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愛萍
摘 要:深度學習具有較強的主動性和批判性,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思想,一方面,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教學深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很有幫助。基于此,文章主要以為小學語文教學為例,首先對單元整體教學進行了簡要概述,其次分析了深度學習對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性,最后對具體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6-0174-03
在深度學習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要做出調整和改進,單元整體教學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和動態性,能夠將不同單元知識點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構建起完善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果,優化教學效果。在深度學習理念的引導之下,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語文教學深度,強化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1.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概述
在現代化小學語文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它能夠將原本比較零散的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脈絡,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減輕學習難度和壓力,具體特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整體性
單元教學具有較強的整體性,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確保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即便是在講解單一知識點時,也要立足于整個單元,對相關內容進行尋找,實現綜合化、一體化教學。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從整體角度入手,對文章內容進行把握,同時也能夠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觀念和內涵,讓學生站在多個角度對知識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連貫性
只有確保不同單元教學之間的連貫性,才能更好地落實單元整體教學。且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同單元之間本就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教師在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聯系上下單元,使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能夠為下一個單元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同時還要確保下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能夠對上一個單元的內容進行提升和鞏固。在對某個單元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設定統一主題,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對不同文本進行分析和歸納,了解不同文章之間的差異點和相似點,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把握學習重點,實現知識遷移。
(3)自主性
特別是在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培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凸顯其主觀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在單元整體教學當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機會,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精神,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和能力。
2.深度學習對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單元整理教學與深度學習理念的融合,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以激發。對于教師而言,在深度學習里面的引導之下,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引入更多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內容,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并逐漸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這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很有幫助。
(2)有利于拓展語文教學深度
將深度學習理念引入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教學深度的拓展,相比于以往的學習模式,深度學習更加精細化,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和引導之下,深入挖掘知識要點,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內涵。與此同時,在深度學習理念的引導之下,學生還能接觸到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從而為課堂教學增添生機與活力,同時也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能更加深入地對各個知識點進行講解,既提高了教學深度,同時也優化了教學效果。
(3)有利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之下,教師應對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行明確,并以此基礎,對相關教學活動進行設計,這是提高單元整體教學質量的基礎和前提。但就實際發展現狀來看,部分教師不能對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明確把握,從而也對單元整體教學效果產生了直接影響。在深度學習理念的引導之下,上述問題能夠得到顯著改善,這主要是因為在深度學習理念之下,教師需要對不同知識點的內涵進行深入剖析,從而更好地掌握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為單元整體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提高教學質量。
3.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在深度學習理念之下,小學語文單元教學也要作出相應調整,作為教師,必須明確到底什么是深度學習,之后再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首先,教師必須樹立起明確的單元教學目標,其次,要對學生狀態密切關注,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后,還要對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探索,為單元整體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具體闡述如下。
(1)對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進行明確
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讓相關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提高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同單元之間往往具有一定的聯系,因而也能夠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在單元整體教學之前,教師要對不同單元的學習內容進行深度剖析,甚至還要對每一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明確掌握,只有這樣,才能立足于整體對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進行確立,確保相關教學活動的系統性和規范性。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進行設置的過程中,還要確保其具有較強的層次性,使學生能夠由淺入深地對單元內容進行探索,以免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其產生不適應感。為實現上述目標,教師需要對不同文章的教學目標進行研究,同時還要對這些目標進行細化,以更好地引導教育活動的開展。
