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慧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傳統的單篇文章閱讀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基礎知識體系十分零散,不利于形成完善的基礎知識體系。群文閱讀教學則能夠幫助教師從作者、主題等多個層面出發,建立完善的文章閱讀體系,幫助學生在體會同一類型文章思想和情感內涵的基礎上,掌握對應的基礎知識,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持續發展。本文以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作為研究對象,提出了組合選文的具體對策。首先,簡單探討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價值。隨后,針對群文閱讀教學中的組合選文,提出明確議題、根據不同的元素選擇文章、以學生的拓展為基礎進行選文、以教材完善為基礎選文和以群文組合作為基礎建立教學情境等對策。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組合選文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6-0131-03
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貫徹立德樹人根本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綜合能力。但在傳統背景下形成的閱讀教學模式,一般都是以教材中的單一文章作為出發點,引領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情感的探索,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難以在一系列的文章閱讀中有效應用,對學生閱讀綜合能力的發展必然會產生明顯的影響。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以一個或者多個議題作為出發點,選擇同一組的結構化文本,在固定的時間內通過集體閱讀、建構達成共識的現代化閱讀教學方法。群文閱讀對學生閱讀的數量和速度給予關注,提倡學生在同類型文章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意義建構。在群文閱讀中,需要將文章的關聯點作為核心,將各項文章進行聯系和組合,這也意味著群文閱讀教學中的組合選文是否科學和合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會產生明顯的影響。因此,本文通過研究分析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組合選文策略,為群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和調整提供參考。
1.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價值
(1)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群文閱讀提倡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進行多篇具備聯系文章的閱讀,在增加學生閱讀量的同時,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是關注學生的文章閱讀收獲,卻并未引導學生自行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部分學生只能夠對單一文章進行理解,對多篇文章中的核心觀念和文化知識并未進行全方位探索。學生在經歷群文閱讀教學工作之后,通常會從宏觀層面對文章之間的聯系進行考慮,有助于促進學生語文線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發展。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工作需要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對文章之間聯系和區別進行全方位思考,在閱讀問題驅使下自主探索文章,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2)有助于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
雖然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積極性,但最終閱讀效果卻未能達到預期。群文閱讀作為一種現代化閱讀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在同系列文章閱讀中進行總結,并與教師、學生共同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讓學生對同種類型文章的特點和內容建立初步了解,隨后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和分析,掌握最為基礎的閱讀技巧,理解文章構成以及語言特征。教師可以講解這些經典文章片段以及相關的寫作手法,在此之后,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在課下進行閱讀訓練和總結,能夠幫助學生在拓展閱讀空間的同時,積累更多用于文章寫作的素材。
2.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組合選文策略
(1)設置群文組合的明確議題
在初中群文閱讀組合選文中,課堂導入環節能夠幫助學生對問題和閱讀技巧形成全面認知,為后續文章的閱讀分析提供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在全方位借鑒群文閱讀教學經驗的前提下,提出明確的組合選擇議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教師需要意識到選文議題方面的差異對學生會產生明顯的影響,需要明確閱讀議題的內容以及選項,確保學生的閱讀結構思維能夠不斷提升。而且,教師要合理設計議題的難度,激活學生參與閱讀討論的興趣。此外,教師要以學生在組合選文議題方面的理解狀況作為出發點,全面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問題的文章進行總結,引領學生進行針對性閱讀訓練,以主題作為核心進行文章閱讀。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共同學習人物傳記類的記敘文閱讀教學時,需要讓學生對文章中的主要和次要人物之間的關系進行客觀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時間、地點和不同文章中作者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教師在提出明確閱讀議題的同時,需要促進學生閱讀深度的層次化發展,在為學生清晰講解點撥時,要以文章中的特點作為核心,精確分析其中情節復雜的片段,深化學生對不同文體的認知和理解。
(2)根據不同的元素選擇文章
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都是以單元主題作為核心進行編排的,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立足于文章組成的具體因素科學進行組合和劃分。作者和體裁都是文章的重要組成元素,教師可以將作者作為文章選擇的核心。學生如果想要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全面深刻地了解其中的內容和思想,就必須產生對作者的全面認知,但這卻難以通過單一的文本閱讀實現。這就需要教師立足于群文閱讀的視角,以作者為核心進行文章的篩選和整合,提煉統一的代表性文本組建群文閱讀教學體系。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共同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文章時,閱讀教學的開展可以同樣挑選朱自清先生創作的《匆匆》《背影》和《荷塘月色》等文章作為群文閱讀的素材,讓學生對朱自清先生創作的散文進行閱讀和分析,并引導學生探索作者的行文中設置“文眼”以及在文章創作中的語言表達和描述風格。群文閱讀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以朱自清先生作為核心,對其散文創作進行綜合閱讀和分析,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這種以作者為核心進行的群文閱讀教學,能夠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夠體會到朱自清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的作家的獨特寫作藝術和魅力,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發展。
同時,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各項文章體裁十分豐富,且體裁方面的差異意味著文章表達也會存在明顯的不同或者是相似性,教師可以按照教材中的同一個體裁進行群文閱讀軸線的設置,選擇同一體裁文本進行整合,從而形成群文閱讀教學的文章體系。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共同學習《最后一次講演》時,教師可以針對教材內收錄的其他演講稿進行選擇和整理,包括《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和《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等,這些文章都是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演講稿,以此為基礎實施的群文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同類型文本閱讀分析的過程中,深化對演講稿的認知和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將比較閱讀作為基礎的教學手法,讓學生立足于《最后一次講演》這篇文章進行精細閱讀,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演講稿的主體結構、內容、風格等多項元素。在此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演講稿的遷移和拓展,確保學生閱讀能力能夠不斷提升。
