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國內旅游市場不斷發展,文化旅游資源得到有效開發。焦作作為從資源型城市向旅游城市轉型的重要代表,在推進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的深度融合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前行。文章以焦作為例,總結了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深度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文章具體分析了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中的對策和保障措施,以期為焦作的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助力。
[關鍵詞]文化資源;旅游資源;融合發展;河南焦作
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本身就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兩者之間的融合互動,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焦作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都十分豐富,已發現文物景觀達109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00處。這是焦作市在推進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深度融合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前提和堅實基礎[1]。
一、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和開發層次問題
從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現狀來看,目前焦作的文旅產業存在著各級政府重視不足、開發層次偏低的問題。事實上,對于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的融合發展而言,不是簡單的相加關系,做好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需要立足于資源整體進行統籌設計。目前焦作的文旅融合,雖然有眾多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但是缺乏統一合理的規劃、引導和專業、一體化的管理設計,這就使得焦作的文旅融合處于淺層次、低層級的發展階段,雖然景區多,但是規模小,影響力小。“滿天星星,沒有月亮”可以作為當前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中的生動概括[2]。
(二)宣傳和品牌建設問題
對于文旅產業的發展而言,多樣性和豐富性是重要的發展訴求,但是就目前焦作文旅資源利用現狀而言,山水觀光是主要的發展形式,缺乏新意與趣味性,對于游客的吸引性不強。以焦作著名的云臺山景區為例,景區內部的竹林七賢作為舉世聞名的重要文化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開發。青天河景區中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北魏摩崖石刻,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在現有的文化資源之下,焦作缺乏文化品牌意識,使得本應成為亮點的文化品牌,被遺棄和打折。例如,焦作溫縣陳家溝作為太極拳的發源地,在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的融合發展過程中,沒有對其進行充分的重視,使得整體的太極拳文化資源在內涵挖掘和品牌宣傳上沒有發揮出應有價值。
(三)人才和體制機制問題
高素質專業人才的缺失,是制約焦作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焦作眾多的景區工作人員,大多學歷層次較低、人員整體素質不強、流動性高,這使得景區的管理與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受到很大影響。目前焦作大多數景區在講解上主要集中于自然山水旅游,而在歷史、地理、人文等方面比較缺乏,這對當地的文化旅游的深度開發和未來發展有很大影響。從焦作文旅發展的結構而言,呈現出“城外快城內慢”的發展趨勢[3]。城外更多的是山水資源,在這些山水資源中又缺乏對于其中文化內涵的挖掘,使得游客難以產生良好的文化體驗,進而使得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的整合不完備,不能充分體現焦作的文化魅力。
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融合發展下的文化旅游產業想要實現提升與發展,必須要強化頂層設計。文化旅游產業涉及眾多行業,相關聯的產業眾多。推動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的融合深化,需要各個部門進行彼此協調和通力配合。這對于文化旅游管理體制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然而從目前的發展而言,文化旅游管理體制不健全,不完善,難以對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行政管理體制不斷深化改革,政府職能轉型升級的發展背景之下,河南各級政府部門對于文化旅游企業的直接管理大大降低,行政審批事項已大幅減小,提升了處理效率。但是仍然存在著不少行業壁壘,文化旅游資源的相關管理權利分屬于林業、文化、旅游、交通、土地等部門手中,涉及的部門眾多[4]。在這種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管理體制之下,容易出現各個部門之間相互扯皮、彼此推諉的現象,不利于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的充分整合,使得焦作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深受阻礙。
二、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對策
(一)以政府為主導,做好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與建設
體制、機制等頂層設計的完善,能夠有效推進焦作文化旅游產業深度發展,更好地推進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有效融合[5]。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大對焦作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融合發展過程中的資金投入與政策傾斜,從而吸引社會各界的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質資源等向文化旅游產業投入。政府要做好輿論引導和宣傳工作,提升焦作整體的文化氛圍,使外來游客能夠充分領略到焦作的文化魅力,更好地感受焦作的城市特色,從而提升當地的旅游吸引力。焦作市各級政府要更新觀念、科學定位,將深度開發和挖掘文化資源放在突出位置,在做好焦作山水品牌建設的同時,大力開發人文景觀,打造焦作特色的文化資源品牌。對此,政府要不斷完善相關的政策,加大對于文化旅游產業的扶持力度[6]。
(二)挖掘文化內涵,打造焦作文化旅游產業的新亮點
就文化與旅游的關系而言,文化作為一種潛在的旅游產品,能夠賦予旅游消費以靈魂和亮點。做好景區文化內涵的挖掘工作,能夠提升當地的文化品位,優化游客的旅游體驗,凸顯自身的旅游特色,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發展意義[7]。在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焦作要從自身的歷史文化底蘊入手,充分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蘊,做好景區內的文化資源挖掘工作,突出特色,提升品質。例如,云臺山景區在竹林七賢的文化內涵上,要深入挖掘,使其充分發揮出文化品牌的價值。同時,在旅游資源開發中,要重視人文景區的開發,提升游客的參與度。太極拳文化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健身方式,能夠吸引國內外的太極拳愛好者前來參觀旅游,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焦作作為太極拳發源地,在進行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太極拳文化的天然優勢,使其成為焦作旅游的亮點和特色文化符號。可以定期開展太極拳邀請賽、國際性武術比賽等,來擴大焦作旅游的影響力。
(三)拓展產業鏈條,提升焦作文化旅游產業的影響力