例如,學生在對《四季》《江南》《秋天》等文章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季節”為主題,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對四季景色進行勾勒,并通過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暢談內心感受,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還不具備良好的語文基礎能力,因此,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置時,還要注重學生對生字生詞的積累,此時,教師便可以嘗試將一個單元不同文章當中的生字、生詞進行總結和歸納,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還要注重學生情感、語言掌握能力的提升,使學生能夠通過語言文字對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了解。尤其是在語文園地環節,教師可以對季節認知、口語交際等內容進行設計,并將其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之一,從而更好地優化教學效果。總而言之,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時,必須密切關注學生的實習情況,以確保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就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2)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之下,經常會涉及各種各樣的內容和知識點,學生要想將這些知識點全部掌握并非易事,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對于一些復雜、煩瑣的知識,學生很難理解到位,而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之下,學生通常要面對整個單元的知識點,因而更加容易出現不適應的情況,若教師忽略這一問題,就會對學生多學習興致造成打擊,不利于單元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為避免上述問題,教師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狀態密切關注,同時還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強化師生互動,必要情況下,還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提高教學質量。在學生互動環節,教師可嘗試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使小組成員之間可以毫無保留地進行溝通和交流,共同對單元知識進行探索。
例如,在某單元當中既有課文,也有古詩詞,但共同點在于都對景色進行了描寫,習作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寫日記,要求學生融入自己對于生活的感知,學會如何對日記進行寫作。在教學內容方面,本單元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對自身生活進行感悟,并能夠通過優美的語言,對生活當中的景色進行描繪,例如,在《秋天的雨》這篇文章當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具體如比喻、擬人等,因而也讓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和飽滿,同時也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情感,這種特色在同一單元的其他文章當中也有所體現,看似是對景色進行描寫,實際上也對情感進行了抒發。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下,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感知這些文章的語言表達方式,其次再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模仿,例如,春天的小草、夏天的風、冬天的雪等,在仿寫一段時間之后,再讓學生寫日記,使其能夠通過優美的語言記錄生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可對學生進行分組,使小組成員能夠共同對日記內容進行探討,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積極探索單元知識關聯性
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單元知識關聯性進行探索,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相關教學活動,以提高單元整體教學質量。相比于其他的教學模式,單元整體教學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會對整個單元的知識點加以關注,同時明確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脈絡,產生與思維導圖相類似的教學效果。要想實現上述目標,教師必須深入分析每一篇文章,并對這些文章之間的差異和相似點加以明確,使單元教學更具特色。教師在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時,可以借助這些異同點,將不同的文章聯系在一起,使學生能夠立足于整體對每一篇文章進行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記憶某些知識點,同時也能為學生后續的單元鞏固奠定良好基礎。
以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材為例,在對第一單元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對單元知識連結點進行探索,使不同知識能夠聯系在一起。在本單元中,主要包括文章《小蝌蚪找媽媽》《植物媽媽有辦法》等,這些文章的內容都是圍繞動植物而展開,同時采用了擬人化的修辭手法,通過對動植物生長規律進行介紹,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習課文。例如,《小蝌蚪找媽媽》《植物媽媽有辦法》這兩篇文章向學生介紹了動植物在離開母親之后的一些經歷,告訴學生要努力健康成長,在對不同知識點進行串聯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立足于親情視角,對文章當中介所描繪的親情場景進行感受。此外,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還要強化學生對于動植物的了解和認識,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動植物生長奧秘進行探索。例如,在對《植物媽媽有辦法》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文章向學生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等植物種子傳播的辦法,學生很感興趣,課下,為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與延伸,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其他植物種子的傳播方法進行了解,例如,有的學生了解到,車前草的種子是依靠動物走動來傳播,有時也會粘在鳥禽、牲畜的身上,被帶到別的地方。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提升。
4.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首先分析了單元整體教學的特征,其次分析了深度學習對于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性,最后對具體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在深度學習理念下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語文教學深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對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其次要密切關注學生狀態,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最后要對單元知識關聯性進行探索,以更好地落實深度學習理念,提高單元整體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曉燕.比較策略讓單元整體學習“活”“色”“生”“香”——以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2(13).
[2]王明霞.大單元理念下小學語文要素落實路徑初探——以六年級上冊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為例[J].小學語文教學,2021(34).
[3]王婷.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三維目標設計——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為例[J].教育觀察,2020(43).
[4]劉奕炯.以單元整體為單位,基于評價標準,促進學生概括能力的提升——以小學語文滬教版第十冊第七、八單元為例[J].課外語文,2018(34).
[5]歐凌霞.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探究——以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牛和鵝》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08).