而在不斷參賽的過程中獲得扎實的理論基礎。
2? 能力培養內動力
能力培養是廣大學生參加各類賽事的內在動力。渴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是很多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賽事的內在動機。調研顯示有66.25%的學生表示參加此類競賽的原因是為了培養個人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其中認為參加此類比賽后提升了個人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學生占比分別為77.89%、70.88%、59.30%。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比賽,進行模擬創新型服務項目,并撰寫創新創業計劃書。一方面,可以通過創業戰略的選擇、計劃的安排、創業市場的分析和經營策略的決策等,培養個人的創業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自主組織隊伍、宣傳、報名、撰寫策劃書、修改討論和創新創業培訓等一系列活動,能夠與廣大同學、指導教師、學校和企業等建立良好聯系,從而更好地鍛煉和提高自主策劃、創新和實踐能力。
3? 榮譽激勵內動力
獲得各項賽事的榮譽是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的重要動力。相對于其他比賽,在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支持下,各高校對創新型賽事傾注了更多的師資力量與物質支持。專業的大賽指導與比賽演練使得參加此類賽事獲得競賽名次和榮譽的可能性提高。同時,學院和比賽組委會設置了一定的獎勵,這是學生們參與此項比賽的主要激勵力量。此類賽事的榮譽分量更重,對于就業也有一定的幫助。調研結果顯示,66.67%的學生在參加創新創業類大賽中獲得了名次,54.89%的學生認為參加此類比賽的原因是來自榮譽和獎品的激勵。
4? 個人素質內動力
年輕的大學生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業精神,他們精力旺盛、無所畏懼、勇攀高峰,敢于正視困難,勇于迎接挑戰。敢于走出“舒適圈”以豐富自己的愛好與人生。有52.37%的學生表示參加創新創業類大賽是為了拓展個人興趣、創新思維。同時,他們是新生力量的代表,他們有理想有目標,具備創業者所具備的素質。并且大學生基本上沒有成家的,因此也沒有來自家庭和經濟的壓力。大學生的年紀一般在25周歲以下,父母尚年輕且可以提供經濟和精神上的幫助,即使創業失敗,他們也可以帶著經驗進入到相關部門和單位就業。相比于很多社會人士來講,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壓力更小一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2.63%的學生表示在創新創業時受到了家人的反對。此外,大學生思想靈活、熟悉互聯網。當代大學生一般都是95后及00后,在互聯網環境下長大,生活中能夠熟悉使用互聯網,對互聯網有著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在接觸新鮮事物時更為快捷,處理問題更善于靈活變化,也更易于把握新的機會到達人生頂峰。
(二)? 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賽事的消極因素
1? 缺乏社會經驗
調研中有65.26%的學生表示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最大的困難是缺乏相關經驗。52.98%的大學畢業生認為自己在進行創新創業時的最大阻力來自于經驗不足,以及沒有良好社會關系。也就是我們生活在大學校園中,沒有系統地在社會中進行工作就業,因而缺乏社會經驗、市場經驗與職場經驗。學生們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課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與經營管理理念。且學校的教育更加理論化,學生無法對自身有清晰的認知。使得在校的大學生并不熟悉社會情況,對實際的勞動市場也沒有了解。很多大學生對于創業的認識往往還停留在一種美妙的設想和概念上,所以在開展創新創業賽事的時候往往都會想當然,沒有經過市場的調研論證,完全脫離了現實,而這樣所提供的產品往往也會富理想化,甚至根本就無法做到產品市場化。并且,身為在校大學生,在此年齡段大家的社會關系都較為簡單,多以父母、老師、同學和相同年齡段的朋友組成。因此,缺乏良好社會關系帶來的資源缺失也是在校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阻力之一。
2? 創新創業意識不足
準畢業的大學生的基本社會性質是學生,首要任務仍然是學業。即使在創新創業中,也不要忘卻學習這一根本性問題。另外根據我國傳統,認為“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在這一思想的作用下,他們也無法全心全意投身到創新創業中去,如果此時學校出現了宣傳效率低、講解不到位等原因,會直接導致學生參與度低,部分學生在參賽時找不到合適的隊友等此類問題。在調查中就有53.68%的學生表示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最大的困難是團隊組成方面出現了問題;51.92%的學生希望學校提供創新創業教育的幫助;47.86%的學生認為自己缺少對創新創業大賽的認識;44.25%的學生表示學校對于比賽的宣傳力度不夠。
3? 學術素質偏低
由于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衡,使得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國內的知名高校相比,招收學生的整體素質相對偏低,學生在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時存在相應的弱勢。由于基礎的薄弱,他們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彌補自己的知識水平、創新能力還有認知與見識方面的不足,因而大大影響了他們參加此類賽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調查中有65.26%的學生認為自身能力不足,缺乏相關經驗;55.50%的學生希望在參賽時學校可以指派教師和學長學姐提供指導幫助;47.08%的學生表示不參加此類大賽的原因是缺乏相關技能,需要培訓。針對此類問題,各高校應定期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培訓;通過創新創業老師對學生團隊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學校對學生組隊與參賽過程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干預。
4? 學校教育不到位
大多數普通院校教學機制仍存在一些問題,還在完善的過程中。例如創新創業方面的訓練活動開展得不充足或者開展相關活動較晚。在調查過程中重點高校的學生占比約40%,來自重點高校的學生大部分認為學校資源充足且給學生提供的創新創業環境優渥,平時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的重視,定期開展舉辦相應創新創業活動,在此類環境的熏陶與培養下,此類學生的創新力與發展頭腦相對于普通高校學生來講更加具有前瞻性與靈活性,因此在賽事中能更好地發揮其學校優勢和個人優勢。普通院校的學生占比約60%,來自普通高校的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組織的相關指導講座較少、開展的活動較少,學生對于創新創業賽事的興趣不高,由于平時缺乏鍛煉,在參加賽事的過程中有很大的盲目性,不了解賽事環境,不知道如何把握。參賽的學生中有48.77%的人表示在參賽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沒有創意,不參賽的學生中有41.29%的人表示不參賽的原因是缺少創意點。甚至有44.68%的學生表示此前從未參加過相應賽事,不知道如何撰寫計劃書、如何進行數據分析等。以至于在比賽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在撰寫策劃書時不規范,存在很多錯誤,導致走了很多彎路,費了很多時間等。