做好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的融合發展,需要將焦作文化旅游產業進行統籌設計,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創新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在傳統的焦作文化產業發展中,往往以門票、食宿為主要的消費結構。這種結構的層次較低,在未來發展中需要進一步更新優化。第一,要建設區域性綜合性的娛樂中心,拓展晚間娛樂項目,擴大旅游消費。針對焦作目前文旅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城外快、城內慢”的問題,可以在中心城區建設城市休閑娛樂景觀,以大型的特色文化旅游晚會和當地獨具特色的藝術表演形式作為吸引點,如龍鳳燈舞、得勝鼓、背樁行水等。也可以利用當地的影視城、云臺山等大型的景區進行特色節目的巡回演出,使焦作影視城成為本地的綜合性娛樂中心,進而更好地滿足游客在晚間的文化娛樂需求。第二,針對目前焦作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項目開發層次低的問題,可以在一些歷史文化景區適當地加入大眾游客參與性強的娛樂活動。通過對景區進行科學規劃、有效統籌,設置不同的娛樂區域,如購物區域、健身區域等,提升游客的體驗感,延長游客在焦作旅游的停留時間,更好地帶動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提升焦作旅游的整體影響力,使其向著更深層次發展。
三、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保障體系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文旅發展的基礎
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對于當地文旅資源的開發具有重要影響,在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重要保障性措施。要做好太極武術文化園區的建設工作,推動太極拳作為焦作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的亮點和品牌工程持續發力。做好景區內部的人文景點挖掘,形成當地特色的旅游產品。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從吃、住、行、游、購、娛五大方面著手,不斷提升景區的接待能力,做好景區的綜合服務,實現旅游配套設施的完善與升級,更好地提升景區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進而提升游客對于景區的好感度,增加游客的口碑效應,提升焦作文化旅游產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加強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走精品化發展路線,是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中的重要策略,要提升景區建設的精細化程度,景區道路、景區引導標識、景區景觀、景區配套設施的各個方面都要做到精品化。精品化的景區設計不僅能夠提升景區的吸引力,而且有利于打造品牌項目,實現對于焦作文旅產業品牌工程的有效推進。做好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需要從規模效應出發,將品牌做大做強。要推進吃、住、行、游、購、娛的產業化運作,不斷創新,豐富文化旅游產業的鏈條,實現“以特色旅游產品為動力”的旅游游覽鏈、“大眾化、多層面”的旅游娛樂鏈、“文化特色、文化包裝”的旅游餐飲鏈、“檔次化、多樣化”的旅游住宿鏈、“便捷化、多樣化”的旅游交通鏈、“地方性、唯一性”的旅游商品鏈。
焦作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向山水旅游城市轉變的重要代表,在城市發展中依靠當地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實現城市的再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焦作需要深入研究當前的旅游需求,結合當前的旅游現狀,建設旅游城市,不斷優化當地的基礎設施,實現對于城市旅游資源的開發、整合,更好地吸引游客前來觀光。
(二)推進管理機制改革,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
做好頂層設計,推進管理機制改革,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是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有力支撐。作為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制度和管理體制上的問題,關系到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前景和方向。針對當前由于體制機制上存在障礙和弊端,而導致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不暢的問題,要做好河南文化旅游管理體制的改革,將阻礙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融合的條塊分割、行業壁壘等體制性障礙進行革除。在機制改革過程中,可以積極借鑒其他部門的經驗,以綜合性、整合性的方式,將各部門分散管理的傳統格局進行重新整合。可以從政府層面上設立綜合性行政管理機構,并由其負責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的統籌與協調。要做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和綜合設計,形成文化旅游資源一體化管理體制,摒棄過去各自為政、無序發展的局面。同時,在發展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市場調節與政府管控之間的關系,政府要推進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尊重和發揮市場在文化旅游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要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的協調聯動機制的組織和建立,根據管理有效、運轉高效的發展目標進行設計,推動相關部門、行業和經營管理主體之間的溝通與協調,要以依法治理為根本要求,做好地方文化旅游法制建設,根據當前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實際情況,推動地方文化旅游法規體系的完善,更好地保障焦作的文化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強化文旅人才隊伍,提升文旅資源利用率
要做好人才的引入與培養工作,根據焦作市及各縣(市)在發展中的現實要求,進行人才培養與建設,當地的各級旅游主管部門要做好協調與溝通工作,使各個景區景點的需求有效銜接有關高校、科研機構的人才供給。要加大對于焦作文化資源的研究與開發,做好相關的理論研究和科研工作,為文化旅游資源的底蘊挖掘提供堅實的學術基礎。在針對現有人才的培訓上,可以采用送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同步進行,實現焦作文化旅游產業的人才隊伍升級,同時做好崗位培訓,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焦作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質量和發展水平。
結束語
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深度融合發展,能夠顯著提升當地的經濟帶動力,具有極強的發展潛力。焦作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如何促進兩者的有效融合,使其發揮出整合效應,助力焦作的成長與發展,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針對當前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管理機制改革、強化文旅人才隊伍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為焦作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與支持。
參考文獻
[1]魯延召,王寧.焦作建設旅游城市存在的短板與對策研究[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4):118-124.
[2]孟茂倩.“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發展河南文化旅游業的若干思考[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9(4):100-104.
[3]孔永和.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以河北省為例[J].社會科學論壇,2016(10):240-244.
[4]梁影影,紀銘霞,丁曉鵬,等.河南省武術文化旅游資源之研究[J].中華武術(研究),2014,3(2):66-70+65.
[5]王洪領.焦作太極拳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3(6):12-14.
[6]胡春麗.論文化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D].鄭州:河南大學,2011.
[7]靳小紅.試論焦作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5(4):3-5.
作者簡介:張金枝(1989— ),女,漢族,河南焦作人,焦作工貿職業學院,助教,本科。
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