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娟 邊澤宇
[摘 要]教育改革指引著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步伐逐步加快,對教學管理者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考驗,因此,只有在當前教育所面臨的新環境和新形勢下,對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創新研究,才能走出一條符合時代教育發展要求的高等教育改革創新之路。本文從創新人才培養的視角,對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研究,提出了高校教學管理理念、教學管理實踐機制和教學管理方法等三個方面的創新策略,以解決我國高校教學管理上所遇到的困難,為我國高校發展提供實踐路徑。
[關鍵詞]創新人才;高等教育;教學管理;人才培養
改革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當前高等教育需要積極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而創新的內涵在于人才,社會體系的健康持續發展也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因此,高校作為我國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更要成為社會創新發展的搖籃。高校的教學管理是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中建設的重點領域,高校的教學管理質量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而要實現創新培養高質量人才的發展目標,高校教學管理就需要樹立起現代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及經驗意識,對教學內容、教學體系進行創新,從而有效實現高校培養及造就創新人才的重要目標。各個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任務,嚴格樹立起立德育人的根本教育思想,從教學管理的角度,科學規劃、嚴密組織,積極有效創建出符合時代發展的教育教學思想及教學管理模式,為構建與創新人才培養相適應的教學管理體系而做出必要的貢獻。
一、創新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相關內容
(一)高校教學管理的概念
高校教學管理具有雙重屬性,既是一種教學管理活動,又是一種高校管理形式。對于教學管理,一般有兩種看法:一種為教學管理是教育機構對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指導的行為;另一種為教學管理只是單純的學校的內部行政管理。可以把高校教學管理定義為高校的行政管理者根據教學計劃、方案、大綱及教學管理的措施等要求,結合自身教學管理工作的規律,以現代的管理理論為基礎,通過一系列的計劃、組織、協調、評價及指揮等管理手段,有序推動高校的教學工作高質量完成的行為,從而最終實現高校教育的全面發展和綜合育人的教學目標[1]。
(二)高校教學管理的內容
高校教學管理內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教學計劃的管理,就是根據國家、省及市等教育部門的有關規定,結合當地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及教學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教學實施規劃;二是教學過程管理,就是緊密圍繞教學計劃,對教學過程及相關工作所進行的組織管理活動,如教學組織與實施、教學質量控制、教學各項建設、教學組織系統構建、教管研究活動及教學評價等。教學管理的核心是教學質量管理,高校教學管理者要按照人才培養既定目標及教學計劃中的人才培養標準,制定教學質量管理的相關標準,以指導與組織教學相關活動、教學各項建設及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并確保教學任務有序完成及教學質量標準的達成[2]。
(三)創新的內涵及形式分析
創新是一個涵蓋面極廣的概念,是指人為了達到某個既定的目的,按照事物發展變化的相應規律,找到及發現了新生事物或對事物的整體及部分進行革新,從而使事物的發展規律發生變化,形成了一定的實踐成果。創新也可以是一種事物形態通過創新實踐而變化為另一種事物形態,也可以是通過對事物的內容及形式的改變使事物增加了新的元素而發展得更為完善,還可以是事物內部的重組,使其結構或布局變得更為有序、合理及完善。從上述內容中可以發現,創新主要有四種形式:一是事物經過長時間的變化而引起創新,如某種思想、文化因素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或微弱變化,最終引發出新的思想或文化而發生創新性的質變;二是傳播與接續引發創新,就是一種事物通過傳播的形式,形成了接續發展,產生了新的事物或觀念而引發創新;三是發現,就是有些已經存在的事物不為人所知,但經過一段時間被人發現所引發的創新;四是發明,就是在已經存在的各種事物的基礎之上,通過研究和創造形成了新的事物,并對人類的活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因素,從而形成了發明創新[3]。
(四)創新人才特征分析
創新人才有著積極探索事物的欲望和興致,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敏于發現,擁有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創造性的思維、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洞察力和探索的主動性。創新人才一般還有著不惟上、不惟書、只惟實的精神,喜歡用新方法、新思路和新觀點來看待和解決問題,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不會因為困難及壓力動搖自我的想法及初衷,具有較強的獨立性人格特征。綜上,創新人才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獨立的創新思維。獨立的創新思維是創新人才的主要特征之一,獨立的創新思維可以使創新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始終保持著研究的獨立性及完整性,對創新活動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是創新活動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獨立的創新思維使創新人才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擾,并可以幫助他在創新活動中敏銳發現問題,并利用其豐富的知識儲備完成對創新活動的研究,從而取得一系列的創新研究成果。二是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指人們自覺產生改變客觀現狀的想法和欲望,是一種強烈的進取精神。只有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人才才能打破已有的常規僵局,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意見,從而促進創新活動取得突破性進展。三是良好的創新人格。人格是人在社會中調節自我的思想及觀念,用實際行動適應及改變世界的個性品格。只有具備良好人格,才能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取向和較高的社會責任感;只有以服務國家、服務社會和服務人民為宗旨的創新活動,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二、創新人才培養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的重要意義
高校大學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及建設者,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后備力量。因此,高校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對我國各個領域的發展建設事業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及意義。高校是我國培養各種專業人才的搖籃,更需要用創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管理體系來滿足國家對專業人才的現實需求。現階段,我國高校的教學管理者還需要對教學管理措施、制度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體制科學化發展。高校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應該包含高校的行政管理及學術科研管理工作,用行政管理手段使高校的內部控制能力不斷加強,高校的整體教學氛圍不斷向好發展,為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與場所;學術科研管理工作可以為高校儲備大量所需的教學人才,從而快速提升教學管理質量,為學生創新能力提升提供強大的教學指導力量。另外,創新人才的培養與高校的教學管理改革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高校的教學管理改革主要注重人才的個性培養與發展,而創新人才的突出特點也正是注重科學研究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兩者在培養方向上不謀而合。而教學管理的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對學生個性化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使學生在研究實踐中進一步注重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自覺發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相關能力素質,從而更有利于創新初中的氛圍塑造。最后,創新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教學管理中,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自覺學習的內驅動力的提升,使學生有能力和有動力突破墨守成規的傳統教學管理模式的約束,自覺鍛煉自身學習能力水平,從而從內部促進高校的教學管理改革取得階段性的發展,使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進一步適應新的創新教育理念需要,以達到高校的教學管理方式、教學管理內容和教學管理體系制度方面的共同創新,實現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發展目標。總之,高校教學管理既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又能提升高校的競爭能力,為高校的教學中心工作提供著巨大的發展動力[4]。