三? 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 課程體系不夠完善
雙創教育課程培養體系不完善,教學理念落后。許多院校提供的雙創教育資源有限,只是一個創業管理或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的教程,并不可以滿足大學生關于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和實際的教學需要。不少高校都開設了雙創類必修課和選修課,但這些課程都沒有成體系,理論和實踐的聯動機制缺乏。在教學方式上,并沒有很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學內容也仍停留在簡單的文字介紹上。
(二)? 師資力量不足,缺乏“雙師型”教師
培育大學生創新發展的社會實踐教育體系,需要一個有效保障學生創新成長的指導教師隊伍。但高校教師普遍缺少實踐經驗,所以創新實踐力量也顯然欠缺。同時,學校提高教師實際創新能力的機制不完善,使其無法擔當起學生創新性實踐能力培育的重擔。而“雙師型”教師隊伍既有較強的理論教學實力,同時也具有對實際教學的親自示范和操作能力,能夠很好地把理論課程與實際課堂融會貫通,進而真正地把理論和實踐過程聯系起來,以完成學生把書本知識向實踐過程轉化的任務過程。
(三)? 缺乏有效實踐平臺
目前雖說各高校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在雙創教育方面也投入了較多資金與精力。如設置孵化器(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創新創業基金等)、購買優質的文獻資料檢索設備、開展創新創業大賽技能培訓課和增加專業指導教師的數量等。但因為很多院校的雙創管理制度和資金方面都比較欠缺,導致了有效實踐平臺的構建力量欠缺,學校孵化基地使用頻率不高,學校實踐基地資源匱乏等。
四? 建設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議
(一)? 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日益發達,對人才培養能力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所以,應用型院校在安排創新創業教學項目時,應當充分考慮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并針對學生自身成長需要和專業培養目標,在對其進行專業教學的基礎上,將創新創業教學項目充分融入其中,從而讓學生們不但擁有更高的學科素質,而且也具備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建設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提供動力。改變傳統授課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要求緊密結合,與現實接軌,做到與時俱進。
(二)? 建設優質的師資隊伍
創新創業教育綜合性較強,專業性較高。涉及到的領域也相當多,比如創業投資、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所以需要一個學術素質高、知識面廣、綜合能力強的多元化教師隊伍。而很多應用型高校中還存在“沒有專職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可以采用“外聘內培”的方法。外部聘請專業人才的同時,從學校篩選出部分老師,開展創新創業教學專業技能訓練。通過建立專職、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逐步促進該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壯大。
(三)? 搭建高質量實踐平臺
完善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離不開校內外實驗基地的配合和幫助,而實施創新創業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把理論運用于實際中,因此搭建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尤為重要。除校內建立創客中心、創意產業園等孵化平臺外,還應注重校外實踐基地的擴展,讓學生與現實相接軌,充分了解社會。所以,應用型院校必須能夠融合各方優勢,與企業之間搭建校企合作的橋梁,將專業知識優勢和學科資源優勢能夠充分體現到一些企業密集區域,比如工業園、經濟開發區等,為學生創造高質量校外實踐平臺。
五? 結束語
大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類賽事對自身發展具有較大意義。依托高水平的賽事平臺,大學生不僅可以接觸到行業的前沿市場和現狀,還可以通過比賽鍛煉,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前養成良好的擇業觀,為將來就業打下更好的基礎,提前定好職業錨。應用型本科高校要采取明確創新創業競賽項目目標、優化雙創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調動學生的參與性、打造高質量教師隊伍、健全競賽獎金機制和打造高質量實踐平臺等措施,全面推進應用型院校創新創業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式變革,逐步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的雙創教育模式,積極培育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意識,提升其創新創業才能。
參考文獻:
[1] 張德印,朱賀.普通本科院校學生參加“挑戰杯”競賽存在的問題——以河南工業大學為例[J].創新科技,2013(11):102-103.
[2] 劉為滸,郝佩佩,黃驥.虛擬仿真技術在本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6(3):91-96.
[3] 張定群,陳海玲.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層次+模塊”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科學,2008(2):57-58,61.
[4] 董冬,丁曉浩,魏娜娜,等.基于“以賽促創”的園林應用型人才主動實踐培養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6):230-233.
[5] 焦愛新,費新寶.高職院校“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實施策略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2(6):24-26.
[6] 李建,楊江南.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與探索[J].中國商論2019(21):241-242.
基金項目:教育部高校學生司2021年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高質量酒店數字化人才實習就業基地建設研究”階段成果(20220105353);2021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應用型本科高校‘以賽促創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體系研究”(20213F2SOZ10070);2022年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課題“吉林省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服務鄉村振興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階段成果(JGJX2022D679)
第一作者簡介:王興華(1981-),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旅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