以目前初中語文教材的內容編排看來,不同作家也會從同一個主題進行創作,這也是我國文學創作作品更加豐富的主要原因。在群文閱讀組合選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同一主題的文章進行組合。比如,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教師可以將母愛作為主題組建相應的群文閱讀體系。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回憶我的母親》作為核心,將老舍、胡適和鄒韜奮創作的《我的母親》同名文章進行組合,教師需要將《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作為核心,引導學生針對同一種主題文章內容思想和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對比,在深化學生文章內容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和遷移,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持續發展。
(3)以學生的拓展為基礎選文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工作的實施,不僅要求教師根據中心點科學選擇文章內容,也需要對文章內容精巧組合,保障學生能夠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的情感內涵產生深刻的體會,并將掌握的基礎知識和閱讀技巧反復進行訓練,借此強化文章閱讀能力。教師在完成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文章選擇后,可以將學生的拓展作為出發點進行文章組合。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確定的標準不斷進行彌補和完善,進一步提高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比如,當下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文章都是對社會發展進行描寫,教師完全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中的文本類型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使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挑選符合現代發展要求的閱讀作品,或者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最為感興趣的旅游、科技、節假日等話題作為基礎進行文章的整合,借此提高學生參與文章閱讀的積極性。此外,教師也可以在文章組合的過程中,以作者作為核心不斷進行深化,為學生補充其他作者相同類型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交叉性的文章閱讀,避免出現群文閱讀中文本內容和風格同質化的發展現象,確保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不斷發展。
(4)以教材體系的完善為基礎選文
以目前有關教材的內容分布看來,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初中語文教材中并非收錄了全部類型的文章,也缺少目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全新文本內容,是以自我認知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文本類型為主,這對學生學科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初中生本就處于青春期,對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自我認知能力發展不夠完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在心理方面產生障礙,且學生對家庭教育的認知不夠全面,學生對家長進行的教育工作也會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穩定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組合選文時,需要以教材體系完善作為出發點進行文章的選擇和組合,引導學生在發展中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形成正確的認知,借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教材中收錄的各項閱讀文章本就包含了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教師可以在群文閱讀組合文章選擇整合的過程中,為學生加入《傅雷家書》和《名人傳》這類勵志性的作品,確保學生能夠在進行拓展閱讀的同時,意識到個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動改進,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和成長。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真實狀況,對群文閱讀組合方法不斷進行調整,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通過各種文本的反復閱讀和交叉訓練逐漸得到提升。但教師在文章組合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能力發展的階段,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科學選擇,避免所選擇的文章超過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維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以群文組合為基礎建設教學情境
學生的閱讀質量與群文閱讀數量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需要讓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閱讀狀況自行選擇閱讀的篇章,確保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能力都能夠逐漸提高。如果學生只是針對教材文章進行反復閱讀,雖然知識面能夠持續拓寬,但卻難以促進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需要轉變之前枯燥的理論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有關群文閱讀教學的正確方式,促進學生閱讀知識儲備的增加。教師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群文閱讀教學中,需要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不僅難以保證學生的閱讀教學參與度,而且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群文閱讀教學卻能夠幫助學生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根據教師提出的任務和問題深入探索文章內容,發揮個人的潛力,在體會文章的情感和內涵的同時探索問題的答案。教師在群文閱讀組合選文過程中,需要以問題情境創設啟發和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決,促進其創造思維的發展。隨后,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引下與同學進行合作探究,尋找各種關鍵性問題的答案。學生在文章自主閱讀時也會產生相應的困惑,并且這種困惑也可以成為后續文章閱讀的機遇。學生能夠在尋求教師幫助的前提下對文章中的人物、背景、問題進行全方位分析,在掌握文章主要結構的前提下,對文章情節進行復述,學生關鍵信息發掘能力能夠不斷提高,避免出現閱讀理解偏差。
3.結語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學生基于同一主題或者是不同主題文章進行群體性文章閱讀的教學方法,能夠擺脫之前傳統閱讀教學的限制,促進學生閱讀思維和綜合能力的發展。教師需要在群文閱讀的選文中優先設置明確的文章議題,根據文章作者、體裁等多項因素,科學選擇文章內容。教師需要以教材完善和學生的基礎能力拓展作為條件選擇相應的文章,配合教學情境的創設,深化學生對文章的認知和理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深層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淑靜.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組合選文策略[J].讀寫算,2022(23).
[2]李蓓.化木為林自強不息——淺談語文群文閱讀策略[J].作家天地,2022(06).
[3]張海霞.初中語文課堂群文閱讀教學選文策略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