三、創新人才視角下高校教學管理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成熟,創新型人才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了反映綜合國力發展強大的象征。基于此,如何在創新人才的視角下發展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培養創新型發展人才,拓展創新教育模式,是當前高校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樹立高校教學管理創新理念,奠定創新人才培養的思想基礎
高校教學管理應該積極轉變傳統教育理念,進一步適應新時代發展與創新人才培養形式任務的需要,逐步使教學管理向教育型、管理型及服務型轉變。為此,高校教學管理者應在思想上樹立著力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及創新意識的觀念,尤其是在專業學習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教學管理過程中,運用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活動,用符合時代的創新技術武裝學生的頭腦與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研究動機及創新意識形成,從而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身素質的提升。再者,高校教學管理者應針對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學生,進一步細化教學的組織形式及實施方法。在教學環節,應該集中利用教學資源優勢,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在教學實施中,踐行教學管理的新理念、新思維,以尊重人、理解人和培養人的人本精神,全面提升教學管理工作質量。還有,高校教學管理應該從傳統的以教師、教材及教室為主的教學管理模式中解脫出來,向開放式、綜合化、科學化的教學管理模式轉變,從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中轉變出來,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及自主探究能力,使人才培養朝著扎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專業知識、積極的應變能力和超強的適應性方向進行轉變,從而培養出復合型、綜合型的創新性人才[5]。
(二)建立高校教學管理創新實踐機制,打造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良好環境氛圍
高校教學管理者應深入細致地研究教育的發展方向,注重梳理和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實踐探索中營造出培養創新人才的良好氛圍及有效機制。為此,高校教育管理者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各專業學科的課程規劃。以學科教學課程為基礎,制定各個學科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程規劃,規劃應體現出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及研究特點等內容,并進一步通過對課程大綱的優化,使課程的內容及體系更加具有科學性及實用性特征。二是構建優質課程資源體系。對優質的課程資源進行梳理及整合,拓展學生的選課范圍,提升學生的選課質量,使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真正選擇到自己喜歡及適合的課程,并為自己制定出符合個性學習的學習方案及計劃。三是加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加強人文社科類的教學內容及課程,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充實自身的人文修養,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這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能夠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6]。
(三)采取多樣的高校教學管理方法,確保創新人才培養的渠道暢通
首先,對教學資源進行全面的整合與共享,尤其在教學實踐中,對涉及學生課程教學管理的各個方面進行一體化設計。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教學計劃、實驗、生產實踐、崗位實習、畢業設計及社會志愿鍛煉、第二課堂活動等,全方位、全過程、多層次地對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進行提升。其次,動員骨干教師積極參與教學一線管理工作。教學一線管理工作包含對教材內容的及時更新、課程體系的建設等。骨干教師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應以研究提問式及雙向交流的教學方法為目的,倡導積極探索教學管理有關課題,采取多種教學管理方法,提升高校教學管理的實效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素養。再者,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信息化系統。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為教學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化技術工具,將各類相關的教學管理信息及時、準確及快速地呈現在師生的面前,以滿足高校師生對教學管理工作方方面面的需求[7]。
結束語
綜上,創新型人才是建設國家的主要力量,也是促進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在創新人才視角下的高校教學管理應在教學理念、教學機制及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與優化,從而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高福安,林淑華.創新人才培養方法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6.
[2]張忠,門兆紅.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大學教學管理創新對策[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10):173.
[3]李輝生.高等學校的管理創新與創新教育[J].中國行政管理,2007(5):81-83.
[4]張瓊.高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創新高校教學管理的思考[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3(6):348-348.
[5]張科.高校教學管理質量評價模式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9):53-55.
[6]鄭靜玉.跨越式發展形勢下高校教學管理的“四維度”探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18(6):110-111.
[7]張洋.基于大學本科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20.
作者簡介:
邵文娟(1985—),女,漢族,山東禹城人,黑龍江財經學院,助理研究員,碩士。
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邊澤宇(1990—),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財經學院,助理研究員,本科。
研究方向:教育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財經學院2023年度校級課題,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民辦高校教學管理,課題編號:XJY20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